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07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2010年第1期总第196期兰州学刊LanzhouxuekanNo.012010Genera1.No.196当前平安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对策分析汤道刚(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当前,平安建设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具体包括由于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政策制度滞后及工作层面产生的问题.文章立足首都实际提出了试点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结构,加快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完善社会力量动员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实施实有人口管理改革以及其他具体深化平安建设举措等对策建议.关键词平安建设;社会转

2、型;人民内部矛盾;综合治理(简称综治)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92(2010)O1003905收稿日期2009一l029作者简介汤道刚,北京市社科院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法学和治安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课题”平安北京建设研究”(课题编号:09BaFX054)成果之一,同时受益于北京市社科院青年课题”首都特色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理论构建”的前期研究调查.推进平安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平安建设的决策已经得到深入贯彻,但是平安建设还存

3、在很多制约因素和困难,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化解.本文立足笔者课题的平安建设专项调研活动,并结合首都的一些实际情况及部分省市的平安建设情况而展开研究.一,社会发展,社会转型对平安建设的不利影响平安建设是顺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制约着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现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由社会管理体制尤其是城市管理体制等带来的矛盾与问题比较突出,是深化平安建设必须正视的一个大背景.(一)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治理难题严重影响平安建设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给城市带来的最大社会管理错位现象就是城乡结合部治理难题的出现.城乡结合部范围广,变动快,情

4、况复杂,尽管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不断加大改造力度,但由于管理上的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和相对滞后的规划建设现状,以及有关整治改造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城乡结合部地区仍存在生活环境,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用水,消防,供电安全难以保障,道路交通拥堵严重,环境秩序杂乱无章,引起治安违法案件剧增,造成社会形势不安定,成为制约地区平安建设的一大难题.同时,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内资源与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流动人口大量积聚在城乡结合部,形成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比如北京市A区西北旺镇的唐家岭村等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人口聚集区,已经成为海淀区甚至北京市的问题集中典型,大量社会问题久拖不决导致治安恶化,刑事,

5、治安案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平安建设.(二)在各种改革中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比较棘手由于长期推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使部分群体在改革中利益受损,他们的个人利益和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改革遗留的问题,成为现实的或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成为深化平安建设的不利因素.通过深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部分改革出现了政策的偏差,在实际结果上造成部分群众利益受损,遗留了一些没有及时解决的历史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相关利益群体一直处于利益受损方,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企业改制遗留的社会问题.比如企业大量历史遗留问题的困难和影响.由

6、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仍存在着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如股权纠纷,改制不彻底,大专院校配套商业网点产权及配套网点变性使用问题,房地分离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如果不能加紧解决,将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制约企业发展,甚至会拖累,拖垮企业,引发群体性事件.二是城市规划和征地拆迁遗留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原有城市规划原因造成的城市中”城中村”大量存在,遗留的社会问题十分棘手.另一方面,一些征地计划一直没有启动建设,导致这些地区环境脏乱,安全隐患,流动人口多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村改居的政策引发较多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四是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造成部分群众生活保障水平降低等问题.这些由于改革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

7、牵扯了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纠纷,直接形成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三)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i1发社会不安定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兼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社会居民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并普遍认为已经临近或者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警戒线.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既有高度繁荣的如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商业区和住宅区,那里居住了较多富裕群体,也有相对复杂的无主管老旧小区和流动人口聚集区,那里聚集了很多生活仍然贫困的人群.根据北京市公安机关分析,在北京市现已查获的犯罪案件中,最大的加害人群是流动人口,

8、而且近年来这些数据的比重都是七成以上,从贫富差距的侧面分析,不是因为流动人口的群体标签更倾向于犯罪,而是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社会底层,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容易引发犯罪.(四)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仍然比较激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积累较多的人民内部矛盾.当前的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任务仍然艰巨,各种矛盾纠纷仍然非常突出.这些矛盾大多数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关,以北京市A区信访办的数据为例,其中农村问题占10%,城镇建设占16%,涉法涉诉占12%,物业纠纷占11%,劳动和社会福利问题占24%,企业改制,军转安置等占14%.这些问题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涉及群体性利益,处理难度大,有些问题久拖不决

9、,形成相当数量的重复上访.并且利益诉求形式激烈,大规模集体访呈大幅增长趋势.选择在重大政治活动或节庆期间越级上访,到重点敏感地区聚集的非正常上访增多,跨地区,跨部门的串联聚集上访增多,堵门,聚集滞留党政机关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人民内部矛盾凸显,群众追求利益的诉求形式比较激烈,暴露出了我们处理矛盾纠纷的渠道仍然不是很畅通,客观上造成群众容易采取过激诉求的表达方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平安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五)城市管理中的顽症痼疾影响治安的现象仍然存在多年来困扰城市管理的顽症痼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得到根治,各种违法现象还依然顽固地存在,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地

10、区.社会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无照游商,非法小广告,黑车,流浪乞讨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的痼疾顽症,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并扰乱社会秩序.一些散发小广告办假证,倒卖发票,销售盗版光盘的外地人口已经形成团伙.这些问题长期处于政府管理之外,就为黑恶势力40的发展造成了空间.不少无照经营人员需要向黑恶势力缴纳保护费,黑恶势力的保护也使执法环境进一步恶化,团伙化黑恶势力的问题成为一个发展的动向.由此,这些城市管理的顽症痼疾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给各种非法势力发展留存了空间,客观上引发了治安案件的增多,危害了社会的安定,成为制约平安建设的不利因素.二,政策制度滞后,不完善对平安建设的困扰围绕平安建设的很

11、多政策制度还存在滞后现象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这些都成为困扰平安建设的不利因素.(一)基层资源紧缺与属地原则的不协调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在基层,重在基层,难在基层,这已经成为共识.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基层就是”瘸腿”,从线性管理体制看,理论上可以概括为条块资源分配上的倒金字塔型分布.但是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体系上,属地原则是基本原则,这样在权责利上就呈现出一定的不协调,在实践中必然会造成上位政策的下位变形或者落空.基层平安建设工作十分繁重,工作任务多,人员少.以平安建设的专门协调机构为例分析,各区县普通存在基层缺人,工作任务繁重等情况.以北京市A区为例,从区级层面看,A区是一个人El大区,科技文化大区,

12、同时也是一个流动人口聚居和城乡结合交替的大区,治安形势十分复杂,但是基层平安建设力量薄弱,区综治办编制只有9人,两个科室,各有关委办局负责平安建设工作的同志却往往是兼职的,承担平安建设的协调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从街乡镇综治层面来说,辖区29个街乡镇面积人口各不相同,街乡镇综治办作为平安建设的专门协调机构,要统筹610,维稳,流管,交通,消防,养犬,禁毒,安全生产,扫黄打非等二十余项平安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协调机构实际做的执行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是街乡镇综治办编制多则7,8人,少则只有2至3人.如此少的人承担如此多的工作,任务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从社区村综治委来说,虽然大部分社区村都有治保主任和社

13、区民警负责综治工作,但是治保主任往往身兼数职,肩上的工作也十分繁重,社区民警也经常调去做其他工作,难以集中精力做好地区平安建设.同样其他平安建设参与部门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以人防管理体制为例,现在街道无专职民防干部,管人防的干部身兼数职,不能全力以赴.在线性管理体制上呈倒金字塔型,街道半个人对区民防局4个科,区民防局4个科对市民防局8个处.此外,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与上级部门相比,基层的办公条件,工作经费往往都比较紧张.其实在平安建设的各个条块行政资源的分配上都普遍呈现这样的倒金字塔型态势.(二)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政策制度存在滞后在新的形势下,传统的社会力量动员政策和制度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14、亟待与时俱进.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的治安防控社会动员方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二是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各类社会团体,协会等新社会组织非常多,过去以”总体动员”为特征的治安防控社会动员手段已经过时.三是大量的市民从过去的”单位人”转变为现在的”社会人”,无隶属关系或者无组织关系的人群正在日益增多,过去以”纵向”为主的治安防控动员方式已经没有了依托.(三)传统的户籍管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制度滞后于人口流动的态势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管理理念,思维模式,管理手段等还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一些深层次问题

15、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以条为主的传统户籍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人口活动复杂,流动性大,人户分离现象突出的新形势,缺少科学,有效的动态监测系统和手段,基层组织和管理队伍不健全,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尚未形成.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管理的思想不统一,认识不明确,在政策制定上忽左忽右,在管理工作上左右摇摆.以至于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处于不愿管,不敢管,不知管什么,不知怎么管的困惑被动局面.还有暂住证件功能弱化,作为基础证件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加之登记方式不便,信息采集滞后,流动人口信息不畅通,资源不共享,造成流动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基础工作薄弱,由此导致流动人口失管失控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影响平安建设.三,平安

16、建设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自开展平安建设以来,平安建设就依托综治体制开展工作,近年来,北京市的平安建设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随着平安创建的深入,一些难点重点和盲点问题都不容回避,进一步攻坚克难的任务还很艰巨.第一,平安创建发展不平衡.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已经有近八成的街道乡镇达到了平安创建标准,九成的社区达到平安创建标准,所有平安创建工作都已经圆满完成了任务;但是剩下的未达标的街道乡镇,社区村以及单位则是下一步深化平安创建的难点.一是区域的不平衡.从辖区分布来看,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多数难以达到平安创建的标准,处于流动人口聚集的社区村难以实现平安创建目标.二是行业的不平衡.比如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相对

17、开展得非常顺利,基本北京市辖内的所有校园都完成了平安校园的创建任务;而平安医院等窗口行业却由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在平安单位创建上就面临较多困难.三是平安创建效果的不平衡.由此,进一步激励平安创建达标单位努力提升平安创建水平的课题仍然存在.第二,思想认识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部分领导对综治工作的政策,理论方针理解不够,对基层综治的作用认识不够,稳定的时候往往忽视基层综治工作,经常出现抽调综治办人员从事其他工作的现象.第三,平安建设与综治工作机构定位不明确.各级综治办的职责是”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应该定位为”参谋部”.但是对基层综治办来说往往超出这个范畴,街乡镇综治办成为牵头部门,协调各

18、个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等工作,成为”作战部”.第四,条块协调难度大.平安建设协调的任务非常之多,尤其是在街道乡镇一级,一方面要按照l0余个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而且事事都要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协调地区各职能部门和科室开展工作,按照属地管理,一有重大活动或专项整治均由综治办牵头协调.同时,还要协调辖区数十个社区居委会,数十甚至数百个社会单位,协调难度可想而知.第五,权责不平衡.基层平安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担负的责任也十分大.只要一出现问题就进行责任倒查,倒查首先就是查基层,查属地,导致基层平安建设权责不统一.同时,基层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如社会治安,维稳,610,流管,交通,消防等都与百姓的利益休

19、戚相关,稍有一些差错就在老百姓中间造成很坏的影响.四,深化平安建设的对策思考平安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也多数将平安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做好平安建设这项民心工程,社会稳定工程,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和提升平安建设的水平,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改善平安建设环境的根本之策1.调整城乡二元化管理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改革的核心是消除城乡差别,政策歧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减少矛盾,解决影响平安建设的深层次问题,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北京市作为首都,应该在推进城乡体化建设中率先试点改革,实现突围,在布局上坚持

20、科学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制度上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带给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实现城乡结合部难点治理的良好转变.从国内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实践来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破解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治理难点的根本途径,更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009年1月1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参加市人大会议昌平团分组审议时表示,加快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改造,推进北京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是今年的重要任务.”如果试点得出一些经验性的总结,将在全市城乡接合部村子里推行城乡一体化制度.”比如北京市应该依托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政策

21、,以北京市A区北坞村的试41点改革为蓝本,逐步推进全市的城乡统筹一体化试点改革.2.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完善现代社会治理结构是推进平安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平安建设本身就是党委政府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新时期推进平安建设要以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结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一是坚持党委的政治领导,从宏观上进行政策指导,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推进平安建设.党组织要更加重视社会行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更加重视领导政府部门,社会单位及各类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平安建设.二是发挥政府的管理

22、与服务职能.依托社会建设部门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为构建多元社会治理结构提供优质的管理与服务.重点加强对公共设施和物防,技防的投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三是完善以综治委为平台的共治模式,鼓励社会单位尤其是公司企业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和平安建设,要进一步推广综治委吸纳辖区单位力量的做法,从政策制度上确立辖区单位参与地区平安建设的规则平台,充分利用律师协会,餐饮企业协会,娱乐行业协会等各种行业协会的自律自管机制做好各自领域的平安建设工作.四是进一步拓展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建立和完善听证,咨询,官方民意调查等政策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各项公共决策.3.进一步加强社会

23、政策体系建设“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深化平安北京市建设就必须立足社会政策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夯实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一是健全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发展多层次保险.将国家法制力量和市场运作方式有机结合,按有投入就有保障的原则,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保障一体化.二是完善社会救济和贫困人口救助制度.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基础,以医疗救助为重点,完善各项社会救助措施.三是适时调整城市就业保障制度.打破过去只对城市非农业人口实行保障的做法,以市场为主导,按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类人员,实现双向选择,人尽其才.四是依法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等手

24、段提高教育融资能力.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应调整学校布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供公平教育机会.五是建立和完善人FI,就业与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工程.加强人IZl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人121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组建统一的人口信息系统,建成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计算机服务管理网络,对劳动者一生就业,培训,养老,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等信息实行全过程记录和动态管理,促进人力资源流动和合理配置.(二)深化平安建设的政策制度建设421.加快管理权与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政策改革步伐一是加强和完善属地原则解决基层平安建设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对权责不统一问题应该从政策上予以改革,明确基层的权力和职责.看究竟哪些工

25、作应该基层干,哪些工作基层可以干,应该赋予基层更多的权力,以解决基层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建议从上级(省市一级为妥)的层面加强和完善属地原则,全面规范基层平安建设部门的工作职责,属地原则的内涵,增加针对辖区单位的平安建设考核建议权等,以此提高基层平安建设协调机构的条块统筹协调能力,增强基层平安建设部门的战斗力.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科学定编,增加基层平安建设力量.党委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基层平安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人力配备上要向基础倾斜.比如,目前基层的平安建设部门严重缺人,负责协调平安建设的区综治办和街乡镇综治办,还有具体参与平安建设的有关部门都需要加强基层力量.建议根据实际工作量加强人员配备,街乡镇综治办

26、应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保证编制不少于5人;相应基层的公安,城管等及其他行政执法力量也要相应加强,建议各个参与平安建设的部门在区一级的部门要设定专门的平安建设方面的岗位,设专人负责,另外配备兼职的工作人员1-_4名;在街道乡镇一级科室要配备专门的岗位,兼职工作的人员不能少于2个.三是平安建设经费在要在各级财政上单独立项.在区一级财政上,要有平安建设经费的专门项目,同时各个参与平安建设的部门也要在部门内部财政分配上单独设立常规的平安建设开支项目.在街道乡镇一级,也要因地制宜确保平安建设经费单独列支,要有保障.同时,平安建设的考核和检查工作要将经费一项纳入考核和检查常规项目.2.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

27、设的动员制度在新形势下,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动员制度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探索治安防控市场化运转模式,以市场方式扩大治安防控有偿服务的范围,设立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专项资金,积极运用经济杠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同时,探索引入社会保险,向保险公司投意外综合险,为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解除后顾之忧,提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加强激励引导的力度,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重,设立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奖励基金,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治安防控创造更广的空间.一方面针对一些基层组织反映的正面激励力度不够高的情况,可以考虑设立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的专项奖励基

28、金.在奖励制度的具体设置上,可以考虑将参与治安防控的次数,时问,成效与奖励的力度之间建立量化标准,使奖励有章可循,有理有据,使参与者产生心理期望,引导其做好治安防控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志愿者物质精神激励.加大精神激励表彰,烘托志愿者精神.三是推行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的定期动员制度.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安保活动为契机,设立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动员月(日),巩”故”纳”新”,不断壮大参与治安防控的社会力量队伍.3.建立和健全实有人口管理模式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力度加大,沿用多年的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在许多地区已逐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条件准入方式,按实有人口管理的新模式.城市应该在

29、试点推进以实际居住状况为管理依据的户籍改革,解决城市内人户分离等突出现象,同时立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加强实有人口动态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辖区人口流动情况,为动态掌控好人口底数和个人情况提供科学支撑,从而夯实人13管理基础,为做好平安建设积累有利因素.(三)加快各类地区平安建设的一个抓手以实施动态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做好重点地区平安建设工作.在平安建设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建立和实施动态考核体系.治安形势本身是动态的,考核平安建设成效也应该是动态的.因此,立足区域差别的实际,着眼于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应该积极推进动态的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建设.一是要从工作上建立动态考核体系.平安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

30、作,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对平安建设各种因素的考核就必须立足平安创建的动态过程,动态考核其人,财,物的投入情况,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实施分类评价,动态量化积分存档考核.二是要从成效上实施动态考核体系.不同的区域因为经济社会情况的差别,在治安形势,群众安全感等成效因素上会有千差万别.因此,对成效的动态考核体系就应该建立标准时间为基数,实施正负评价,动态考核成效的变化情况,从而既鼓励了治安形势较好区域进一步巩固成效,拓展平安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又激励治安形势严峻区域加大投入,增强工作力度,提升平安建设水平.平安建设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政治工程,也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

31、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是平安建设立足的历史契机,应该由此全面提升平安建设的工作层次和水平.注释刘精明.贫富差距与社会安全EB/OLhttp:/www.chinagss.orgpdfO004.pdf,2009年1O月13日.数据来自笔者的调研座谈会,数据没有精准的动态统计,但是总体的七成以上的比例是比较可信的.这些数据可作为了解现状的一个参考,数据引自北京市A区信访办的政府内部报告.这个比例据说达到13.9%,资料引自北京市A区城管执法大队的内部报告.基层单位比上级部门条件好的例子也有,但是不是普遍现象.北京市A区综治办社会力量动员体系研究调研报告,载(2008年首都综治办重点调研课题报告.杜丁.

32、刘淇称将推进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N.新京报,20090114.比如在2009年的治理酒后驾车活动中,北京市A区的餐饮企业协会就发动各会员企业通过丰富的告示牌,服务员提示和酒后代驾服务等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德国着名刑事政策学家弗兰茨?冯?李斯特的经典名言.转引自法戴尔玛斯?马蒂着,卢建平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序言.参见任红伟:实行居住证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广东经济2004年05期.引自北京市A区综治办社会力量动员体系研究调研报告,载(2008年首都综治办重点调研课题报告.参考文献1J法戴尔玛斯?马蒂.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M.卢建平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

33、00.2冯晓英.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治理的认识与再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6(6).3杜丁.刘淇称将推进jE京城乡一体化建设N.新京报,20090114.4韩朝华.利益多元化与社会治理结构转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1).5刘精明.贫富差距与社会安全EB/OL.httpwww.chinagss.orgp-df0004.pdf.2009一l0一l3.6于才年,朱际民,林吉爽.略论中国的”平安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4).7朱际民.平安建设的理论内涵与机制建设J.法学论坛,2005(6).8孙珊珊.平安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综治研究,2007(4).9任红伟.实行居住

34、证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J.广东经济,2004(5).责任编辑:贺永泉AnalysisonConstructionofSecurityDaogangAbstract:Professor,BeijingAcademyofSocialSciencesSumma:theconstructionofsecurityisconstructionw0rIcsrootedinthemindsofthepeople,butstillexistmanyproblemsbroughtaboutbytheconstraintsanddifficulties.Thisarticleputsforwardafoothal

35、dinthecapitalactualconditionstoreformdualmanagementsystemandsocialgovernancestructure,tospeeduptheconstructionofthesocialpolicysystem,andSOon.A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constructionofharmonioussocietyBrethebackgroundinthesecuritybuilding,andshouldbemanagedbythishistoricopportunitytoimprovetheWOrk.Keywords:constructionofsecurity;socialtransformation;contradictionsamongthepeople;comprehensiveadministration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