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129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国水资源现状与节水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现况,并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三方面介绍了我国水资源浪费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应大力推广的节水技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节水技术中

2、图分类号 TV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337-01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资,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而水资源则是可以利用或者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被利用的水源。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具体表现在:尽管总量排名世界第6,但人口基数过大,1998年我国人均水量为2 251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增至16亿人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 760m3。被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平衡。水资源绝对数量

3、西少东多,而人均占有量东缺西丰,成2个反向递度分布。我国的水环境也在日趋恶化,导致水资源可利用率降低。我国一方面供水量不足,另一方面用水浪费,用水效益低下,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显突出。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单位GDP产值的用水量高于其数倍,1997年,我国平均每1万元GDP用水量为726m2。而1990年,美国平均每1万元GDP用水量为177m2,日本每1万元GDP用水量仅为60m3(折成人民币),分别是中国当前水平的1/4和1/12。(1)农业用水:在我国的灌区,由于灌溉农田不平整,传统习惯为漫灌,使灌溉定额居高不下。缺水与浪费水的矛盾在中国农业用水中十分严重,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在0.

4、4,与先进国家的0.70.8相比,中国灌区的用水落后了3050年。北方是非常缺水的地区,但其灌溉定额达7 50012 000 m3/hm2,高出农作物实际需求25倍,据估计,农业浪费水每年就超过1 000亿立方米。(2)工业用水:我国工业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工艺、设备比较落后,单位产品耗水量大。以钢铁工业为例,国外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至末80年代初,1t钢耗水量先进指标为6m3;而在我国,钢铁工业1t钢耗水量全行业平均为30m3左右。二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据统计,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我国工业1万元产

5、值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3)城市生活用水:1997年我国城市人均生活用水220 L/d,县镇人均日用水量较低,只有5060L/d左右。但仍存在严重浪费现象,尤其是公共用水部门,如宾馆、学校和商业等部门。居民生活也同样存在浪费用水问题。城市生活用水具有较大的节约潜力。综合以上分析,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关键。因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提高用水率,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要提高水的利用率,除了进行制度创新,改革水资源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之外,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节水科技也是一个十分

6、重要的环节。(1)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农业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80%,但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最严重,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很低,灌溉用水率总体约为40%,灌溉用水量超过作物合理灌溉用水量0.51.5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0.70.8倍;农作物水分利用率平均为0.87kg/m3,与以色列2.32kg/m3相比,相差1.45kg/m3,潜力相当可观。今后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和旱地雨养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地农业。对灌溉农业区,节水灌溉技术应以改进地面灌溉为主,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如平地、沟灌、间歇灌等)。在北方渠灌区推行并渠

7、结合的灌溉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喷灌和滴灌。应使水利工程和农业技术相配合,进行节水的轮作制度,推广耕作栽培、培肥施肥和抗旱高产优质品种。对旱地农业区,应按照水旱互补的方针,充分利用雨水集蓄节灌等现代旱地农业技术,进行以坡改梯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并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无效蒸发,提高土壤有机质,建设土壤水库,增加贮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征和当地水资源条件,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种植结构,选育优良品种。(2)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工业生产也是用水大户。目前我国工业1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510倍,压缩工业用水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降低工业用水量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

8、。如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若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可提高钢的产量,而且可降低用水量8690%。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国外先进工业企业的水重复利用率高达90%以上,而我国企业的用水绝大部分都在1次利用后作为废水排放。虽然我国一些缺水大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高,但地区差别很大,进一步挖潜可节约大量用水。探讨利用海水、微咸水的技术。由于淡水资源的缺乏,沿海城市可利用海水作工业冷却水和生活冲厕水,华北和西北地区可开发微咸水资源。(3)推广城市生活用水节水技术:城市生活用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水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据建设部城市水资源中心的资

9、料表明,我国城市生活用水的1/3由于水资源供给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现象而白白损失了。由于许多城市自来水管道老化和质量低劣,每年我国由于管道漏损的水量就占自来水管网供水的20%以上,达到60亿立方米。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城市应通过节水技术改造供水管网,开发推广节水器具,宣传并鼓励节水,创建节水型城市。(4)开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治污技术:除了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中节水外,开发、引进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利用率也是节水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首先应从战略上变“末端治理”为“源头控制”。积极开发和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治污技术,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深度,将城市污

10、水开辟为“第2水源”。这种再生水可用作城市用水、工业冷却水、环境用水、地面冲洗水和农田灌溉水。这是保护供水水质和改善水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

11、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

12、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

13、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