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846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8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BA写作辅导培训课程课件.ppt(1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BA写作辅导,有效论证部分,背景:2004年27907份试卷,作文56000份,40名阅卷老师,平均1300份,6天,每天200多份,每8个小时,平均不到3分钟一篇作文。不可能仔细阅读。关注要点:1、完全靠阅读的印象给分,靠阅读感觉的结构给分。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阅卷人赏心悦目,就不忍心打低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阅卷人就会把分数朝下压。3、错别字一眼就能看到。,4、阅卷人先看题目,再看内容,题目非常重要,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因为这是阅卷老师最集中注意的地方,也是文章观点之所在。5、标点符号很重要。最差的是没有标点,其次是一个标点,好的是两个标点。标点要样样都有,卷面琳琅满目,阅卷人字

2、句模糊着看,但标点会自动跳到他的眼前。一个标点占一格。,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问,试卷满分为2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1、数学基础 75 分,有以下两种题型: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 分)、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2、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3、写作

3、(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 分),写作部分,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2.论说文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

4、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写作部分之一 论证有效性分析,一、基本理论要点1、分析对象:一段论证(观点、论据、推理、结论、方法等),三个要素:(1)论题:所要论证的结论;(2)论据:证明论题的前提、条件和限制;(3)论证方式:逻辑方法,尤其是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考察的更多的逻辑学、知识、常识、思想等问题,以文字表达为核心的写作只是很少一部分),2、主要目标:分析评述这段论证是否有效、合法、合情、合理、合逻辑。你对这段论证所持观点不需要有明确的态度,但必须对它的整个论证过程是否有效作出判断和分析。通常来讲(根据历年

5、考题,几乎全部),所给的这段论证都是有问题、有缺陷的(包括观点),你所做的就是发现指出并分析这些缺陷问题和漏洞。,3、注意区分反驳与分析评论的区别:反驳:观点相反,从刚才所说的三个要素开始彻底驳倒论题,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些知识、思想、方法等。分析评论:观点相同或相反,忠实于原文(所提供的这段论证)逐段逐句的进行琢磨,不要凭着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去重新论证该论题,你关注的对象是论题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有效的论证,针对试题的这段论证存在哪些缺陷或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是如何削弱了论证,一一指出做出评述。,4、从哪里开始?(琢磨的要点是什么)(1)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清楚正确并前后一致?(2)论证所使用的推

6、理和方法,是否有逻辑漏洞?(3)论据是否真实?如果是虚假的如何证明这一点?如果难以证明其虚假是否可以从某种角度、某种程度加以质疑?虽然真实但是否足以支持该论题?是否存在忽视了更有力的论据?(4)论证对所证明的结论是否做了不恰当的引申和推广?,5、基本模式:忠实于原文,逐段逐句,进行琢磨分析,先找出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主张列出一二三,类似回答问题,根据以往真题所提供的参考答案,一般至少要提出4-5个要点。指出以后,再构思整个文章的写作。,注意事项,一般来说,如果论证有效性分析是管理素材的文章,那么论说文则是一般材料的文章;如果论说文为管理素材的文章,则论证有效性分析为一般材料文章。历年真题一定要重

7、视,要认真的看,每年的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错误基本上大部分集中在几个错误上,我们掌握好这几个错误,迅速将其形成思路,再设计好一个框架式的开头和结尾,这样我们在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会省下很多时间。还不要为了凑字数而抄题目给的材料,抄了一大段,阅卷老师会很反感。要自己设计一个好的开头,简短精练,给判卷老师好的印象,这样才会提高分值。,第二部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应试精点,第三部分 论证有效分析结构精点,一篇完整的文章由标题、开头、正文、结尾构成,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写作需要在日常训练中精确把握结构,才能上场后准时完成。考试大纲规定需要找到至少三个论证缺陷,为了保险起见,建议寻找四个逻辑错误并展开写作,这样能

8、最大可能性地保证写对三个逻辑缺陷。,一 文章架构标题开头(50字,约三行)正文:共分四段,每段字数大约为120字,每段大约6行首先(约120字)其次(约120字)再次(约120字)最后(约120字)结尾(50字,约3行),二 时间分配,在考试中时间安排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专硕联考中,综合考试试卷排在前面的数学和逻辑部分非常耗费时间,到写作的部分时间显得更加珍贵,要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按照时间要求自己。在日常的训练中真实模拟,以达到对时间的正确把握:合计时间大约用30分钟阅读材料 3分钟标出分析点 3分钟写开头 1分钟写出四个主段 20分钟写结尾 1分钟检查 2分钟,三 结构精点,第一步 写标题论证

9、有效分析是对材料的论证方式提出质疑的文章1“后吗”式2 内容取材式3 万能式,第二步 写开头,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高度概括文章的前提和论证过程及结论,二是对其论证过程提出质疑。写作模板1 上述论证通过(),得出了()的结论,然而,该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2 论证者得出结论,以为(),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这一论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3 论证者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得出()的结论,然而,该论证过程还有待研究。4 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试图论证(),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妥之处,分析如下:,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通过迁都来治理的结论)。但

10、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分析如下。(2011年经济类)上述论证通过(对互联网作用的一系列论证),得出了(互联网将会让国与国,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距完全消除)的结论,该论证过程是值得商榷的。(2010年管理类考试真题),第三步 写正文,一般要从材料中选择4个有逻辑缺陷的点开始写作,每个点作为一个独立的段落,写作的顺序按照出现错误的先后顺序。材料论述者、上述材料、上述论证、论述者、论证者 通过()得出()的结论,该论证过程显然是值得商榷的、缺乏说服力的、有失偏颇的、有待证明的,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欠妥当的,有些武断的,有点轻率的,不太严谨的,难以让人信服的,不贴切的,不准确的。

11、,上述论证通过()得出()的结论,该论证过程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事实上,(),例如(),因此,论证者无法得出其提出的结论。,结构二,材料论述者、上述材料、上述论证、论述者、论证者由()未必、不一定、可能不能、并不必然、不足以、很可能、完全可能、无法肯定地推出|推不出()。日常的惯例告诉我们,(),显而易见,论述者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和合理的推理得出其结论。,论证者由()可能不能推出()的结论。日常的惯例告诉我们,(),显而易见,论述者没有提供足够的依据和合理的推理得出其结论。,第四步 写结尾,综上所述,该论证认为(),但论证无法有效推出()的结论,该论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综上可知,作者忽视(),片

12、面地认为(),所以,这个所谓的()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综上所述,该论述、该论证、该论证过程、该论述过程是有缺陷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研究、推导、推论,综上所知,作者忽视(公司本身价值、宏观经济、小概率大亏损)等方面的因素,片面地认为(只要看历史表现和掌握概率就能从股市中赚钱),所以,这个所谓的(股票投资盈利理论得出)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题目:根据评分标准,必须要拟题目,否则扣2分。通常有四种方法,一是形式性取题法如对xx文章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二是内容性取题法如表示对题干所给结论的质疑洋快餐会成为中国餐饮业的霸主吗,三是普遍性取题法如似是而非的论证漏洞百出的论证,四是艺术性取题法如美丽的空中楼

13、阁等。,开头:第1段(60字左右),总的一句话,总结论证结构,表明怀疑立场,做出基本评判。如“上文通过一系列成问题的推论推出结论说。但是,这样的推理是难以必然成立的”。或者如“上述论证通过,然后得出结论,我们认为这样的论证是有问题的”。第2段(120字左右),过渡词首先,提出问题,分析论据结论1 第3段(120字左右),过渡词其次,提出问题,分析论据结论2,主体:第4段(120字左右),过渡词再次,提出问题,分析论据结论3 第5段(120字左右),过渡词最后,提出问题,分析其他问题结尾:第6段(60字左右),总结全文,再次表示怀疑立场。如“综上所述,由于上文在推理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如此类的逻辑问

14、题,所以,上文论证的有效性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都是值得商榷的。”,6、学会使用一些基本词汇引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时多用:可能、大概、或许、也许、一般、通常、大部分。批驳原文是多用:可能不成立,未必能推出,不一定是这样,成问题,值得商榷,有些牵强,过于武断,不敢苟同,难以必然成立。组织文章结构与段落多用:首先,其次,再次,另外,最后,而且,还有,况且,更何况,更重要的是,很可能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比如,试想,如果实际情况这样。,7、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1)不忠于原文,另起炉灶,写成读后感式的文章评论,对文章的语言、结构、观点、技巧等等进行全面评述。(2)采取完全支持性的回应方式。(3)采取驳论性的回应

15、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写成驳论文,虽然很多答案也似乎是在驳斥文章论证分析的问题,但是一定要就着原文作者的思路。(4)只抓一点,不及其他。要全面,至少得指出3个问题。(5)分析空泛,套用术语,不具体,缺乏针对性。(6)没有抓住关键问题,个人表达太主观武断以上所谈的都是些基本理论,真正想提高,得通过历年真题进行演练分析,琢磨,找出一些规律和特点,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论证有效分析历年真题轨迹分析,2003年 不当类比。混淆概念、非此即彼、自相矛盾2004年1月 样本选择、混淆概念、主观臆断、数字陷阱2004年10月 因果关系 不当类比 非此即彼2005年1月 不当类比 混淆概念 以偏概全 自相矛

16、盾2005年10月 数字陷阱 混淆概念 主观臆断 样本选择2006年1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数字陷阱 非此即彼2006年10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自相矛盾 非此即彼2007年1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自相矛盾 以偏概全2007年10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自相矛盾 以偏概全,2008年1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不当假设2008年10月 因果关系 混淆概念 自相矛盾2009年1月 因果关系 不当类比 数字陷阱 混淆概念 自相矛盾2009年10月 因果关系 以偏概全 主观臆断2010年1月 因果关系 不当类比 混淆概念 2010年10月 因果关系 不当类比 主观臆断2011年1月因果关系 非此

17、即彼 自相矛盾 主观臆断2011年10月因果关系 自相矛盾 混淆概念 2012年1月因果关系 不当类比 混淆概念 以偏概全 轻率概括2013年1月 因果关系 以偏概全 主观臆断,二、历年真题分析与演练,2003年1月MBA联考真题 把几只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平放的玻璃瓶,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有目标地朝着光亮拼命扑腾的蜜蜂最终衰竭而死,而无目的地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是什么葬送了蜜蜂?是它对既定方向的执着,是它对趋光习性这一规则的遵循。当今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营环境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高科技企业,哪怕只预测几个月后的技术趋势都是件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就像蜜蜂或苍蝇一

18、样,企业经常面临一个像玻璃瓶那样的不可思议的环境。蜜蜂实验告诉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提示:分析论证的有效性一般要求是,概念及主要概念界定和使用的准确性及前后是否互相矛盾,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的成立条件是否充分,注意逻辑结构和语言的使用。),做“蜜蜂”还是“苍蝇”前几天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蜜蜂和苍蝇放进一只玻璃瓶,瓶底对着光源,瓶口对着暗处。结果蜜蜂由于执着地追求光亮衰竭而

19、死,盲目乱窜的苍蝇却逃生了。读罢这个报道,我觉得这个实验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当面临困境时,不能一味执着地朝一个方向努力,因为可能既定的方向本身就是错误的。有时灵活变通一下,可能会找到出路。做蜜蜂,更要学会做苍蝇。在这里,苍蝇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墨守成规。由此联想到我们的社会。企业在市场中的调整问题。当然,苍蝇的灵活性是盲目的,取其灵活性,但不去其盲目性。(错在哪里?根本性的失误,不要写成论说文,不忠实于原文,按自己的想法信马由缰,不符合题目要求),评“随机试错”题干要论证的结论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着努力,而是在随机试错的过程中寻求生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

20、是对规则的突破。这一论证存在很多逻辑漏洞,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对“随机试错”这一核心概念的准确界定和恰当分析,由此衍生的含混和谬见,大大削弱了论证的说服力。随机试错作为一种决策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决策者的盲目性。这种盲目,不光体现在对实验对象的选择上,而且体现。随机试错的决策有时也会凑效。蜜蜂实验就是一例。但因为随机试错不以理性为依据,因此。(错在哪里?仅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分析,不全面),正确的做法阅卷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是这样的:该文在论证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逻辑漏洞,需要我们认真分析:(1)蜜蜂实验只是特定环境下一个生物行为实验,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行为类推到企业行为,更不能把生物行为实验的结果一般化为企业

21、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类比与推理错误:值得注意,很多题目有这样的问题)(2)技术趋势的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但不意味着不可预测,更不能说是浪费时间的徒劳之举。实际上,对未来企业的预测是经验决策的重要依据。(3)企业需要明确的方向,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方向,方向调整需要理性分析而不是随机试错,更不能否定企业朝着既定方向的努力。,(4)把对规则的遵循和对规则的突破的对立起来,有些绝对,遵循和突破是对立统一的,不是绝对排斥的,突破不意味着不遵循任何规则,遵循也不意味着不突破不改造不创新规则。(5)在一个经常变化的世界里,混乱的行动和有序的衰亡只是存在的两种可能性,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可能性,不能非此即

22、彼。做出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是不正确的。(6)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总体上是有规律的,虽然随机试错的方法可能成功,但是理性决策的概率要大于随机试错成功的概率,不能用小概率的随机试错成功的特例否定理性决策。(7)“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要求不能机械遵循规则”这一正确观点被偷换成“不遵循任何规则”。,2、2004年1月MBA联考真题,目前,国内约有1000家专业公关公司。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

23、司的10%。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十多倍。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25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本题题干的论证中存在的漏洞主要有:(1)在题干第一段的论证中,混淆了“公司规模”与“员工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员工的工作效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员工的数量和员

24、工在单位时间所完成的总有效工作量。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只能说明本土公司规模小,而不能得出结论“前者员工的工作效率比后者高”。(2)公司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概念,不能根据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比外资公司高,推断出本土公司的利润水平比外资公司高。即使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利润率高,但是总体利润水平仍有可能低于外资公司。,(3)收入增长速度与收入能力或收入水平是不同的概念,在题干中也被混用了。营业收入增长率只有在增长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才能说明收益能力的差异。本土公关公司与外资公关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收入增加速度快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力强(在小的基数的基

25、础上增加总是比在大的基数上增加容易),由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于外资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不能得出前者的收益能力比后者强的结论。(4)中国与日本的人口结构存在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尤其对于公关这样折城市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行业而言,简单地将日本的人均公关费用推广到中国,是错误的类比。,(5)对未来市场总额的估计与现在市场中企业的总数不是同一时点的数据(前者是预测值,后者是统计值),不具有可比性。公关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极有可能伴随着公关公司数量的增长。上述论证使用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增长到300亿元的预测数据,计算出平均每家公关公司有3000万元左右的营业收入,隐含的假设是公关

26、公司的数量基本不变,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6)论证根据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的增长,推算出每家公关公司的营业收入有大的增长。这里,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的自然同时包括国内和外资公司。因此,这不能成为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的根据。即使中国的公关营业总额增加到300亿元的水平,即使平均到一个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很高,但这些公司中既包括本土公司,也包括外资公司,无法得出本土公司必将击败外资公司的结论。(7)当我们讨论本土公关公司中是否会诞生一批世界级公司时,采取平均的方法所推算出的每个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缺乏说服力。在某个行业中,常常是20%的企业创造了80%的市场营业收入,所以,这种根据平均值推断

27、的方式存在很大的漏洞。,3、2004年10月联考真题,有两个人在山间打猎,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其中一个拔腿就跑,另一个朝他喊:“你跑有什么用?你跑得过老虎吗?”另一个边跑边回答说:“我不需要跑过老虎,我只需要跑过你就可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企业经营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战胜对手,因为顾客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所以只要在满足顾客方面比竞争者快一点,你就能脱颖而出,战胜对手,想要跑得比老虎快,是企业战略幼稚的表现,追求过高的竞争会白白浪费大量的资源。,(1)由故事类比推断企业经营,过于简单,所依据的逻辑,是将故事中的两个人看做是竞争对手,而忽略了老虎本身也是人的竞争对手这一事实,因此破坏了整

28、体上的有效性。(2)在企业经营中,“顾客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者”并不成立,这并不是顾客仅有的两种选择,有可能都不选择,如果无法满足的化。(3)满足顾客不能仅靠快,其他因素也很重要,如好、多、省等,这些因素也必须重视。,(4)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战胜对手为最主要的,发挥优势,构建特色,搞好服务。如果只强调战胜对手,会造成两败俱伤,最终企业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大象踩不死蚂蚁”。(5)企业战略至关重要,过高的竞争目标也很必要。目光短浅不可取,如中国企业如果只满足战胜本土竞争对手,而忽视外资企业的竞争,很显然失败。不能认为跑得比老虎快是企业战略幼稚的表现,是追求过高的竞争目标。,4、20

29、05年1月联考试题,没有天生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天生的会计师,它们都是专业化的工作,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而这种培训最开始是在教室里进行的。当然,学生们必须具备使用手术刀或是操作键盘的能力,但是他们首先得接受专门的教育。领导者则不一样,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领导和管理本身就是生活,而不是某个人能够从教室中学习来的技术。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备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不能将经验灌入到头脑中。换句话说,试图向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向一个从未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组织是一个复

30、杂的有机体,对它的管理是一种困难的、微妙的工作,需要的是各种各样只能在身临其境时才能得到的体验。总之,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一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种浪费,更糟糕的是,它是对管理的一种贬低。,错误做法一:这段文字在基本概念、论证方法、论据以及结论等方面都存在问题。概念方面,存在偷换概念、混淆概念现象。论证方法方面,不不可比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类比,犯了不当类比的错误。论据方面,文中引用的大部分论据存在着不正确、不妥当的问题。部分论据是作者自己的臆断,缺乏可信性。把缺乏可信性的东西拿来当论据,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结论方面,把缺乏依据的观点和带有偏见的看法作为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缺乏具体性分析

31、,一定要有针对性,“扣帽子”谁都会说,),错误做法二:本文论证严谨,论据充分,文笔流畅,一气可成,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本文开头举出大家熟悉的外科医生和会计师为例子,比较,培育出来,而管理者就不一样,对比,引入中心话题,受到非常好的效果。在下文中,作者论述了管理的特点以及领导者的特征。再接下来,作者论述了领导者必须有实际经验的原因。本文的最后,作者论证进一步升华。(短文评论,褒扬性的),错误做法三:这篇文章基本上把作者的意思表达出来,但存在多方面问题。首先,某句话应该删除,或修改,其次,叙述顺序给文章造成一些障碍最后一句,总之二字显得突然,等等(中学教师改学生作文),正确做法:这段话有一定的道理。

32、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艺术性的一面,确实具有一些可以意会但很难言传的内容,MBA教育应选择那些具有管理潜质的人加以培养。但是,本题题干的论证中也存在一些漏洞:(1)“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这一前提值得商榷。人们从小到大,除了在学校学习,还从家庭成员和社会实践中学习,包括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考生可以质疑这一前提,也可以从这一前提出发,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即使“天生的领导者是存在的”,也不能由此推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领导者都只能是天生的。”(2)“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这种推断是不

33、恰当的。MBA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MBA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3)“试图向某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传授管理学,不啻于试图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这一推断缺乏有效性。即便是一个未曾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只要他在组织环境中工作过,他就对管理中的基本问题,如沟通、协调、组织、决策等,具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这与“向一个从来没见过其他人类的人传授哲学”是不能类比的。(4)“MBA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5、2005年10月联考考题,分析下面

34、的论证在概念、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某管理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一份洋快餐行业发展情况的分析报告,对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相当乐观的预判。该报告指出,过去5年中,洋快餐在大城市中的网点数每年以40%的惊人速度增长,而在中国广大的中小城市和乡镇还有广阔的市场成长空间,照此速度发展下去,预计在未来的10年,洋快餐在中国饮食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超过20%,成为中国百姓饮食的重要选择。,饮食行业某些人士认为,从营养角度看,长期食用洋快餐对人体健康不利,洋快餐的快速增长会因此受到制约。但该报告指出,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显然,那些认为洋快餐不利

35、健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该公司去年在100家洋快餐店内进行了大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食用洋快餐对于个人的营养均衡有帮助。而已经喜爱上洋快餐的未成年人在未来成为更有消费能力的成年群体之后,洋快餐的市场需求会大幅度跃升。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迎合了消费者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这也是洋快餐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该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式快餐在未来没有较大幅度的发展,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本题论证着眼于洋快餐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支持结论,论证者提出了若干论据,但整个论证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和漏洞:(1)过去5年,并不代表未来1

36、0年;大城市,不代表中小城市和乡镇。(2)问卷调查仅在店内仅对此消费者进行不具有代表性,样本选择存在偏差,即在快餐店内的消费者大多是认同洋快餐的,而总体中不去或很少去的部分意见没有得到反映。得出的结论90%的消费者认为是站不住脚的;(3)未成年人成为成年人会有所转变,不能轻易得出结论。并不代表市场需求会大幅度上升。,(4)二者都是快餐,并不能代表中国饮食行业的全部,还有其他形式的餐,比如正餐,占据市场份额很大,不能得出,中国快餐没有发展,洋快餐就一定会成为霸主。(5)标准化有优势,但很多消费者追求多样化、新鲜感也存在。(6)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群体的喜爱,并不能消除饮食行业

37、的某些人士对“长期食用对人体营养不利”的质疑。毒品。,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业的霸主吗?上述某咨询公司的论证过于草率,其推理是难以成立的。首先,过去5年飞速增长,并不就意味着将来也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网点数增加并不就意味着市场占有率就会增加。还有,中小城市和乡镇居民和大城市的居民很可能在消费习惯、消费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所以,洋快餐未来不一定就能真的获得多少中小城市和乡镇的饮食市场。其次,在洋快餐店内进行调查,这样的调查对象难有代表性。而且,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并不就意味着洋快餐无害于健康,很可能是由于他们现在还没有判断力。而一旦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就很可能会发现事实真相,改变看法,从而不吃

38、或者少吃洋快餐;另外,就算洋快餐对健康无害甚至有利,但如果它不能满足中国大多数人的口味,也难以推出对它的市场需求大幅跃升的结论。,再次,希望获得无差异食品和服务的需要,很可能只是某些消费者在某些特定场合的需要,在用餐时间比较充裕、比较讲究用餐气氛、情调或排场的时候,人们就不一定会选择它。另外,洋快餐长期稳定的产品组合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就算在一段时间内会吸引一部分的消费者,但时间一久这些消费者很可能就会厌烦,所以,洋快餐目前的这种优势很可能成为它未来发展的劣势。最后,由于上文对中式餐饮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洋快餐现在中国饮食业中所占的比例等问题也没有做出任何真正的考察,所以,我们就更加认为,“

39、洋快餐一定会成为中国饮食行业的霸主”的结论未免有些草率。,6、2006年1月联考试题,在全球9家航空公司的140份订单得到确认以后,世界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2005年l0月6日宣布,将在全球正式启动其全新的A350远程客机项目,中国、俄罗斯等国作为合作伙伴,也被邀请参与A350飞机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其中,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意味着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100架A350飞机,就将有5架由中国制造。这表明中国经过多年艰苦的努力,民用飞机研发与制造能力得到了系统的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可以航空器设计与制造领域参与全球竞争,并占有一席之地

40、。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这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错误做法一:文章所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以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文章举出的事实发生在世界上最大的民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空中客车公司,而该公司在世界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以该公司宣布的决定作为支持论点的实例,增加了文章的有效性。其次,文章提出空中客车公司A350项目中,中国5%,具体数据举例论证。随后,文章推算出5架飞机,用数字说话,进一步论证观点。最后进一步推出结论:。上述论证过程采用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分析方法。文章最后指出。我认为文章在都是有效的。(将该文视作逻辑严密,结论可靠

41、之作,大忌,有问题的),这篇报道的论证存在着若干逻辑漏洞,其推出的结论缺乏可信性,主要体现在:(1)概念不清:“中国将承担A350飞机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这里的“5%”如何理解,非常模糊,不好界定,是部件数量,还是飞机价值,还是飞机数量?(2)得出结论不正确:“5架由中国制造”结论明显错误。(3)有一个结论不正确:中国参与,可能只是参与少部分零配件的制造,并不必然意味着系统提升和参与全球性竞争。只是生产零部件,差距依然很大。,(4)归因偏差:邀请中国参加此项工作,并不完全是对中国飞机设计和制造力的认可,也可能获得中国市场。(5)主观臆断:双赢结果,没有论据支持。是否双赢?拭目以待,是否能得

42、到技术提升?(6)言辞武断:必由之路,多种途径,参与国际合作,只是一种。更需要自主创新。总之,这篇报道论证过程存在诸多漏洞,缺乏说服力。,7、2006年10月考题,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数量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这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企业作为社会财富最重要的创造者之一,也应该为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如果因为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当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邀游时,股东们根本无从知晓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利。媒体上频频出现的企业丑闻也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是否该

43、给大公司高管们支付那么高的报酬。企业高管拿高薪是因为他们的决策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当公司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时,他们却不必支付罚金。正是这种无效的激励机制使得公司高管们朝着错误的方向越滑越远。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上述题干在推理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一些逻辑问题:(1)曝光的多,并不必然意味着实际数量多。新闻自由度,文化背景等。因此无法推断出结论“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2)丑闻迭出并不必然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认其对社会的整个意义。企业组织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3)公司高管飞机遨游与滥用权力缺乏因果关系,暗示此因果关

44、系,有些牵强。(4)企业丑闻并非全是大公司,出现丑闻与支付高管高薪联系一起,有些牵强。,(5)企业业绩下滑,原因多方面,高管决策只是一个原因,仅仅归于高管不当。归因谬误。(6)即使业绩下滑,也不一定必须付罚金,否则高管就成了企业实际风险的承担者,这就将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相混淆。高管不是企业风险的实际承担者,因此不能推断出,这是一种无效的激励机制。(7)激励机制与企业丑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因此结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业丑闻的发生”不能成立。在实际中,杜绝丑闻发生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荒唐的杜绝企业丑闻的策略上述论证者通过企业丑闻发生的现状分析,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企

45、业丑闻的发生。该论证是有失偏颇的。(55字)首先,上述材料通过对“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数量却比发展中国家多得多”这一现状的分析,认为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道德的进步,还有待研究。曝光的数量多可能是美国的舆论监督比较强,要得到论述者的推论,我们还需要了解各国没有被曝光的丑闻数量。(129字)其次,论述者仅仅因为“丑闻迭出而导致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就“怀疑企业这种组织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显然是论据不足。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企业的丑闻只是其中的一种。材料仅以美国为特例而得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则有不当类比的嫌疑,由此得出的结论的意义是有限的。(133字),再有,论

46、述者认为“当公司的高管们坐着商务飞机在全球邀游时,股东们根本无从知晓管理层是否在滥用自己的权利。”企业经营监督的方式有许多,经营权和所有权二者的制衡,到了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材料中的担心有些多余。(103字)最后,罚金并非激励中唯一的惩罚方式,企业高管的获利方式不仅是高薪,还有分红等奖励形式,材料显然忽略了其他的奖励和惩罚方式,所提出的解决办法的可行性是有限的。企业产生丑闻的原因有很多,材料中并没有相应的分析和说明,不当的激励机制只是其中之一,材料显然忽略其他原因,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待研究。(143字)综上所述,论述者不能对企业丑闻发生的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因此,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杜绝

47、企业丑闻的发生,这个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论述者还应该寻求其他解决办法。(81字)(总644字),2009年10月试题,民主集中制是一种决策机制。在这种机制中,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本点。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问题在于什么是集中。对此有两种解读,一种认为“集中”就是正确的意见;另一种认为“集中”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第一种解读看似有理,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大家都知道,五四运动有两面旗帜,一面是科学,一面是民主。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两面旗帜体现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原则。科学强调真理原则,谁对听谁的;民主强调多数原则,谁占多数听谁的。所谓“集中正确的意见”,就是强调真理原则。这样解读“集

48、中”就会把民主集中制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让我们想象一种情景:多数人的意见是错误的,少数人的意见正确。如果将“集中”解读为“集中正确的意见”,则不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民主”,按多数人的意见办就不“集中”。,毛泽东有一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为少数人说了算提供了依据。如果这样,民主岂不形同虚设?什么是正确的,要靠实践检验,而判断一项决策是否正确,只能在决策实施之后的实践中检验,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完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何“集中正确意见”来做决策?既然在决策中集中正确的意见是不可能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当然就应该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解析:题干的论证中存

49、在的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要求考生在分析中之处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或漏洞,以下要点供参考:1)上述论证断定:民主不外乎就是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同时又得出结论:“集中”就是集中多数人的意见。由此可得:集中不外乎就是民主。这和“民主和集中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基点”矛盾。2)真理原则确实不同于多数原则,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能冲突,但这不等同于二者相互矛盾,根本对立。一般地说,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这是这两条原则协调的一面。,3)决策过程中某种意见的正确性,与决策结果的正确性,是两个不同概念。上述论证混淆了这两个概念。一个决策所集中的意见,或者是正确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二者必居其一。上述论证断定,“在决策中集

50、中正确意见是不可能的”,这会得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任何决策所集中的意见一定是不正确的。4)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推不出“把集中解释为集中正确意见,就会使民主形同虚设,最后还是少数人说了算”。5)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观点,否定其中一个,可以肯定另一个。但上述关于何为集中的两种观点并不互相矛盾,因此,不能由“第一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就直接得出结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2010年1月试题,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一书认为,全球化对当代人类社会的思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抹去了各国的疆界,是世界从立体变成平面,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之间的社会发展差距正在日益缩小。“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