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的教育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的教育对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析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的教育对策摘要:摘要:大学生作为时代的精英、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职业社会化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而大学生职业社会化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职业角色的转变。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公管类大学生在今后管理中的应对策略。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角色 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的含义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从他们进入大学就已经开始,新的生活环境,不一样的学习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对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要一般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中学生或者其他社会角色(如:社会青年,通过自考的成人等)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对于大学新生角色转
2、变,主要表现为从中学环境到大学环境的心理的转变,其过程实质是适应的过程。而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关系的反映,是在与新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步达成与新环境的多方面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大学生角色转变可视为一种即发展,又适应的转变,其转变的过程即是适应的过程,也是适应的结果。从过程来看,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达到预期所要的结果而进行的各方面的适应,其中,最为主要的是骤变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在因素的适应。骤变的外部环境是由客观因素引起的,当个体中学生通过选拔性考试或自主招生变成一名大学生时,其扮演的角色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将会引发个体适应新环境,而这个过程将会随个体适应新环境的自身内在因素决定,
3、并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大学新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是以适应大学环境为标志,而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标志。适应骤变的外部环境只是适应中的一部分,只有完成自身内在因素变化的适应才是真正的完成角色转变这一过程。从结果来看,角色的转变是所要的预期结果,即个体自身已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并且产生出对新环境的整体认同。个体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对新环境的认同,是指个体自我认知的改变、完善、发展和个体本身能够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其表现形式是对自我客观而正确的审视和评价,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总体认同。第二个阶段,是从大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大学生角色与职业人角色的主要区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
4、一,身份意识的差异。大学生角色的扮演让很多大学生仍然把自己当做孩子看待,待人接物处事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作为职业人是社会上独立的成年人,法律上的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生活重心不同。大学生主要的生活重心是以学习为主,职业人主要的生活重心是以生存和发展为主。第三,生存环境不同。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所接触的人和事都相对比较单纯简单,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比较少,但是作为职业人,在社会上打拼,生存环境更加残酷,人与人的关系也更加复杂,生存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增大。这两个阶段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转变的顺序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大学生身上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有的大学生在大学
5、期间主要就是第一阶段的简单转变,完全没有进入第二阶段;有的大学生会从中学生角色迅速进入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有的大学生会严格按照这两个阶段顺序进行;也有的大学生会两个阶段同时进行。无论什么样的转变过程,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在大学生今后的就业中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二、公管类大学生职业角色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角色的转变不光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教育,也会影响他们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专业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适应政府管理改革和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设的需要、以培养公共管理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而设置的新专业。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
6、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和非政府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意味着公管类的大学生将来面临着更广阔的就业市场,要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要比别的专业的学生更早的做好职业角色的转变,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公管类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职业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学生角色的留恋。我国的大学生大多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连续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了很深的眷恋之情。大学生大多已经习惯了这种单纯的学习环境,简单的人际关系,轻松的生活模式。要让他们一下子从这种生活中剥离出来,的确难以割舍。大学这个温室,的确给他们留下了很多美好和温暖的回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改变这种习惯和生活,这也给他们的职业角色转变带来很多人为地障碍。第二,对职业角色的畏惧。很多大学生对即将离开学校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