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专 业 班:国际经济与贸易0702班姓 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2011年5月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原因和影响分析The Motivation and Effects of TNCS Divestment from China摘 要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跨国公司在华FDI已经受到明显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跨国公司资金链紧张,削弱了其投资能力;另一方面,各国提出的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也限制了FDI的流动。加之我国外资政策环境的转变以及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也削弱了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意愿。为了实施其归核化战
2、略,规避较大的无形风险,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在华撤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非正常撤资的现象,给我国带来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外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机制,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改善外资区域布局,建立撤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严格防范外资非法撤资,并加大对非法撤资的打击力度。本文关注金融危机之后的跨国公司撤资问题,通过撤资实例思考跨国公司撤资的特点,分析撤资的原因和影响,最后从政府、企业等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公司 在华撤资 动因 影响 Abstract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
3、ancial crisis from financial area to real economy, the FDI of MNCs in China has been affected greatly. On one side, the crisis has led to insufficient fund chain of MNCs and has seriously reduced these MNCs investment ability. On the other side, the countermeasures introduced by some countries showi
4、ng some trade protectionism have greatly restricted the flow of FDI. Moreover,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Chinas policy toward foreign capitals and the increased cost of production factors have reduced MNCs investment willingness in China. To carry out their refocusing strategy and avoid greater i
5、nvisible risks, some MNCs are withdrawing their capital from China.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some abnormal divestment of MNCs, because 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Chinas economy. The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the market entry and withdrawing of
6、 foreign capitals,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improv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funds, set up mechanism for divestment monitoring and warning, improv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event illegal divestmen
7、t, and intensify the crackdown on the illegal divestment.This article pays attention to the MNCs divestment from China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divestment, finally, some feasibl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some
8、 other angles of view.Key word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divestment from China motivation effect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绪论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和现状2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21.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现状22 金融危机下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动因分析72.1 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引发撤资72.2 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普遍下降导致撤资82.3 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82.4 中国新推行的政策减少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93 跨国公司撤资对中国的影响123.1
9、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123.2 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正面影响144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策略154.1 强化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154.2 积极引入链式投资发展产业集群164.3 中国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17结论19致谢20参考文献21绪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外商直接投资现象开始出现。1945年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兴起,也伴随着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产生。作为外商投资的对立面,跨国公司撤资问题是国际经济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我国产业升级、宏观经济环境巨变的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跨国公司撤资问题
10、研究现状进 行系统的梳理也有其必要性。总体上来看,当前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撤资原因及影响两大块。虽然许多学者做了创造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但国内外研究跨国公司撤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尚不成熟。本文针对新时期,即美国次贷危机后的经济环境下的跨国公司撤资的动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和现状1.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背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视。受其影响,中国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金额呈明显下降趋势,国内有些地区出现外资企业撤资,甚至是撤离现象。欧、美、日是当今
11、国际投资的主要资本输出国,跨国公司则是主要的投资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大量的跨国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资产缩水,实力下降,或者缺乏投资意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监表示,“面对金融危机,外企的反应比中国企业要快,虽然公司的中国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总部已要求控制开支”。言语中透露出了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节衣缩食,放缓投资脚步的日子。种种迹象表明,在华新企业投资和已设立企业增资的热情正在降低,境外来华考察团投资团以及中国新增投资数量大幅度减少,实际到账外资增幅减缓,部分大型外资企业增资计划推迟,中小企业投资计划暂停。2009年
12、1月至7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截止2009年7月实际使用外资数据已连续十个月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中国使用外资108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5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057.35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外商其他投资3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4.24%。在外商直接投资中,中外合资企业224.98亿美元,同比增长30.24%;中外合作企业16.16亿美元,同比下降20.52%;外商独资企业809.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0%;外商投资股份制6.46亿美元,同比下降68.38%。1.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
13、的现状1.2.1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概况改革开放以来,外行投资额与日俱增,增长势头在1995年趋于缓和。此时,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渐渐出现。在这一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少数跨国公司从中国撤资的示例有:1998年,法国标致公司从广州汽车公司撤资;美国惠而普从北京雪花电冰箱厂撤资;1999年,中美合资南京艾欧史密斯热水器有限公司解体;2001年,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解体;同年,壳牌集团决定放弃中国液化石油气项目;至2001年5月,韩国从中国撤走资本总额已达1125亿美元;2002年,美泰克公司从荣事达集团撤资;美国BVIDEBORAH半导体公司和美国JOSHUA半导体公司决定终
14、止对首钢集团华夏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投资;同年1月,新加坡独资企业北京美厨食品有限公司破产;2003年6月,伊莱克斯集团终止与南京伯乐公司的合作,所有冰箱生产转至长沙。1.2.2 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特点从图1-1中可看出,自1995年起,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到了2004年以后,外商投资增速显著,2005和2006年分别达到了855.1亿和 865.7亿美元,在2007年更是达到了1496亿美元。 图1-1 1995年到2007年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总额及撤资总额的条形图资料来源:图1-1表明,随着我国资本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也日益变大。伴随外商直接投资总额
15、的日益增长,外资在华清算流出总额也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状态,2002年以后,外商撤资总额保持在较高程度,2003年到2007年,外商撤资清算总额分别是64.3、56.9、63.8、84.7和112亿美元。由此看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撤资规模正开始逐渐扩大。次贷危机自2006年春逐步显现,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跨国公司在华FDI也随之受到影响。2008年春节前,珠三角已有大批台资及中小型的港资厂结业,还有上万家港资厂面临撤离。2008年最后一天,瑞银(UBS)持有中行H股三年锁定期结束后的第一天,UBS立刻清空所持33. 78亿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约8.08亿美
16、元。完全退出了中国银行。紧接着陆续到期的外资银行都如法炮制。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1月9日,高盛旗下子公司减持西部矿业近8000万股,套现5亿,使高盛对西部矿业的持股降到了5 %以下。外商撤资的事件不胜枚举。2009 年2 月16日,商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国1月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75.41亿元,同比下降32.67%。据了解,这也是自2008年10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FDI金额呈现负增长。2009年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61家,同比下降36.85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3.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23%。2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5家,同比下降
17、1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8. 33亿美元,同比下降15.81%。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经连续10个月出现下降,一系列数据表明外资正加速撤离。下表列出了2008年11月到2009年7月中国利用外资情况的基本数据。表1-1 2008年11月-2009年7月中国利用外资分析表时间实际利用外资新批设立外资企业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数量(个)比上年同期增长(%)2008年11月53.22-36.522216-38.322008年12月5798-5.732562-25.782009年1月75.41-32.671496-48.732009年2月58.33-15.811265-1
18、32009年3月84.03-9.51793-30.422009年4月58.92-22.511687-33.612009年5月63.79-17.811649-322009年6月89.61-6.762529-3.82009年7月53.59-35.711845-21.39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分析表1-1中数据,从实际利用外资额度来看, 2009年1月到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6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5%。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71%,为2009年以来单月最大同比降幅。其次,从新批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来看,2009年1月到7月,全国新批
19、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264家,同比下降27.39%。7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5家同比下降21.39%。跨国公司在华FDI实际投入额和新设企业数量的双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从金融领域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外商来华投资受到明显影响。 (1)跨国公司在华撤资国别分布在向中国FDI投资的主要国家中,撤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1月到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为4300858万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7.9%。其中亚洲十国(地区) 降幅最大,为14.95%;北美地区次之,为12.32%;欧盟主要国家为1.32%。此外,2009年1到6月,新批外资项目10419个,较上
20、年同期下降28.36%。其中亚洲十国(地区) 降幅最大,为29.1%;北美地区为20.26%;欧盟主要国家为22.69%,详见表2-1。表2-1 2009年1-6月中国利用外资分国别/地区分析表国别/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万美元)2009年1- 6月2008年1- 6月增幅(%)亚洲十国/地区26839433155667-14.95泰国11263566-68.42韩国135263183080-26.12新加坡190447252158-24.47日本203497217208-6.31欧盟主要国家252431255812-1.32希腊13541-97.6英国3076345561-32.48丹麦74
21、5017968-58.54德国51317505331.55法国27838259217.4北美主要国家169914193794-12.32美国137405163771-16.1加拿大32509300238.28部分自由港9652641417550-31.91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整理(2)跨国公司在华撤资行业分布据商务部统计,2008年1月到11月,全国外商投资企业有4652家减资,4564家企业终止营业。从行业看,制造业减资和撤资比重分别占减资和撤资总额的70.4%和60.3%。进入2009年,从撤资的行业分布来看,外商撤资相关的行业较多、领域较宽、地区广泛,涉及到石化、汽车、
22、家电、轻工、医药和数码相机等多种行业,外商在服务领域撤资幅度最大,2009年1月到4月,服务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06.1亿美元,同比下降31%,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同期,制造业领域实际使用外资156.1亿美元,同比下降12.9%,外商投资的下降相对平缓,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8个百分点。(3)外资非正常撤离增多经营期满或经营不善等原因而终止经营,本来是外资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常态,一般可以采用包括停业清算、出售资产、出售子公司以及剥离、出售生产线、易址、关闭、退出市场、放弃、抽资、缩小规模等具体撤资模式。然而近年来,出现了部分外资企业不履行正常清算程序,在拖欠职工工资、应付账款和
23、金融机构贷款的情况下,弃厂逃逸的非正常撤离现象,这种外资的非正常撤离已经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2008年在山东半岛、珠三角、长三角等外资密集区,外资非正常撤离尤其严重,外资出逃企业多集中在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非正常撤资现象以山东省的韩企表现得较为集中,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韩国进出口银行发表的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状报告书中指出,2000年至2007年,共有206家韩资企业从青岛非法撤离。仅2007年就有87家韩资企业非法撤离,占撤离企业总数的42.2%,形成了非法撤资的高峰。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外商在中国境内的非正常撤资愈演愈烈。2 金融危机下在华跨国公司撤资动因分
24、析跨国公司的撤资行为并不是一时兴起,必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或者是跨国公司本身,或者是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变化,对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撤资动因进行的分析如下:2.1 跨国公司风险意识强化投资意愿下降引发撤资金融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的风险预期普遍涨,对经济增长信心严重下滑。目前,各经济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月份预测,按照汇率法GDP加权汇总,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0.6%,其中发达国家甚至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经济全面下滑,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为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益,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
25、期不佳的情况下,为了保持足够的资本金以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恶化,多数公司实施成本消减计划,包括出售资产、裁员、推迟或取消投资计划等,从而缩减海外投资计划。据UNCTAD 调查显示,目前全球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的跨国公司比例从去年的32%下降为21%,而拟减少投资的企业比例则由10%上升为16%。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国际金融主管曼索尔戴拉米表示2009年流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可能仅有1300亿美元,较上一年减少20%以上。美国AMR研究机构在最新调查中发现,尽管仍有35的厂商把劳动力成本上升列入首要考量,但更多的厂商从中国撤厂的考量 已从直接成本因素转变成无形的产品品质及智慧财产权因
26、素。该结果系研究人员对130位美国各产业的制造业者调查后统计出来的,其中从制药商、电脑生产企业到汽车零件厂都有。研究人员就15项不同的风险因素,要求受访者分别对不同地区设厂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评价,结果发现厂商认为在中国设厂的主要风险为产品品质及智慧财产权考量。统计数据显示,这15项风险因素中,中国在其中9项被评为最高风险,有一半受访者把中国的品质不良,57的受访者将侵犯智慧财产权风险等级列为最高。此外,中国的风险因素还包括不易管理、商品价格波动大、供应链不够稳定、信息科技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积极性,或者直接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减资和撤资。2.2 跨国公司的投资能力普遍下降导致
27、撤资从中国外资投资的区域与国别来看,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美国、日本、韩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能力明显下降。从跨国企业的资金来源来看,一方面,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跨国企业资产严重缩水,资金链紧张,无力进行对外投资。目前,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将规模巨大的在华资产列上甩卖列表。其中,申请破产的雷曼也正在为自己的中国业务寻找“下家”,换取资金自救。美国国际集团(AIG)也打算通过出售包括中国寿险在内的资产的方式来筹集营运资金。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和信贷紧缩导致企业可用于投资的间接融资减少。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8 年前三个季
28、度,国际银团贷款同比增长分别下降23.9%、40.8%和37.6%;全球负债证券净发行额分别下降29.6%、52.6%和79.6%;国际股权融资分别下降36.2%、23.4%和88.3%。2008 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国际债券净发行额环比分别增长15.2%和120%;第三季度大幅度回落了81.2%。2.3 跨国公司实施归核化战略的客观需要归核化战略的基本含义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了降低多元化程度,基于对企业资源和能力的认识和对创造价值的判断,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一种战略。即通过资产剥离、分立以及集中,退出等多种手段剔除非核心业务或弱势业务,将企业经营战略的
29、重点放到主营和核心业务上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活力,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回归主业或主业重构。归核化后的跨国企业可以改善经营绩效,强化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可口可乐和诺基亚公司都曾经成功地推行了归核化战略,并且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效果。按照归核化战略,那些与企业核心能力没有直接关系的业务应当剥离出售。企业在剥离非核心业务时,通常有出售企业和关闭企业两种方法。在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上一度兴起过多元化经营浪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业务弱化,核心竞争优势降低,多元化经营的弊端日益显现。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缓解资金链紧张的压力,许多跨国公司纷纷采取降低业务多元化或地域多元化经
30、营的程度,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做法,开始收缩战线、调整业务板块。此外,跨国公司的归核化体现在海外战略上往往表现为采取业务剥离或资产剥离的手段,在部分国家部分行业撤资。因此,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就有一部分是其实施归核化战略的体现。2.4 中国新推行的政策减少跨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国参照国际惯例制定了相关法规,并在税收、进出口经营权和注册资本等方面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确实对吸引外资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一旦被取消或发生变化,则可能影响东道国对跨国公司投资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撤资行为,特别是对那些以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为
31、投资目的的跨国公司更是如此。2.4.1 新企业所得税法出台严防跨国公司利润转移中国的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以前,外资企业名义上的税收是和内资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外资企业有较大较多的税收优惠,各种费用的扣除都比内资企业要宽松的多等诸多优惠条件,外资企业享有“超国民待遇”,所以实际上外资的税收负担远远低于内资企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资优惠政策,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高外资的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但短期内的影响不容忽视。“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取消且税率统一为25%,内外资优惠政策相同且相对较少将影响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
32、业投或利润再投资的积极性,甚至可能撤资;来自如维尔京群岛等自由贸易港对包括税收在内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敏感的企业,具有较强的避税动机,随着税负提高和优惠政策取消,这类企业可能转向周边低税负、优惠政策多的国家或地区。同时,新税法还增加条款,防止跨国公司将国内产生的利润转移到税率较低的国家纳税。其第45条规定,由居民企业,或者由居民企业和中国居民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低于本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水平的国家(地区)的企业,并非由于合理的经营需要而对利润不作分配或者减少分配的,上述利润中应归属于该居民企业的部分,应当计入该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所以,中国推行的新的税率政策导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成本大幅上
33、涨,“两税合并”结束了外资企业在华20余年的超国民待遇,实际上已经削弱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降低了这一部分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热情,引发了撤资。2.4.2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提高雇佣成本减少跨国公司直接投资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提高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标准,增加了企业的雇佣成本,对保障相对滞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压力尤其巨大。随着“中国制造”四个字在2007年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大媒体的报端,这一曾经代表着对“参与国际分工能力”得到了肯定、满含着自豪感的词汇,逐渐开始转化为“廉价”与“危险”的代名词,众多学者也越发意识到其中潜藏的风险。新劳动法起草以来,就陷入一场无休止的争议,其焦点主要
34、集中在,新法一系列条款造成的员工“宽进严出”现象,从而抬升人力成本,将中国视为重要生产基地的跨国公司尤其对此反应激烈。尽管近年来这个群落开始挖掘中国内地的“非制造潜力”,但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仍是可感知的诱惑。因此,随着新劳动法出台,外资企业普遍陷入一种“集体焦虑”,甚至还出现“威胁撤资”等强硬举措。与这些做法相比,福特汽车公司的相关培训显然展示了另一种思路:主动适应甚至引导变化,可能是更切实的做法。但这样一来,也恰恰证实了劳动力的成本上升已不可逆转。一方面,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中许多有关规定,比如,定期合同到期终止支付经济补偿金、竞业禁止补偿金是年工资两倍等条例会使劳动力“硬成本”上升,而保证员工
35、休息时间、休假制度等措施将提升“隐形成本”的比例。据预测,今年中国内地的人力成本将上升40%。赶在去年底,日本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宣布将在2009年之前将部分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越南,为此,它位于珠三角的两家工厂将被整合。2.4.3 中国社会环境以及外资政策的转变影响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性外资为中国带来资金和技术的同时,一些乘机进入中国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也给中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负担。然而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许多地区纷纷对外资的进入设置了“环保门槛”,低能耗、低污染将成为今后引进外资的“新标准”。“环保门槛”的设置导致了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超标的外资企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江苏
36、无锡市曾拒绝一家投资达18亿美元的造纸项目,上海松江工业区也曾将一个19亿元的投资项目挡在门外。可以说,中国社会环保意识到提高,也同样提高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经营的门槛,降低了跨国公司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多项影响外资企业的政策,包括人民币升值、取消或降低进口退税、征收国土税、两税合一、海关征收加工贸易保证金以及2008 年初实行的劳动合同法,这些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在中国的经营成本大幅上涨,实际上已经削弱了外商投资中国的意愿。特别是2007年3月颁布的以“两税合并”为主旨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从此结束了外资企业在华20余年的超国民待
37、遇。3 跨国公司撤资对中国的影响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会与东道国企业建立前向和后向的密切关系。一旦跨国公司的撤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可能对东道国的就业问题、东道国利用外资和技术的问题、东道国经济增长等问题产生巨大的影响。3.1 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负面影响3.1.1 跨国公司撤资导致失业率上升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最初大部分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资料,因此在我国投资的多数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外商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中国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劳。2006年我国外资企业就业人员达到1340万
38、人,占全国就业量的12%。可以说,外企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如果该类型的企业频繁撤资,撤资后这些企业的劳动者都将面临失业的困境,并且这些劳动者本身掌握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技能有限,转到其他行业或短期内解决失业状态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前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产量的减少和企业的倒闭产生了大量劳动力回流,政府和社会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如果撤资达到较大规模,东道国的就业状况就会严重恶化,失业率迅速上升,从而对国家经济、政治产生很大压力。当母公司将它的海外子公司,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关闭时,众多受雇于该公司的我国劳动者将面临失业。
39、若撤资达到一定规模,我国的就业状况就会恶化,失业率和潜在失业率的提高,对国家经济、政治将产生很大的影响。3.1.2 撤资不利于中国企业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后,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给我们带来的机遇。采取学习、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办法来发展自己的企业。跨国公司的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经营管理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与跨国公司进行友好合作是我们提高技术和缩短技术研究开发时间的有效手段;下棋找高手,和跨国公司竞争是我们企业走向自强的必经途径。由于以全世界为目标进行资源最佳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战略目标需要,鉴于国际分工的神话和经济区域迅速发展导致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日益难以分开
40、的事实,跨国公司在设计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组织结构时更注重从其全球化战略的实际需要出发,多采用全球性组织结构。即企业不再按照传统的国内业务和国外业务区分部门,而是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设计,以便将整个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管理。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化战略,尽管在华子公司在这次危机中所受的冲击不大,但是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深受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母公司为了应对危机,解决财务困难,势必要将其在华子公司的利润回抽已解决燃眉之急。因此,收到资金的制约,在华外资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引入很可能放缓,另一方面,技术的研发也将收到影响,最终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速度就会放缓。外商撤资必然让我们损失了学习先进
41、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当资本密集型跨国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从东道国撤资时,在引起技术转移的同时,也会造成相关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流失。根据国际投资的带动效应,如果外国投资者在某一东道国的撤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东道国政府又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在这样的形势下,则很可能给已经、正在或者潜在的投资者这样一个信息,即该国投资环境较差,在该国投资缺乏相应的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保障,不利于其他外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不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3.1.3 撤资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实业投资的扩
42、张,还是国内实业银行信贷投资的扩张,外资都占据重要的地位。研究表明,外资对一国经济增长贡献,取决于外国长期资本占该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因此如果发生外资撤减,这种贡献必然减弱,中国经济的增长必然受到影响。外资集中进入的行业,主要是技术与资金密集的行业,这些正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的行业。根据对二战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研究,国际直接投资有利于东道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东道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有利于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由此可见,撤资将延缓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
43、比重明显上升。目前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更加重视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它们在带来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资本密集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促进了中国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工业和成熟行业的技术改造,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如果撤资现象大量出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以上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确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然而,事物的两面性告诉我们,撤资也会带来某些积极的影响。3.2 跨国公司撤资对我国的正面影响3.2.1 特定产
44、业的收回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独立为了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发展民族经济,而对本国的一些支柱性产业如矿山、金融、石油等中的外国企业实行国有化,避免对外资的过度依赖,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独立,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自主权的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比例应低于所允许的最低标准,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业的利润率较高,而外资企业的撤资一般是迫于东道国的政策和制度压力,即属于非自愿撤资,这样的撤资对东道国是有利的。3.2.2 有利于发展和壮大国内中小规模经济实体外资企业的撤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特别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跨国公司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尤其是在业内颇有影响的跨国公司
45、在华撤资将对该行业内的企业布局、竞争程度等产生重要影响。部分跨国公司在某一行业内的撤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行业中部分中小企业的竞争压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综上所述,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影响不可避免,面对这种状况,应当理性的分析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和积极影响带来的机遇,从而更好地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撤资的一切后果。4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策略跨国公司的撤资将对东道国就业、技术发展、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发展等很多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若撤资达到一定规模,对国家经济、政治将产生一定压力。同时,对跨国公司和母国而言,企业投资从一个领域发展到另一个领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投资资金撤出的初始阶段
46、也会造成企业利润下降、结构失调等不利影响。就我国政府而言,为防止更多的在华跨国公司的自愿性撤资行为,我们要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4.1 强化政府职能改善投资环境中国的防范跨国企业非法撤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仅有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仅仅依靠这一部法规来约束外商的非法撤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4.1.1 加强立法规范外商行为立法部门应当加快完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清算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外资企业非正常撤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凡是非正常撤资和弃企逃债的外资企业,当地政府应当会同法院及时介入调查处理,并组成由企业职工代表参与的外资破产清算组织,对企业的资产
47、负债情况进行核实,依法合理地处置剩余财产;对于资不抵债的外资企业,在清算以后,按照该外资企业的章程规定,通过国际司法途径,向投资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4.1.2 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政府还需要营造完善的法制环境,加强涉外经济法制建设,健全利用外资的法规体系,加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明确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对有权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实现规范化监管,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维护投资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在引资过程中,为外商提供更完全、更真实的投资信息,并加强对外商的服务工作,使得外商能在一个良好的条件下进行投资,除外商的后顾之忧,从而减少撤资行为。同时,要增强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度,建立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解决政策弹性对于政策走向的不确定影响。政府要加强信息的有效传播,保证信息的到达率,并要及时了解跨国公司投资的最新动向,使跨国公司对我国各地区的产业、市场、人力资源、政策环境等信息获得充分的了解,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撤资,为外资企业创造统一稳定的法律环境。一方面,中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