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39974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济南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包玉香1) 李玉江2)(1,2 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第一作者,女,34岁,副教授) 摘要 人口老龄化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必然面临的一个挑战。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济南市又是中国人口密集城市之一,因此,本文根据课题组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济南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以及济南市老年人口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针对性的和可操作性的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对策与建议;济南市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否进入了老龄化,通常是以一国或地区的

2、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等指标来综合确定。当一国或地区的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超过7%(或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重超过10%),014岁少年儿童比重低于30%,老少比重在30%以上,年龄中位数大于30岁,这些指标中多数到达时就可以认为一国或地区的人口已经进入了老龄化,该地区的人口状态呈现为老年型。这种变化既可以是由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以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

3、化的速度发展很快,形势越发严峻。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2005年,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89.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96%。而且,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峻。如何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殊性,以应付银色浪潮的冲击,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将人口普查资料和典型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有效结合起来分析和研究。典型调查于2006年12月到2007年2月对济南市所属区县(天桥区、历下区、槐荫区、市中区、历城区、长清区、高新区、章丘市、平阴县、商河县、济阳县)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取样方法是每个区县按好、中、差选取乡镇,每个乡镇选取6

4、个村,每个村选取8位老人。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过程中的指导用语,按照统一印制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一一访谈。调查表涉及老年人口基本情况、经济供养、衣食状况、精神文化生活、医疗保健和健康护理、外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最终共收回有效问卷1995份。调查资料经计算机统计汇总得到分类汇总结果,以此为据来分析济南市的老年人口生活、健康、精神和养老等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 济南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济南市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 1.1 老年人口的规模大, 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根据本课题的预测分析,我们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 进入老年阶段人口的比

5、重正在不断加大, 未来济南市老年人口至2010年数量将增至632721人,所占比重提高到10.42%,2015年为798259人,所占比重提高到12.18%,至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063292人,比重增为14.88%,较之2000年8.14%差点翻了一番。而且这种大规模的、快速的老龄化在人口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竞争、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还将持续发展下去。1.2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是生育率的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生育率的下降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而自然下降,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缓慢,是逐步到来的,大约花了1

6、50多年的时间,是“先富后老”。当它们的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7%时,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济南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还不算很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是严格执行人口控制政策,降低生育率的结果;是在人均收入较低、综合财力有限、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养老保障积累较少、养老金的“空账”问题仍然突出的情况下,提前走进老龄社会;是“未富先老”、“未富先寿”。2005年济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47.05元,按照当前汇率7.6折算,约1335美元,这与发达国家在出现人口老龄化时的人均GNP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相比,相差甚远。由此可见,济南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特点十分明显,

7、这无疑将影响济南市的经济发展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3 高龄化趋势显著济南人口老龄化, 不仅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加, 而且老年人口内部也在不断老化, 70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和“老老年人”将增多,见表1。表1 受访者的年龄构成 单位:人,%年龄 人数比例60-6444822.565-6946423.370-7962731.48045622.9由表1可知,济南市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显示出高龄化特征,因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受访者人数的54.3%,8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受访者人数的22.9%,这无疑会更大地增加济南市的医疗保障和养老的财政支出。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将是高龄化。根据本

8、课题的中方案预测, 济南市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010年将达到258228人,占总人口的39.54%; 2015年将达到307708人,占总人口的37.42%;2020 年为364485人,占总人口的33.35 %。可见,尽管中高龄老年人口的增幅逐步降低,但中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还是继续快速增长的。1.4 人口老龄化速度农村快于城镇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 生育率下降幅度农村快于城镇; 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村医疗条件改善使老年死亡率逐渐降低等原因使得人口老龄化速度农村快于城镇。鉴于此,本课题的抽样调查中农村老年人口的样本数多于城镇老年人口,见表2。表2 受访者的居住地状况 单位:人

9、,%居住地人数比例城镇86843.5农村112756.5由表2可见,受访者居住地在城镇和农村的比例为43.5:56.5,调查的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多些,可以说此次调查覆盖面较广,注意到了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不同的状况。2老年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2.1生活贫困问题济南老年人贫困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温饱缺乏保障,生活水平很低。我国1999年规定的满足基本温饱的625元贫困线标准还要低80余元,调查的农村贫困老年人口50以上都处于收不抵支、入不敷出的困窘状态。农村老年人终身务农,无退休金,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就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养。表3 受访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 单位: 元;人;%

10、每月收入人数比例100元以下60230.2101-300元46423.3301-500元24212.1501-1000元35417.71001-2000元25112.62001-3000元522.63001元以上301.5由表3可知,济南市老年人口收入水平非常低,月收入水平100元以下的占30.2%,接近三分之一。低收入水平决定了低的生活水平,所以很多老年人口生活贫困,具体情况见表4。表4 受访老年人口每月支出状况 单位: 元;人;%每月支出人数比例50元以下1457.351-100元27213.6101-300元68934.5301-500元39619.8501-1000元36418.210

11、01-1500元904.51501-2000元221.12001-3000元120.63001以上50.3由表4可见,55.4%的受访老年人口的每月支出小于300元,低于济南市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这说明济南市的老年人口的贫困状况很严重。受访老年人中,有储蓄、购养老所需的比重只有23%(见表5),77%的老年人口不能老有所养。表5 受访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单位:人,%经济状况人数比例有储蓄,够养老所需45923.0现平日够用有余,但不够养老所需42421.3大致够用,能够达到温饱95948.1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款1175.9有欠款,无法达到温饱361.8 第二、居住条件简陋。据不完全统计

12、,全国约有7的老年人急需解决住房问题。但受经济条件和劳动能力等方面限制,贫困老年人大都无力整修房屋,更无力新建住房,房屋普遍破旧。而且生活设施简陋,在调查样本中,85以上没有取暖设施。自来水、电灯、电视已比较普及,但是电话、电脑、空调、室内卫生间、室内厨房等现代化设施在农村老年人家庭很少出现,见表6。表6 受访老年人家中的生活设施状况 单位:人,%家中拥有生活设施人数 比例自来水179590.0电灯198999.7电视机185192.8电风扇175988.2洗衣机97248.7煤气106453.3电话132866.6电冰箱90945.6电脑1989.9空调45923.0室内卫生间67733.9

13、专用厨房103551.9第三、照料问题突出。调查数据显示,老年人生病时由子女照顾的占65.2%,由配偶照料的占45.1%。贫困老年人中因高龄或病残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的比例较高,近40的贫困老年人因无子女或有女无儿,女儿出嫁以及子女进城务工等原因导致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深入推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青壮年农民不断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的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生病照料问题和安全问题将会逐步变得越来越突出。要大力发挥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解决老年人生活生病照料问题;巩固发展亲戚邻里之间亲情友谊关系,多方面解决老年人的生活生病照料问题。第四、经济依赖性强。据

14、调查,38.7%的贫困老年人脱困无望,需要长期救助,见表7。这些老年人大多不享受退休待遇,自身又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无法自养或自养能力很差,主要依靠子女供养、亲属接济或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救济。而子女大多在务农,还要供养孩子上学,本身生活已十分拮据,很难顾及老人。许多乡镇财政入不敷出,没有多余资金对老年人进行救助。表7 老年人口的主要经济来源状况 单位:人,%主要经济来源人数比例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完全靠子女(或亲属)供给77338.7离退休金71535.8现在自身劳动收入40520.3配偶提供743.7国家提供1095.5以前个人储蓄613.1其它884.42.2医疗保障问题 老年人

15、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身体健康状况差,老年人患病率较高。接受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基本健康的仅占49.5%,患病者(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关节炎等老年慢性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50.5,多病和重病的占19.6%,而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具体情况见表8。表8 受访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单位:人,%健康状况人数比例基本健康98749.5一般61730.9身体虚弱,体弱多病31715.9有重病743.7第二、缺医少药情况比较严重。农村老年人因为经济原因,虽然知道自己有病,平常有症状,找些草药,采取一些土办法解决一下,或干脆在家撑着,这种现象比较多。第三、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在被调

16、查的对象中,回答看病的主要困难时,是没有钱的占总数的59.66。农村老人看病经济承受能力较弱。在家庭中,如果小孩得病,般比较重视,如要是老人,就认为花那么多的钱不值,于是采取拖的办法,老年人一般也能忍则忍。由表9可见,尽管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差,但59.2%的老年人的月医药费用指出不足50元,一年的药费支出合计为600元,按照济南市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来计算,59.2%的老年人医药费用要花掉年收入的六分之一。表9 受访老年人的月医药费用 单位:人,%月医药费用人数比例20元以下74337.221-50元43922.051-100元28914.5101-200元25312.7201-

17、300元1115.6301元以上1608.0第四、看病主要的地点是乡村医疗单位。根据省卫生厅提供的资料,全省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和出院者平均费用分别达到67.92元和2097.45元。按照济南市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农民住院就要花掉近年的收入。农民把看病地点选在费用比较便宜的乡村医疗单位,主要原因还是钱的问题。第五、生病时照料的困难城乡存在差异。被调查对象中许多老人子女在外打工,难以及时照料。农村老人对生活照料要求比较低,能给口饭吃,帮助端汤喂药等简单的护理就可以满足。农村老人居住的乡村亲朋近邻较多,生育的子女也较多,生病时照料的人力不是很缺,即使孤寡老人,生病时也会有远亲近邻相帮。

18、传统的邻里互助帮助的照料关系仍在起作用,与城镇相比,农村老人生活照料方面会好得多。2.3 精神生活匮乏问题老年人口的精神生活匮乏体现在:第一,看电视的时间较少。23.3%的老年人们基本不看电视,看电视的老年人,每天占用的时间大多数在1-2小时。第二,听广播的时数较少。50.9%的老年人基本不听广播,即使听广播的老年人,每天听的时间绝大多数在1小时以下。第三,看书读报的时间更少。62.5%的老年人基本不看书读报。第四,上网时间几乎为0。97.6%的老年人没上网浏览信息。第五,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少。所调查的地点没有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的占48.8%,见表10。表10 老年活动和健身设施状况

19、单位: 人,%老年活动和健身设施人数比例有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经常参加42421.3有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偶尔参加59729.9无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94247.2有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设施,不参加321.63 对策与建议3.1 坚持党政主导养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人口老龄化是济南市乃至国内外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老龄问题是济南市必须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党和政府主导养老事业发展是建设和谐济南的必然要求。根据预测,未来30年,济南市将进入快速老龄化、深度老龄化时期,人口老龄化将出现极为复杂的局面,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解决老龄问题是一项复杂

20、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根据国内外经验和济南市实际,只有在党和政府主导下,将解决老龄问题作为济南市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经过政府、社会、家庭、居民的有机协同和艰苦努力,才能实现济南市和谐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宏观指导老龄事业发展;建立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建议起草济南市社会福利机构、老年公寓、农村敬老院工作规范等法规;充分发挥济南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作用,全面统领老龄事业发展;建立高效运转的老龄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市、区县、街乡镇、居(家)委会和村四级工作网络。建议按照老年人口的比例配备老年专职工作人员,市里的配备比例不低于十万分之一,各区县配备比例

21、不低于万分之一。街乡镇、居(家)委会要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老龄工作专职人员;各行政村主要领导应为老龄工作首位责任人。各级政府应落实老龄工作经费,建议老年工作经费按照老年人口比例或者市区每年的经济收入的比例来支付,以确保全市老龄工作全面开展,使各项工作做到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3.2 完善社区养老,扩展社区在老龄事业发展的功能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完善社区养老、扩展养老功能是迎接济南市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社区养老作用在于,首先随着目前家庭结构日益小型化,空巢老人迅速增多,同时因工作压力大而无暇照顾老人的年青人比例越来越高,而老

22、年人习惯于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社区环境,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因此,社区养老既靠近家庭又能够得到较好的照料和服务,在自己熟悉的社区里安度晚年;其次,社区直接面对千家万户,能够提高养老工作覆盖率。截至2006年12月底,济南市共有乡、镇、街道办事处129个,行政村1571个,居委会3257个。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是做好老龄事业的必然选择;最后,社区养老投资少、服务方式灵活,它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来满足老年人的多种养老服务需求。3.3 巩固家庭养老,大力弘扬尊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根据调查,有1014位受访老人选择“与子女住在一起”,占受访老人

23、的50.8%;有718位受访老人选择“单独居住,但距离儿女家较近”,占受访老人的36.0%。由此可见,老年人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而且更需要精神的慰籍,要满足这种特殊的服务要求,家庭是最好的实现手段和场所。家庭养老助老的职能不仅要继续存在,而且在相当长时期内还必须巩固和强化。应积极倡导子女对老人要尊敬、爱戴和赡养,使他们幸福度过晚年。我们倡导子女赡养老人,并不是说老人的养老问题全部交给子女而社会无责任,而是主张在弘扬和继承传统美德的前提下,建立起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养老模式。济南市全力以赴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固然是迎接老龄化社会到来的根本任务,但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妥善、全面

24、解决老人问题。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仍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3.4 倡导社会养老,走“多元化养老”模式 要提高养老事业工作水平、服务水平,必须倡导社会,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只有汇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才能加速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鼓励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养老服务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单一由政府或集体出资包办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建议研究制定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服务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鼓励以独资、合资、合作经营等形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逐步形成以政府、集体为主导,股份制、

25、民营等形式并存的服务主体多元化格局。积极开展老年事业慈善捐助事业。尽快建立济南市老年事业慈善捐助中心,强化宣传,鼓励、扶持社会各界关注老龄事业,接受并妥善使用国内外公司、企业、团体和个人的物质、现金等捐助,发展老龄公益事业,救助特困老人。成立老年志愿团,组织、动员大中专学生、青年和其他关心、热爱老年事业人士参加,对老年人尤其是高龄、病残、特困老年人进行定期志愿服务。3.5鼓励自我养老,利用老年人的潜能服务于社会鼓励自我养老,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本身的生活需求,更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内容。积极老龄化对于个人来说, 主要指进入老年的人享有充实的生活,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继续学习,参与社会、经

26、济、文化、精神和公益活动,使其宝贵才能和经验得到充分运用, 继续各尽所能,发挥自己在物质、社会和精神方面的潜力,较长时间保持健康,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济南市提倡积极老龄化、鼓励自我养老应做好以下工作:建立老年人力资源信息平台。调查数据表明82.7%的老年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给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成立老年人互帮互助机构。尽快建立区市县、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居委会三级互帮互助机构,主要开展义务性质的老年人之间的自我帮助和自我服务,同时包括自我权益维护等;充分发挥老年人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在社区领导下,让老年人积极参与民间纠纷调

27、解和,组织老年人开展崇尚科学、科普教育的活动,参加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的宣传,参加社区治安等;积极参与老龄产业发展。由于老年人自己熟悉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可以组织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特长,建立包括科研开发、投入、流通、服务、管理在内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先发展文化娱乐、旅游等老年消费市场,待积累经验后,向更高层次产业发展。3.6 坚持养老制度创新,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养老观念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养老制度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济南市各区县要积极进行养老制度的创新,探索更好解决老龄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如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可探索市场化运营、以

28、房养老、“以土地换社保”等的养老模式和制度探索。应进一步加强老龄科学研究,提高老龄科研水平。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人才优势,利用老年学学会等组织,针对济南市急需解决的老龄现实问题和具有战略性的问题开展调研与科研工作,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定期召开老龄工作和学术研讨会议,及时交流老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 中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20023 史平.我国农业劳动者阶层的若干问题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J.2003. 第1期:124 葛永军,许学强,阎小培.

29、中国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判断.人文地理J,2003.第1期:515 张国,林善浪.中国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4-1366 张跃庆,张念宏.经济大辞海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7 秦润新.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24-318 朱之鑫.国际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population aging in Jinan City Bao Yuxiang Li Yujiang (College of Population Resource

30、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Province;250014)Abstract The population aging is an inevitable challenge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the backgrou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Jinan is one of the t

31、ypically populous cities in China, the paper at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population aging in Jinan and the main difficulties to the old people in Jinan on the basis of the field survey data from the task team. At last, it puts forward the pertinent and maneuver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population aging in Jinan city.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Jinan c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