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399958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4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工程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 理 系 统 工 程,课程性质管理系统工程是以企业管理系统为对象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他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从整体观点出发探求管理活动的最优计划、最优组织、最优控制,使管理系统发挥出整体优化功能。学习要求全面地认识理解系统工程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从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经过观察、推理和分析,运用各种定量分析技术进行综合评价,以取得管理系统最佳的经济效益。,第一章 管理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重点是系统特性、三维结构分析法;难点是系统理论。,第一节 系统的要领与特征一、系统思想(一)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四川都江堰市

2、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发挥着巨大效益。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目前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超过一千万亩。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个子工程融为一个整体,巧妙配合,实现了彻底排沙、最佳水量的自动调节的作用。(二)系统思想的成熟与发展,二、系统的概念与特征,(一)概念: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必须由两个以

3、上的要素(部分、元素)组成要素与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二)系统的概念与特征:1.整体性:系统整体不等于其部分之和!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相关性:系统的各要素是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的3.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是人们根据实践的需要而确定的,人造系统是具有目的性的,而且目的通常不是单一的。4.环境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例:城市交通综合系统 城市交通综合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它本身的状态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其结构如图所示:,城市交通综合系统结构图,从结构图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性:(1)整体性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人、车、道路、设施、管理、环境

4、等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整体,各子系统从属于这个整体,而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又是更庞大的城市系统中的子系统。(2)相关性 城市交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各子系统要素之间是有机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的。(3)目的性 城市交通系统具有特定的目的。这就是:为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空间活动条件,并达到安全、快速、高效、舒适的目的。(4)环境适应性 城市交通系统处于社会环境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三)系统的形态,1.从系统的形成原因来看:自然系统,人造系统2.从系统组成要素的属性来看: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3.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封闭系统,开放系统4.从系统的状态与

5、时间的关系来看:静态系统,动态系统5.从研究对象与完成目的行为来看:对象系统和行为系统6.控制系统和因果系统 系统的具体形态可能千变万化,但基本上可以看做由上述各系统形态相互组合而形成。他们之间往往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第二节 系统理论简介,一、一般系统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基本观点:1.系统观点 2.动态观点 3.等级观点二、控制论(美国数学家:维纳)研究系统各个子系统如何进行组织,以便实现系统的稳定和有目的的行为。(一)形成和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单输入,单输出。现代控制理论:多输入,多输出。重点研究的是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和自适应控制,主要应用于机组自动化和生物系统。大系统控制理论:

6、多级递阶输入、输出。(二)具体内容:1.最优控制理论:现代控制论的核心2.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自适应系统前馈控制自学习系统反馈控制自组织系统根据环境变化和运行经验进行控制3.模糊理论4.大系统理论人口系统控制,区域经济系统控制,大型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等。,三、信息论(美国数学家:申农)信息的定义:狭义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广义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这种方式、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信息论:研究信息的收集、交换、传输、存贮、处理、利用和控制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控制论的基础)信息的度量信息量:把事物某种不确定性趋向确定的度量或信息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度量。

7、(未知消息)四、耗散结构理论(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自然界物质的运动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确定到确定、由无序到有序、由高熵到低熵演化的。玻尔兹曼:宇宙熵增,导致无序;局部起伏产生熵减,导致有序。普利高津:涨落导致有序。(结构决定功能,功能改变并选择结构。)耗散结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而增加、维持有序性。当系统处于非平衡态时,它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这种远离平衡的、稳定的、有序的结构称为耗散结构。结论:开放系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基础、非平衡态是有序之源、涨落导致有序、系统内各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五、协同学理论(

8、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概念:协同学-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保证外流的条件下,如何能够自发地产生一定的系统有序结构或动能行为的一门新兴科学。协同学的理论核心-自组织原理。即:任何一个包含有大量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在与外界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条件下,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产生各子系统相互合作的协同现象,使系统能够自动地在宏观上产生空间、时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出现新的稳定状态。协同导致有序。(分工与协作,系统第二定律)六、突变理论(法国数学家:托姆)对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意义:1.认清突变与渐变的关系,化解突变危机 2.以管理创新实现反梯度推移 3.把握“度”的概念,

9、做好管理预测与控制,第三节 管理系统工程,一、管理系统工程 将系统工程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称之为管理系统工程。即运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从整体上考虑和解决问题,统筹兼顾整体与局部利益,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管理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效果。二、系统工程方法论(一)硬系统方法论(三维结构体系)系统工程三维结构为解决规模较大、结构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大型工程的组织管理提供了一个同意的思想方法。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它将复杂的工程项目分为七个时间阶段和七个逻辑步骤,同时又考虑各阶段、各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三维结构方法的特点是强调明确目标,

10、核心内容是模型化和最优化,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求得最优的系统方案。一般用来组织目的任务明确、问题结构清楚、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二)软件系统方法论是处理非结构化问题的方法之一。软件系统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进行比较,强调找出可行、满意的结果。在比较过程中要组织讨论,听取个方有关人员的意见,进行多次不断反馈,逐步弄清问题,得出满意的可行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三)韧系统方法论综合集成法 综合集成法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前馈与反馈相结合、规范与灵活相结合,其实质是将专家群体、数据和各种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与人的经验和知识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系统

11、,充分发挥这个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四)“大成智慧工程”是系统工程的发展,目的是为了解决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问题。达成智慧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长处,使人不断能及时获得广泛而新鲜的知识、信息与智慧,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大成智慧学思维结构分为知识层、情感层、智慧层三个层次。核心: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树立起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宇宙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第二章 管理系统分析,管理系统分析的含义:管理系统分析就是对管理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

12、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的一种辅助决策的方法。系统分析人员应当尽量避免自己成为决策者,也不应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管理系统分析基本工作思路主要表现为:规范化灵活化,程序化耦合化,模型化集成化,最优化满意化。,管理系统分析过程应注意四个工作原则:整体优化 协调有序 动态平衡 与时俱进,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向全局优化总体分解部分协调整体优化即所谓的“l+l2,指的是管理系统构架的各种管理要素、对象、手段乃至管理主题之间的结合关系和方式都处于最佳状态,元素之间不仅互补匹配,而且相互融合,此用户有序度达到最大,基本构架的整体管理能力和管

13、理功能得到重发发挥,认为管理对象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受系统内各个因素的制约,而且受有关外部系统的约束。管理创新应随时间、环境以及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系统获得最佳效益,是在管理系统分析中,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基本工作内容,删除工作中不必要,的部分,管理系统分析的基本工作内容:目标分析科学化:“目标-手段系统图”是目标结构分析的常用方法。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主题意识、辩证求解、有限合理”三个重点问题 过程分析图形化:使用管理流程图对各部分或专业业务工作进

14、行科学的划分和界定,对管理过程的规律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表述。管理流程图根据界面的不同可分为业务流程图和系统流程图。在调研基础上完成草图后要进行改进,主要遵循“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原则效果分析运筹化:运筹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既定条件下对系统进行全面规划,用数量化方法来寻求合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优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和有效地运用,以期用最少的费用取得最大的效果。管理人员必须注意从管理角度学习数学模型,学习的重点不是烦琐的计算过程,而是要把数学模型作为一把钥匙,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分析,从实质上研究,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开启管理决策的新思路。,一、目标分析科学化(一)基本步骤

15、,图2-5 确定目标的过程,(二)重点问题:1、主题意识:系统分析工作大多数是在受委托情况下开展的,系统分析人员必须弄清委托人的本意、要求,即主题,把有限的时间和智慧倾注在主题上,避免南辕北辙。2、辩证求解:日本北海道有一种极为珍贵的鳗鱼,它只要一离开深海就会死亡,但是有一位渔夫捕到的鳗鱼却总是活蹦乱跳的。这位老渔夫临终时,向他的儿子说出了秘密: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鱼舱里放入鳗鱼的死对头狗鱼,鳗鱼一遇到天敌就会立刻警觉起来,生命变得兴奋而旺盛,上岸后总是能活蹦乱跳的。3、有限合理:昔有医人,自媒能治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

16、二片,以一置地上,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蹦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请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问题思考:这位医生犯了什么错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位医生犯了不顾全局,不从整体着眼的错误,二、过程分析图形化,描述管理过程的流程图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描述单项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图,其二是描述工作系统情况的系统流程图。(一)业务流程图(二)系统流程图流程图的改进一般遵循ECRS四原则,即:eliminate,排除 combine,合并 rearrange,重排simplify,简化,表2-2 程序改进的四原则,第三章 管理系统结构,第一节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的结构

17、与功能是系统科学的基本范畴,是一切系统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系统的结构(一)概念: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二)系统结构的特性:稳定性(平衡与非平衡)、层次性、开放性、相对性(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系统结构与要素的相对性)二、系统的功能:(一)功能概念:系统的功能反映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表达出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二)系统功能的特点:根据F总F1+F2+Fn,即系统的总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的基本要求:1.整体性 2.易变性 3.相对性 4.控制性,三、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构是功能的内在根据,功能是要

18、素与结构的外在表现。一定的结构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一定的结构系统产生的。因此,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都是不存在的。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对结构有反作用,它们相互作用而又互相转化。根据结构决定功能原理,通过系统结构的变化来分析系统功能的方法称为结构功能法。1.同构同功 2.同构异功 3.异构同功 4.同构异功,第二节 结构分析方法,一、相关系数分析法相关数分析法是评价目的树中各水平目的(目标)重要性的一种系统分衍方法。也是评价目的树各层次目的(目标)在整体系统中所处地位的定量分析方法。,二、总体结构等级分析法 总体结构等级分析法是以图论中的关联矩阵原理分析复杂系统的整

19、体结构,明确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多级递阶的等级结构。(一)建立系统结构模型。(二)等级划分 三、SAD法 就是系统调整与发展分析方法(system accommodation and development,SAD)是日本的中田信哉和森彰共同提出的,这种分析方法是对影响总体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加以整合,并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定量化,以提出优化改善现行系统的一种系统管理分析方法。SAD的基本步骤是:(一)确定改善范围(二)构造SAD模型(三)定量计算(四)明确改进责任,第三节 企业结构进化,一、企业结构进化的历程 二、企业知识管理结构三、企业的有机生物结构(一)管理基因的基本概念

20、 管理基因就是决定管理性状的最基本、最关键、最内涵的决定性因素,是决定管理性状的最小功能单位。(二)管理基因的主要来源:与生俱来的管理基因、管理基因的突变、管理基因的转移、管理基因的复制企业持久生命力在于用企业管理基因构建企业管理的有机生物结构。,第一节 不确定性管理基本概念 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完全不可知的情形。更确切的是指没有概率分布能与所考察的事件的结果相联系的情形。不确定性从平面看可分为:外生不确定性(与系统无关的因素,如羽绒服厂家考虑的气候因素、一般厂家考虑的国家政策因素等)内生不确定性(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不确定性)两大类。在一般的情形下,内生和外生不确定性是相互作用

21、的,如一座桥梁由于建筑者的偷工减料(内生)和意外严重的暴风雨(外生)的联合作用而倒塌。不确定性环境对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到经营管理的不确定性环境,反复地进行多次论证,充分估计到各种意外和可能的风险,在多种决策方案中反复优选,而且还要针对各种可能的意外情况给出备选方案。,第四章 管理系统环境,第一层次:前景清晰明显(点),第二层次:有几种可能的前景(线),第三层次:前景有一定变化范围(面),第四层次:前景不明确(体),由此可见,不确定性本身包含着一定程度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从程度和纵向上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二、基本方法(一)点的分析方法 点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对第一层次

22、的未来前景进行精确、有效的预测,管理者可以运用常用的全套传统分析手段,如 市场调查、竞争对手的成本和产量分析、价值链分析、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种力量模型等。点的分析方法的要点在于,必须具备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各个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清晰。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两类:一类是静态平衡点的选择,如CVP(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分析的平衡点;另一类属于动态最优点的选择,如在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下,市场价格是上下波动的。,根据确定盈亏平衡点的思路,可绘出相应的盈亏平衡图(见图4-2)。,图4-2 CVP分析,CVP分析,又称盈亏分析或量本利分析。

23、它是根据企业的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CVP分析,关键是确定盈亏平衡点。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使企业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相等的一点,在此点上利润为零,既无盈利也无亏损。这一点可以是生产量、销售量,也可以是其他收支平衡点。这一点是盈利与亏损的转折点,高于此点为盈利,低于此点则亏损,掌握这一分界点,对管理决策时十分重要的,小结:“点”一般具备明确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标准,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清晰,如CVP分析中盈亏平衡点的求解。“线”一般表示变化前景可能出现多种结果,如用决策树方法寻求最优解。“面”一般表示变化前景在一定范围内,如用线性规划的可行解

24、区或AWOT方法表示易胜之地或易败之地。“体”一般表示变化受多种关系复杂的因素影响,难以确定变化的前景。,第二节 循环经济 生产过程末端治理的模式,这种方式注意到环境问题。采取“先生产后治理”的方式。21世纪的管理系统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福利的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都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未来的经济方式加以推广。世界银行2000年底公布的数据看,我国自然资产损失占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比重惊人:1985年至200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

25、分的虚数后,这其间中国的“真实国民财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6。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环境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的研究表明:“如果去除环境补偿成本,我国GDP的增长很可能是一个负数。”只有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21世纪国际社会无法回避的两大发展趋势。,(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萌芽于环境保护运动崛起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E博尔丁提出了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即“航天员经济”)取代“牛仔经济”(“牧童经济”)。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26、应该从服从以线性为特征的机械论规律,转向遵循以反馈为特征的生态学规律。“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比喻,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它表现为追求高生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高消费量(商品转化为污染物)。“牧童经济”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环境和资源,已经开始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在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球里,盛着清水、绿色的水藻、五颜六色的珊瑚和空气,有几只金黄色的小虾在水中游弋。这个直径为10厘米的玻璃球已全封闭,既不能

27、输入氧气,也无法放进食饵。然而,与世隔绝的小虾仍然像生活在江河中那样游来游去,并不感到缺氧和食物的威胁。有的小虾已在玻璃球中生活了4年多。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囚禁在玻璃球里的小虾与水、空气、水藻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加上外界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微妙的生态系统。人们把这种玻璃球称为生态球。它是由美国宇航局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目前,生态球不仅成了一种热门的室内装饰品,而且还是学校里新的教具。,所谓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或recycle economy),就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 cycle)经济的简称,即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

28、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的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原则: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行为准则,简称3R原则。1Reduce,即减量化原则,又称减少物质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减量

29、化原则常常表现为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质量轻型化。此外,要求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铺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2Reuse,即再利用原则,要求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以及服务的时间强度,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和反复使用。通过再次利用,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抵制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这是针对全球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而提出的。3Recycle,即资源化原则,目的是尽可能多地重复利用资源。它要求产品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前的资源化方式有两种:第一,是原级资源化,这是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即将消费者遗弃的废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产品相同的新产品;第二,次级资源化,即

30、将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原级资源化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2090的原生物质使用量,而次级资源化能够减少的原生物质的使用量最多只有25。,第三节 机遇与风险分析一、机遇管理 机遇价值链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把机遇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寻机、乘机和创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探索出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机遇创造效益的一门艺术。在机遇价值链管理中企业要善于捕捉机遇、利用机遇并创造机遇。二、风险管理三、双链互动系统工程,几个概念:控制:是指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管理控制:是具有输入、处理、输出功

31、能并通过反馈与前馈相互补偿,主动适应系统变化,不断提高企业素质的自组织体系。,第五章 管理系统控制,第一节 优化控制,一、反馈(一)基本概念:就是将输出回输到原系统中去。1.正反馈: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即为正反馈。正反馈的作用:经济发展 教育科技投入增加 人才及科技成果增加 生产力水平提高 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经济萧条时期,节俭对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劣行)正反馈在一定条件控制下,也是一种促进系统远离平衡态的因素,使开放系统的某项参量值进入临界区,达到阈值,一般小的“涨落”通过正反馈作用,使原有状态失稳并产生突变现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自组织下现象

32、,进而形成耗散结构的动力机制。2.负反馈: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偏差,从总的趋势说是收敛的,是单调下降而趋近于零的。负反馈的特点是检出偏差,纠正偏差,以达到目标。负反馈的作用:a 用来保持系统行为的稳定 管理职能:控制(制定标准-考察绩效,发现偏差-纠正偏差)b 使系统的行为趋向一个目标 供需关系,3.正、负反馈之间的转化 例 良性循环的正反馈转化为负反馈,再转化为恶性循环的正反馈 市场需求大 销量大 盈利多 职工收入多 工作积极性高 扩大生产能力(投资)销量增加 盈利更多(良性循环的正反馈)继续扩大生产能力 产量增加 市场拥有量大(趋于饱和)需求量减少(负反馈)销售量下降 效益降低 盈利减少

33、(甚至亏损)职工收入减少 积极性降低(士气不高)效益更差(恶性循环的正反馈)4.尊重反馈规律,合理发挥其作用(1)自繁系统的承载强度(2)人造系统的可供能力(二)反馈控制:反馈控制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用于稳定控制中,可以使被控量稳定在目标值的容许偏差范围内,因此一个系统要实现稳定,必须应用反馈控制;用于随机控制中,可以使被控量对应于随机输入量,确保系统对计划目标变化进行跟踪与适应。局限性:正反馈效应、反馈失时与反馈失度、控制的滞后性实施反馈控制时要遵循下列原则:准确性、及时性、适度性及随机性原则,二、前馈(一)基本概念:反馈作用是检出偏差、纠正偏差,但在反馈机制中由于受控装置的惯性或滞后现象比

34、较严重,外界的扰动不能立即生效,只能通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影响到输出量的变化,这种惯性或滞后现象必然影响到检出偏差、纠正偏差的时效和作用,从而影响到系统的控制性能,因此,提出前馈回路机制。这种回路主要是与反馈回路相互补偿而耦合成的前馈-反馈系统。优点:这种系统可以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弥补反馈控制的不足,解决控制滞后的矛盾。(二)优化控制:是在各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的要求。根据优化控制的要求,管理的重点应由事后算帐、事中调整(反馈)转变为与事先优化(前馈)相结合的前馈-反馈耦合控制系统。,1.优选法的基本步骤(优选法是以数学原理为

35、指导,用尽可能少的试验次数,尽快找到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最优方案的一种科学试验的方法)a.明确目标要优选,首先要搞清目标,也就是通过试验想达到什么目的。确定的目标必须是可比的。b.确定因素可控因素既要有一定的广泛性,又要注意突出重点,以尽量提高试验效率。C.确定合理范围正确地确定试验范围很重要。d.确定合适方法优选的过程是一个通过试验比较分析再试验往复循环直到找到最佳点的过程。总之,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出行之有效的方法。,2.常用的优选方法a.单因素方法:比较成熟的是0.618法,相关原理是黄金分割。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先在试验范围的0.618处做第一次试验,再找其对称点做第二次试验,比较两点

36、结果,去掉“坏”点以外的部分,在其余部分继续取“好”点的对称点进行试验,比较结果,决定取舍,逐步缩小试验范围。单因素优选是一种序贯的试验方法,一般除第一次、第二次试验外,其他的后一次试验都取决于前一次试验的结果。例题511.在试验范围内的0.618处做第一次试验(大 小)0.618+小2.找出上一试验点(好点)的对称点做试验:大+小上次留下的好点3.比较两次结果,决定取舍4.在新的范围内,重复步骤2、3,逐步缩小试验范围,知道找到满意结果为止。,b.多因素优选方法:降维法:即把多因素转换为但因素处理,通过试验把最优值所在的范围逐步缩小。爬山法:即从已知的信息出法,逐步向更优的方向移动,使目标值

37、不断得到改善。正交试验法:即利用数理统计的正交性原理,通过少量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寻找达到预期目标的较优方案。例5-2应用正交表的具体过程如下:(1)因素顺序上列(2)水平对号入座(3)列出试验条件结果分析(1)直接观察(2)计算分析:(3)画趋势图,计算每个因素各个水平相应的试验结果之和,计算各因素的极差,因素之间的极差大:说明该因素不同水平之间试验结果差距较大,即该因素对试验结果 影响较大,一般应列为重点考察因素。,正交试验法 正交试验法是在实际经验与理论的基础上,利用一种规格化的表-正交表,科学地挑选试验条件,合理安排试验程序,通过较少次数的试验,找到达到预期指标的较优方案的一种科学试验方

38、法。正交表都具有搭配均衡的特性,正交表的记号所包含的具体含义如下:L 9(3 4),因素个数,水平个数,试验次数,正交表代号,三、智能控制(控释系统的高级阶段)控制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将人类的智能,例如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探索、创造等能力引入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具有识别、决策等能力。,正交试验法的基本步骤,确定目的及指标,制定因素水平表,正式投产,试验及结果分析,定试验方案选正交表,满意吗,是,否,五步:一、明确实验的目的,确定考核指标二、挑选参加试验的因素及其水平,制定水平因素表三、选择合适的正交表,确定具体的试验方案四、进行试验和结果分析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试验的方案

39、或选定满意的方案正式投产,第二节 流程控制,一、流程控制要点分析(一)多级流程控制(因地制宜)结构特点是按任务或功能分层,在各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这就要求管理流程要“因地制宜”对“流速”区别对待,低层必须强调“立即就办”,高层必须慎重行事,三思而后行。(二)多阶段流程控制(因时制宜)把工作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管“量”区(总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2.管“理”区(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最优的可变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智能在第二阶段中选择)3.管“条件”区(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和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二、流程控制的基本类型连续型sequential、非连续型non-seque

40、ntial混合型mixture,三、流程再造一般系统论 含义: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造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各方面获得根本的改善。再造后推动企业整个流程旋转的主动力已不再是过去的行政指令,而是相互间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每个流程、每个工序、每个人的收入来自自己服务的市场和对象。服务有效,按合同索酬;服务无效或效果不好,对方可以索赔。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企业的每一个人都有了自己 的顾客,每一个人都与市场保持零距离。,第三节

41、量化模型,一、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预测: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有关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作出判断。定性预测:指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专家的经验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定量预测:指利用历史数据资料,通过数学推算来说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是定量预测方法的核心工作)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就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组观测值,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方法建立在事物发展具有延续性的基础上,又称为外推法。季节性波动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1.标示数据分布图,确定波动形式 2.确定长期趋势波动3.计算各月份的趋势值 4.确定季节性

42、系数:,季节性系数St=实际值Y/趋势值,二、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必须在进行市场需求测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现有资源条件,组合各种产品的产量,使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线性规划的定义:求一组变量的值,在满足一组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得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线性规划的模型结构包括:(一)变量:可控的、未知的因素(二)目标函数:系统目标的数学描述(三)约束条件:实现系统目标的限制因素,它涉及系统内外部条件的各个方面 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有三种形式:大于等于,等于=,小于等于线性规划具有以下特性(1)线性(2)单目标(3)连续(4)静态,三、网络计划模型网络计划模型又称为计划评审技术

43、,主要应用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和有关计划的管理。(一)网络计划模型的结构:1.网络图:由工序、事项、线路组成 每条线路上各工序所需工时的总和,称为该条线路的路长。2.模型时间参数的计算(1)工作时间:t=(a+4m+b)/6(2)事项时间参数(3)工序时间参数(二)网络计划模型的优化控制:通常,大多数情况下可认为工作完成时间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因此各工作完工时间的估计偏差(i,j)=(b-a)/6 由各关键工作组成的关键线路的估计偏差,即总工期估计偏差可用下式求出:cp=概率系数Z=(Ts-Te)/cp,第一节系统评价原理系统评价是系统分析中复杂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发、判别解决问题的备选

44、方案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能否投入正常运行,从而为正确选优和决策提供依据。一、系统评价概述(一)系统评价的概念:就是综合评定系统的价值。具体地说,它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系统决策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提炼,利用综合评估模型,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对系统各种方案的价值属性进行评定,从中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好的最佳方案。这里所指的系统价值是指系统的运行效果或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二)系统评价的复杂性1.评价目标的多样性 2.定性指标的主观性影响3.评价方案各有优势与不足 4.人的价值观起主导作用,第六章 管理系统评价,二、系统评价的基本思路(一)系统评价的理论 1.效用理论 效用

45、理论的创始人是冯诺伊曼Von Newmann。决策受决策者主观意识的影响,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对所处的环境和未来的发展予以展望,对可能产生的利益和损失作出反应。我们把决策人这种对于利益和损失的独特看法、感觉、反应或兴趣,称为效用。效用实际上反映了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对待数个方案,不同的决策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抉择。2.数理化理论用统计的方法使评价数量化。3.模糊理论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 4.灰色理论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 5.优化理论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二)系统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2.方案的可比性原则 3.指标的系统性原则 4.方法的综合性原则,系统评价的步骤,评价系统

46、分析,整理说明评价方案,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评价,评价目的,评价立场,评价范围,评价时期,明确前提条件,为了决策,不同评价主体立场(使用者、开发者、第三者),确定系统的边界,确定系统评价处于整个开发过程的哪个时期,对系统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各方面全面评价,进行单项指标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单项评价不能解决最优方案的判定问题,只有综合评价才能判定最优方案或方案的优先顺序。,(四)系统评价的合成法则:加权合成、乘法合成、代换合成、模糊合成等综合方法。三、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评价指标: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资源性及时间性指标。(二)指标权重:确定权

47、重的方法一般有相对比较法(亦称经验评分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以及关联分析法。(三)评价标准:为了度量系统目标的达成度,以便对系统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方案的优劣次序,对于每一个评价指标都应设立其评价标准值。四、系统评价的发展趋势(一)决策主体群体化(二)通讯方式网络化(三)信息支持智能化(四)方法模型集成化,第二节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也就是专家咨询法,是指专家根据其经验和知识判断出结果,或者专家群体应用一些群体决策技术得出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采取专家群体的性进行评价,以专家个人的评价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方法将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最后得出专家群体的评价意见。不足之处在于:专家

48、咨询法是一种主观定性评价法,其客观性不强。一、评价主体的确定(一)专家类型(二)群体规模(三)群体行为(四)人员权重二、咨询方法的形式(一)会议评议法(二)听众调查法(三)德尔菲法:采用匿名咨询、反复征求意见的方式,通过多次循环达成共识。有三个基本要求:匿名性、反复循环、统计结果。(四)名义小组法(五)集成研讨厅法三、专家意见的综合:不是简单的举手表决,而是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将定性评价进行半定量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中位数法、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满分频率法等。,第三节 定量评价方法,一、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

49、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AHP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实现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通过分析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问题分解为不同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归并为不同层次,形成一个多级递阶结构模型。其次,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级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程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最后,计算各层要素相对于总体目标(最高层)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选择方案的权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一)基本原理:通过分析

50、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系统分解为不同的组成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划归不同层次,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二)实施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3一致性检验:(每一步都需进行)4层次单排序:5层次总排序结论:总之,层次分析法简洁、直观、使用灵活,特别适用于在人的定性判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却难以进行精确量化计算的情况下,进行多准则、多目标的分析评价,将方案措施层的层次总排序结果作为方案优选的依据。层次分析评价关键在于建立评价的递阶结构和判断矩阵,将评价指标按属性归类,并分层排列成具有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二、多指标排序法 定义:多指标排序法是指给每个衡量指标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