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752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小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普小论文 浅谈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以科技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结果为载体,探讨分析了吉首市太平乡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的内外部原因,在这基础上根据理论知识结合本乡乡情提出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措施。希望能够凭借所学知识为家乡的有序建设和长久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关键字:科技实践活动、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一、研究背景图2 2010年滑坡太平乡系吉首市辖乡。位于市境东17公里,面积58.4平方公里,辖太平、夯古、马头、司马、深坳、干田、英勇、青枫、金山、新华、农科11个村委会,人口0.7万,系苗族聚居乡1。乡政府驻五台溪口,目前仅有一条公路通市区。2014年7月12日至17日,吉首

2、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全市总降水量达485.3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47.8毫米)偏多437.5毫米,偏多9倍。此次暴雨灾害,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度大,受灾面积之广、受灾程度之深,由表1可以看出太平乡在此次特大暴雨中也未能幸免,遭遇公路滑坡甚至出现部分村寨发生泥石流等衍生灾害,给乡民的出行和人生财产都造成了不少损失。其实,太平乡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并非头一次。因为地貌多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光是滑坡点全乡就有6处,且大多分布在村民聚集的地方,一旦暴雨来袭,引发的泥石流通常都会将公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冲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作为太平乡的一份子、家乡未来发展的希望,我们青少年学生应

3、该利用科技实践活动的机会,借助所学的理论知识更为主动地调查研究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探究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增强保护家乡的意识,为家乡的生图2 2014年滑坡图1 2013年泥石流产建设和有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表1 吉首市农村公路受灾情况统计表2二、 认识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图3 2014年太平村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3。(2)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

4、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4。图4 2014年太平村泥石流认识了滑坡、泥石流两大自然灾害的概念再加上上文两幅照片可知,太平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一旦暴雨来袭便会引发破坏程度不等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而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成为全乡有序建设和乡民致富发展的阻力。所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网络、书籍、报刊、咨询有关专家以及走访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等渠道深入调查导致太平乡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频发的一系列原因。三、 原因分析图5 2014年司马村排寨坪

5、受灾现场据太平乡政府部门国土资源所资料显示,太平乡目前存在6处大型的泥石流、滑坡点,即干田村排头拉、金山村矮坳、金山村海螺行、司马村排寨坪、太平村桐坪、太平村太平村希望学校。经指导老师商讨最终选定其中一处离学校最近且考察研究价值最大的司马村排寨坪作为本次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区域。下图为研究区域受灾情况。 图6 2014年司马村排寨坪受灾现场根据对造成泥石流和滑坡一般原因的认识,然后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得出太平乡泥石流、滑坡灾害易发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部原因:从地形地貌条件来看,太平乡地貌多为红岩低山,山峰丛丛,岭峪交错,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

6、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泥石流爆发的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从地表的物质组成来看,太平乡地表多为红色沙土,属于疏松、透气、且沥水的土壤,遇到暴雨极易松散并被雨水冲刷流走。岩石易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

7、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具有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暴雨来袭定会引发滑坡灾害。从气候条件来看,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且雨季较长,夏季多暴雨。雨水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同时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图8 太平乡司马村排寨坪碎屑岩石图7 太平乡司马村排寨坪红色沙土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形成了“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地质特点。(2)外部原因:当然,除了太平乡本身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致

8、使本区易发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外,当地村民的生产活动也会对其地表结构造成一定影响。如滥伐森林、开山采矿、采石弃渣水等均会造成,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并成为滑坡的外部诱因。我们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地形的制约使得本地大部分村民的房子都建造在半山腰或紧靠山麓的平坦地带,在打地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人为的破坏,如岩石破碎、土层松动、植被破坏等等。另外,当地居民90%的生活燃料都选择使用木材,而这些木材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自家山头的树木或高大的灌木。因此本地砍伐森林的现象比较普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植被的过度破坏。失去了植被对含蓄水源和固结土壤的强大作用,一到暴雨来袭,这里将不堪一

9、击。四、防灾、减灾措施 在了解了太平乡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具体乡情的前提下,在深入分析本乡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频繁的内外部原因的基础上,我们从防灾和减灾两方面入手,提出以下符合本乡实际情况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太平乡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并最终造福于家乡的父老。(1) 减灾措施第一,当地政府部门成立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并严格实现责任到个人的安全责任制度,同时健全各项减灾制度,尤其是对泥石流、滑坡点的监测制度:一是设点观测,灾害点裂缝两侧设置观测点定期对观测点进行距离测量;二是对裂缝进行追索观测,对滑坡体一定范围进行踏勘,了解滑坡体变化情况。当观测点连续几日裂缝变宽,应及时通知群众避险,当裂缝变宽加大,有

10、异常情况,且灾害一日内变化速度加快,应视为临灾状态,立即组织人民群众紧急撤离,避开灾害。第二,确保灾情速报。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按照乡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如遇紧急情况,村指挥所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并及时上报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必须保证灾情能够准确无误的实现上报和下发,这是做好减灾工作的前提。第三,立即组织人民群众紧急撤离,避开灾害。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躲避泥石流时不应顺沟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两侧跑,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是: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作用。第四,进行撤离后安置

11、,群众撤离后,绕开险区统一安置到学校及村部等安全、平坦的地点,同时排查是否有失踪的人员,如有应马上发动救援官兵进行救助。同时联络好当地卫生所医务人员诊断现场村民的安全状况,以便进行及时就医。(2)防灾措施第一,划分泥石流、滑坡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当地居民要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第二,当地政府和学校应联合起来,将泥石流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通过板报、宣传单、讲座、考试等方式进行定期的宣传教育,提高乡民和学生的灾害预防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第三,政府可以联合武警官兵每年一次甚至两

12、次对当地村民进行应对灾害的模拟演练,增强村民的求生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当灾难真正来临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生命安全。第四,联系相关地质专家对太平乡的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专业的应对措施,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五、 研究总结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改变,但是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对于我们青少年则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掌握预防灾难的知识。在本次关于太平乡泥石流灾害频发原因调查的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有了一次全新并且正确的认识,了解了家乡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探讨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希望在下一次灾害来临的时候,

13、学生们能够凭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帮助自己家人甚至其他人减轻灾难所带来的损失,顺利渡过难关。但是这次科技实践活动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调查过程中出现对专业术语的不理解,如果时间不充裕,就课外再查找资料解决;学生对于土壤和岩石的性质与引发泥石流的关系认识较难,因此,本活动过程主要以定性认识为主;所研究的区域范围太小,较详细的数据、资料未能查明并收集得到利用,给本次调查研究带来一定难度;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解决,倡导学习在“做中学”。参考文献1 (引用日期2014-10-9)2 3 4 5 主编 夏征农 辞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0年12月第1版 :正文第1033页 6 泥石流、滑坡的形成条件(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