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策略下的个性化知识建构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导学策略下的个性化知识建构研究结题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问题导学策略下的个性化知识建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内涵介绍:所谓“问题导学策略下的个性化知识建构”是以问题导学为途径,形成个性化知识为目的的教学研究。问题导学 是在把握了学生想了解,要知道,弄明白的急切的求知心理,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情境问题,引发学生自己来消除由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并对前认知识与后获知识重新组合与加工,最终形成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如“理论知识+元素知识”“定性知识+定量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学科知识+社会应用知识”等。这些内容将“
2、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整合在一起,形成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化学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这种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形成,能极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以后自我提高的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理论上,问题导学是实现个性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广大同行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实践中,能解决部分学生厌学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效推动课改的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二、设计问题,建构个性知识(一)针对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问题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多,如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元
3、素,分子,原子、离子,相对原子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等,学生在学这些概念和原理时,容易混淆,模糊不清,记忆不牢,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知识,教学中,采取问题呈现的方式,即不是直接给学生抛出概念或原理,而是将概念原理转换成不同的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涵义或区别,如在讲“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时,我这样提出问题:撕碎纸张,燃烧纸张一样吗?石蜡熔化,石蜡燃烧有何不同?酒的挥发,酒精燃烧有何不同?你认为什么样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你感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你还能举出一些化学变化的例子吗?又如:学生在学“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蜡烛燃烧完后,质量就消失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何关系呢?是相等?大于?还是小于?你打算用什么方式加以证明?学生面对层层的问题,陷入了思考,在认真分析、举例、讨论、总结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认识,在大脑中初步建构和积累了基本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问题导学的方式,要比直接给出概念或原理,更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更能为将来建构庞大的知识网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联系生活、生产等实际
5、提出问题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与生活,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化学知识的教学应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或现象入手,针对生活中不同的现象或事实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化学知识。因此,教学中,我根据生活实际,给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时,我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医院的储氧钢瓶里的大量氧气从哪里来的?你知道,工业如何制取氧气吗?养鱼爱好者是如何定时给鱼提供氧气的?潜水员、登山运动员、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怎么获取的? 上述这些问题,让学生对生活中种种氧气的来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好奇,不仅思考人们如何获得氧气,更想知道自己该如何制得氧气?又如在学习“二
6、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的问题是:大家喝的汽水、雪碧、可乐等的饮料中,含有什么气体?灭火器中,常用来灭火的一种气体是什么?为人类创造粮食的“气体大使”是指谁?你知道影视剧中,营造云雾缭绕现象的是什么物质吗?石灰浆涂抹的墙壁,时间久了,会变得坚硬,为什么呢?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已经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汽水的成分的分析,学生自然明白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通过对灭火原理的分析,知道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能,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的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粮食,这些学生早在生物学上就已经了解,并不陌生,只不过现在是从化学角度来认识,进而丰富了自己
7、原有的知识树,为下一步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经验。(三)面对自然现象提出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在不停的变化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变化一旦停止,一切将不会存在,面对自然界的变化,同样可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在学习“空气的组成”时,有这样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大气污染物是什么?温室效应怎样产生的?如何避免?保护空气人人有责,你将如何做?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暴露在空气中的大理石雕像时间久了,会坏掉,什么原因?正常的雨水为什么是酸性的?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化学知识,从中获取了直接经验和生存的智慧。化学学习不仅仅是从课本上获取知识,更重
8、要的是从生活、自然中,面对习以为常的现象,学生要思考其中的原因,探究其中蕴含的化学道理,将这些自然现象转化为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从而逐渐形成、建构、丰富起自己的个性化知识。又如:在学习“自然界的水”时,为让学生对水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仍从自然现象提问题:自然界中,水分布在哪里?雨、雾、雪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界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自然界中,溶洞是怎样形成的?思考自然现象的同时,学生会自然体验到化学知识的无处不在,进一步认识,对水进行净化,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节约用水,不污染水资源,是为保护水资源,要探究通电分解水的实验,是为弄明白水是什么组成的,总之由自然现象引发的问题,能让学生渐渐清晰化学知识的
9、来龙去脉,自然形成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用化学的眼光看待一切物质的习惯。三、策略与评价,深化个性知识(一)自主学习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发展,实施课堂教学。这一理念体现在实践中是,以自主学习,以学定教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标。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各种导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力争让每一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独立看书,思考,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勾画看不懂的概念、原理、公式、图像等。给每一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料,如科普
10、读物、化学教育网址(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常用的实验器材(在实验室上课时)、相关的图片或图像等。鼓励学生按自己的需要,分别获取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或信息,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认识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也可以呈现在黑板上,供大家思考,做到资源共享。针对学生的自学过程,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评价,如: “口头提问”,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理解,根据其情况制定下一步计划。“黑板板演”主要是了解学生能否用合适的语言写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或了解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哪些化学符号,弄懂了哪些化学概念原理等。“小测试”,有时选一道联系生活实际的题,有时
11、选择一个实验,有时检测中考试题,测试后,当堂批改反馈,总结学生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总之,根据对学生的暴露的问题,设计下一步的教学方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一切准备。(二)合作探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往往会有许多的疑惑,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先将学生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有3或4个同学,并选出一名组长,让组长统计小组内所有同学积累的问题,然后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分析谈论,合作探究,每个学生都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并用很多例子说明自己的观点,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将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达成共识,另外,还有个别的问题,组内讨论后仍得不到解决,
12、那就组与组之间进行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点拨,指导,点拨的同时,学生可能又有了新的问题,如学生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学习,知道了CO2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和水反应等,在了解了化学性质后,学生掌握了CO2的用途,如:可以灭火,可以制作汽水,可以做气体肥料等,但学生在做“向装有CO2的软塑料瓶里倒水”实验时,一名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CO2能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和CO2与水反应后,气压也会减小,二者一样吗?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与水反应,还是与氢氧化钠反应呢?面对新的问题,学生又开始了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学
13、习,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把所有的方法想尽,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反复验证和分析各自的想法,并能随时记录和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好点子,好方式,真正做到,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建构起个性化的知识网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次过程中,我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评价:(1)问题竞赛。每个小组发一张纸,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新看法,新思想,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多且有实际意义、探究价值。优秀小组的同学,将成为学校课外实践兴趣小组的成员。(2)评选报告。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评选出最佳报告,在全校展示,供大家学习浏览。(3)发明创作。在小组实验
14、学习中,每个小组都会有不同的新创意,让他们设计或制作不同的实验或教具,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有创意,评选优秀作品给大家学习使用。(4)小测验。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难易程度,结合实际,设计有几道笔试题,测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应用情况。(三)归纳梳理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而此时的知识是零乱的、孤立的、无序的、无规律可循的,许多好的学习方法或认识知识的思路,有待于整理归纳,消化,真正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见解,于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归纳梳理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如“氧气”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了如
15、下梳理:O2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从宏观上看,氧气由氧元素组成 从微观上看,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从物理性质上看,氧气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从化学性质上看,氧气具有氧化性 从功能价值上看,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炼铁炼钢,电气焊等 从来源上看,工业上,来自空气,实验室,来自含氧的物质 从弊端上看,锈蚀金属,食物腐烂等 从实验室制取过程看,一般思路是:药品、原理、装置、步骤、检验注意事项等。这样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氧气,而不是单纯的去记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素养,又能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习惯,还能给学生提供给一种研究物质的模式,化学研究的任何一
16、种物质,都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如今后要学习的“氯气”、“氢气”,“氮气”等,学生的学习是长远的,个性化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的积累,归纳,梳理,总结,找出共性和个性,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经验和生存智慧。 通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情况如何,往往用框架式的知识脉络图,让学生连线或填写,然后,教师阅读,提出建议和指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原有的逻辑关系,重新建构梳理。形成清晰整体认知。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采取以下两种评价方式:(1)课题或单元测试。在学生系统学习和梳理了一个课题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一般分易、中、稍难的三种题。目的是了解不同学生对
17、知识的理解运用和重新认识的程度。(2)实验测试。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设计不同的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能直接看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操作水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新思维。四、效果分析(一)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所增强1.自信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化学有了很多自信,在认真观察生活和自然现象后,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学生逐渐养成了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问题的好习惯,在取得成功后,学生非常的自豪和快乐,同时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每次和老师交流讨论化学问题时,总是表现的那么积极主动,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实践说明,当老师怀疑他们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合适时,他们总是理
18、直气壮的说,我们已经验证和讨论过多遍了,肯定没问题,老师,您不信,我们就在给您演示和讲解一遍,看到学生一脸的自信,我想,我们的研究工作有意义。2.兴趣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化学越来越感兴趣,课堂上,总是睁大一双求知的眼睛,还时刻问个不休,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为什么石灰水先变浑,后又变清呢?怎样知道二氧化碳的溶解能力?碳、氢化合物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吗?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吗?生活中怎样制做汽水饮料?铁生锈的过程能不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等等。在实验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更大,对一切的实验充满了好奇,每次领学生到实验室,还没等老师宣布怎么做,做什么实验,学生早就激动的坐在实验桌前,摸
19、摸这个,看看那个,在学生明确了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后,立刻投入到实验探究中,一节课,不是在细心观察,就是小声讨论,还不时的记录所发生的特殊现象,针对现象,不停问这,问那,直到所有问题清晰为止,在课外活动课上,学生最感兴趣的也是化学。学生利用自家厨房里的生活用品,成功完成了许多的实验,如:制作了一个无壳的鸡蛋,自制苏打水,检验水的硬度及酸碱性,检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3,利用食醋的挥发性验证分子的不断运动,利用纯碱和醋酸制取二氧化碳,利用纯碱去除衣服上的油污等等,总之,学生对化学有了浓厚的兴趣。 3.拓展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特别是物质的变化,随之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化学正向这更深、更广
20、、更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学生对化学的发展,特感兴趣,总是上网了解,化学的最新研究和更多的发现,如,新型燃料,能源问题,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学生还搜集了如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黄曲霉素等有关资料,在班内给同学介绍其危害及注意食用。学生还讨论,海水淡化问题,搜集了分离混合物的各种方式方法,如分子膜,离子筛,高分子膜等,同时也关注利用太阳能分解水这一技术的发展状况,学生还上网调查各种催化剂的用途及发展前景,总之,学生对化学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探究欲。(二)学生成绩有所突破学生在不同问题的引领下,问题意识加强,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兴趣浓厚,由“被动学习” 变为“爱学” “会学”“乐学”,学
21、生时刻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同时提高了化学学科的成绩。下面是2009级三个实验班的三次月考成绩与普通班的对比三次月考的成绩单:1班,3班,5班为实验班,剩下的对比班。2009级第一次月考平均分分析 2011年11月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1班71.3664.1567.1580.2658.0762.13403.112班68.4865.2366.8478.5656.9260.85396.893班67.4164.5672.4678.5654.7063.41401.104班70.4764. 2068.2871.6054.9258.78388.255班67.3561.4867.0872.6854.
22、8360.30383.736班67.2859.6566.5876.6054.0856.58380.78 2009级第二次月考平均分分析 2011年12月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1班81.9577.0059.3865.8964.4969.87418.582班80.2376.2160.2464.7159.9468.82410.153班80.1371.1663.5763.9064.3071.11414.174班80.2374.6558.4561.0256.1569.23399.735班83.2069.2559.6254.5063.9570.08400.626班82.0770.2759.406
23、3.5755.7370.50401.542009级第三次月考平均分析 2012年3月班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总分1班86.9577.0059.3865.8974.4969.87434.582班90.2376.2160.2464.7160.9468.82421.153班85.1371.1663.5763.9084.3071.11439.174班78.2374.6558.4561.0266.1569.23400.735班83.2069.2559.6254.5083.9570.08420.626班84.0770.2759.4063.5759.7370.50403.54(三)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该
24、课题的研究,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最初的探究性实验学习中,我们发现他们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还能针对不同的现象,提出不同的问题,也能有意识的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每个人有每个人
25、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同时也能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或观点,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时而凝视实验现象、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会了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近三年市中考中,均有学生获得满分。化学学科的成绩,进三年一直位居全区前列,而这些在几年前,对
26、于我们这样班级多,班额大的学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四)教师教学能力有所提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从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到逐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从在黑板板演,到由学生口头表达,从一人提问,众人思考回答,到众人提问,一人回答,从实验探究课上,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
27、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无不显示着教师教学策略的改变。特别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课后的评课活动中,市区教研员、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更让我们相信我们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化学组的老师们,教科研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如2011年我科老师在全省个性高效优质课推介会上,成功展示了一节优质示范课,获得省内外专家的好评,2012年4月,课题组组长,在山东省举行的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评选中,
28、获一等奖第二名,同年,该课题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科研组,组内三位老师连续两年获区市级优秀教学成绩奖,课题组教师们所撰写的关于优化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荣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五、问题思考本节课题的研究的教学,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通过 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实证意识、形成思维模型、培养尝试辩证分析”的能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而且其乐无穷,意犹未尽。从这一点上,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学习化学,不应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堆砌,更不是反复的机械记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是简单而有规律的,发现和掌握了学习化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灵活、有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也一定会逐渐坚定这样的
29、信念:对待问题,一定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要坚持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敢于异想天开,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坚持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我始终在思考,作为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多年的思考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检验,那就是引发学生思考,催生学生智慧,启迪学生心灵,建构个性化知识,当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时候,有一个充满点金术的行囊,带他走向远方。六、参考文献1苏B.A. 苏霍姆林斯基 著. 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关文信,耿淑贤,王风英 著.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2003.53王承绪,赵祥麟.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4马新国,杨宝山,李亦菲,主编. 课程标准(2011)导读与教学实施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