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9828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ppt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一 课时,伯牙鼓琴图,此图为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听者为钟子期。侍者三人分立左右。,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今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1.会写3个生字,熟读文言文。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3.

2、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明白“知音”的真正涵义,树立正确友情观。(难点),学习目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读提示,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鼓】【志】【太山】【善哉】,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弹。,好啊。,心志,情志。,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

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巍巍乎若太山】【少选】【汤汤乎若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一会儿,不久。,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伯牙鼓琴文章讲述了一

4、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巍,哉,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善哉,书写指导:“土”扁宽,下横要长;斜钩在下横的靠右置,要长;右上角有一点。,哉,zi,结构:半包围,组词:美哉 呜呼哀哉,造句:善哉,我美丽的中国!,音序:Z 部首:口,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巍巍,书写指导:要写紧凑。“山”要扁,“委”要窄,“鬼”竖弯钩内有

5、撇折和点。,巍,wi,结构:上下,组词:巍峨 巍然,造句:远望巍巍太行山,绵延百 里气势雄伟。,音序:W 部首:山,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琴弦,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弓”竖折折钩的第二个折稍长;“玄”下边的撇折稍大,末端点要重。,弦,xin,结构:左右,组词:三弦 扣人心弦,造句:爷爷一边拨动琴弦一边唱着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音序:X 部首:弓,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

6、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指导朗读,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奏。,刚弹琴就表现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钟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样高大

7、。”,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了随流水奔腾不息的志向。,钟子期再一次说:“琴弹得真好啊!好像长江黄河一样激荡。”,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俞伯牙善于弹琴,并且琴艺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他能通过琴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那么樵夫钟子期“善听”,又表现在哪里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

8、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破琴绝弦”是对伯牙的动作描写。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失去了值得让他弹琴的人,他的音乐再也无人能理解,他的心意再也无人能明白,就以摔琴断弦来表达他内心极度的痛苦和对子期深深的思念。,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

9、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了解名作,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

10、二则【第课】【部编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知音”有关的古诗句:,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上无足复为鼓琴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伯牙摔破琴,扯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伯牙和锺子期以琴声相知,成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悼知音,从此不再弹琴。可见他对知音的一片深情。,这是课后第2题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

11、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鼓琴,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课件文言文二则【第课】【部编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