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791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重点最终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局解知识点总结:1.肱动脉的体表投影;肱动脉的3个分支: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上肢外展90度,手掌向上,由锁骨中点至肘前横纹终点远侧2cm处的连线,为腋动脉和肱动脉的体表投影。两者以大圆肌下缘为界,大圆肌下缘以上为腋动脉,以下为肱动脉。肱动脉的3个分支:(1) 肱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的稍下方起于肱动脉后内壁,与桡神经一起经肱三头肌内侧头和外侧头之间转入臂后区的桡神经沟中。(2) 尺侧下副动脉:在肱深动脉起点稍下方自肱动脉发出,伴随尺神经穿过内侧肌间隔行向内上髁背侧面,与尺侧返动脉和尺侧下副动脉吻合。(3) 尺侧上副动脉:在肱骨内上髁上方约5厘米处起于肱动脉,分布于内上髁的前,后面,参加肘关节动脉网

2、的构成。上肢动脉的主干: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掌浅弓、掌深弓大隐静脉在隐静脉裂孔附近的五条属支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注意上肢的深静脉和浅静脉都有哪些,怎么走形!2. 腹部的体表标志1. 肋弓下缘:8-10肋软骨连接形成的肋缘和第11-12浮肋构成,用于腹部分区、肝脾测量和胆囊定位2. 剑突:胸骨下端软骨,肝脏测量标志3. 腹上角:两侧肋弓至剑突根部的交角,判断体型及肝脏测量。4. 脐:腹部中心,投影至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分区法的标志,易有脐疝发生。5. 髂前上棘:髂棘前方突出点,腹部九分区法标志,骨髓穿刺部位6. 腹直肌外

3、缘:位于锁骨中线处,用于手术切口和胆囊点定位。7. 腹中线:腹部四分区法的垂直线,易有白线疝。8. 腹股沟韧带:寻找股动脉、股静脉的标志,常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和所在。9. 耻骨联合:两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10. 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是检查肾脏压、叩痛的位置。3. 腹部的分区(一)四区法:即十字型法,以脐为中心划一水平线和一垂直线,两线相交,把腹部分成四区 (二) 九区法井字型分区,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成九个区,上水平线又称肋线,为两侧肋缘最低点(相当于第十肋骨)的连线;下水平线又称髂棘线,为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左、右两条垂直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

4、点上所作的垂直线。这四条线相交将腹部分成九个区1.右上腹部(右季肋部)肝右叶、胆囊、结肠肝曲、右肾、右肾上腺等。2右侧腹部(右腰部)升结肠、空肠、右肾。3右下腹部(右髂部)盲肠、阑尾、回肠下端、女性的右侧卵及输卵管、男性的右侧精索、 淋巴结。4上腹部肝左叶、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大网膜、胰头和胰体、腹主动脉。5中腹部(脐部)横结肠、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和回肠、腹主动脉、输尿管、大网膜、肠系膜、淋巴结等。6下腹部 回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乙状结肠。7左上腹部(左季助部)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8左侧腹部(左腰部)降结肠、空肠或回肠、左肾。9左下腹部(左髂部)乙状结肠、

5、女性的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的左侧精索、淋巴结。4. 腹膜的内外间器官(一)腹膜内位器官此类器官几乎全部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大。主要的器官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输卵管等。(二)腹膜间位器官此类器官三面包被腹膜,活动度较小。主要的器官有:升结肠、降结肠、肝、空虚的膀胱、子宫、胆囊、直肠上段等。(三)腹膜外位器官此类器官只有一面包被腹膜,几乎不能活动。主要的器官有:胰、肾、输尿管、充盈的膀胱、肾上腺、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部等。5. 腹膜的相关结构韧带韧带是连于腹壁与脏器、或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腹膜结构。肝的韧带主要有: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

6、韧带等。脾的韧带主要有: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等。系膜系膜是肠管连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肠系膜:是将空、回肠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结构。横结肠系膜:是将横结肠固定于腹后壁的横位腹膜结构。乙状结肠系膜:是将乙状结肠固定于盆壁的腹膜结构。阑尾系膜:是将阑尾连于肠系膜下端的双层腹膜结构。腹膜陷凹腹膜陷凹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形成的凹陷。在男性主要有直肠膀胱陷凹,在女性主要有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6. 双肾的体表投影在后正中线两侧2.5和7.5-8.5cm处各作两条垂线,通过第11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各作一水平线。两肾即位于此纵膈标志线所组成的四个四边形内,当肾发生病变时,多在此四边形内疼痛

7、或肿块等异常表现。7.双肾的毗邻在两肾的上方有肾上腺附着,共同有肾筋膜包绕。在两肾的下方为输尿管腹部。在两肾的内侧、脊柱的前方,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其中右肾与下腔静脉的距离最近。在两肾的前面,由于位置不同,毗邻关系也有所不同。左肾前上部有胃后壁,前下部为结肠左曲,内侧有胰尾横过肾门。右肾前上部有肝右叶,前下部位结肠右曲,内侧有十二指肠降部。在两肾的后面,其第12肋以上部分仅借膈与胸膜腔相邻。8.脊肋角:第12肋分别横过左肾后面的中部与右肾后面的上部,两肾门恰近于第12肋下缘和竖脊肌外线的交角处,即肾角,或称脊肋角。9. 输尿管的体表投影输尿管是位于腹膜后隙的细长管状器官,位于脊柱两侧,左、

8、右各一。上端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在成人长约2530cm。通常将输尿管分为三部:腹部,自肾盂与输尿管交界处至跨越髂血管处;盆部,从跨越髂血管处至膀脱壁;壁内部,斜行穿膀胜壁,终于膀联粘膜的输尿管口。输尿管腹部长约1314cm,紧贴腰大肌前面向下内侧斜行,在腰大肌中点的稍下方有睾丸血管斜过其前方。输尿管腹部的体表投影:在腹 前壁与半月线相当;在腹后壁约与腰椎横突尖端所作的连线一致。输尿管腹部的上、下端分别是解剖上的第1、2狭窄部。右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降部、升结肠血管、回结肠血管、精索内血管、回 肠末段,右侧与盲肠及阑尾邻近。左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有十二指肠空肠菌、降结肠血管,精索内血管也

9、斜 越输尿管腹部的前方。抵达骨盆上口时,两侧输尿管跨越髂外血管的起始部进入盆腔。10.脊柱区的层次(脑脊液引流)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硬脊膜、蛛网膜(到此为腰穿)蛛网膜下腔软膜脊髓腔11.椎管、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呈长圆柱状,人的脊髓全长4145厘米。上端与颅内的延髓相连,下端呈圆锥形随个体发育而有所不同,成人终于第一腰椎下缘或第二腰椎上部椎管椎骨锥孔和骶骨骶管借助骨连结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其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椎管骶段由骶

10、椎的椎孔连成,为完全骨性管道。12.脊髓的被摸与脊髓腔脊髓表面被覆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为硬脊膜、脊髓蛛网膜和软脊膜。各层膜间及硬脊膜与椎管骨膜间均存在腔隙,由外向内一次有硬脊膜外系、硬膜下隙和蛛网膜下隙。1. 被膜(1)硬脊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厚而坚韧,形成一长筒状的硬脊膜囊。上方附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续,向下在平第2骶椎高度形成一盲端,并借终丝附于尾骨。硬脊膜囊内有脊髓,马尾和31对脊神经根,每对脊神经根穿硬脊膜囊时,硬脊膜延续包裹在脊神经根表面形成神经外膜,并与椎间孔周围的结缔组织紧密相连,起固定作用。 (2)脊髓蛛网膜:薄而半透明,向上与脑蛛网膜相延续。向下平第2骶椎高度成一盲端

11、。此膜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 (3)软脊膜:柔软并富于血管,与脊髓表面紧密相贴。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向外突,形成齿状韧带。 齿状韧带:为软脊膜向两侧伸出的三角形结构。额状位,介于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其外侧缘形成一三角形齿尖,与硬脊膜相连,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2.脊膜腔 (1)硬膜外隙:是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间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脊神经脊膜支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正常时呈负压。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下端终于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紧密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隙与颅内腔隙并不交通。临床硬膜外麻醉即将药物注入此隙,以阻滞硬膜外隙内的脊神经根。针穿

12、入硬膜外隙后,因存在负压,会有抽空感,这与穿入蛛网膜下隙时有脑脊液流出并呈正压的情况不同。(2)硬膜下隙:是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液体,与脊神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3)蛛网膜下隙: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在活体,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蛛网膜腔相通,向下达第二骶椎高度,脊髓蛛网膜向两侧包裹脊神经根形成含有脑脊液的脊神经周围隙。蛛网膜下隙在第1腰椎至第2骶椎高度扩大,形成终池,池内有腰、骶神经根构成的马尾和软脊膜向下延伸形成的终丝。 13,腰椎穿刺的部位在哪里?为什么?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由于成人脊髓下端大约第一腰椎下缘,而马尾浸

13、泡在终池的脑脊髓中,故在第34或45腰椎间进行腰椎穿刺或麻醉,将针穿至终池,一般不会损伤脊髓和马尾。14,脊神经的分布特点,与椎间孔的关系脊神经以其前根和后根连于脊髓,共有31对。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1对尾神经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

14、肢的肌和皮肤。15.胸部的体表标志正面(重点)颈静脉切迹又称锁骨上切迹,平第2胸椎体下缘,临床上常以此切迹为标志检查颈段气管是否移位。胸骨角:为胸骨柄和胸骨体连结处,胸骨角两侧连接第2肋软骨,常以此计数肋骨,其后方平对第4、5胸椎体之间、气管分叉、主动脉弓的起与止端、心脏上界以及食管的左主支气管压迹。剑突:细长,上接胸骨体处称剑胸结合,平第9胸椎,上端两侧与第7肋软骨相接,下端游离并伸至腹前臂上部。锁骨和锁骨下窝:锁骨位于颈静脉两侧,全长均可触及,其中、外13交界处下方有一凹陷为锁骨下窝。肋和肋间隙:在锁骨下方首先摸到第2肋,依次向下可触及下部的肋和肋间隙。二者可作为胸、腹腔上部器官的定位标志

15、。如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触及心尖搏动。肋弓:自剑突两侧向外下可触及肋弓,是肝、脾的触诊标志,其最低点平第2、3腰椎间。胸骨下角:即左右肋弓与剑胸结合共同围成的角,角内有剑突,一般为70.乳头:男性乳头在锁骨中线与第4肋间隙交界处,女性乳头略低且偏向外下方。腹上角:在上腹部中区,胸骨剑突以下,两侧肋弓由上向下,由内向外斜行形 成一个两侧肋骨边缘为界,下口开放的三角区,这一三角区被称为胸骨下角或腹上角。背面(知道有哪些就可以)肩胛下角:肩胛下角一般平对第七肋间,即第7、8肋骨之间的间隙。为背部数肋和肋间隙的骨性标志。常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的定位标志。前正中线:沿胸骨正中的垂线。胸骨

16、线:沿胸骨最宽处两侧缘所作的垂线。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向下所作的垂线。腋前线:沿腋前襞所作的垂线。腋中线:由腋窝最高点所作的垂线。腋后线:沿腋后襞所作的垂线。肩胛线:两臂下垂时,通过肩胛骨下角的垂线。脊柱旁线:沿各胸椎横突外端所作的连线,常为一稍凸向内侧的弧形线。后正中线:经身体后面正中所作的垂线相当于各棘突间的连线。16.心脏的体表投影心脏的体表投影用四点的连线表示:左上点:左第2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2 cm 右上点:右第3肋软骨下缘距胸骨侧缘约1 cm左下点: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 9 cm右下点:右第6胸肋关节处左右上点的连线为心上界,左右下点的连线为心下界,左上、左下点间向

17、左微凸的弧形线为心左界,右上、右下点间向右微凸的弧形线为心右界。17.心脏瓣膜的体表投影(知道听诊区)肺动脉瓣(肺动脉口),在左侧第3胸肋关节的稍上方,部分位于胸骨之后;主动脉瓣(主动脉口),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隙,部分位于胸骨之后;二尖瓣(左房室口),在左侧第4胸肋关节处及胸骨左半的后方;三尖瓣(右房室口),在胸骨正中线的后方,平对第4肋间隙。18.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皮肤浅筋膜三层扁肌或直肌及肌鞘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腹膜19.胃的位置、血供、回流、神经支配胃的解剖位置:因体型体位等不同情况有很大的变化,贲门有幽门的位置比较固定,贲门位于T11左侧,幽门位于L1右侧附近,胃大弯的位置较低,其最低

18、点一般在脐平面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血供:胃的血供主要来自胃左,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这些动脉均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先沿胃大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再由弓上发出许多小支至胃前,胃后壁,在胃壁内进一步分支,吻合成网。 (1)胃左动脉,起自腹腔干,沿胃小弯由左侧向右分布。 (2)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沿胃小弯右侧向左,并与胃左动脉吻合。 (3)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沿胃大弯右行,分布于胃大弯左侧! (4)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沿胃大弯左行,终支与胃网膜左动脉吻 (5)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分布于胃底!静脉回流: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均汇集

19、于门静脉。胃左静脉的血液可直接或经过脾静脉汇入门静脉;胃右静脉直接注入门静脉。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均回流入脾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则回流入肠系膜上静脉。胃迷走神经的支配特点 胃前支在小网膜内循胃小弯向右行,分支分布于胃前壁和十二指肠上部。有以下诸分支:贲门支,分布于贲门附近;前胃壁支,常为34小支,分布到胃体前壁;“鸦爪”形支,分布于幽门窦、幽门管、幽门及十二指肠上部,此支与胃的排空运动有密切关系。前二支是重要的胃酸分泌神经。 迷走神经对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副交感纤维来实现。因此,当迷走神经兴奋时,、消化道平滑肌收缩、消化腺分泌增加等,从而引起胃肠蠕动加快、排空加速、肠鸣增强、甚至因平滑肌痉挛而引

20、起腹痛,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当迷走神经抑制时,则出现相反的表现,即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症。20.胃后壁穿孔 胃后壁穿孔,胃内容流入小网膜腔,再经胃网膜孔(文氏孔)由降结肠外侧壁与腹壁的间沟流到回盲部,空腹胃后壁穿孔常常是初起右下腹压痛与反跳痛明显。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可引起右下腹疼痛且须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发生于幽门附近的胃或十二指肠上部前壁。位于后壁的溃疡在侵蚀到浆膜层前,多已与邻近器官发生粘连,甚至形成慢住穿透性溃疡,很少出现急性穿孔. 前壁溃疡穿孔后, 溢出物常可进入肝肾隐窝, 继而沿右结肠旁沟流至右髂窝, 引起酷似阑尾炎的右下腹痛

21、, 因此需注意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22. 心脏腔室的体表投影(同心脏、瓣膜体表投影)2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是小肠的起始段,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度为2025cm十二指肠的形状呈“C”形,包统胰头,可分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 (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部长约5cm,起自胃的幽门,走向右后方。至胆囊颈的后下方,急转成为降部,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上部近幽门约2.5cm一段肠管,壁较薄,粘膜面较光滑,没有或甚少环状襞,此段称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二)降部 十二指肠降部是十二指肠的第2部,长约75cm,由十二指肠上曲沿右肾内侧缘下降,至第3腰

22、椎水平,弯向左侧,转折处为十二指肠下曲。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此部的粘膜有许多坏状襞,其后内侧壁有胆总管沿其外面下行,致使粘膜呈略凸向肠腔的纵行隆起,称十二指肠纵襞。纵襞的下端为圆形隆起,称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大乳头稍上方,有时可见十二指肠小乳头,这是副胰管的开口之处。 (三)水平部 十二指肠水平部又称下部,长约10cm,自十二指肠下曲起始,向左横行至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 (四)升部 十二指肠升部长约23cm,自第3腰椎左侧向上,到达第2腰椎左侧急转向前下方,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移行为空肠。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肌连于膈右脚。

23、此肌上部连于膈脚的部分为横纹肌,下部附着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部分为平滑肌,并有结缔组织介入。十二指肠悬肌(又称Treitz 韧带)是一个重要标志,手术时用以确定空肠的起点。24.肝的韧带镰状韧带:将肝的膈面分成右大左小两部分。镰状韧带下端与脐切迹和肝源韧带相连,上端向后上延伸与两侧的冠状韧带相移相移行。镰状韧带有前缘与腹前壁及膈相连。此韧带较薄且有一定宽度。当肝左外叶切除时,常用它来覆盖残肝断面。肝圆韧带:肝圆韧带自脐肝圆韧带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缘的两层腹膜间达脐静脉窝止于肝门静脉左支的囊部并与静脉韧带相连。做肝叶切除时,须将韧带切断,可向下牵拉肝,以利手术的显露和进行。冠状韧带:是肝膈面与脏面被

24、膜返折至膈所成。分为左、右冠状韧带。左冠状韧带分为前、后两层,右冠状韧带分为上、下两层。左冠状韧带前层和右冠状韧带上层可视为镰状韧带向左右延伸的部分。行肝叶切除切开右冠状韧带时,要注意勿损伤该处血管。三角韧带:肝左、右三角韧带是冠状韧带前后两层及上下两层向左、右延伸逐渐汇合而成,它与膈相连,把肝的左、右两侧牢固地固定在膈上。左侧三角韧带中偶有血管和迷走胆管等,手术切断韧带时应妥善结扎。(不常见)肝胃韧带:起自胃小弯,上方与肝的脏面静脉韧带相接连,其右缘移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此韧带由于两层腹膜紧密汇合而成,韧带大部分显得很薄,迷走神经前干的神经、胃右前支及其胃壁支均可透过浆膜见到。有时胃的左动脉

25、发出一支副肝左动脉或迷走肝左动脉,也经此韧带的上部入肝,供血给肝左外叶或左半肝。肝十二指肠韧带:位于肝门横沟与十二指肠第一段之间,左侧连于肝胃韧带,右缘游离,后方为网膜孔。肝手术时可在此处暂时阻断肝的血流,以控制肝的出血。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重要结构:术中确认胆总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三个重要结构,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两者之间的后方为门静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内可见略呈蓝色的胆总管,切开其前面腹膜,稍加剥离,即可找到胆总管。手术中常规地进行穿刺,如抽出胆汁,则可确认是胆总管。如因炎症粘连,局部关系不清,可借助摸清肝动脉来确定胆总管的位置。肝肾韧带:右冠状韧带的下层绕过右肝的脏

26、面右肾的前面。手术分离此韧带时应注意勿损伤右肾上腺静脉。肝结肠韧带:连于右肝下缘与结肠右曲之间的腹膜。25.肝的位置、体表投影、周围脏器 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大部分被胸廓掩盖,仅小部分位于左、右肋弓之间的腹上区,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 体表投影: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间或第5肋;向左,肝上界经胸骨体与剑突结合处,最后终于左侧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附近;肝下界即肝前缘,在右侧,肝前缘与右肋弓大体一致,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肝前缘在剑突下3cm。 毗邻器官:肝的脏面在左叶与胃前壁相邻;在右叶,前部与结肠右曲相邻接,中部近肝门处邻接十二指肠上曲,后部邻接右肾和

27、肾上腺。26. 区分肝门静脉和肝静脉第一肝门包括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和肝总管;第二肝门:肝静脉肝门静脉系统:肝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脾静脉还收纳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后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接收空肠回肠静脉、右结肠静脉等;肠系膜下静脉接收左结肠静脉、乙状结肠静脉、直肠上静脉;胃左静脉沿胃小弯至贲门接收食管下1/3的静脉血汇入肝门静脉;胃右静脉接收幽门前静脉,其为区分幽门和十二指肠的标志。胆囊静脉附脐静脉起自脐周静脉网,为肝门静脉与腹壁前静脉的重要吻合支。肝静脉:在肝实质内由肝小叶下静脉汇合而成,形成肝左静脉、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细小的静脉,它们从肝后缘的腔静脉沟斜

28、行注入下腔静脉29.门静脉系统门静脉,包括肝门静脉和垂体门静脉。肝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门静脉内没有瓣膜,因此当门静脉高压时,血液则可经属支逆流。(1) 肝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处,与腔静脉系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血液可经胃左静脉至食管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因此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易受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和粘膜面溃疡糜烂而破裂,引起急性大出血。曲张的静脉破裂后,常因管壁薄弱缺乏弹性收缩,自动止血的机会较少,故须施行间奇静脉断流等手术,可得到一定的止血效

29、果。(2)肝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下静脉的直肠上静脉,在直肠下段与腔静脉系统的髂内静脉的直肠中、下静脉相吻合,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静脉可曲张成痔。(3)肝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与腹壁上静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与上腔静脉相交通。同时,也与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吻合,而与下腔静脉相交通。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位于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脉可发生曲张,称为“海蛇头”。(4)肝门静脉系统的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以及升、降结肠和十二指肠、胰、肝等脏器的小静脉,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的肋间后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静脉等相吻合,形成Retzius静脉。当肝门静脉高压症时,均可曲张和增多,以

30、降低肝门静脉的高压。手术中应尽量保护这些曲张的Retzius静脉,如有损伤应彻底止血。(5)肝门静脉系统的椎内、外静脉丛形成的腹后壁前面的小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肋间后静脉,腰静脉相交通。 27.胰腺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内分泌器官28.脾脏(知道有就好)30.小肠(空回肠的区别)空肠回肠位置左上部右下部管径4cm3.5cm肠壁较厚略薄动脉供应丰富(一级供应)较少(二,三级供应)颜色较红稍白黏膜皱襞多又高少又低淋巴细胞少多系膜少多血管弓的级数较少丰富脂肪较少丰富31.回盲部相关的知识(重点)解剖知识:盲肠左侧接回肠末端,后内侧壁有阑尾附着,向上续于升结肠,右侧为右结肠旁沟,后面为腰髂肌前面邻腹前壁,并有

31、大网膜覆盖,盲肠壁的三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是手术时寻找阑尾根部的标志。回肠和盲肠之间有回盲瓣,防止食物的倒流。阑尾的位置:盲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回肠后位,以及盲肠下位阑尾坏疽的因素:阑尾壁富含淋巴组织,肌层薄,发生炎症时易穿孔。如何寻找阑尾:手术时: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汇合点即为阑尾根部体表:脐到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麦氏点)或者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右三分之一交界处(Lazz点)术中如何寻找阑尾:化脓性阑尾炎可引起肝脓肿:手术中寻找阑尾必须掌握的要点是:阑尾伴随盲肠发育,手术时应先在右骼窝找到盲肠,再沿盲肠前结肠带往下迫踪找到阑尾根部,即可将整条阑尾牵出。化脓性阑尾炎

32、时细菌性栓子可随静脉血经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进入肝内,引起肝脓肿。32.结肠特征性结构 结肠分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结肠的特征性结构是:结肠袋、结肠带和肠脂垂。结肠: 在右髂窝内续于盲肠,在第3骶椎平面连接直肠。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一)升结肠升结肠:是盲肠向上的延续,紧贴于腹后壁右侧,向上抵达肝右叶下方,转折向左移行为横结肠,其转折处称结肠右曲,又称结肠肝曲。(二)横结肠:起自结肠右曲,向左横行,延伸到左季肋区脾脏面的下面,转折向下延为降结肠,转折处称为结肠左区,又称结肠脾曲。横结肠由横结肠系膜连于腹后壁,活动度大。

33、(三)降结肠 :自结肠左曲起,沿腹后壁左侧向下达左髂嵴,移行为乙状结肠。 (四)乙状结肠 :自左髂嵴水平开始,沿左髂窝转入盆腔内,全长呈“s”形弯曲,至第3骶椎平面续于直肠。乙状结肠借乙状结肠系膜连于骨盆侧壁,活动度较大。3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结石的好发部位)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盆骨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 输尿管壁内部,为输尿管的最狭窄处34.男性尿道的特点男性尿道在解剖学上有2个弯曲、3个狭窄和3个膨大。第1个弯曲位于尿道膜部,适在耻骨联合下方,故也称耻骨下弯曲或尿道后弯;第2个弯曲位于尿道海绵体部,适在耻骨联合前方,故称耻骨前弯曲。导尿时将阴茎向前提向腹壁,

34、耻骨前弯曲即消失。由于此段尿道能活动,故不易受伤。但耻骨下弯较固定,不能人为地将它拉直,故放人导尿器械时,应顺此弯曲细心轻柔插入,绝不可粗暴以免损伤。3个狭窄为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3个膨大是前列腺部、球部和舟状窝34.女性尿道容易产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较男性易发生尿路易发感染。35.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静脉血 36.盆部的骨上结构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及其韧带连接而成。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组成的界线将骨盆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骶骨:人体的五块骶椎合成的一块骨。为骨盆的后壁。上

35、与第五腰椎相连,下与尾骨相连。尾骨:是三角形,由后面的3至5块尾椎接合而成。在上面与骶骨形成关节。它是脊柱中最未发达的部份,代表尾巴的退化器官。髂前上棘:髂嵴的前端称为髂前上棘。弓状线: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耻骨梳:耻骨上支上面有一条锐嵴,称耻骨梳,向后移行于弓状线,向前终于耻骨结节是小骨盆的重要标志耻骨结节:在腹下部,脐下正中线20至25厘米的两侧小骨突,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藉纤维软骨连接而成。上、下面及前面都有韧带加强,上方

36、的叫耻骨上韧带,下方的叫耻骨弓状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是构成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坐骨可分为上下两个分支,在两支骨会合处有向后下凸起的粗隆,即坐骨结节37.泌尿三角、肛门三角1.泌尿生殖三角: 两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将会阴分成两个三角形区域,前方的三角区称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尿生殖三角肌被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包裹,共同组成尿生殖膈,即会阴深隙会阴三角肌分成两个部分:会阴深横肌和尿道膜部会阴肌2.肛门三角此区位于中线肛管及两侧坐骨直肠窝内,其内充满脂肪组织,是脓肿易发部位。常见的肛门脓肿、肛周脓肿及晚期形成的肛门漏管,祸根正源于此。肛门三角的肌肉:(1)提肛肌(2)尾骨肌(3)

37、肛门外括约肌 39.口腔、咽、喉、气管、下颌关节、咬肌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口腔的前壁为唇、侧壁为颊、顶为腭、口腔底为黏膜和肌等结构。口腔借上、下牙弓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当上、下颌牙咬合时,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之间可与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咽是一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附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咽有前壁、后壁及侧壁,其前壁不完整,故咽向前分别与鼻腔、口腔及喉腔相通。咽腔分别以软腭与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咽具有吞咽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和防御

38、功能以及共鸣作用。此外,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音共振器,对发音起辅助作用。喉上通喉咽,下接气管,为呼吸与发音的重要器官。位于颈前正中部,在成人相当于第36颈椎部,由一组软骨、韧带、喉肌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状器官。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食管的前方,是一个由软骨、肌肉、粘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管腔。上端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相当第6颈椎平面,向下进入胸腔,其下端相当第5胸椎上缘,在此分成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隆凸,其边缘光滑锐利。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所组成。咬肌:起自颧弓的下缘和内面,纤维斜向后下止于咬肌粗

39、隆,收缩时上提下颌骨。40.腹股沟管:位置:腹股沟管韧带内侧半上方约1.5cm处的由肌与筋膜间形成的潜在性长约45cm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两口四壁:两口:腹股沟内口: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是腹横筋膜斜向外方呈漏斗状的突出包裹在精索表面,其起始部分形成 的卵圆形孔腹股沟管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处上方的三角形裂隙,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由此穿出,延续为精索外筋膜。四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斜肌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游离下缘 下壁:腹股沟管韧带临床意义:腹股沟疝修补术时,根据情况可将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引状下缘及联合腱在精索之前缝合于腹股

40、沟韧带,亦可将他们在精索之后拉向下缝合于腹股沟韧带或耻骨梳韧带上。41.浅筋膜:皮神经:锁骨上神经和第1-8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的皮支呈节段性分布:第2肋间神经分布于胸骨角平面;第4肋间神经分布于男性乳头平面;第6肋间神经分布于剑突平面;第8肋间神经分布于肋弓平面;第10肋间神经分布于脐平面。42.施行胸膜腔穿刺术需经过哪些层次?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壁肌 肋间肌 胸内筋膜 壁胸膜43. 行胸膜腔穿刺术(抽液)在何部位进行?肋角内侧:不宜穿刺 在肋角之前:可在肋间隙中部进针。44.Camper筋膜:腹前外侧壁的浅筋膜一般较厚,在脐平面以下分为两层。浅层含大量脂肪,称Campe

41、r筋膜;深层为富含弹性纤维的膜性层即Scarpa筋膜。45.Colles:Scarpa筋膜,在中线处附于白线,向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为一横指处附于股部阔筋膜,向下与阴囊肉膜和会阴浅筋膜(Colles筋膜)相续。注:scarpa筋膜与腹前外侧壁肌层之间的间隙和会阴浅隙相通。当前尿道损伤时,尿液可经会阴浅隙蔓延到同侧的腹前外侧壁,但不能越过中线到对侧和进入股部。那些年,我们一起做过的局解作业:题目!1.脊神经的各层发出部位,和支配的部位;2.阑尾手术中的麻醉类型,腹壁神经和腹部肌肉的阻滞机制,各腹部脏器的阻滞机制;3.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路径;4.全麻中选择的静脉通路,颈部的大致解剖结构和部位;5.

42、全麻前的操作(气管插管 等)6.全麻的具体操作流程。 1.腹腔干一共发出多少分支,以及各分支的供血器官或部位;2.肠系膜上、下静脉分别回收哪些器官或部位的血液;3.胃左静脉和直肠静脉丛的血液回流具体机制;4.阑尾的支配神经有哪些,为何会出现右上腹最先疼痛的表现;5.麻醉的详细分类;6.椎管内麻醉详细的进针操作以及麻醉机制(包括椎管内腔的分层、所麻醉的神经、麻醉时间和麻醉的具体部位)。1、腹膜在腹腔的走形?2、腹腔各韧带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腹腔器官能维持在一定的位置如:肠管、肝、胃、胰、脾等?3、腹腔形成中为何有皱襞?4、腹腔干动脉的分支是?5、门静脉都回收哪部分的血?6、迷走N、交感N、副交感N的走形?分别支配那些器官?7、食管的内皮细胞是?8、喉返神经的走形?为什么会存在喉返神经的压迫?9、胃中产生胃酸的是什么细胞?什么样的溃疡会导致胃酸的高或低?10、腹腔的内、外位器官都哪些?1.阑尾炎术后三天出现高热,右上腹疼痛,考虑为什么2.30年后停止排气排便,寒热39(肠梗阻)的机制3.甲状腺内血管,神经等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