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合理化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浅析“三网融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合理化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浅析“三网融合” .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号:20071824XXXX本科生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合理化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浅析“三网融合”作 者: 王子剑 专 业 班 级: 广播电视编导200705 班 指 导 教 师: 许五龙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目 录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简介1引 言2一、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2二、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2(一)什么是数字电视2(二)数字电视标准3(三)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特点3(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趋势4三、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分析4(一)广播电视的优势4(二)广播电视的劣势5四、网络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发展6(一)网络电视6(二)网络升级改造8五、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9(一)什么是
2、三网融合9(二)全球三网融合发展现状10 (三)三网融合技术优势.10(四)三网融合的存在问题.11(五)三网融合大势所趋11结 束 语12参考文献13致 谢 辞14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合理化应用及其发展趋势浅析“三网融合”作者:王子剑 指导老师:许五龙【摘 要】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面临着体制与市场的双重制约的挑战。三网融合也是广电业内容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的契机。该文从分析目前的电视新技术入手,进而谈到广电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国务院所强调推行的三网融合政策将是未来广电的大势所趋,要实行三网融合广电部门需要进行怎么样的网络改造?我国广电目前来看对实行三网融合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三网融合在我国的实
3、行将会带来哪些优势和劣势?这些问题,将会在该文中一一进行阐述和分析。【关键词】广播电视 系统设备 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作者简介】王子剑(198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黄冈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705班,主要研究三网融合。TV Broadcasting System Devices Applic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Preliminary Analysis Triple PlayAuthor: Wang Zijian Teacher: Xu Wulong【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riple Play, Radio
4、 and Television secretor meet dual challenges by system and marketing. Triple Play also is a chance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secreto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w television technology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riple Play. At present, the market prospects and technical trends of Radio and Televi
5、sion secretor is Triple Play what state council to lay emphasis on. What network transformation Television secretor need to do for Triple Play? Wha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acticing Triple Play in China. What will bring to us for practicing Triple Play? All the questions are described by t
6、he paper.【Key words】TV broadcasting; system devices; development trend; Triple Play【Author Information】WangZijian(1987),from WuHan HuBei,in class 200705 of Editing and Directing Specialty of Radio & TV,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Main researched on Triple Pl
7、ay.引 言早在1996年就已在国内提出三网合一,即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当时三网还都在各自独立存在。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改进,三网融合在现实操作层面已经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2010年1月, 国务院确定了“三网融合”阶段性目标,用5年的时间缓冲广播电视自身体制的改革,逐步促成成一个统一性的、全国性的平台及运营主体。近期,国务院制定了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2010至2012年着重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基于三网融合背景,广播电视面临体制与市场的双重挑战。三网融合也是广播电
8、视业发展模式创新和内容创新的契机。当下,有线电视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关键性时刻,广播电视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三网融合中拓宽媒体的发展平台,扩充生存空间。一、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有线电视以传输质量好、容量大、可以双向传输等特点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几乎每个地区都安装了有线电视网络,到2010年,全国已拥有1.74 亿有线电视用户,居世界第一。然而至今大部分地区已然是单向覆盖,只能传送广播电视信号,距离综合业务宽带接入还有很大距离。一开始,有线电视以230MHz的隔频传送,经历了300 MHz、450MHz、550MHz的邻频传送现在已发展到750MHz的邻频传送体系;网络传输介质由原来的电缆为主变
9、成现在的光缆为主,网络结构已转变为HFC双向化;由于卫星广播电视传送技术的迅速提升,有线电视所传送的电视节目数量也由初期十几套,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套。然而,在起步时有线电视网络受当时资金,技术条件和用户的需求等诸多因素所限制,导致所建的网络也存在一些大问题。伴随着网络平台的拓宽、频道的增加、失真、载噪等问题也越来越显露出来;还有用户购买数字电视数量的增加,对画质要求的也越来越高;有线电视、Internet、Ip电话等等互相融合,互相渗透,有线电视正由单向广播式传输,向双向交互式传输过渡,各地有线电视综合业务网的建设都在有计划地进行。这和诸多因素分不开。如国内外CATV新技术、新产品的迅速涌现,尤
10、其是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二、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一)什么是数字电视数字电视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对活动图像及声音等信号进行处理、压缩、编码,经存储或实时广播后,供用户接收、播放的电视系统。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从演播室节目制作,到处理、传送、存储、传输、接收等过程都运用数字信号完成。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在图像和声音质量两个方面都有重大提高。将数字电视分类,数字电视根据清晰度可分为:标清数字电视(SDTV),它的码率大约为4兆比特;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它的码率大约为20兆比特。从另一个方面,数字电视可看作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相结合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数字化的系统,是指从
11、电视节目采集、编辑、播出、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上的数字化的综合,这就决定了它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而是能提供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在数字电视这个系统内部聚焦,是三网融合的一个范例。尽管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数码电视在原有模拟电视的局部环节使用了一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和改善了模拟彩色电视机的声音和图像质量,然而从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方面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它并不能直接兼容于全数字电视信号。然而真正的数字电视是可以接收真正意义上的全数字电视信号,充分发挥数字电视的优越性。(二) 数字电视标准信道部分的标准根据传输媒介的不同被分为卫星、
12、有线、地面三种,其中卫星的标准有欧洲DVB组织提出的DVB- S,有线主要有DVB- C等。地面数字电视的国际标准主要有三个:美国大联盟组织提出的以8VSB为核心技术的ATSC标准;欧洲DVB组织提出的以COFDM为核心技术的DVB- T标准;日本提出的以BST- OFDM为核心技术的ISDB- T标准。中国只是以TDS- OFDM为核心技术的DMB- T方案。活动图像专家组提出的MPEG- 1、MPEG- 2及MPEG- 4等视音频标准是主要的信源部分的国际标准。(三) 数字电视的优势和特点1.系统运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这样最大限度地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于是就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
13、用,可以与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等相互联系。有利于构建“三网合一”的信息基础设施。2.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在同样覆盖范围,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比模拟电视小得多。SDTV数字电视节目可以达到704*480的DVD质量,而HDTV节目清晰度可达1920*1080。这是因为全过程采用数字信号,不受节目编辑、转播和接收的影响。3.系统的可以保证平稳过渡,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得以减少。这是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就可以接收数字电视节目。4.抗干扰性能好。模拟电视中的闪烁、重影等问题得以解决;实现了便携接收、移动接收和各种数据增值业务,实现了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和收费业务
14、。虽然说数字电视有很多的优点,然而它并不是完美无缺,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在取样的过程中压缩编码、量化误差带来的信号损伤,在传输过程和节目制作中产生迟滞,然而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相比电视信号数字化所带来的好处,这些影响几乎可以被忽略。(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趋势当下,全国约有30多个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任务。很明显,完成全面实现城市广播电视数字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在推行城市广电数字化的进程中,还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的出现,如收费价格所做的调整大大超出了群众的承受能力,所保留的模拟节目太少,信号质量也不稳定等。在实现城市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得目标中,我们要努力做到用户满意、
15、群众接受、平稳转换。要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既要真正确保公益性服务,担负起社会责任,又要基于当地实际,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本地化服务、规模化经营,慢慢实现多业务、双向、多功能发展。三、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分析(一)广播电视的优势1.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基于有线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技术上的技术标准也会将在技术基础上研发形成, 所以, 在我国广电数字化完成后, 基本均会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制。2.能够提供更好的带宽服务。有关部门统计,80%以上份额被电信三大运营商在FTTH领域占用,广播
16、电视不会超过 20%。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有线网络做到了光纤到楼、光纤到户+EoC到户,每户平均带宽在理论上已经达到了400Mbit/s以上。而且光纤到楼+EoC到户综合成本近乎低于 FTTH。广电的同轴电缆可以 实现100%入户,为 HDTV、3D节目的流畅播放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传输图像内容的优势。 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以及电信网这三网,将他们三者进行一个相互的渗透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果让电信来提供一个电视节目,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它可以通过购买一些通讯公司的核心技术,来实现广电提供电讯的服务,虽然目前广电的通讯技术不足。诸如在我国国内,中兴、华为通讯这样一些运营商,他们都已经具备了构建电讯
17、网络的实力,这一点不难做到。由此看来,广电电信双向进入试点,这似乎对广电更为有利,它的资源和优势更明显,而对于电信来说会比较大一些。因为从广播电视进入电信通信行业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低,即使自己做不出来还可以去购买核心技术。那么电信想进入互联网和广电,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它不能够自己提供电视节目,对一个通讯行业来说,它无法制作电视节目提供给受众。3.客户资源丰富。经历了30年的发展的我国的有线电视,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用户国。 “2010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发布的2009-2010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8 亿,2009年年底,中国数字电
18、视用户已经达到了7699.6万户 。城区用户基本都在使用有线电视,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展其他各项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多业务承载能力。我国的有线电视多功能开发能力与国外没多大差距,物业管理、视频点播、会议电视、计算机入网、物业管理、电视购物等业务在青岛、深圳、大连、上海、广东等地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说有线电视系统经过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即已从单一广播电视转化为双向化交互式多媒体系统。5.节目制作资源丰富。无论是在三网融合之后还是当前的运营中,广电最大的资源便是节目制作、新闻评论资源。近年来央视传媒、电广传媒、上海文广等内容提供商以及集成商,致力于影视传媒产业,形成了以
19、电视剧制作发行、节目包装、广告经营和新媒体运营四大主营业务。三网融合之后,这些传媒集团将利用自身优势吸引用户资源,不断拓宽经营领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 6.网络覆盖广。当下,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里程数大约300万km,基本形成了国家干线网、省以及地县级本地网相连接的全国网络传输体系,基本覆盖了大部分城镇和大部分农村地区,所以有线电视在开展数字电视新业务方面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与此同时,从转换数字电视的成本这个角度来看,IPTV和卫星直播要大于有线电视升级为数字电视的成本和风险。(二)广播电视的劣势1.可以说无线微波网络没有充分利用价值。现在,无线电视多多少少看到了希望,CMMB手持电视和 DTM
20、B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面对 3G手机电视技术、WiMAX技术及国内外其他无线多媒体技术的探索、应用,若各地广电部门不用好 CMMB和 DTMB技术,来扩大市场份额,作为网络覆盖方式中的一员也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2.思想观念陈旧限制广电业的长远发展。自从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开放了电信市场,电信企业在融合、兼并的过程中中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经过长时间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在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由于政策的保护,广电市场不开放,缺乏市场意识,行业内封闭保守的思想占据主流,缺乏竞争观念,无法与电信企业抗衡。3.数字化双向网络改造还没完成。鉴于资金缺乏的问题,全国现有的单向模拟网络并没
21、有完全改造成数字化双向网络结构。而惟有数字化双向网络才能方便地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IPTV互动电视、VOD视频点播、游戏平台等新兴业务。IPTV业务的发展将直接危害广电传统的有线电视业务。 4.缺少统一平台和全国性的网络。全国网络不能连通,形不成合力。据统计,2009年全国较大的广电运营商有 190多家,超百万户的只有 20多家。这是由于全国广电有线网络目前的情况是网络小而分散,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所导致的5.行业内工作效率低下。广电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长时间没有解决,尽管部分省市进行了内部整合,形成了看似以市场为主体的公司,但由于其并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实现公司化运营和市场化
22、运作,所造成的后果是低下工作效率,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动作,这使原本可能发挥最大效益的情况得不到发展,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产业始终形不成规模。6.资金需求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有线电视事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无论是“政府出一点,老百姓出一点,运营商出一点”,还是由政府和运营商出钱,然而哪家没钱都不好经营,即使是贷款,运营商假如没钱,且短期内无法盈利,是无法还贷的。7.缺乏节目内容。纵观现在各地播出的节目,有港澳频道、地理信息频道、体育频道以及国内各地自办的个性化非常强的频道。节目中即有原版的,也有翻译的。不少节目内容观众并不喜欢,或者很少有人问津,除了知识性、趣味
23、性、娱乐性强的节目。所以,节目内容是发展有线电视的一个主要问题。四、网络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发展(一)网络电视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改变了传统广电媒体的传播理念。网络信息技术也相应影响着传统广电信息储存及传递方式,将传统线性传播发展为现代媒体的双向互动,扩大了广电媒体的传播效果。传统广播室按照历时线性流程进行播出,其最大的缺点是信息稍纵即逝。使得许多重要信息不能够实际观看或不能详细观看。通过现代网络,广电传媒能够将传统广电媒体优势与现代网络传媒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增加现代广播电视综合性优势。网络条件下的广电传媒能够通过用户回看、点播等方式对所需内容进行细致观看,提高了信息时效
24、性与详细性。其次,网络条件下的广电传媒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的传播距离,传统广播电视多有卫星或长短波进行传输,超出传输距离后用户不能够接收到信号,从而致使观众不能观看广播电视。然而现在,即使远在大洋彼岸也能够清晰的接受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媒体能够利用现代网络资源,提高了广播电视的传输距离。在对传统广播电视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网络传媒的发展也为广电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广播电视日渐成为现代广播电视发展的中心环节,关于怎样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广播电视这样的难题,我国广播电视总局已经积极制定策略,针对网络技术弥补传统广播电视的不足,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开始大力发展网络
25、广播电视,为稳固广电行业现代传媒第一的位置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多个省市的互动电视体系已进入启动实施阶段,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发展传统有线电视。不但增加互动点播的内容,还增加了诸如广播电视信息重复收看等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时效性、有效性。有效避免了诸多传统难题,比如广播电视线性传播存在的弊端,极大提高了广播电视传媒的比较优势。在2011年,我国将以发展网络广播电视为重要着力点,与此同时,运用3G 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的时机,我们要将传统的互联网络的网速和资费的变动与其对移动网络电视的限制与影响分离开来,以期实现我国多媒体网络广播电视的持久健康发展。1.互联网电视网络电视(NTV,Network
26、 Television)是一种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以视音频多媒体为形式,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网络电视是互联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在我们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不但保留了电视形象生动灵活、直观的表现特点,而且还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点,是集中两种传播媒介优势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伴随着广电网双向化改造的结束,海量的互联网内容可以接入到广电网,同时广电网可以开展广泛地互动业务。因而广电将依靠巨大的家庭用户数量和优良的网络基础,逐渐开展与互联网内容服务商的密切合作。现在,有线通道配合互
27、联网内容的模式主要应用于娱乐及电子商务领域,互联网内容服务商利用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覆盖面广广阔的优势,带动收入,扩大用户规模;而优质的互联网内容及服务也提升了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本身的价值。2.互动机顶盒现在的I PTV的合作模式基本是由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广电IPTV内容播出牌照方提供内容,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数字电视的用户数量都要远高于IPTV用户数量,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目前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向前发展,高清互动机顶盒将会成为一种新型的融合型产品。一方面,高清互动机顶盒具备的互动功能,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应用,不仅拓展了PC机的屏幕大小限制,而且还突破了电视交互功能的不足,这将是
28、比较符合用户未来使用习惯的一种新兴的应用设备。另一方面,这类机顶盒将会同时具备接入电信网和广电网的双向功能,通过简单的切换菜单就能够边看高清的电视节目,边上网浏览文字新闻。3.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无流量的)即CMMB手机电视,是中广传播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共同推出的电视产品,它利用的是利用CMMB技术,其市场推广名为“手机电视”。它利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技术推出的广播电视产品,是便携式的移动的多媒体。它不会产生任何流量费用,与传统的流媒体电视有本质上的差别,这是由于它用的是无线广播电视网的广播式传输方式。移动
29、电视采用无线数字广播电视网(DMB),它也可以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网,也可以采用WiMax、Wi-Fi等。在我国,大多采用蜂窝移动通信网(GPRS或CDMA)和DMB。现在移动电视还增加了CMMB,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移动电视技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CMMB已经提供了相关业务,实现全国范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它系统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天地一体、统一标准、星网结合、全国漫游”方式。CMMB利用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较弱区、利用UHF地面发射覆盖城市楼房密集区、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形成单向广播和双向互动相结合
30、、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交互的系统。(二)网络升级改造1.HFC 网和EPON 结合。EPON 的逐渐发展成熟为有线电视HFC 网实现高速的综合业务宽带接入网提供了路径。EPON协议简单,与传统以太设备相互兼容,它的成本很低,便于推广。EPON 采用无源光网络技术,具有故障率极低、使用寿命长等优势。未来可升级到PON 的FTTH(光纤到户)。在各种PON的比较中,EPON结合以太技术的光纤传输的高带宽、简单性、以点到多点的无源结构的低成本,以此实现可控的、经济的、多业务的宽带接入,是一种优秀的光接入网。EPON下行和上行速率对称的1Gbps,这与802.3ah 标准相符,这种标
31、准在2004 年由IEEE802LAN/MAN 标准委员会通过。EPON 还是一种时分多路、一点到多点的基带数据网络。它是一种电信多业务系统,能够满足广电多业务接入的要求,它承载IP 数据包,因此便于提供IP 业务:IP 电话、Internet 接入等等。2.改造成数字光纤网。(1)压缩数字光纤网。压缩率和压缩数字电视的质量有密切联系,压缩程度越强,图像质量越差。压缩数字电视是电视传输的一个发展方向,未来点播电视将要采用到,然而现在成本还很高。(2)数字非压缩光纤网。数字非压缩光纤网的优点是传输质量高,对误码率的要求非常低,终端设备相对于压缩数字低很多,它的缺点是每个频道用一百多兆比特,多用于
32、专用网。2.网络云的应用我们如果要做广电网络标准,要回顾过去互联网的繁荣,在全球都在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广播电视也需要考虑运用自主和内在的方案来更新网络。计算模型在最近40年里广泛被讨论,服务器、用户端应该寻求新的方法。现在用云联云技术普及,用户端和服务云相互交互信息,利用云是技术的一大提升,可以把前端的成本大大地降了下来。现在的三网融合中云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各个厂商的云都不兼容、不一样,不像互联网。不同的品牌、产品之间不能互相接入,这样的云是跑不远的。我们要将各种云技术联起来,全球最大的云网络到目前已经运行了近两年,都是最大的电信、最大的IDC在经营。目前我国已经有9个节点,还有8个正
33、在购买,8个准备安装,在半年内,有望做到全国的共有云有36-50个,私有云有200多个。我国在2012年应该有70多个电信数据中心联在一起,对三网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五、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一)什么是三网融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提供包括视频、数据和语音等综合多媒体业务,以此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社会化、广义的说法是:现阶段指在信息传递中, 通信传输中的“ 点”对“点”,把广播传输中的“ 点”对“ 面”,计算机中的存储时融合起来,更好得为用户服务,但这并不是三大网络的物理机械构成,它主要是指业务应用的融合。既是一个商业问题,也是一个技术问题。随着光通信
34、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为各种业务信息的综合传送提供了必要的传输高质量和带宽,成光通信技术为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软件技术的发展使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业务和功能。所谓“三网融合”,实际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逐步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形成费用低,易维护、适应广的基础平台。(二)全球三网融合发展现状在美国,从1996年到2006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实施了三网融合,其中从2004年到2006年,电信提供三网融合的家庭从之前的3%增加到9%,享受到有线运营商提供广播电视业务的家庭数量大幅提升。从之
35、前的40%增加到了76%,基于三网融合这个大环境,有线运营商也成为了市场的主导者、传媒产业迅速膨胀,成为了美国各个产业增长排名中,位居第二的新兴产业。有线运营商龙头,美国的康卡斯特公司成为了美国第三大固话运营商,它也取代了Qwest公司。2008年,韩国新总统上台以后,建立了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将繁荣新兴媒体产业列为其主要发展目标之一。韩国官方认为,IPTV将会给韩国带来新的机遇,在2010到2015年期间,将会创造8.8万亿韩元的市场和3.9万个新就业机会,将带动4.6万亿韩元的投资。2008年末,韩国的SK Broadband 、KT、LGDacom均获得IPTV业务许可。2009年
36、,韩国还为外资涉足内容市场打开入口。相比之下,法国政府准许电信公司拥有独自的电视频道。2008年,法国电信得到法国广播监管部门CSA的许可,可以与Canal 、TF1、法国电视台等法国其他广播电视公司一样,推出自己的电视频道。法国电信2008年创建了自己的收费TV频道:Orange Cinema和Orange Sport。内容可以跨TV、PC和手机三屏提供。三网融合在实际业务上主要表现为从一个运营商处得到“三重”(数据、固定话音、和TV)或者是“四重”(移动业务、固定话音、数据和TV)服务。对于有线电视公司而言:宽带接入是重点。对于电信公司而言,手机和IPTV电视是重点。国外三网融合服务已经相
37、当普及,主要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和电信运营商都可以提供三重服务业。OECD在 2006年底对30个国家的90个运营商进行了细致调查,调查发现很多运营商已经在提供三重服务,特别有90%的提供光纤接入的运营商提供了三重服务,可见接入带宽的宽度,决定了三重服务的利弊。相比之下,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应用三重服务的用户数均占一半以上。高速光纤接入的用户更愿意选择“三重服务”,例如美国Verizon公司的Fios光纤接入用户中大部分选择了宽带、电话和IPTV三重服务。这种“捆绑”式的服务也广受用户的欢迎,从一个业务服务商那里购买多个业务的用户逐渐增多,据Ovum公司统计,到2009年,欧洲大约有31%的
38、用户订购了宽带和TV的融合业务。2009年第一季度,英国有35%的用户是从一个业务提供商那里购买了宽带固定电话、和多频TV业务。(三) 三网融合的技术优势1. 数字传输代替传统的模拟传输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数字技术的主要优势有:传输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多功能复用、双向交互性、信号质量好、便于网络化等, 并且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技术能将不同的信号统一为二进制比特流,在信息的前期传输、处理、接收、交换等过程中实现融合,使得图像信号、语音、数据都可以通过二进制比特流在网络间进行交流和传输。2. 从技术的方面看,光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估计,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出现了40GDWDM 、1
39、0G,接下来又在向全光网迈进。光通信技术的快速提升使得传输成本大幅下降,所以从传输平台角度来看,具备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条件。巨大的、可持续发展容量的光纤传输网是三网融合传输各类业务的理想平台,3. TCP/IP协议的广泛使用,使各种业务都可以以IP 为基础实现交流互通。TCP/IP 协议不仅通信协议的主导地位,而且为三大网络制定了统一的通信协议,从而在技术上奠定了三网融合坚实的联网基础。整个网络将实现协议的统一。从接入网到骨干网,各种终端最终都能实现透明的连接。(四) 三网融合存在的问题1.基于IP 技术的三网融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现在主要集中在中间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即使IP技术的优点在三
40、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控制IP 的服务质量的难度随着业务统计特性的差异和业务种类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实时交互业务的服务质量。怎样降低抖动和时延是现在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同时网络控制与管理对IP 协议在安全性方面的改进等也是三网融合过程中丞待解决的问题。2. 三种网络存在不兼容的问题,结构不尽相同。要完成三网融合必须找到共同认可的技术标准、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要找到既物美价廉又便于建设的接入网还需要一段时间,IP 交换是能够被三网接纳的通信协议,而找到三网融合最大的困难是接入网。3. 有线电视网主要提供广播式的视像业务。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双向化改造,才能发展交互式业务,工程巨大。而计
41、算机网也不能确保视频信号和语音的实时性要求和服务质量。4.网络互联互通目前存在资费结算、技术、网关等许多问题,这是由于三大网分别由不同的行业部门经营管理。三网融合将会带来各种业务和应用的重新整合,也必须会带来业务流程的转变、工作方式、和各方利益的调整。三网融合最终必须解决好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五)三网融合大势所趋计算机网、电视网、电信网,三网融合在全球是大势所趋。伴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TCP/ IP协议的广泛应用使传统上分割的三网实现了传输的内容可计算化和数字化,这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技术基础。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之
42、间的一系列整合,同时三网融合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国家应该通过法律和政策来促进三网融合。这些基本完成三网融合的国家很多通过立法的手段打破电信网与有线电视网相互独立、不得经营对方业务的状况。目前我国IPTV、手机电视等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必须尽快发展三网融合。不久的将来,三网融合全面实现后,有线电视网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语音通话,还可以用来看电视;而互联网和电信网也可以充分利用广电网络中丰富广大的内容节目资源,大力发展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业务。欧美国家对于三网融合有了成功的经验,我们就可以从其中获得一些借鉴,这也是我国的体制优势所在。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三网融合
43、的各种条件也已经基本完备。通过电信业重组,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已经融合;随着3G技术的深入推广,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并与电信网实现全面融合。从这种意义上说,三网融合实际就是广电网与电信网实现双向准入。我们国家此次大力推行三网融合,从本质上考虑,它符合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从现有状况看,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各自为政,作为垄断行业,网络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电信业和广电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并开展良性竞争与合作。结 束 语三网融合带来了建设、维护成本的降低以及新业务开发速度的提高等一系列好处,带给消费者的更多的是福利、是丰富的产
44、品、更好的服务、更低的成本、更大的便利。总之,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互联互通, 而且会形成新的服务和运营机制, 并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 以及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融合以后, 不仅信息传播、内容和通信服务的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 企业应用、个人信息消费的具体形态也将会有质的变化。参考文献1 陈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三网融合J.广播电视信息,2010(3):2124.2 张黎晨.“三网融合”: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机遇B. 电视技术,2010(6)3 佚名.三网融合利好整条产业链多家上市公司受益 EB/OL.中国证券网,2010年2月.4 孙朝晖.CMMB发展规划与前景EB/OL.
45、2009年5月,12.5 佚名.三网融合的技术EB/OL.211C电子网,2009年1月.6 马飞.网络条件下的广播电视发展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0(4):747 杨海龙.广播电视网络平台优势分析J.视觉传媒,2009年12月.8 樊建东.谈有线电视网络发展J.太原科技,2010(2)53549 徐国飞、沈连丰、陆雪萍、燕锋.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2010(3-4):3-410 于广华.中国电视台大事记(1955年2月1993年3月)M.人民出版社,1993年.11 赵玉明、王福顺.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2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46、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3 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14 陶世明.三网融合与广播电视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1):91115 宋妍.三网融合下广电的发展策略A.探索思考,2010(9):19-2116 陈共德.广电在“三网融合”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分析J.声屏世界,2010(1):1217 王瑞良.“三网融合”下有线电视接入网的建设与升级J.有线电视技术,2011(2):21-2318 陈月石、谢耘耕.步履艰难的三网融合之路与广电的对策J.南方论坛,2010年2月:12-1719 李育林、刘维.广播电视网在“三网融合”中的问题与对策A.
47、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月.20 陈超.浅谈三网融合技术EB/OL.中国知网,2010(3):39-4121 杨然.全球三网融合发展现状EB/OL.中国知网,2010:61-6522 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一传媒科,2010,8:48-5123 杨景.三网融合:挑战广电播出功能和体制EB/OL.中国知网 ,2010年1月,(63)24 李坤学.三网融合的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2):32-3425 梁小兵.三网融合的现状分析J.太原铁道科技,2010(2):35-3826 刘俊、杉于腾、程红波、刘双.三网融合的影响分析A.通信技术,2010年12月.27 Katsuya I-Lirachi ,Makoto Sakane, Tomoki Matsui, et al. Cost-effective practical developments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mull-functional UPS with new system configurations and their specific control implementations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