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234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外文翻译】.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外文题目: Chinas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出 处: Chinese Economy 作 者: Zhongxiu Zhao; Zhang, Kevin Honglin 译 文: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摘要:这篇文章以国际化的观点研究了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我们采用了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提出的工业竞争力指数,集中聚焦在推动工业发展的五种驱动力:技术,科学因素,FDI,在国外的版税和科技支出以及现代化的设施等来评价中国经济地位,分析其工业能力。我们发现中国工业竞争力的一大跳跃主要与其积极参与国际生产有关。而其相应的劣势就是国内产品

2、的低附加值以及只是作为出口的平台。中国只有成功地完成产业升级和国内创新,才能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工业强国。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产业竞争力状况如何呢?也许,最清晰的印象就是从1979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快速增长的经济了。然而,作为全球化时代中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如何让工业企业变得并且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挑战。在工业部门中,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依靠静态禀赋为主要资源和廉价,非熟练劳动力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这也是一个坏的延续方式。那么,一个国家如何建立工业能力并在全球市场上竞争呢?一些策略方法出现了:通过国内研究和开发,或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或者是这两者的结合来建立工业能力。

3、在1949年到1978年这个阶段在基本工业能力基础上,中国采取了第一种策略,以相当大的代价取得了某些成绩。在随后的二十年里,采用第二种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中国的成功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再加入全球价值链中,由此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组件的供应商,提高国内生产能力。从2006年以来,中国已经采用了第三种策略在国际生产网络中实行国内技术创新,来促进产业升级。中国的目标是把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和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联合起来,瞄准其希望进入的商务领域,提升中国的作用。中国在70年代末参与全球化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而且及时地运用了第三种策略。1979年后的二十年里,对于没有科技能力的

4、中国而言,最好的策略就是运用自己的方法进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体系,让本国发展步伐稍慢一点。而当从全球生产体系中获得某些产业优势时,中国意识到当产业升级和工资提高时,除非它能够提高技术,科学和体制基础,否则很难保持经济增长。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看起来不可能保证中国的工业能力自动升级。然而升级却也是必要的。此外,全球生产体系现在是高度集中,伴随着科技的加入,这种集中度也提高了。因此,国内的科技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篇文章意在以国际化的视野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我们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1.在全球市场,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和实验证据决定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的因素和相关的实验证据;2.中国在全球的产业竞争力

5、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规定的产业竞争指数,我们评价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其在19851998这个阶段动态的工业能力;3.中国要保持工业增长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注意到其最近几年工业发展中所遇到的政策问题,尤其是如何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增加国内生产的附加值,以及怎样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内创新。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实证为什么产业竞争力如此重要呢?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一直都是经济增长和贫穷国家经济结构改革的引擎。尤其是在把简单的,低附加值,差强人意的经济活动转向高生产率,高回报率和强劲的发展潜力的活动过程中,制造业更是一个催化剂。而在过去二十年里,虽然服务业收入比重不断上升,政府大

6、肆宣传新经济的增长,也没改变科技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工业化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要了。工业表现反映了习俗,技术,科技,基础设施,网络,政治,社会稳定性和其它很多因素之间复杂的融合。为了使分析有用并可行,我们限制其中最重要的几项决定因素,而不是全部。联合国工业组织(UNIDO)最近的研究显示了与产业竞争力有关的五种驱动力:技能,技术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国外版税和科技的支付,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技能技能对工业表现一直都很重要。由于失重经济的爆炸式增长和高信息含量的工业活动,技能变得更加重要了。技术作用技术是工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即使对于工业后来者也是一样。那些进口技术

7、的国家必须有意识地去学习掌握技术,并使自己适应国外环境。越是先进复杂的技术,越需要努力的学习。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外商直接投资是技能,技术,知识和科技转换等很重要的方法,也是工业发展的推动力。跨国公司工业创新的领导者,正从事更多的技术转让,这反映了成本的增加,技术进步增快,以及创新者不情愿将有价值的技术出售给独立公司。跨国公司同时也提供资本,技能,管理知识,市场准入。国外版权和科技支付国外版权和科技支付意味着购买技术,专利,许可和设计图等进口包含科技在内的非资产形式。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传统设施(铁路,公路,港口,供水系统)对产业发展仍然很重要,而现代基础设施与信息和通信技术有关(电话,

8、移动电话,个人电脑,互联网)的设施反映了产业竞争力。以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产业竞争力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最直接的方法是CIP指数联合国工业组织设立的。该指数是基于人均制造业增加值(MVA),人均制造业出口(MX),中高科技产品分别在制造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份额四个指标之上。前两个指标反映了工业能力。后两个反映了科技复杂度和产业升级能力。87国经济体在1985年到1998年之间的CIP指数排名已于2002和2003年出版在工业发展报告中了。表 2竞争性的工业性能指标, 1985 和1998排名 指标值国家 1998 1985 1998 1985新加坡 1 6 0.883 0.587瑞士

9、2 1 0.751 0.808爱尔兰 3 15 0.739 0.379日本 4 2 0.696 0.725德国 5 3 0.632 0.635美国 6 5 0.564 0.599瑞典 7 4 0.562 0.633芬兰 8 7 0.538 0.494比利时 9 8 0.495 0.489英国 10 12 0.473 0.426巴西 33 27 0.149 0.140中国 37 61 0.126 0.021俄罗斯 44 0.077印度 49 50 0.054 0.034 1998年的排名揭示了预料中的模式:工业化国家聚集在领先地位,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处在中间位置,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

10、欠发达经济体处在低端。总的来说,从1985年到1998年间CIP指数排名基本没变化。但是,由于有些排名有可能上升,一些例外也存在。中国在这14年间的CIP排名上升了24位,是那个阶段上升最多的国家。表2显示了1985到1998年间,中国和其他三个经济体(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排名前10位国家的指数价值。中国的CIP排名上升主要是与其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体系有关。中国利用了在劳动密集型和以科技为基础(组装和测试)的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优势。它的特别经济行政区,有着来自香港和台湾强劲的出口,促进了低技术经营项目的发展。跨国公司和活跃的国内企业促进了科技型复杂产品的出口。外国附属企业在1998年的出口份额占

11、中国整个出口的48%,而在2006年这个份额已经上升到60%。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凭借其出口扩张提高了产业竞争力。然而,由于部分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它的出口激增是不稳定的。而且,应当强调出口市场份额很难获得并且保持。也有可能因为一些暂时性优势比如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惠市场准入,低技术产品等使其获得较大的出口份额。但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改良技术的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出口竞争力。Table 4Chinas Position in the World: Four CIP Indicators and Five Drivers 1998 1985 Rank Value Rank ValueMVA

12、($ million) 4 355,540 6 105,698Share of MVA in the world(%) 4 6.31 6 4.26MVA per capita ($) 55 287.0 63 100.6MX ($ million) 7 167,681 28 6,049Share of manufacturing exportsin the world (%) 7 3.96 28 0.49MX per capita ($) 52 135.4 74 5.8MVA: share of high- and mediumtechindustry (%) 22 51 19 49MVA: s

13、hare of low- and resourcebasedindustry (%) 49 51MX: share of high- and mediumtechindustry (%) 29 36.6 48 4.1MX: share of low- and resourcebasedindustry (%) 54.6 19.5Skills (Harbison-Myers Index) 59 9.75 67 5.15Share of technical tertiaryenrollments in population (%) 66 0.1 64 0.08Productive enterpri

14、se-financedR&D per capita ($) 44 0.9 46 FDI inflows per capita ($) 49 30.1 65 0.8Royalty and license paymentsabroad per capita ($) 57 0.3 64 Moder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55 69.6 77 3.0Source: Computed from UNIDO 2002.表4提供了一个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CIP指数的四个指标阐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五种产业竞争力驱动力状况。制造业附加值中国在1988到1998年间,排名从第六上升到

15、了第四。中国的MVA份额上升了2个百分点,从4.25%变成了6.31%,而人均MVA的排名是55,尽管这表明从63位上升了8名。制造业出口额从1985到1998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额上升了3.5个百分点(从0.49%到3.96%),而且排名从28上升到7。但人均出口额却很低。MVA和MX的技术结构中国的MVA和MX在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技术含量和以资源为基础的产品装向中高级技术产品。但在1985到1998这14年间,中国的制造业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中高级技术产品占全部产品的比例为49%51%左右。而中高级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从4%到37%),中国在有技术成分的制造业出口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表4

16、也显示了五种驱动力对产业竞争力的不同影响力。技能方面从第67上升到了第59,有了巨大的进步。而FDI和版税支付排名的上升也反映了中国在1985年到1998年进口国外技术的增加。在科研开发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中国投资于企业的研发经费与俄罗斯持平,是印度的三倍。而且,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占17%,大专学生的人数只比美国和俄罗斯低。但是,相对其规模,中国的技能基础显得比较疲软。在1985到1998年间基础设施没有改善,到是于1999到2006年间发生了改变。关于中国产业竞争力地位值得提及两点。首先,制造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国家,尽管中国的比例提高了,虽然中国正在增加其份额,但在工业化

17、方面(按制造业人均增值计算),中国仍远远落后。其次,尽管人均制造业附加值落后,但在发展中地区范围内,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工业表现都是最好的。它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率是最高的。这种出口导向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它有更先进的技术结构来提高工业性能的主要动力。挑战与展望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可以从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来实现工业能力建设的战略中表现出来。中国在中高科技制造业产品和出口方面的巨大进步主要与其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而积极参与国际生产有关,而后者在复杂产品出口和MVA方面的份额都有显著增加。这并不是说这一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提高技术的唯一途径。事实上,它可能并不是最好,最可持续的方式。它引进了新的生产技术,提高

18、了出口,但如果中国只局限于高技术产品的最终组装环节,那么国家实力将不会有长远的发展。为了在复杂的经济领域里建立真正的技术实力,中国已经走上了从装配推进转向速度慢,成本高,更具风险性的而又先进的实际生产制造进程,并更加注重本国设计和开发。在没有跨国公司投资,甚至是有些地方为了发展当地企业而限制外资的情况下,中国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国家特点来展望中国的产业竞争力。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中国显得很特殊。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出口额,人均收入在世界中所处位置分别列在表5至表7。世界银行2006年的报告指出,根据阿特拉斯汇率计算方法得出中国在2005年的GDP在全球排名第四,而购买力评价指数揭示了中

19、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人们倾向于认为后者更接近事实。但中国的GDP却只是美国的70%。.基于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我们预测中国在2015年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使用购买力平价方法)。中国在1985年到2005年间,占世界的出口份额从1.4%上升到7.3%,是增长最多的国家。到200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而2005年的出口增长率是28%,排名第一(表6)。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出口,那么在十年内,中国将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Table 6Top Ten Exporting Nations in the World in 2005Rank Country

20、 Valueofexports($billion) Share inthe world(%) Growth(%)1 Germany 970.7 9.3 7.02 United States 904.3 8.7 10.03 China 762.0 7.3 28.04 Japan 595.8 5.7 5.05 France 459.2 4.4 2.06 Netherlands 401.3 3.9 12.07 Italy 377.9 3.6 9.08 UK 366.8 3.5 4.09 Canada 359.6 3.5 14.010 Belgium 329.6 3.2 7.0Source: Worl

21、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2006.而人均收入的指示作用并不像GDP和出口那么明显。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报告,中国在2005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740美元(阿特拉斯汇率计算方法),世界排名第128位,而且是美国的4%,而用购买力评价指数来算时它的GNP是6660美元,排名107,是美国的16%。较保守的说法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它的人均收入不可能在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就赶上发达国家(见表7)。Table 7Chinas GNI per Capita in the World 2005 (Atlas Method and PPPMethod)Countries Atlas

22、 method (U.Sdollars) PPPmethod(internationaldollars)United States 43,704 41,950Japan 38,980 31,410Germany 34,580 29,210Russia 4,460 10,640Brazil 3,460 8,230China 1,740 6,660India 720 3,460Source: Computed from World Bank 2006.中国有几方面的优势将使其成为世界的工业强国,比如目前的工业生产能力,出口竞争力,国家面积广大,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依总计而言(不是人均),中国已经是

23、发展中国家中具有最强工业生产能力和出口竞争力的国家并且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比如说,中国现在在全球很多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工厂生产出世界上70%的玩具,60%的自行车,50%的鞋子,1/3的行李箱。在这些种类中,你几乎不可能在商店货架上找到非中国生产的产品。就技术而言,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需要提升。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中等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其中一个战略就是通过FDI使国内企业融入到全球生产链中。在某些方面,中等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高等技术产品的出口更能显示国家技术实力。外国投资企业的组装经营项目发挥了作用,但不如高等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大,这是因为中等技术产品强劲的出

24、口成效是基于本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之上。流动性也发挥了作用,高等技术设备的零部件比重工业的部件更容易运往世界各地。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主宰着中国中等技术的出口。中国政府并不满意目前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企业。事实上,中国一直都在很努力的进行着产业升级。比如说,通过吸收和利用FDI,中国已经在某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比较活跃了。中国已经能够生产世界上一半的微波炉,1/3的电视机和空调,1/4的洗衣机和电话,1/5的冰箱。这些产品表明了出口部分和新的制造部门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口和自然资源方面无疑是有优势的。幅员辽阔,人口繁多不仅意味着庞大的国内市场,也意味着大量丰富的非熟练和熟练劳动力。庞

25、大的市场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议价能力,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一个优势。国内市场对外吸引力使得中国能以技术转让作为外资进入的条件,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利益。例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内汽车制造商和外国竞争伙伴都保持合资企业股权的国家,这使得国内企业能够从双方的合作中获得最佳经验,最终获得比国外合作方更多的知识。这么做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复制丰田,索尼,三星等公司的模式,创建中国的跨国公司(如海尔集团)来守住自己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中国庞大人口也意味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库,不仅包括“无限”的非熟练劳动力的供应,也包括大量的工程师,科学家和熟练的技术人员。结论和政策含义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积极参与国

26、际生产体系而使其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很顺利。然而,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却也是中国所要面临的挑战。技术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高成本,高风险的过程,发展中国家可能无法完全依赖自己来发展。全球化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建设技术能力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尤其是在知识导向型方面,发展中国家可能找不到其他的方法进入全球市场,获得技术和知识。尽管外部资源能够被发展中国家用来发展工业化,但如果工业增长是有收获,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建设国内工业生产竞争力是必须的。中国最大的机遇在于设备可以完善,技术密集型,结合了高素质人才资源和低劳动力的大规模生产,设施成本。凭借其庞大的国内市场,中国可以实行规模化生产,扩大其在低等和高等技术行业的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FDI和出口的关系,提升工业生产能力来使中国成为世界的工业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