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运用农业生态学课程体系中的资源节约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种群竞争和协作和可持续发展等各种原理方法来全面培养大学生素质教
2、育,以期为深化大学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素质教育;环境保护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313-01农业生态学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园艺、植保、土壤化学等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树立资源与环境的生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运用生态学及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是由生态科学、农业科学和系统科学等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社会发展,环境、能源、食品安全、资源等问题日
3、益严峻,农业生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多数高等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程已长达20年以上,通过现代教学手段逐步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当今世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下,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1将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渗透到农业生态学的教学之中与自然资源相比,我国有13 亿人口,如果素质相对较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如果素质相对较低,
4、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加快发展教育,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1世纪将是水资源匮乏的时代;但是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在讲授“农业生态学物质循环”一章中,一个重要的循环便是水循环。水循环中,除了要描述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还要强调水资源分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全球1/3人口缺水,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例如非洲中东和中亚大部分地区,随着人口增长,缺水趋势更为明显,国家之间、行业之间争水矛盾越来越大,如以
5、色列和叙利亚都是严重缺水的中东国家。因为争夺水资源曾经发生过战争。在告知学生水资源的重要性后,要提倡防止浪费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人类对水循环的干扰行为,将节水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只有从每个人做起,充分加强水资源管理,才不会造成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和“黄河断流”等严重问题。然后通过讨论,学生会懂得农业是用水大户,必须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如植树造林可扩大土壤的水分库容、发展节水农业、防止水体污染等。在本节水资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了水资源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与矛盾,使学生牢固树立节水意识,激发学生资源的节约保护意识。只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才可以
6、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将环境保护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环境危机是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之一,环境保护问题已被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所关注。农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引起欧美国家的重视,生态农业由此受到很大的关注。在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流”这一章节时,在碳元素循环中,让学生掌握由于碳元素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温室效应,其中二氮化碳和甲烷的排放是温室气体的主导因子。在氮、磷元素循环中,讲述这2种元素大量排放到水体中将引起农业的面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这也是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事件的根源。在讲述垃圾分类时,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环境
7、保护习惯推广成为民众血液的一部分,如果环境卫生措施与民众的自觉相辅相成,其结果就是整体环境的清洁。讲述相关章节的知识点时,首先向学生指出环境危机的现象,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共商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学生去想如何从自身做起,如何在完善自己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再将这些知识普及大众,做到知识的良性循环。通过这种启发式与渗透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就有了学习掌握知识的动力,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能说是培养人才的惟一方法,但它在教育及培养人才方面确实起到关键的作用。3将种群竞争和协作关系模式渗透到生态学教学的素质教育中在农业生态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观念。
8、如在讲授“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时共介绍了9种种间关系,其中有几种种间关系不但可使学生多联系接触自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自然界种间之间关系的认识,学会自己未来的生存之道,如讲到竞争有2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干涉型;另一种是资源利用型,同时讲述高斯的竞争排斥原理,即具有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物种,在同一生境中不能长期共存。从竞争这种物种之间普遍存在的关系和原理可联系到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必须面对的各种竞争,如升学竞争、就业竞争、生存竞争等。引导学生从物种的竞争方式与原理联系自身的优缺点,只有进行德、智、体全方位的素质培养,积累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够更好地生存。鼓励学生培养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去勇敢
9、尝试。美国人从小以这样的方式培养,自我感觉非常好,构成了美国人总是以为“天下我是最棒的”的心理要素。中国人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在蓄积实力的同时同样要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想敢说敢做,发现和创造的成就自然就多,能培养出较强的竞争力,更好地生存发展。同时讲述的另一个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强调原始合作中2种物种各有所得,但二者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如果树与农作物的间作、稻田养鱼等都是利用种间互补实现对环境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充分利用,从而控制有害生物改善环境。同时,联系现实实例,教育学生在同学相处共事的过程、班级活动过程、生产实习乃至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必须培养良好的协作精
10、神和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是工作前进中极好的润滑剂。只有求同存异,在目标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下,与团队其他成员精诚合作,共创事业才可达到既定目标。再联系前面的知识点,系统功能的整合性,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组分功能与系统功能间的关系通常被形象地表达为一加一大于二。通过以上的介绍,使学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培养自己团结协作的素质,可以使自己更好地发展,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也强化了自己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4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理念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但直至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才将这一概念加以明确,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的需要,而不
11、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在“农业的可持续”这一章节介绍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时,要重点强调“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原则。1992年在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首脑庄严签订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1世纪议程,表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由此,传统的发展观念才真正地在全球范围内让位于更科学更富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已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国学者将其 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
12、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在农业生态学教学中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属性概括为4个属性:从自然属性可定义为生态持续性;从社会属性强调人类的生产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从经济属性认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的服务和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科技进步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从自然、社会、经济、科技4个方面全面地阐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而农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各传统学科的
13、单独发展, 而且更需要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中协调其整体效益。引导学生多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学习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体系,攻关高新技术创新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5结语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涉及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全员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是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战略任务。推
14、进素质教育,老师是关键。本文通过农业生态学多年的教学工作,认为老师如能够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都能潜移默化地将课程的知识点与培养学生的素质相结合,将起到互促互进、一箭双雕的功效,究其实质就是想使素质教育的理念真正深入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6参考文献1 黄达人.关于高校深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11.2 浩泉.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6(1):4-6.3 李亚莉.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推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2(29):121-122.4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
15、版社,2001.5 骆世明.关于农业生态学的教学体系J.高等农业教育,1998(1):45-47.6 王松良,林文雄,何水林.农业生态学教学内容的主线索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1999(2):51-53.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
16、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17、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
18、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