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081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几种重要禽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目前禽的传染病发生的特点,1、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越来越不典型。2、免疫失败的报道有日益增多的趋势。3、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而且较普遍。4、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十分普遍。5、持续性、隐性感染增多,有些疾病的宿主谱增多。6、很多病原发生抗原漂移、漂变。7、新病不断出现、或老病新面孔出现。8、人兽共患病增多。,介绍几种主要禽传染病,一、禽流感(AIV)二、鸡新城疫(NDV)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四、鸡传染性支气管安(IBV)五、禽沙门氏菌病六、禽大肠杆菌病七、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八、马立克氏病九、禽白血病(ALV),禽 流 感(AIV),人畜

2、共患,OIE规定必须报告疫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HPAI)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病迅速的特点,尤其以冬季和春季较为严重。低致病性AI目前呈现流行趋势,在实际临床中常与新城疫、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混合感染,一旦混合感染则家禽的死亡数量增加。,高致病性AI 临床症状,多数病例病程为13天,伴随大批死亡,死亡率高达100%。鸡突然发病,体温升高,精神萎靡或沉郁,昏睡,采食量明显减少,甚至食欲废绝;患病鸡鸡冠和肉髯淤血、肿胀,头颈部水肿,并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粪便;患病鸡鼻窦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流鼻液,眼结膜充血,流泪;患病鸡脚鳞片出血,出现运动失调、震颤、扭

3、颈等神经症状;患病母鸡产蛋率大幅度下降或停产。,高致病性AI病理变化,心肌坏死腺胃乳头水肿、出血,肌胃角质层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呈带状或环状出血,病鸡十二指肠及小肠黏膜有环状或条状出血,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严重出血胰腺坏死,表面有小的灰白色坏死斑点呼吸道有大量炎性分泌物或黄白色干酪样坏死,气管粘膜出血,高致病性AI病理变化,患病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呈紫黑色,有的卵泡变性、破裂,掉到腹腔,终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或萎缩,内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或干酪样物。,高致病性AI病理变化,高产蛋鸡多发,具有发病慢、传播快,基本不死鸡的特点;大群鸡精神状态和食欲基本正常,病鸡拉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

4、仅在夜间安静时能听到呼噜声、咳嗽声;蛋鸡产蛋缓慢下降,有的绝产,产蛋率下降到最低点时,在最低点停留710天后开始缓慢上升,一般产蛋恢复需要1530天不等;同时病鸡产畸形蛋和白壳蛋较少,但软皮蛋、砂壳蛋、薄皮蛋相对较多。,低致病性禽AI 临床症状,患病鸡喉头及气管充血、出血,内有粘液呈粘稠状;个别气管分叉处有黄色干酪样物阻塞;病鸡气囊囊壁增厚;典型的纤维素性腹膜炎;病鸡肠黏膜充血或轻度出血;产蛋鸡发病时输卵管水肿,严重时卵泡充血、出血、坏死,典型的病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低致病性AI 病理变化,基因进化树与AIV变异研究,基因进化树:基于同源基因(如HA基因DNA序列)差异构建,代表同源基因间的

5、进化关系。在树中,每个节点代表其各分支的近共同祖先。基于基因序列变异研究AIV时空分布规律。,H5N1亚型AI疫情特点,2012年我国分别在宁夏、辽宁、新疆、甘肃、广东等地共发生5起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均被迅速控制和扑灭。原因可能是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且不一致所致。南方主要流行2.3.2分支,主要采用Re-6疫苗北方主要流行7.2分支和2.3.2分支,主要采用Re-6+Re-4疫苗,2004-2012年中国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系统进化树,H9亚型AI疫情特点,2010-2012年我国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绝大部分仍属于h9.4.2分支。其中,h9.4.2.5分支毒株近年来在国内

6、广泛分布,已经成为优势分支。先前主要存在于南方的新h9.4.2.6分支,现在也已经在东北地区出现。抗原性变异不大,现有疫苗株保护效果目前仍可靠。H7N9的内部基因提供者,潜在的威胁和重大公卫意义。,2010-2012年中国大陆H9亚型禽流感HA基因分子进化关系,2010-2012年中国大陆H9亚型禽流感分离株地理分布,H5亚型AI疫情特点,2012年我国分别在宁夏、辽宁、新疆、甘肃、广东等地共发生5起感染H5N1亚型禽流感疫情,均被迅速控制和扑灭。原因可能是免疫后抗体水平不高且不一致所致。南方主要流行2.3.2分支,主要采用Re-6疫苗北方主要流行7.2分支和2.3.2分支,主要采用Re-6+

7、Re-4疫苗。,2004-2012年中国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系统进化树,H6亚型AI疫情特点,201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活禽市场鸭和鹅中H6亚型AIV分离率高达30%。活禽市场为重要的储存地。临床出现H6亚型AIV与H5N1亚型AIV重组产生的H6亚型变异株,对人与禽的危害性未知。,H7亚型AI疫情特点,新型基因重配病毒。对鸡致病性低。截至2013年5月31日,中国内地共报告131例确诊病例,其中康复78人,在院治疗14人,死亡39人。广东省8月11日确诊全省人首例H7N9病例。目前病例仍处于散发状态,尚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凡是有家禽暴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一旦有流感症状,一定要尽早

8、用药(3天内使用达菲有效),并无太大的副作用,广东已经将其纳入医保。,鸡新城疫(NDV),又称亚洲鸡瘟。主要特征: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OIE规定必须报告疫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症状与病变,1.精神萎靡,采食减少,呼吸困难,饮水增多。常有“咕噜”声,排黄绿色稀便;2.发病后部分鸡出现转脖、望星、站立不稳或卧地不起等神经症状,多见于发病的雏鸡和育成鸡;3.产蛋鸡产蛋减少或停产,软皮蛋、褪色蛋、沙壳蛋、畸形蛋增多,卵泡变形、卵泡血管充血、出血。4.腺胃乳头出血,肠道表现有枣核状紫红色出血、坏死灶。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出血,有粘液;5.血凝抑制抗

9、体(HI)显著升高或两极分离,离散度增大。,鉴别诊断,禽流感(AI):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不如ND明显,嗉囊没有积液,常见皮下水肿和黄色胶冻状物质;粘膜、浆膜出血比ND广泛而明显,且AI的肌肉和爪部鳞片出血明显。禽霍乱:无神经症状,肝脏有白色坏点,心血涂片或肝触片染色镜检有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有效。,防控,灭活疫苗对鸡安全,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但是要注射10天后才能产生抗体。、系活疫苗均属弱毒,各种日龄鸡均可使用滴鼻、点眼、饮水,而气雾免疫需2月龄后,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根据雏鸡母源抗体确定最佳首免日龄,以及根据免疫后抗体滴度确定加强免疫时间。一般母源抗体滴度在3的时候可以

10、首免,高于5时首免几乎无效。建立免疫检测制度。,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上部呼吸道传染病。特征:呼吸困难、咳嗽和咳出含有血样的渗出物。剖检时可见喉部、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和糜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V),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呼吸型: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肾型:水样下痢、消瘦。腺胃型:发育停滞、消瘦。,鉴别诊断,新城疫(ND)呼吸道症状比传染性支气管炎(IB)更严重,有神经症状和大批死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很少发生于幼雏,高度呼吸困难,气管分泌物中有带血,气管粘膜出血,气管中

11、有血凝块;痛风无呼吸症状,无传染性;,禽沙门氏菌病,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成为禽伤寒,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统称为禽副伤寒。禽沙门氏菌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对养禽业的危害性很大,并且禽副伤寒沙门氏菌可导致人类感染和食物中毒。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症状与病变,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出现软嗉囊症状,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鸡白痢、禽副伤寒),致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或黄绿色下痢肝脏青铜色肿大(禽伤寒),禽大肠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

12、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是胚胎和雏鸡死亡重要病因之一。主要病变特征: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全眼球炎和脐炎等。,1.重点是搞好环境卫生:空气通畅、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降低灰尘,定期消毒;2.疫苗预防:O2、O78等多价灭活苗,或自家苗对雏鸡(7-15天、25-35天)进行免疫;3.治疗:本病在早期可以治疗,一旦出现肝周炎、腹膜炎等病变时,无法治愈。4.治疗药物:发病鸡群可用新霉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进行治疗,但由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用药,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

13、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症状与病变,精神萎顿、羽毛逆立,有白色水样下痢粪便。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出血、肿胀、并有黄白色胶冻状渗出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肾苍白肿大成花斑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鉴别诊断,新城疫:虽腺胃也有出血,但不具法氏囊肿大、出血病变、且多有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肾型传支:虽肾肿、沉积尿酸盐,但法氏囊无黄色胶冻样水肿,耐过的鸡法氏囊不萎缩,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无出血。其他肌肉出血性疾病:如鸡传染性贫血病、磺胺类药物中毒等均不具法氏囊肿大、出血病

14、变,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原因,IBD野毒污染严重,在我国超强毒占主要流行毒株;我国普遍使用毒力偏强IBD冻干苗,同时IBD的免疫越来越早,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比较严重;母源抗体不整齐,难以确定合理的首免时间;IBD突变株出现,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为10-70%;应激等其他因素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种类。,防控,1、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措施:环境消毒、独立封闭的养殖区域、控制流动等2、合理利用疫苗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对于母源抗体水平正常的鸡群(种鸡在产蛋前和35周龄时各注射油佐剂灭活苗1次其后代),一般多采用12-14日龄中等毒力弱毒苗免疫1次,18-20日龄加强免疫1次。在低或无母源抗体时,用弱毒

15、力苗(如D78)或1/21/3剂量的中毒力苗尽早免疫,57日龄时第一次免疫;1416日龄用中等毒力疫苗第二次免疫;如母源抗体参差不齐或不了解时,57日龄首免,用弱毒;12-14日龄第二免,用中毒力疫苗;1820日龄第三次免疫,用中毒力疫苗。IBD火鸡疱疹病毒载体活疫苗HVT作为载体并以细胞结合形式存在,其复制和表达不受IBDV母源抗体干扰,在1日龄时即可接种并刺激产生抗体配合母源抗体抵御IBDV超强毒的感染,并且不会引起法氏囊损伤,从而维护了鸡免疫系统的完整。,马立克氏病(MDV),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以对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个或多个组织器官发生单核细胞浸

16、润为特征。本病是由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肿瘤病,导致上述各器官和组织形成肿瘤。病鸡常见消瘦、肢体麻痹,并常有急性死亡。,症状与病变,神经型:肢体麻痹为主要症状,“劈叉”,坐骨神经肿大、变粗、横纹消失。内脏型:严重萎顿、单侧或双侧肢体麻痹,厌食、消瘦和昏迷,最后衰竭而死。各器官和组织出现肿瘤。眼型:视力减退或消失。虹膜失去正常色素,变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性青蓝色到弥散性灰白色混浊不等变化。皮肤型:毛囊形成小结或瘤状物。有时可混合发生,防控,疫苗接种是关键。人工致弱的1型MDV:CVI988、814(液氮苗)自然不致瘤的2型MDV:SB1,Z4(液氮苗)3型的MDV:Fc-126株H

17、VT上述疫苗组成的多价苗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首母源抗体影响小。,禽白血病(ALV),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ALV是一种基因组为单股RNA的反转录病毒,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ALV分 为A、B、C、D、E和J 6个亚群。一些鸡感染ALV虽然不发生肿瘤,但可仍造成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抑制。A、B等亚群ALV主要引起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J亚群ALV主要引起肉鸡的髓细胞性白血病。在2006年之后国内开始出现ALV-J引起的蛋鸡血管瘤型白血病的临床病例。,禽白血病(ALV)传染途径,ALV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主要是垂直传播。经垂直传染带病毒的雏鸡在出壳后在孵化

18、厅及运输箱中高度密集状态下与其它雏鸡的直接接触,可造成严重的横向感染。被AL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禽白血病(ALV)-J感染蛋鸡典型临床症状为血管瘤,A.胸腹部皮下血管瘤;B.腿部血管瘤;C.胸肌血管瘤;D.肝脏血管瘤;F.肌胃血管瘤;F.肾脏肿瘤,A,B,C,D,E,F,防治,无有效治疗方法和可用的疫苗;净化种鸡群,消除垂直传播;在2009年4月,北方4个省的37个父母代蛋种鸡公司联合上访投诉由一家外国公司独资的蛋用型祖代鸡场。因为由其提供的父母代蛋种鸡及其商品代蛋鸡群的白血病肿瘤死淘率很高,有的高于20%,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抗病遗传育种。,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一、疫苗质量野毒污染、变异、运输保存不当;二、疫苗稀释方法未坚持现用现稀释的原则、盲目扩大和缩小稀释倍数、免疫剂量不准;三、接种技术和方法1.点眼、滴鼻接种操作不正确、注射部位不当,注射针头过粗;2.器具未消毒;3.消毒药物残留;4.疫苗瓶开启方式不正确。四、免疫程序1.多发季节提前做好免疫接种;2.首免前监测母源抗体水平;3.活疫苗使用不当;4.多种疫苗进入体内后,产生相互干扰5.使用活疫苗免疫的同时使用抗菌药或饮用消毒水。五、家禽自身体况家禽日龄过小、亚健康状态、免疫抑制病、疫病的潜伏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