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3997839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 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民生的内涵具有“基本生存保障”、“社会融入”和“生活质量提升”三个层次,与经典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所分析的公民需求三层次具有对应的关系。旅游作为独特的社会行为,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可以说,旅游业就是民生产业。政府需要认真对待旅游民生需求,从维护旅游产业地位、促进投资、引导消费、规范市场秩序的角度,引领公民旅游的健康发展,促进民生事业的建设。关键词公民旅游;民生;特征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8003004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公民旅游予以了充分关注。在当前金融风暴背景下,我国中央及地方均出台一系列措施发展旅游业。这不仅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更是因为公民旅游具有明显的民生特征,可以说,旅游业就是一种民生产业。目前,较少有人将民生概念与旅游直接联系起来加以探讨,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研究还有欠

3、缺,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本研究仍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回顾总结前人关于民生与旅游之间联系的研究,其侧重点在于旅游对公民生活质量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相关研究经历了发端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和应用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加尔布莱斯(Galbraith J K)认为把经济的价值和文化的价值综合起来用一个价值指标来表示,这个价值标准就是公民的生活质量;萨米尔逊和诺德豪斯(samuelson P A,Willian D Nordhaus)注意到有必要用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来表示福利的增长;毛莫斯(Morns M D)成功构建了“物质

4、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等。我国学者厉以宁较早对西方经济学中的“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认为,生活质量是中国社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日荣和张浩探讨了生活质量的内涵、评价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以及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选择原则等。2民生的概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21民生的内涵与外延辞海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整体样态。不同时期的公民对民生会有不同的需求。对于民生准确、合理、恰当的界定,不仅关系到政府对具体民生政策的制定

5、和实施,也直接影响着公民旅游民生特征分析的科学性。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民生的外延,几乎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不易把握。本文探讨的民生是狭义上的民生。狭义上的民生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低到高递进呈现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基础层面,它是民众基本生存状态的保障,具体包括: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础性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础性公共卫生和住房保障等。第二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主要侧重民众“社会融人性”问题,是民众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包括促进充分就业、消除歧视、提供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渠道等。第三个层面是指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主要侧重于民众的“生活

6、质量提升”,提供自我发展契机,属于较高层面上的民生问题。目前中国社会虽尚未全面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将其列入未来改善民生的长远目标中了。22公民旅游需求的心理学分析公民旅游的产生源于对旅游的需求。美国行为科学家克莱顿奥尔德弗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础上创设了“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以此为解释公民旅游需求的心理学依据。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具有“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成长需要”三个层次。当公民的生存需要得不到满足,“或因衣食不足而奔忙,或为安全问题而恐慌,这个人便不会产生旅游需要”。“相互关系和谐需要”主要是指公民通过社交融入社会,由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心理需求,“此种心理需求具有两重性:既可

7、足不出户得到满足,又能外出旅游予以增进。”因此旅游活动有可能基于此种心理需要而产生。“成长需要”对应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实现需要”和“受人尊重需要”两个层次,属于成长或发展部分,都是可在旅游活动中得到满足的,也都能够激发旅游需求。按照克莱顿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理论”,旅游需求的产生主要是公民成长需要和相互关系和谐需要。相应地,我们可以推导出旅游的社会功能。那就是通过旅游,公民可以得到成长、发展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公民参与社交、融入社会,转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人。23民生与公民旅游需求的关系通过上文民生概念和公民旅游需求心理学依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两者有着很多共通之处。民生概念的第一层次,即公民

8、“基本生存保障”与“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的“生存需要”相对应。民生的第二层次,即“社会融入性”与“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的“相互关系和谐需要”相对应。值得强调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因为旅游也是帮助民众融入社会的途径之一,民生的“社会融入性”要求已经或多或少对公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期许。与公民旅游密切相关的是民生的第三层含义,即“生活质量提升”问题。这与“生存关系成长理论”中“成长需要”层次相对应,也正是旅游产生的最主要的心理依据。可见,通过旅游可以满足公民的“成长需要”,可以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从而达成民生的高层次要求。图1简要表示了“民生”与“公民需求”的对应关系以及与“公民

9、旅游”的联系。如图1所示,民生与公民需求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公民旅游既是民生“社会融入”、“生活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是民生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民旅游既是民生的现实依据,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3旅游业是民生产业的现实依据笔者认为,旅游业是民生产业,这主要是从我国国民的需求层次和我国经济的发展阶段进行思考的。31居民收入提高使旅游成为生活必备要素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的时候,旅游消费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中国官方已向世界银行确认,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1740多美元,可见,中国旅游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截至200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已达到4

10、140元人民币,从中国国情出发,他们也基本具备了中短途旅游的条件,部分发达地区的农民甚至具备了国内远程旅游和出境游的条件,而且,我国大陆地区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三地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旅游行为的产生具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从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看,旅游活动已成为当今人们的生活必需,其市场需求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如此的增速也充分表明了旅游的民生特征。32政府在旅游上的大投入折射出旅游民生特征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政府主导。这表明政府从一开始就对通过旅游提高公民生活质量很重视。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在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

11、都有出色表现,这说明政府对旅游业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增强人民精神修养等方面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这次金融风暴下,各地以发放旅游消费券等措施保证公民的旅游活动,充分体现政府对高层次民生的重视。33高就业率充分反映旅游民生特征民生的第二层 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论公民旅游的民生特征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

12、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面主要表现为“社会融入”,充分就业正是民众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工业企业容纳就业的能力萎缩,服务业在全民就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据专家预测,2015年,我国旅游业就业规模将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至1亿人左右。发展旅游业可以把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产业载体。特别是当前金融风暴下,政府首次把促就业放到和保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央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旅游消费,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就业率,旅游对整体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

13、可见,旅游无论是从拉动经济、带动就业还是就其本身属性而言,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民生特征。4旅游业作为民生产业的自身特征公民旅游作为较高层面的民生产业,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尚未全面解决,但必然会被列入未来改善民生的中长期目标体系中,这就决定了旅游业这种独特的民生产业从一开始就具有某些鲜明的特征。41旅游民生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就改善民生的技术操作层面而言,民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般要注重做加法,慎用减法,民生政策具有明显的增益不可逆性,由此决定民生投入的连续性和刚性增长的趋势。旅游作为高层面的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正常发展时期具有增益的不可逆性,但一旦遇到经济危机、涉及大区域的灾情等,对于公民生存而言,其重

14、要性就不如低层面的民生要求。这时的旅游民生就会做起减法,以保证更为重要的生存和生计问题。当危机过后,其民生特征又会逐步显现,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政府对旅游民生的重视,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作相应调整,民众在特定的环境里对旅游民生的需求会有所取舍,而通常不会出现埋怨情绪。在这次金融风暴下,人们的旅游计划大多会有所缩水甚至取消,这都在合情合理的承受范围内。政府发放旅游消费券刺激旅游活动的复苏,证明旅游需求依旧大量存在。42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生的基础保障性只有与广大群众的基本生活状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公共投入,才属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而像豪华剧院、高档体育中心、大型城市广场等大型设施建设,与

15、民生改善较为间接,不应当算作民生投入。旅游和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紧密关联,和人们生活的依存度高,具有明显的基础保障性。特别是在人们休闲时间增多的情况下,何处休闲、如何休闲就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这时仅仅保证人们吃得饱、有闲暇是不会令民众满意的。政府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资金投向主要是高品质旅游规划、沟通景区交通等基础性工程,对城市居民需求较大的乡村游产品也提供了直接的经济扶持,这在解决城市人口高品质民生需求的同时,对农村居民基本民生需求也提供了保障。43旅游具有资金投入的共同参与性作为民生问题,主要是依靠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加以解决,并通过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得以实现。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主要是通过社会投

16、资得以实现的,原本由政府全额投资的旅游产业投资格局已退出舞台,传统的事业单位景点已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人们旅游出行的费用也全部由旅游者自身解决,但这并不影响旅游作为民生的基本特征。虽然政府没有直接投入,但政府却无时不在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旅游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在民间投资过程中一直在起指导、帮助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旅游业发展。每当旅游业遇到困难时政府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同时,政府在规范旅游市场方面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旅游营销中,政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4旅游需求具有层次性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和生计需求,才会产生旅游的动机。但不同职业、不

17、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水准的旅游者,其旅游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旅游产品的构成上,也有度假产品和观光产品、国际线路和国内线路等不同的选择。政府在考虑旅游民生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5政府促进旅游民生产业建设的建议旅游上升到民生的高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出发,解决第一、第二层面的民生问题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而旅游的发展还属于锦上添花的工作。可喜的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已把旅游业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高度,这说明政府对解决高品质民生需求的重视。笔者为政府相关部门旅游民生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51明确旅游的产业地位由于我国过去很长时间

18、对旅游的偏见,旅游业发展大多缺少明确的产业定位,旅游作为关联度很高的一个产业在政策上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虽然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加大,各级领导都在不同的会议上强调旅游业的重要性,也出台了一些临时性或阶段性措施加以扶持,但都缺乏系统和长远的考虑。旅游主管部门的一些规划意见也常常停留于政府的文件上,并没有成为社会各方实施的刚性依据。主管经济的综合部门长期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对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不清,专业决策水平不高,其政策制定往往和旅游产业发展要求不相符合。这种现象不尽快改变,旅游的民生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52加大力度引导公民旅游消费目前,公民的旅游意识已有

19、一定程度的加强,特别是三大黄金周的推出对刺激旅游起到积极作用。但“五一”黄金周的取消,无异于对公民刚刚激发出的旅游消费热情浇上一盆凉水,在公民休假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情况下,人们大出游主要依赖“五一”和国庆。笔者建议在带薪假期尚未全面推行的情况下尽可能恢复“五一”黄金周,保证人们的出游时间。最近,国家计划要进一步改善全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人们将会有更大的信心进行旅游消费。在社会保障新措施出台之际,应同时出台鼓励公民旅游的措施,拉动内需。同时应启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鼓励弹性休假,开发假日旅游消费热点,创建一批国民旅游休闲示范基地,以保障人们的旅游需求。53发挥在旅游投资上的促进作用旅游民生的一个

20、特点是投入的共同参与性。虽然企业和个人对旅游民生的投资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政府主导性决定了政府在旅游投资上的主要地位。政府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旅游城市咨询服务中心、景区道路、景区游客中心、大型旅游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游客安全监控设施、景区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通过政府投资拉动社会投资,在全国建设一批重点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接待设施、旅游住宿设施和乡村旅游点,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增强有效供给。对于旅游综合营销,政府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避免讲求排场、不切实际的营销形式,把有限的营销经费用到刀刃上,增强营销的科学性、针对性

21、和有效性。54努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秩序直接影响旅游质量,也必然影响到民生水平。各级政府虽然制定了很多条例和规章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但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加大管理力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规定,从制度上保证公民旅游的安全性、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力、执法缺位、执法滞后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文明旅游的宣传,培养成熟的旅游者和旅游企业,营造出适应高品质民生的旅游环境。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刘鲁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

22、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3、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24、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