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399856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质ppt课件.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答题技巧,目录,一、预备知识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2.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z

2、hu、拔、陟zh、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zh、逐、贬、诎(黜)qch,3.其他高频词汇,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q、厥ju)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h、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tin、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c5.兼词:诸zh、焉、盍h、旃zhn、叵p,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二、如何答好每一道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

3、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1.文言实词释意题,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答题技巧】记住: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

4、),【相关知识】一词多义的产生:,词的本义。如“(解)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拉开弓)。词的引申义。如“我君景公引领西望”(伸长),成语有“引吭高歌”。词的比喻义。如“金城汤池”(比喻牢不可破)。词的借代义。如“徒以口舌为劳”(代言辞)。词的假借义。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通“擒”)。,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常见文言实词,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5、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重点掌握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yun(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jin(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j(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6、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重点掌握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nn(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

7、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而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副词:“多么”。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介词:“于”、“在”、“从”。,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

8、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代词:“你”、“你的”。其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且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助词,用于句首。,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

9、,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若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为介词: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疑问语气助词,呢。,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10)焉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

10、肯定语气 表疑问语气 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13)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连词,“因此”、“于是,就”。(14)于介词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表比较,“比”;被动,“被”。(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连词,“和”、

11、“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

12、者,则尽富贵者 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构意识:,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句位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

13、足音辨人。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4)呼应意识:,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5)语气意识:,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3.评价题,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对句子进

14、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古今异义几种情况:,词义的缩小。如“五谷”中的“谷”指“谷类”,今专指稻谷。词义扩大。如“涉江”中的“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词义的转移

15、。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祭祀中的牛、羊等祭品,今义指献身。词义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句中的“卑鄙”指地位低微鄙俗,今义指品质恶劣。古今同形异义。如“请指示王”句中的“指示”,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指”(指出)和“示”(示意给人看),常见古今异义,亲戚;妻子;中国;所以无论;更衣;殷勤;卑鄙其实;春秋;结束;约束中原;烈士;牺牲;虽然不好;根本;学者;地方,山东;县官;致意;从容便宜;故事;南面;可怜以为;从而;至于;祖父不必;因而;智力;前进即使;向来;因为;老大,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4内容归纳题(多出现

16、在选择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5文言文断句与翻译题,(1)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利用以下方法:a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b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

17、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c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d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e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初中文言文答题

18、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2)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留、替、调、补、删”。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a.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b.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c.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课件(48张ppt),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

19、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三、备查知识,常见文言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成为”的意思,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把-当作-”的意思,如:“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4)名词活用做状语:A.表特征状态,如“一狼犬坐于前”、“常以身翼蔽沛公”。B.表态度、方式,如“吾得兄事之”。C.表工具,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D.表处所,如“相如廷斥之”。E.表趋向,如“操军破,必北还”。F.表频率,如“岁赋其二”。,2.形容词的活用:,(

20、1)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如“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注为:“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注为:“指贤主,嘉宾;”)(2)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贬低,讲坏话)、“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拉远距离;困:围困)。(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怎么样。)(4)形容词使动用法:“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使明显);,3.动词的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归服。)(2)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至:来到这里的人)、“燕赵之收藏,韩

21、魏之经营”(收藏:收藏的珍宝;经营:经营的财富)。,常见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2.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3.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2、”。(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4.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5.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

23、,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6.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常见固定句式,1.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独耶?(难道吗?),2.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不亦乎?(不是

24、吗?)非欤?(不是吗?)宁耶?(哪里呢?)(10)顾哉?(难道吗?)(11)独哉?(难道吗?),3.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罢了!)一何(多么啊!)亦哉!(也真是啊!)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4.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得无(微)乎?(该不吧?)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或许吧?),5.表示选择,6.其它,否则:如果不就。何乃: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随后,不久。既且:又又乃尔:竟然如此,这样。然而: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虽然:虽然如此;即使如此,但所谓:所说的,所认为。,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

25、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之谓:说的就是。之于:对的态度,同相比,谢谢!,1.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2.项羽不屑小计谋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项羽用性格的笔为世人书写下了只属于他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3.爱心公益提高自己的道德品位。一个人是否受人拥戴,不在于地位的高低,金钱的多寡,而在于是否有一颗仁爱之心。4.互联网可以让全世界同处一个地球村,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天涯咫尺变成现实,也可以为高智能犯罪提供更加隐蔽的场所,甚至将人送上不归路,可谓瑕瑜互见,利弊共存。5.如何正确利用好互联网,让它更加方便 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和幸福指数,这是人们必须冷静思考、慎重对待的问题。6.在物质极大富足的今天,人们 逢节必过,过节必吃。大快朵颐之后,很少有人在意节日的内涵。我不禁大声疾呼:批判地继承传统风俗习惯,让我们自身变得更有品 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7.书信体写作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也另外安排了书信体考场作文写作讲座。对于怎样撰写书信,这里就不具体展开。我们就直接看两篇优秀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