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288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八届三中全会写作资料:三大转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 被寄予改革厚望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在京举行,知名改革学者迟福林用三个“转型”概括他的期待: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 “转型改革已成为未来衡量中国发展前景的焦点问题。”他说。未来几年,中国的转型改革若有突破或重要突破,将换来到年的可持续增长。反之,若转型改革不到位,经济和社会风险可能随之增大,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这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的经济转型到了一个关节点,社会转型到了一个临界点,治理转型也到了一个关键点。 “经济体制改革应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激发市场活力,

2、从而使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有实质性突破,从过去主要追求转向追求公平可持续发展。”他说。 迟福林警告说,这项改革如若拖延,产生的经济风险可能会引发大的经济危机。而社会转型不及时,社会矛盾、群体事件等社会风险会将会急剧增大。 而经济和社会的转型,都依赖于政府的转型。迟福林主张改变政府主导,转向追求市场主导下政府的有效作用,而非政府主导下市场的有限作用。 “政府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转型,应该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一个亮点,我对此寄予很大期望。”他说。公共产品短缺问题突出了 过去年改革,最大的成功在于基本解决了亿人的吃饭问题,从以温饱为目标的生存阶段,上升到以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追求的发展性阶段。人们的需

3、求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 “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以温饱为目标的私人产品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老百姓开始更多地追求好的教育、医疗、就业、消费环境和发展环境,公共产品短缺的问题突出了。”迟福林说。 新的短缺折射出需求与低水平公共产品供应之间的不平衡。然而,正是这种需求结构发展的不断变化,引发新的市场社会需求,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 “今天,人们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如果这个方面解决不好,不仅影响经济转型,更影响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他说。 “我们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年后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这

4、样不仅能将亿人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而且能够解决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他说。 “中国有黄金,靠什么挖掘?改革!” 让农民带上财产进城 对于呼声较高的户籍和土地制度改革,迟福林认为,户籍制度已成为最不公平、矛盾最突出的制度问题之一,改革一定要破题。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的症结所在,在推动中国农村改革乃至整个改革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 他认为,未来中国最大的战略机遇是内需大市场。到年,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将从目前的万亿元增加到至万亿元,由此带来的投资可达万亿元。届时,中国的内需总规模将达万亿元。 “如果内需总规模能释放出、,中国经济的增速就有坚实基础了。”他说。 中国目前

5、约有进城务工农民亿人,到年人口城镇化率过半时,将有数亿农民进城。因此,城镇化特别是人口城镇化被视为内需规模释放的重要驱动。而户籍制度改革是人口城镇化的第一步。 迟福林年来一直主张农民土地物权化,即在严格农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认可农民对其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受物权法保护。 “把土地的使用权变成一种产权交给农民,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既有利于土地的使用,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财产。”他说。如此,今后的农民就不再是“一个行李俩肩膀”地进城了,他们可能会带着一份财产进城创业,并由此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更体面地过城里人的生活。 利益链成改革最大阻力 回顾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既是实践先锋又是智囊代表的迟福林用

6、“背水一战”来形容改革的迫切性。经过十年动乱的中国,国民经济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改革因此拥有良好的共识基础。 “今天,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利益链。利益链不打破,改革无法推动。”他说。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但由于改革滞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以及官员利益和自身权利扭合在一起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形成体制机制性腐败的重要根源之一,也成为民众不满的一个焦点。 “打破利益这个链条对改革的束缚,成为我们今天改革和年前改革最大的不同。”迟福林说。 亿人成中等收入者将拉动世界消费 迟福林说,未来到年,中国如能实现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目标,创造的红利将不断增加。人口城镇化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目标如期实现,将意味着亿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内需潜力的释放、市场空间的开发,对未来整个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将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迟福林说,“亿中等收入群体将成为拉动世界消费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也将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将积极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在推进区域性和全局性贸易自由化方面成为主导,在未来新的全球化当中,更加遵守世界经济规则,并在形成新的世界规则中,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动者、促进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