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169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蚕桑产业综合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 1.1 宁南县蚕业情况简介及蚕业资源 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边远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 167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8.06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6.23 万人,占总人口的 90%,全县耕地 18.43 万亩,人均 1.1 亩。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 970 毫米,年均气温 19.3,年均日照时数 2257 小时,全年无霜期 321 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个世纪 70 年代,通过 30 多年的坚持发展,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 25 个乡镇、

2、106 个行政村、630 个村民小组,带动了 2.5 万户农户、10.2 万农业人口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 62.8%。 截止目前,全县拥有桑树 2 亿株,年产茧 16 万担,农户售茧收入 1.4 亿元,养蚕农户户平售茧收入 5500 元、人均收入 1400元,全县 40%的养蚕农户蚕桑年收入达到 5000 元,养蚕收入上万元的农户 1670 户,连续 9 年在四川省茧丝行业评比中荣获“蚕茧总产、蚕茧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五大指标全省第一,并于 2005 年、2006 年和 2009 年分别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首

3、批实施县和“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了巴蜀蚕业的一颗璀璨明珠。 全县年产“南丝路”牌优质干茧 3000 多吨,销售收入 2 亿1 元以上,蚕茧质量优良,深受客商的喜爱。相继被评为“国家权威检测达标品牌国家质量检测连续合格产品”,“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并荣获了“中国名优品牌”、“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等称号。 目前,全县蚕业资源丰富,年产蚕沙 2.5 万吨,桑枝 4 万吨,桑椹 1 万吨,蚕蛹 1100 吨。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建设概况 1项目名称:蚕桑产业化综合开发 2建设性质:新建 3建

4、设地点:宁南县轻纺园区 1.2.2 项目建设内容 1、250 吨叶绿素铜钠加工厂 2、蚕蛹综合加工厂 3、桑葚系列保健产品加工厂 4、3 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厂 1.2.3 项目提出的理由 1蚕、桑浑身都是宝,如桑条既可以用于培养木耳、香菇等食用菌,又可以制造高强度高韧性的优质纤维板;蚕沙具有治疗失眠的作用;蚕蛹不仅可做饲料,而且是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蛹油、蛹皮又可提取制药,含有 18 种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可以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等等。可以2 说,蚕桑资源有着广阔的综合利用和商业开发价值。我县目前有相当丰富的蚕桑副产物,如全部加以利用,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将会使宁南县传统的

5、种养殖业,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全面提高蚕桑行业的综合效益。这对于宁南县蚕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1.3.1 果桑的果实为桑椹(俗称桑果),桑椹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成为皇帝御用补品。传统医学认为,桑果具有生津止渴、滋阴补血、补肝益肾、固精安胎、乌发养颜、安神养心、抗疲劳、去风湿及解酒等功效。现代医学对桑果进行的药理、药效、毒理测试结果表明,桑椹能抗癌防诱变、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细胞生长、降低血糖、血脂,保肝护肾、驻颜抗衰老,特别是近年来发现其含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并能阻止血栓形成的“

6、白黎芦醇”,其含量比葡萄酒高出 3倍。桑根、桑果、蛾公酒能补充胃液分泌,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具有滋补强壮、养心益智之功;桑椹酒富含的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物质能降低动脉硬化,减轻神经衰弱,预防机体老化;桑椹酒所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有很好的滋心、补肝、润肺及养血祛风的功效。1.3.2 2007 年,浙江安吉一家竹制品生产企业和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共同合作,成功利用废弃桑枝生产出了新型木地板,通过技术手段挖掘桑树的价值,改变桑树只为养蚕而用的3 传统模式。该产品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而且绿色环保,是林木资源的有效替代产品后,深受市场欢迎,已经成功打入欧美市场。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市场的

7、进一步认可,有望形成供需两旺的格局。 1.3.3 蚕蛹是缫丝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干蚕蛹含有 50左右的蛋白质,2030油脂,其余主要为甲壳素和无机盐。蚕蛹蛋白主要是球蛋白,以及少量清蛋白和结合于外表皮的蛋白。蚕蛹蛋白由 18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 8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其总量约为 40,比例适当,均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标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昆虫蛋白资源。蚕蛹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 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中 a-亚麻酸占 35.72,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蚕蛹油脂是一种极具保健作用的油脂资源。此外,它还

8、富含多种维生素如维生 A、维生素 B1、维生素 B2、维生素 D 和麦角醇,以及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甲壳素多糖等。蚕蛹蛋白、油脂、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在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例如蚕蛹蛋白既可作为食品及医药营养强化剂,补充入体氮素营养,又可以替代酪蛋白作蛋白质黏合剂及皮革添加剂,替代鱼蛋白等作微生物培养基的优质氮源,还可以作为生产复合氨基酸的原料以及用来制备蚕蛹蛋白黏胶蛋白丝等。蚕蛹油脂是制备塑料添加剂环氧化蛹油丁酯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来制备土耳其红油以及从中提取-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蚕蛹中甲壳4 素含量为58。甲壳素在浓碱等作用下脱乙酰基后的产物称为壳聚糖,壳聚糖为白色或灰白

9、色的半透明片状固体。壳聚糖分子中有游离氨基存在,因此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可以进行酰基化、狡基化、酯化、醚化、N-烷基化、水解、重氮化、氧化、接枝共聚等反应,生成相应的衍生物。壳聚糖及其改性衍生物除在食品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外,还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生物技术、农业、纺织、印染、造纸、环保等众多领域,例如做手术线、人造肾膜、食品包装、食品防腐剂、药用胶囊、彩色胶卷表面保护膜、固色剂、抗静电剂、离子交换树脂、酶及细胞固定化剂等。 蚕沙是蚕食下的桑叶经消化后排出体外的粪便。蚕沙自古入药,对蚕沙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蚕沙中含有叶绿素、植物醇、-谷甾醇、麦角甾醇、多种游离氨基酸、胡萝卜素、三十烷醇等。其中蚕沙提取

10、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已在我国和日本工业化生产。叶绿素可以制成叶绿素铜钠盐,在医药、食品、化工上有广泛的用途。广东的“肝宝”、“胃肝绿”,浙江的“升血宝”都是叶绿素铜钠盐制剂;叶绿素铜钠盐还可制成外用软膏,治疗烧伤和溃疡、皮炎、脉管炎、痔疮等。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素占 20%),易被人体吸收,有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能抑菌除臭,作制药原料,可治疗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胰腺炎、慢性肾炎及各种病因引起的白细胞水平下降,并能促进血红细胞蛋白的合成。-胡萝卜素则能抑制粘膜、皮肤和腺体等肿瘤,特别是肺癌、食道癌、肠癌。 5 1.3.4 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招商引资,250 吨叶绿素铜钠加工项目完成

11、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 2.3 亿元。蚕蛹综合加工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 7000 万元。桑葚系列保健产品项目完成后,实现销售收入可达 5000 万元。桑枝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3000 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 3.8 亿元。 1.3.5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额 2200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21500 万元,占总投资 97.73%;流动资金 500 万元,占总投资的 2.27%。 1.3.6 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 一是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叶绿素 250 吨,高密度纤维板 3万平米,及蛹蛋白、蛹油、桑椹保健品等,可实现年营业收入38000

12、万元,净利润 3880 万元,税金 1920 万元。 2社会效益 在举国上下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综合开发利用蚕桑资源,是蚕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引导蚕农进行蚕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它不仅可以避免蚕业生产发展引发新的供需失衡,分流目前丝绸产品发展的瓶颈压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实现蚕桑资源跨领域、跨行业的开发利用,为茧丝绸行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受制约面积小、发展空间广阔的跨众多领域的大行业。 6 实现蚕业生产的增产增收,重要的出路就是延长蚕业的产业链条,在传统的种养殖业基础上,展现桑、蚕、丝的多用途利用,增加蚕业的整体效益。只有蚕桑综合利用得到长足发展,蚕业的后续效益

13、才能有大幅度提高,蚕农的收入才能实现稳定增长,相关企业也能在经营活动中得到发展壮大,从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实现蚕农、企业、财政和谐发展的局面。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1.3.2 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3.3 宁南县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4 四川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2年); 1.4 综合评价 1.4.1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宁南光热资源极为丰富,当地的桑园桑叶亩产量高、叶质好 ,因此宁南被蚕桑专家誉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项目实施的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气候优势。宁南素有“南国风光小天府,

14、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誉,县境内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 970 毫米,年均气温 19.3,年均日照时数 2257 小时,全年无霜期 321 天,是我国太阳能二级利用区,光热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桑树生长,桑叶产量高、叶质好,能促进良桑饱食,增加粒茧丝长;此外,宁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小,光照好,全年无7 霜期长,适宜生产优质的蚕茧,被专家誉为“是不可多得的蚕业发展宝地”。 政策优势。30 多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冷不砍、热不赶、坚定不移抓发展”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蚕桑这一重点产业,一届接着一届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创立了被誉为“宁南模式”的蚕业发展机制,即:党委政府宏观调控

15、、业务部门具体指导、村组干部共同参与、广大蚕农具体操作。与此同时,在延伸蚕业产业链方面,对招商引资项目从立项、用地到建设,工商、税务、环保、卫生等部门实行一站式政务服务,并在税收、土地、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为所引进的企业提供了方便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 蚕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一方面,蚕农已经具备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从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蔟管理等环节均严格按照宁南县桑蚕茧综合标准操作实施;二方面,蚕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为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三方面,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重

16、要作用,对稳定和延伸蚕业产业链极为有利。 良好投入机制的优势。目前,宁南已基本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诱动投入和农户主动投入的格局,每年县政府和龙头企业无偿投入建设扶持资金多达 1500 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育苗、栽桑、设施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考核奖励等方面,确保了8 蚕业生产的各项技术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 服务体系优势。一是全县完善成熟了“以县蚕业领导小组为核心指挥系统、县蚕业局(蚕茧公司)为技术指导部门、乡镇蚕桑辅导员为专职技术骨干、村组中心技术员和共育室长为常规技术力量”的行政指挥体系和技术服务网络,拥有一支2500 多人的技术人员队伍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二是积极开展桑、蚕

17、品种试验工作,促进桑、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近五年来,我县陆续引进了 21 个蚕品种 13 个桑品种进行试验,筛选出了陕桑 305 号、嘉陵 20 号、丰田 5 号等优良品种并进行推广;三是成立了防治桑、蚕病虫害小组,每年对全县的桑、蚕病虫害进行普查,拟定并实施防治措施,为蚕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证;四是每季对蚕茧质量进行随机抽查,及时掌握情况,制定销售标准和改进饲养措施,全力提高蚕茧质量;五是坚持利用鲜茧收购资格认证、保护价收购、合同发展蚕桑等有效形式,切实建立完善蚕茧经营体制,为蚕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并在全州率先推行蚕茧收购“二次返利”,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运作模

18、式。 1.4.2 项目风险评估 该项目对产品风险认识到位,应对措施合理,风险评估可行。 1.4.3 制约因素及解决方案 项目建设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按照计划,可顺利实施。 9 1.4.5 结论 项目符合优势农业产业布局和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推动宁南县蚕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持续的大幅增收,还有利于桑蚕产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技术、经济、环保、市场指标良好,可行性强。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0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 2.1.1 人口 宁南县幅员面积 1670 平方公里,辖 25 个乡镇,总人口 18

1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6.23 万人,占总人口的 90%。 2.1.2 产业结构 宁南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一个以彝、汉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 18.43 万亩,人均耕地面积 1.1 亩。2009 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21.19 亿元,与 2008 年同比增长 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8.04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5.79 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 7.36 亿元。 2.1.3 农村经济结构 蚕桑产业是宁南县的支柱产业。2009 年,全县蚕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大力推广“6215”栽桑新模式,栽桑 1000 万株,蚕茧总产 16 万担,蚕农收入 1

20、.4 亿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取得新进展,烟叶生产规模效益不断扩大,烤烟总产 18.24 万担,烟农收入达到 1.3 亿元。粮食生产总产 7.6 万吨。 2.1.4 经济发展水平 2009 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 1.89 亿元,增长 22.8%,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 1.49 亿元,增长 29.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6.1 亿元,增长 142.4%;农民人均纯收入 4800 元,增加 3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4.3 亿元,增长 35.2%。 2.2 本行业及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2.2.1 本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茧丝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构建了科技、生产、贸易的完整体系,形

21、成了一批从事茧丝绸行业的产业集群以及大型茧丝绸集团和龙头企业。我国蚕茧和丝产量均占到了世界生产总量 80%左右,仍处于出口主导期。 茧丝绸行业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国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政策以及“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四川茧丝绸生产地域分布、茧丝绸行业的投资主体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艺技术结构的变化,增强了产业优势。 宁南县列入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20062015)蚕桑专项中四川省的第一位,也连续 9 年保持了四川蚕桑产业第一大县的地位。宁南县蚕业起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通过 30 多年的坚持发展,宁南县养蚕区域已遍布全县,有 2.5 万户农户

22、、10 万农民 从事栽桑 养蚕, 养蚕人 口占全 县农业 人口总数 的62.8%。宁南县“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售茧收入”五项指标全省第一,并于 2005 年、2006 年和2009 年分别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桑蚕茧示范县”、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首批实施县和“四川省精品蚕业标准化示范县”,宁南县已成为巴蜀蚕业的重要产地。 2.2.2 项目建设条件 1.优势条件 气候资源的优势。宁南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属南亚12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降雨量1043 毫米,全年平均气温 19.3C,极端最高气温 39.3C,极端最低气温-3.1C ,全年

23、无霜期 320 天,年日照时数 2103.7 小时,十分利于桑叶的光热作用,是“发展蚕业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这里的桑树生长旺盛,叶质好、产量高,利于良桑饱食,增加粒茧丝长;并且空气湿度小,光照好,利于生产优质蚕茧。 宁南蚕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势。一是蚕农已经具备了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水平,从育苗、栽桑、小蚕共育、大蚕饲养、上簇管理等环节均形成了标准的操作规范。二是蚕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为蚕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为合理分配利益,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和延伸蚕业产业链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 劳动力资

24、源优势。茧丝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价格决定其市场竞争力。宁南县是一个彝、汉、回、苗、布依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全县总人口 18.29 万人中有 10.2 万农业人口从事栽桑养蚕,养蚕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 56.4%(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2.8%)。栽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高。 周边蚕业资源。宁南地处攀西优质蚕茧产区的腹心地带,周边有四川的会东县、普格县和云南省的巧家县均是优质蚕茧的生产区域,这三个县总计年产鲜茧规模为 13 万担左右,13且在该地区无茧丝深加工企业。 其他条件。 厂区条件:县上规划的 10 平方公里

25、的轻纺园区完全可以满足厂址建设和施工场地要求。 电力条件: 110KV 输变线路已建成投运,能确保企业的生产生活用电。 供水条件:园区附近的山泉水能解决项目生产和生活用水。 交通条件:园区位于省道 212 路旁,距离西昌 120 公里,昆明 290 公里。 通讯条件:园区紧临宁南县城,已开通移动电话和程控电话,通讯便捷。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 金融风暴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茧丝行情逐渐好转,国际丝绸行业对原料的需求将逐步稳定,而中国正是国际丝绸行业重要的原料出口国。 2.32 从国内蚕桑业的发展来看,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四川是中国重要的蚕茧生产基地,凉山州委、州政府已将蚕茧

26、生产和深加工纳入凉山产业经济的重要发展战略,为我县实施蚕桑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一轮的历史发展机遇。 2.3.3 从蚕桑业内部结构调整来看,增加自动缫丝厂和建立制绸厂是发展优质蚕茧的必由之路。宁南县系全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通过项目建设,可全面提高宁南蚕茧的规模和巩固宁南蚕茧的品牌,实现名优品牌战略,从而增强宁南蚕茧的市14场竞争力,加快“三高”蚕业建设步伐。 2.3.4 我县蚕桑产业规模大,体制健全,副产物多,发展潜力巨大,可利用价值高,如打造蚕桑产业化项目,可使我县蚕桑产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目前的基础上翻番,很好地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量的目标。 15第 三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条 件

27、3.1 建设方案 拟建成的宁南县轻纺工业园区坐落在披砂镇小田坝村,交通便利,配套的水利、水电设施条件优良。 3.1.1 方案描述 项目建成后,可逐步形成如下规模: 1、年生成叶绿素铜钠盐 250 吨; 2、年生产鲜蛹 200 吨,并生产一批蛹蛋白、蛹油等蚕蛹副产物; 3、年桑葚系列保健产品等深加工产品 200 吨; 4、年生产 3 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 项目实施相关问题 1、建筑区内交通情况:建设工程中考虑建筑区内主干道与各建筑间的位置和需要,整体规划,整体实施。 2、建筑区内的绿化:在规划中要保持较高的绿化率,绿化标准要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 3、电力设施: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并采用双回路供电

28、,保证不间断供电。建筑区内应采用分回路供电方式或设置自备电源。新装弱电系统,满足数据交换、上网、电视电话会议的需要。防雷措施按规范要求设置,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设施作单独接地保护。 4、消防系统: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铺设消防系统。 3.2 项目现状概况 163.2.1 地点及地理位置 宁南县轻纺工业园区拟建在披砂镇小田坝村。 3.2.2 占地 所占土地均为国有土地。 3.2.3 基础设施 规划市政配套条件完善。水、电、通讯、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可满足使用要求。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为本项目的市政配套及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3.3 项目建设条件 3.3.1 社会经济环境 地处宁南县城城郊,社会秩序

29、稳定,经济发展良好。 3.3.2 地形、地貌 本项目的拟建地点在披砂镇小田坝村,该场地平坦开阔,地势平坦,相对高差小,场地内可直接通车,交通运输方便。 3.3.3 公共基础设施 项目地位于宁南县城郊,区域内水、电、通讯等设施齐全,道路通达,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3.3.4 施工条件 项目地处宁南县城郊,建材运送快捷,施工便利。 3.3.5 政策支撑条件 宁南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宁南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把蚕业作为宁南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三十年来始终坚持“八个毫不动摇”抓蚕桑产业和政策扶持,一届接着一届17抓,一年接着一年干,保持了产业政策的连续性。 2009 年 9 月 8 日,宁南县委

30、成立了“宁南县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领导小组”,随之出台了宁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的意见和督办机制,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制订了宁南县建设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强县的资金筹措方案,明确了扶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标准。项目实施的政策性很强。 强有力措施的实行,使宁南县蚕桑产业稳步、快速发展,保证了能提供充足的副产物进行加工。 18第 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减 排措施 4.1 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分析及缓解措施 4.1.1 施工期的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在进行场地挖掘、清理平整、运输等施工活动时排放的 CO 和 NOx 废气。由于施工的燃油机械

31、为间断作业,且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放的燃油废气污染物仅对施工地点的空气质量产生间断的较小不利影响。土方开挖、出渣装卸、钻孔、散装水泥和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将产生二次扬尘。根据类似工程实地监测资料,在正常情况下,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在施工区域近地面环境空气中 TSP 浓度可达 1.5-3.0 /,对施工区域周围 50-100m 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大风(5 级)情况下,施工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 100-300m 范围以外的贡献值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在一般情况下,施工活动产生的粉尘对施工区域周围 100m 以外的空气质量影响很小。此外,施工人员生活使用清洁能源液化气或天然

32、气,所排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施工期间的开挖、混凝土养护等不可避免会排放大量的含泥沙量大、浊度高的施工废水,同时在对施工燃油动力机械等主要施工作业工具进行维护和冲洗时,将产生少量的含有 S 和石油类物质的废水。这类废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质量和局部地区的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但这种污染影响是有限的,而且是暂时性的,将随着工程施工的完成而消除。 19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筑中产生的弃土石和施工废料等。若处理不当或未做好防护措施,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弃方受雨水或水流冲刷,还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水土流失影响和景观影响。所以,设计应充分结合地形,尽量保证合理的土石方平衡

33、,对弃方应作好安排,以减少因弃方流失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施工中应硬化堆料场地,严禁乱堆、乱放建筑材料。施工后应清除所有施工垃圾,尽量减少施工留下的痕迹。 施工期间,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部分高噪声设备的使用,其产生的噪声对沿线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阶段声源有:土石方工程施工用的推土机、空压机、挖掘机、装载机、载重汽车等,混凝土搅拌机、钻井机、振捣机、电锯等,工程安装使用的吊车、升降机等。其中有部分会产生强烈的噪声、震动,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但大多数设备单独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 60m 处昼间能达到(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 70 dB(A)的标准限值,而夜间要满

34、足 55dB(A)的标准限值,土石方和基础施工阶段声源须距场界 150m,发电机须距场地 250m。同时使用机械施工时,昼间应使所有机械距施工场界保持 60m 的距离,夜间则应保持 350m 的距离。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在分布有敏感点的区域施工时,对于产生噪声、振动较大的作业,尽量避免在夜间和居民休息时间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对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加强管理和调20度,提高效率,尽量缩短施工期,减少施工噪声影响的范围和事端,高噪声规定源采用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处理,将影响降至最小。 4.1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减少扬尘 工程施工

35、中建、构筑物挖出泥土堆在场地,风吹送扬尘和机械扬尘导致尘土飞扬,影响临近居民生活。为了减少工作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天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散落应及时清扫。 2、施工噪声的控制 工程施工机械声、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混凝土搅拌声以及复土压路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

36、时应在施工设备和使用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音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时,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 3、施工现场废物处理 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施工工人,实际需要的人工数决定于工21程承包单位的机械化程度。工程施工时可能几部分同时进行,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区域内为劳动者提供临时的膳宿。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工程承包单位应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不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质量。 4、倡导文明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私营企业业主影响,提倡文明

37、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施工中对环境影响的问题。 5、指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县规划和建设局,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弃土的出路主要用于填坑,场地平整等。分散于各个建设工程的弃土运输计划,避免在行车高峰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安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4.13 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分析 1、总体布置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除建筑、道路、停车场外,空地均进行绿化。

38、2、工厂投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污水的排放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25.2.4 环境评价结论 工程项目的实施,虽然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振动、废水、废气等环境影响问题,但只要在施工期和建成后采取保护环境、减缓和消除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严格执行“两同时”制度,保证本项目在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就可以取得环境、社会两个效益的统一。 4.2 消防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制订一套安全消防措施。 1、消防设计依据和原则 (1)依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 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2199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2)

39、原则 消防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本项目在同一时间内按一处着火点考虑。 2、拟建项目采取消防措施 (1)区域内设置消防栓和灭火器,重要用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栓灭火器数量与间距按照宁南县消防部门的要求布防。 (2)平面布置上,要考虑设置消防通道、消防龙头。 (3)室内装修及走廊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夹板等装饰材料要用防火涂料浸泡涂刷。 23(4)电器、电线的布置与装饰物要有一段安全距离。 (5)地毯、帘布尽量采用阻燃材料制成的。 (6)设计时留出消防通道出口。 (7)施工时,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擅自更改施工图。 (8)建成后,要建立安全巡视制度,制

40、定安全规章制度,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教育。 (9)注意火警预防:图中标明每一处消防箱和消防龙头的位置,定期请消防队进行灭火示范。 3、消防手段 本项目区域内均采用消防冷却水和干粉灭火器共同扑灭火灾。 冷却水消防系统采用常高压给水消防系统。 4、消防器材 本项目分别配置一定数量推车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5、消防外援 消防外援由建设方与当地消防部门协商解决。 24第五章 工程建设 管理方案 5.1 落实建设资金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具有严格的资金计划,具备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协调、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建设所需资金按时到位。 5.2 在执行阶段的监管工作 (一)充分利用经济合同法规定的各级项目责任人的

41、权利和义务,有效避免各级责任人间的冲突和矛盾,加强各级责任人间的协调与配合。对资金使用环节实施全过程有效监控。 (二)招标采购工作是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需加强对项目招标采购的监督管理。 5.3 建设管理 建设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投资。 (一)编制建设管理计划及资金计划、审查施工图纸是否满足设计文件和规范的要求。 (二)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承建商,签定施工合同。 (三)采用公开招标确定工程监理单位,签定监理合同。 (四)审批承建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案、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等技术文件,并检查落实。 (五)检查承建商执行施工合同过程中

42、的技术规范,作好投资、进度、质量和合同管理工作。 (六)检查工程所采用由招标确定的供货商提供的主要设备和关键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作好25其他材料的招标采购工作。 (七)作好资金管理,按进度作好结算工程提款工作,节约投资。 (八)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审核承建商进度及付款申请,签发工程付款凭证、支付工程款。 (九)组织竣工验收。 (十)组织工程审计。 (十一)审查接受承建商及监理公司规整的技术业务资料,建立技术经济档案。 5.4 项目投资管理 项目的投资控制着重是在承发包阶段和施工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把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以求在工程项目建

43、设中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制定工程费用支出计划并付诸实施,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检查,收集有关反映费用支出的数据,将实际费用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进行比较,发现实际支出额与计划费用支出额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实现造价控制目标的。 5.5 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查监理、施工单位的资格和质量保证条件。 (二)组织和建立本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量保证体26系。 (三)对工程质量进行跟踪、检查、监督、控制。 (四)质量事故的报告和处置。 (五)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4、。 (六)督促、检查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七)督促、检查工程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5.6 工程进度管理 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进度、进度违约金等条款,通过招标的优惠条件鼓励施工单位加快进度,控制对投资的投放速度,控制对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的全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 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 5.7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基本依据。由于建设工程投入的资金数额大,技术面广、施工复杂且周期长,使用的人力物力多,涉及的单位多等原因,有必要将建设工程合同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因此,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项目,均要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以保证工程项目和工作任务的实现。 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制定具体的合同管理办法,对27合同管理的原则、范围、主要内容、合同管理的组织原则及职责、合同承办人的职责、对合同订立、审查及履行的监督检查,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纠纷等做出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和解决办法,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 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在工程建设招标、材料供应招标、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