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507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汇编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计划二、培养目标定位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四、质量保障条件五、总结,主要内容,3,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1.人才需求,信息化智能化,需要高层次应用型计算机人才,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对接国家及电力行业需求:根据国家“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规划,培养计算机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能源互联网的“中枢神经”,4,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电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1.人才需求,长期稳定的市场需求满足地区经济及社会需求,支

2、持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9+4)。,5,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1.人才需求,良好的就业前景电力行业人才需求增长显著,计算机技术在行业内地位日益提升。就业岗位多,覆盖面广。,注:源自上海电力学院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年)(麦可思提供),注:数据统计于2016年6月30日,6,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2.专业招生,充足稳定的生源保障,区位覆盖补位发展覆盖地区经济发达生源和就业有保证,近三年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毕业人数近三年计算机专业全国本科生毕业人数,7,上海高校计算机技术学位点主要分布情况,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技术专业将会是上海地区唯一聚焦电力能源产业的专业学位点。,

3、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8,扩大宣传力度:媒体、网络、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硕士对接计划:保障本校优秀生源报考率。推荐并部分资助优秀学生出国交流(依托E8平台)。与电力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优秀毕业生推荐渠道。提高奖学金覆盖面和支持力度:在校级奖学金基础上扩大本学位点专项奖学金(企业奖学金覆盖本学位点60%以上学生)。,一、专业人才需求与招生,实施吸引优秀生源、保障招生规模的五项举措,2.专业招生,9,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标准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二、培养目标定位,1.

4、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理念;聚焦“电力能源”行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校企联合,培养适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层次、工程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人才;支撑电力能源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智力保障。,10,基于计算机技术在电力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丰富的教学、研究积累和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未来五年重点设置和建设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企业层/集团层,电力行业技能需求,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定位,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网络及电力通信技术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职业导向的能力培养,1.培养目标,研发能力运维能力调试能力,11,二、培养目

5、标定位,2.培养定位,未来五年的建设发展规划,12,有效衔接上海市“智能电网”知识服务平台支持电力大数据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搭建产学研沟通平台,二、培养目标定位,2.培养定位,培养优势与特色,充分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历学科目前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电力信息技术”、“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点。,专业学位点优势互补,完整学科布局与我校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联合,对接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全产业链。,13,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导师学生,“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办公室,专业指导,运

6、行管理,“计算机技术”专业培养监督委员会,培养质量监督,校企共建企业成员比例40%,校内为主企业参与,聘请校内外资深专家学者,制定:专业硕士导师量化考核制度专项奖学金评选制度课程免修认证制度,二、培养目标定位,2.培养定位,机构、制度保障措施,14,2400万/三年,中央地方共建项目,校内财政,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智能电网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 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方案 课程及特色教材建设 优秀硕士论文培育 奖学金,高水平人才引进 国内外交流 双师型教师培养 双导师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二、培养目标定位,2.培养定位,经费保障措施,教委学科专项,15,依据研究方向

7、与行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行 业 类 型,研发能力运维能力调试能力,研 究 方 向,用人单位需求,课程提炼,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1.培养方案的制定,16,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2.培养模式,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17,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2.培养模式,有效的校企稳固合作机制与措施,18,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本科卓越工程师班,专业选修课,实践方向选修课,探索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课程与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专业选修课程的免修认证制度。参加本科卓越计划学生(经免修认证后)可提前半年进入硕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加快培养速度、提

8、高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高专-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硕士”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实践,大三,大四,研1,研2,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2.培养模式,探索、完善本科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学位硕士对接计划,19,学术型硕士,专业学位硕士,三、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2.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形成互补,20,四、质量保障条件,1.师资条件,具备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的专职教师,21,四、质量保障条件,1.师资条件,26名兼职教师,均为企业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或行业内知名学者,来源如下:,22,根据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覆盖研究背景、专业技能等,根据企业岗位能力和知识结构需求设置内容,涵盖电力

9、行业相关专业背景知识,来源于实践,实施在企业,校企共建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程体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有力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四、质量保障条件,2.教学条件,科学合理、紧密联系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23,本学科拥有中外文藏书合计240456册,中外文期刊900种,26个中外文数字资源:中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方正等外文:Ebsco、Springerlink、IEL、PQDT学位论文、URead外文电子图书、ScienceDirect(Elsevier)、Ei、ACS、ASME、Web of Science(SCI、CPCI)等电力、工程应用领域特色资源:电力自产文献数据库、中国标准

10、文献数据库、电力在线动态平台等拥有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计算机机房及各类教学软件、仿真软件等。,四、质量保障条件,2.教学条件,完备的专业文献资料和现代化教学设施,24,近五年教学成果: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等6 门上海市精品课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等4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3项;出版电力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原理与应用、电力信息技术等23本专著及教材。,四、质量保障条件,2.教学条件,丰富扎实的教学成果,25,四、质量保障条件,丰富的实践教学平台,2.教学条件,26,智能微电网实验中心 投资1000万元,拥有11台风电实验机组,处

11、于国内领先水平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各类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并网发电系统控制实验。,四、质量保障条件,面向电力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2.教学条件,27,四、质量保障条件,基于电力传感网的用电监控平台,2.教学条件,面向电力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平台,28,利用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与驻园企业开展全方位产学研合作,包括联合科技攻关、学生实习实践、研究生科技创新创业等。,四、质量保障条件,国家大学科技园,2.教学条件,29,四、质量保障条件,3.实践基地,数量充足、职责明确、长期稳固、管理科学的多层次实践基地。,30,四、质量保障条件,3.实践基地,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专家(目前拥有企业专家26人

12、),31,上海市重点学科:电力企业信息化与决策支持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四、质量保障条件,4.学科水平,学科建设水平,近5年来,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0余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 1000 余万元。近5年来,在包括IEEE Trans.、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达80多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7项。,学科科研水平,32,四、质量保障条件,33,No.1,No.3,No.2,五、总结,谢 谢,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