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现行教育实践与教育评价的错位——当前课改面临的困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现行教育实践与教育评价的错位——当前课改面临的困境.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行教育实践与教育评价的错位当前课改面临的困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开,广大教师尤其中是青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教学设计等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当我们走进课程改革的最前沿课堂,却发现绝大多数教师不是为公开课而作秀,就是仍顽固地坚守着传统的应试教育。作为基层教师,我认为究其原因,除了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客观上使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很大的难度之外,新的教育评价理论不能付诸实际行动,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决定课程改革生死存亡的根本因素。 新课程教育评价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更重视得出结论的过
2、程。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由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多年来形成了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大家在“分数”怪圈子里忙得不可开交。造成新课程教育评价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严重错位。 (一)名校“以分取人”的现实与新的人才观错位。新的人才观要求我们重点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有健壮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然而当今中小学校仍在追求升学率,特别是升入高一级名校的比率。从重点高中到重点初中,进而到重点小学乃至重点幼儿园,学生相差一分,家长心甘情愿多交数千元乃至数万元。许多学校因此以培养状元或以升学率高登榜首为名不遗余力宣传自己。 (二)名师“以成绩论英雄”的现实与新的教学观错位
3、。因当前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查、学校在教委眼中的位次,主要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考试成绩优者就会有一顶顶“先进”“优秀”“模范”等桂冠送给你,随后是到处介绍经验。为此许多教师、学校甚至在考生名额上大做文章。 (三)家长、社会“以升学率看学校”的现实与新的教育观错位。据我对150位家长的问卷调查得知:90%的家长不了解新课程,他们或认为新课程的知识点更难,面更广,孩子的负担会更重;或认为新课程就是“减负”,担心孩子会因此没有压力,学而无果。95%的家长认为,只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管学校怎么改都支持。家长、社会的传统教育观念对新课改构成了巨大的社会阻力。 造成新课程教育评价理论难以付诸实践的因素有哪
4、些呢?首先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教育理论工作者的价值观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价值观有所不同。如对于一个教育方案,教育理论工作者注重的是其科学性,而教育实际工作者注重的是其可行性。价值观的不同就常常造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我国当前的教育评价理论可行性研究还比较薄弱,如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另外,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缺乏坚实的科学依据,操作性较差,而且体系过于庞杂,影响了教育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的可行性研究是当务之急。 其次,家长强烈追求分数的愿望使教师和学校的课程改革背
5、负着沉重的思想压力。据调查,家长追求分数的教育观念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第一,中国传统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以获取功名、扬名显祖为目的,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上直接表现为“以分数定成败”、重结果轻过程,他们最关注孩子的中、高考成绩,最关注孩子能否升入重点学校。这种沉淀于社会家长深沉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与课程改革提倡的“关注学生的发展”理念,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目前,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尚不健全。除“一张试卷定终身”的选拔制度之外,别无良策。而学生又是家庭全部的希望所在,孩子的分数便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虽然有的家长也认识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但在中、高考面前,他们还是“忍痛割爱”选分数。第三,新课程改革的社会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家长对新课程的理念、内容均不了解或了解甚少或有误解。而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又密切关联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成就动机、职业定向。由此看来,课程改革没有家长、社会的支持是难以深入开展的。所以当前必须加强课程改革与社会的联系,争取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探索建立社区、家长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使学校、社区、家长、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