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01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92.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摘要: 当今在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作为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我们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更新教育观念、革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关键词: 高校 教育 学生管理 手段方法 对策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更显得十分重要,如何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重任,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和管理工作中,树立大服务的管理思想,逐渐形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些体会,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作一点简单的分析。一、 正确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但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生生源地的不断扩展,加之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心态的变化,学生就业形势的多元化给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问题。1、学生角色的变化。 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角色意识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与校方已成了一种契约的关系,学生交费求学,毕业后自主择业,学校收取费用,必须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优良环境、生活的优

3、良环境和居住的优良环境等,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2、 学生就业方式的变化。 过去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由国家分配工作,不存在学生自己找工作的艰难,而现在学生毕业就走向市场,双项选择,你选择我、我也可以选择你,这种方式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走向规范化。但近年来,由于就业的矛盾和困难一时得不到较好的解决,所以一些学生学习缺乏应有的动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表现出来,我们应予以足够的重视。3、学生能力的变化。这里的能力泛指学习的能力、生活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近几年,那些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孩子正陆续进入高校,他们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独立的生活能力,一下进入高校学习,

4、会给他们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的矛盾和困难,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协调和解决的。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对各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各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也取得一定成绩,但面对形势的发展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显现出他的不适应性,必须加以注意和改进。1、思想观念上的问题。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工作理念,但在一些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是以培养2、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问题。目前 ,一些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是停留在过于简单的“训教”和“处罚”,缺乏

5、人性化的管理,僵硬、死板的工作方法让学生难以接受。有时还可能和学生处于对立的状态。3、学生教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不断扩招,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数量不足,素质也亟待提高。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通过以上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所面对的新情况和新任务,都需要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去探索、去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方法。1、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大服务的管理思想。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把学生放在

6、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行政性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变僵硬的行政管理为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的管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混合体,作为自然人他们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作为社会人他们有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过我们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去满足学生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尤其要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来自学校各方面的温暖。在工作实践中,全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端正教育思想,改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手段,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和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发展需要的质量观和价

7、值观。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既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又要真心实意的为学生服务,树立全新的大服务教育管理思想,对学生要实施感情投资,以热心,换真心,以真心,换诚心。充分体现教育管理工作着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尊重是教育的内在要求,是二十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必备条件和服务的理念。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既要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更要服务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教育是核心,管理是保证,服务是拓展;将教育、管理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成才为中心,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利为学生所谋,倾听学生的呼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

8、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2、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手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手段,努力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情况,找准当前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放思想,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遵循“育人为本”的基本精神,变僵硬的管理为优质的服务,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工作的转变,从而拉进学生和管理干部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解决学生困难

9、、关心学生进步、关注学生成长、关爱学生成材。在日常工作中,尽量减少那些生硬的“灌输、批评、训导、处罚、”,人本意识淡薄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方法,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成长的氛围,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在服务过程中,要强化学生管理,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确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既要把学生造就成适应社会和就业需要之“才”;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智力、能力和道德素质想协调发展的“人”。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手段和方法的影响,致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10、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甚至可能导致在工作中和学生发生冲突的事情,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那种“管理工作”就是“管理学生”的认识上的误区,可能是产生误解症结所在。而我们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那种把教育管理工作简单化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我们所说的要适应新形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其实就是强化和规范我们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树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一切是为了学生“成才”、“成人”的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我们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教育、管理的功能,以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加强队

11、伍建设,提高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素质要办好一所高校,关键是人才。人才包括教学人才、科研人才,当然也包括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好的人才。面对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积极开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建设一支素质较高,队伍相对稳定的队伍和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有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建设者和接班人。从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干部的情况来看,人员数量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高校发展的需要。从一些高校的实际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来看,有的高校认为,教学科研需要高层次和高素质人才,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只要

12、有人来管就行了。这种思想从教学科研的角度来看,是没有错,但确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正因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需要加强和培训,学校更应该加大对这支队伍的培养力度,使之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应重视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对学生教育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应对办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拟定适合本校实际的学生服务、教育和管理相关的措施 让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用纪律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同时还要提高“高进、明责、严管、培养、提高”等措施,充实学生服务教育和管理人员,改变教育管理队伍不稳定,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理念落后的现状。因此,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只有这样,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 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 第8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