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现有5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
2、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
3、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本册教材有以下八个单元的内容:我们的考察计划,吃的好吗,探访鱼儿,小小赛车会,动物家族,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招聘月球开发部长,走向两极。每个单元的培养目标各有侧重点,注重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第一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动手制作“秋天考察计划”,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再经历六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学习,通过完整的“做中学”探究活动的锻炼,逐步学会能组成小组,明确分工,学会准备活动材料,能小组商议活动规则,最终实现对提出的研究问题制定出书面研究计划的的能力跨越;最后,结
4、合第八单元走向两极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前人计划和组织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注重反思自己本学期参与计划与组织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精密的组织和计划是成功的保证。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3、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五、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
5、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第一单元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1 制作宇宙模型 累计课时数:1-2教学目标: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教学难
6、点: 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3多媒体播放有关宇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一、设疑自探(5分钟)自探提示;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 月 日 小组一、 模型名称:二、 所需材料:三、 职责分工:小组长 资料员 材料员 计时员 记录员 质量员 发言人 四、 模型草图:五、 评价反馈六、 修改计划同学们根据自己了解的宇宙,在心目中设计宇宙
7、模型。二、解疑合探(15分钟)检查自探效果。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四、运用拓展(15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1、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编习题交换练习。2、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
8、有选择的出示习题供学生练习(二)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1 制作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 月 日 小组七、 模型名称:八、 所需材料:九、 职责分工:小组长 资料员 材料员 计时员 记录员 质量员 发言人 十、 模型草图:十一、 评价反馈十二、 修改计划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第二单元 时间的脚步1 精确时间的步伐累计课时数:3-4一 教材分析在四年级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搜集整理信息资料,选择研究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已经俱备一定的探究技能,本
9、课只是进一步应用,是完全可行的。再者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可以促进本课的学习。但是搜集资集资料是本课学习的前提,目前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渠道较窄,估计有部分学生可能找不到充足的资料,会影响本课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一方面帮助学生搜集资料,另一方面事先搜集资料补充会查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究结果。保持和发展想要了解的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于探究与发展对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二 目的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与同伴交流。2统计整理信息资料,比较分类,并说明工作原理。3选择感兴趣的钟表
10、,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深入研究。4养成认真细致工作态度和不懈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搜集关于钟表的资料,并进行表达交流。教学难点:统计、整理、比较有关钟表的资料,并说明原理。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各种各样的计时工具及图片。并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5分钟)预习本课,搜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并思考工作原理。(二) 解疑合探(15分钟)1 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有关计时工具的资料,根据特征分类,并思考工作原理。教师检查各组搜集资料的情况,并出示教师的搜集资料补充。2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并说明各种钟表的工作原理,其余倾听、思考、补充,教师相机评价鼓励学生。3 学生
11、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讨论交流,教师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钟表继续探究。实施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搜集有关钟表资料:课前引导学生预习,搜集资料。 整理信息资料与交流:引导学生汇总多种资料,运用讨论、分析、比较进行总结激励学生极积表达、交流,认真倾听、思考、补充。选择钟表继续研究:激励学生积极讨论选择喜欢的钟表,制定研究计划,合作探究,交流、改进。并引导学生认真记录研究结果,遇到问题及时与同伴交流。(三) 质疑再探:(5分钟)1小组讨论选择感兴趣的钟表,思考交流研究方法。 2小组计论制定书面研究计划,并详细分工。3、展示各组探究计划,大家讨论优点与不足。4、各组讨论修改探究计划。(四) 运用拓展(
12、15分钟)1.运用钟表发展史,教育学生继承发扬人类不懈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探究,将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贡献力量。2学生课下分组探究,做好实验记录,并相互交流探究结果。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3 钟摆的秘密累计课时数:5-6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模型来验证钟摆的秘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来了解钟摆的秘密。由于摆的秘密比较抽象,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行。实施目标的方法或途径:观察、质疑、动手验证、分析、总结。教学重点:钟摆的原理,影响摆快慢的
13、因素。教学难点:摆长与摆摆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观察、验证教具:摆钟内部结构模型,钟表的摆模型,自制活动的摆。学具:自制(课前由学生自制简单的摆)。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1)教师出示摆钟的内部结构模型。(2)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摆钟如何工作的?为什么只有摆在摆动时,秒针、分针、时针走动?(3)摆钟工作时,哪部分起着作用?(4)教师出示摆的模型,介绍摆臂、摆锤。二、解疑合探(15分钟)(1)研究在相同时间内同一个摆的摆动次数是否相同。拿出自制的摆,在三个一分钟内测出摆摆动的次数,你的发现是什么?大家的摆摆动的快慢一样吗?是什么决定了摆的快慢呢?三、质疑再探(5分钟)(
14、1)实验一同样的摆锤,改变摆长,观察摆动次数,总结发现。(2)实验二摆长相同,改变摆锤的重量,观察其摆动次数,总结发现。(3)整理总结(4)你有办法调整摆的快慢吗?摆钟呢?四、作业(15分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60秒摆动20次的摆,60秒摆动40次的摆。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寻找热能累计课时数:7-8教材分析:热能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需的能量之一。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及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帮助外星系的朋友“友友”完成这次地球上热能的考察任务。并且知道我们人类与热能的密切关系。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概括事物的共同特征,能做出合理的解
15、释以及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热能。通过学习交流,知道热能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能运用表达与交流的方法把自己知道知识与同伴共享。3、能把掌握的热能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教学重点:了解热能,以及热能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拓展思维,利用热能知识服务人类生活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学生准备:查阅有关热能的资料教师准备:食谱卡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15分钟)(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有一位来自外星系的小科学家友友来到我们班。他这次来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地球上的热能。你们能协助他考察吗?” (二)交流资料,认识热能。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热能知识或课前查到的资料。(三)同学们
16、了解了热能的这么多知识,肯定能帮友友完成考察任务的。现在我们就去帮友友寻找热能吧。板书课题:寻找热能(四)根据课题提问题:问题预设:1、地球上不同地点年平均气温是否相同?2、根据友友的住宿要求,你认为哪些地方适合“友友”居住?3、我们人类每天所需的热能是多少?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学习内容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五)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2627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根据友友的要求,你能帮他找一个最适合他居住的地方吗?2、你能帮友友设计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吗?把它记录下来。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7、1、根据友友的要求,帮助他安排住宿环境。住宿条件:当地年平均气温15左右,空气清新,污染小。分组合作学习,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及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帮助友友选择出适合他生存的地理位置。(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出示世界不同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表。)地点年平均气温()科威特34罗马尼亚10-11南极25撒哈拉沙漠30新西兰12中国海南三亚25.5中国黑龙江漠河5.5中国云南大理15.52、 根据提供的资料,帮助友友选择每天的热能食谱。地球人可以从不同的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那么,我们的朋友“友友“也和我们一样,需要从食物里获得热能来维持生活,他每天所需热能也和我们差不多。我们就根
18、据他的需要为他设计了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看哪位同学为友友设计得最合理。(出示食物热能资料卡。)食物中的热能食物 数量 热能(千焦)米饭 1碗(135克) 约840粥 1碗(135克) 约300面 1碗(135克) 约1200肥猪肉 100克 3414瘦猪肉 100克 598瘦牛肉 100克 444虾米 100克 816 鲤鱼 100克 456 鸡蛋 1个 约300 鲜奶 250毫升 565 黄豆 100克 1502 白菜 100克 88苹果 100克 218西瓜 100克 142茶 1杯 5可乐 1听 460提示:友友每天食物中的热能需要8000多千焦,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及提供的食物中的热能资料
19、,自己动手设计食谱卡,等候进行交流学习。三、质疑再探:(3分钟)这一节我们为友友安排好了住宿和饮食,顺利完成了任务。你还有哪些问题和疑问吗,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四、运用拓展:(10分钟)1、我们平时的饮食合理吗?请你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热能合理的食谱,和大家交流。2、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热能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只要我们留意生活,就能发现很多知识,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为人类造福吧!板书设计:1、寻找热能居住环境:温度适宜 空气清新 污染小热能食谱:热能合理 每天8000多千焦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我从哪里来累计课时数:
20、9-10一、教材简析教材采用图解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我”是从哪儿来的。以此给学生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生命观。生命世界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神秘感,对此,他们有很多问题想要解决。“我从哪里来”就是学生常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告诉学生生命科学的常识。本课渗透着珍爱生命、敬爱父母、悦纳自己、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等多层面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我从哪里来”,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
21、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四、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2、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二)自探或合探回答以下问题,并感受生命来之不易。1、针对我从哪里来一课,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提出问题?2、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
22、结果分享给大家?3、 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4、 活动:给小宝宝安家5、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谁愿意帮他解决?(四)板书1 我从哪里来学习科学的科学学习方法:搜集 分析 运用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体积变化之谜累计课时数:11-12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P30-34的内容,通过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目的要求:1. 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2. 能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出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重点:会做热胀冷缩
23、的试验。教学难点:会做热胀冷缩的试验。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冰箱、玻璃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5分钟)1、 导入新课 友友在拿冰箱里的饮料时,发现水被冻成了冰,玻璃瓶也裂开了。猜想与假设:玻璃瓶为什么会裂开呢?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吧!(板书课题)体积变化之谜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体积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1、物体遇冷,体
24、积怎样变化?2、物体加热后,体积又会怎样变化?3、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4、能根据这些现象归纳出什么结论?二、解疑合探(15分钟)检查自探效果。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强调:得出结论。水遇冷结冰后,体积会变大。物体遇冷后体积一般都会变小。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预设:其他物体也有这个性质吗?四
25、、运用拓展(15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在地球上,冷水重还是热水重?学生先猜想一下,同学们设计试验。根据小组设计的实验进行试验。(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板书设计 体积变化之谜物体一般都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性质。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蹦床里的学问累计
26、课时数:13-14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P78-80的内容,学生对于玩蹦床,拉长橡皮筋的活动并不陌生,所以对本课的理解应该不算太难。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猜想与假设,动手实验操作,来进行表达交流。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通过自己亲身实验,如玩蹦床、橡皮筋拉长,让学生了解一定限度内,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重点: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教学难点: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有什么特性。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导入:课前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玩一次
27、蹦床,并试着发现点什么,可以几个人一块去,互相说一说感受(板书课题)蹦床里的学问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什么叫弹力,(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教材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教材,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3、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自探提示:1、什么叫弹力,2、什么是弹性?3、弹力是这样产生的?二、解疑合探(15分钟)检查自探效果。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强调:物体的形状变化越
28、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质疑。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先由其他学生释疑,学生解决不了的,可根据情况或组织学生讨论或教师释疑。)预设: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四、运用拓展(15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1、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2、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二)补充练习。(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制作“小小火箭发射塔”。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弹力知识,自制一个“小小火箭发
29、射塔”。制作过程中,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并及时纠正:() 如果我们把弹簧或者橡皮筋无限拉长,会把火箭射出无限远吗?() 我们前面做出的结论正确吗?有没有需要修正的?()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三)全课总结:1、学生谈学习收获。教师: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总结强调。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板书设计 蹦床里的学问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从“天圆地方”说起累计课时数:15-16教材
30、分析:通过科学学习,知道与科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的交流合作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难点:制作地球模型。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对地球的认知浅显的特点,可引用古代及现代有关地球的科学资料,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再利用地球仪模型,强化学生对地球的认识。教具学具:地球仪、资料卡片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1、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2、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
31、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出示课件: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3、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二、解疑合探:(15分钟)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出示教学课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
32、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三、质疑再探:( 5分钟)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换意见。四、运用拓展(15分钟):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大屏幕出示资料卡: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
33、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教后反思: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方法措施: 地球“变脸”带来的累计课时数:17-18教学目的:知道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了解常见的矿产资源。教学重点:地球表面变化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铁架台、线、一罐饮料、彩笔、白纸条、透明胶带、剪刀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34、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 5分钟)地貌在变化过程中,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阅读65页的内容。自探提示:1、地球表面的环境变化对地球有什么影响?2、常见的矿产有哪些?3、矿产分几类?4、煤是怎样形成 的?二、解疑合探(1 5分钟)小组表达与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来的资料。2.自学66页的内容。了解天然气、石油、煤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能源的分布情况。三、质疑再探( 5分钟):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四、拓展活动(1 5分钟)鉴别本地的岩石大家了解周围的岩石吗?利用双休日在家或学校附近搜集不同类型的岩石。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破碎程度、外观、硬度、条痕和遇酸反应等进行检测。4.自学68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