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295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doc(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专题研究之五 土地利用战略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目 录一、区域发展背景分析1(一)地理位置1(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四)土地空间的利用总体特征与发展趋势3二、区域发展及定位研究5(一)遵义市发展趋势分析5(二)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10(三)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12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意义13(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背景13(二)统筹域土地利用研究意义14四、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重点16(一)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16(二)土地利用基本方向16(三)土地利用总体战略19(四)土地利用战略重点21五、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及战略措施25(一)区

2、域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25(二)土地利用战略措施27六、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指导原则与基本思路29(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指导原则29(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思路30七、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研究30(一)省域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30(二)市域层面的土地利用区域统筹33八、土地利用的分区评价与功能定位34(一)土地利用分区评价34(二)各分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37(三)区域内产业用地的统筹布局40九、土地利用的分区组织重点及措施42(一)中心城市建设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2(二)工业园区及卫星集镇用地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2(三)旅游及矿产开发用地区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3(四)农业与生态保护用地区

3、域组织重点及措施43十、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保障措施43(一)完善与土地功能分区相适应的土地管理体制43(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土地分区精细化管理措施44(三)强化落实分区管制的土地管理政策与规范45(四)加大投入,逐步推进中心城区外基础设施的改善46一、 区域发展背景分析(一)地理位置汇川区位于遵义市中心城区北部,区位优越。遵义火车站,位于北京路的遵义客运站每年的客运量达百万人次以上,加上位于茅草铺的近郊客运站、人流量大,是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业、餐饮业、旅店业的重要条件。区域交通优势突出。在汇川区6镇2办中遵崇公路穿越其中5镇,即高桥、董公寺、高坪、泗渡、板桥。其中董公寺、泗渡均设有遵崇公

4、路出线口。另外,川黔铁路穿越汇川区一办4镇,即上海路办事处、董公寺、高坪、泗渡、板桥,并在汇川区有6个站,即遵义北站、高炉子、李家湾、松坝、汇塘河、娄山关。其它210国道、省道遵绥公路就更不用说了。汇川区区位优越、辐射能力强。早在80年代中期,原遵义地委、行署就提出“中路突破、两翼展开”的发展思路。汇川区就处“中路”的核心位置,重点发展以物流、商贸、市场建设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对遵义13个县市将起到重要的幅射带动作用,同时对遵义开展与重庆的协作,进入长江经济带也将起到桥头堡的作用。图1-1 汇川区区位图(二)自然条件汇川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5

5、,10的年积温在4800左右。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043毫米,相对湿度82%。夏无酷暑,冬天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4-15,年最低温度零下8,年最高温度34,年总积温4800-5500,10积温4000-4500。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干冰雹、倒春寒、秋季绵雨等。汇川区位于遵义市的中部,以娄山山脉和南北向娄山支脉为骨架组成形态多样的地貌类型。丛山绵延,岭谷相间,主要为中低山峡谷、沟谷盆地地貌。全区地趋势是北高南低,最高海拔1771.6米,位于娄山林场的微波七二站;最低海拔787.6米,位于团泽镇洪江村圣集寺。全区境内主要的成土母岩有砂页岩、碳酸岩、紫色岩;主要土壤有黄棕壤、黄壤、石灰土、

6、紫色土。汇川区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为寒武系的娄山关群,从高桥镇到板桥镇依次为:寒武系、奥陶系和三迭系为主。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目前广大地区多形成次生针叶树和常绿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烤烟、辣椒为主。汇川区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中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湘江及其支流高坪河、仁江河、后水河等。其中仁江河为流经汇川区境内最长的河流,仁江河落差大,平均坡降3.2,多年平均流量73.3m3/S;而高坪河天然落差也大,多年平均流量2.17m3/S。高坪河河床坡度大,水流湍急,对两岸冲刷作用较大。(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05年,全区实现本区生产人总值

7、501905万元,一产实现增加值33318万元,二产实现增加值270623万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241519万元,三产实现增加值197964万元,一、二、三产分别比上年增长5.7%、18.9%、11.9%。经济结构趋向合理,人均生产总值达15891元,其中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96元,同比增长13%。全区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7403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完成工业增加值1801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8%,其中区属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23942万元,同比增长24

8、.7%,完成增加值30981万元,同比增长23%。2005年完成全社固定资产投资23.27亿元,(含遵崇高速公路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44.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10亿元,同比增长53.6%,技术更新改造5.41亿元,同比增长21.62%,房地产投资7.76亿元,同比增长51.7%。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3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7%,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128014万元,住宿餐饮业实现31090万元,分别增长13.4%和15.7%。2005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272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080万元,增长27.45%;地方财政支出2628

9、2万元,增长30.8%。(四)土地空间的利用总体特征与发展趋势汇川区内用地面积最大的为林地,主要由于遵义市属于山地地形,山地面积占了土地空间的大部分。耕地主要分布在相对地势平坦的区域,从分布的空间位置关系上看非常分散。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主要分布在遵义中心城区北部,其余建设用地各自分布于其所在镇。其余分镇的建设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原因是地形与交通限制了其他远离中心城区的几个分镇的发育,这些城镇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形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与耕地相互交错布局的现象非常明显。随着遵义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及工矿用地规模开始增长。农村居民点用地因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转移

10、,以及城镇用地规模的扩大,吞并部分农村居民点而相应减少。遵义市汇川区土地利用的趋势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率高,其中92%以上的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至2005年,未利用地仅占所有用地的7.58%,呈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04年遵义开发区需新增用地约280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新增120公顷(其中耕地110公顷),独立工矿用地新增80公顷(其中耕地60公顷),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新增80公顷。土地利用方式以农业为主,农业用地比例占总用地的86%以上。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比例近几年开始下降。汇川区的耕地质量相对较差,而且

11、连片耕地较少,耕地产量低。建设用地规模较小,从建设用地的构成来看,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最大。由于汇川区处于中心城区的北部区域,作为遵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大力建设现代交通运输骨架,以形成北部新区的基本框架,为2010年以后的发展阶段打好基础。因此,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以建设用地快速增长为主。图1-2 汇川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图表1-1 汇川区现状土地利用结构表地类面积(公顷)占一级地类的比例(%)占全区土地的比例(%)农用地耕地316514.534.5829.98园地8594.50.940.81林地425889.946.5340.34牧草地61186.56.685.79其他农

12、用地103142.811.279.77合 计915328.2100.0086.69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50460.383.434.78交通运输用地8639.714.290.82水利设施用地1379.32.280.13合 计60479.3100.005.73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80074.2100.007.58合 计80074.2100.007.58合 计1055881.7100.00二、 区域发展及定位研究(一)遵义市发展趋势分析汇川区作为遵义市中心城区的核心部分,其发展与遵义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把握红花岗的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在此对遵义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

13、调发展研究中,借鉴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报告所选择的指标体系对各个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把遵义划分为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带动的长江上游经济区中心城市三级中心城市。目前,成渝经济圈范围内,遵义市作为一个三级边缘城市存在。同样,辐射遵义的另外两个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和泛珠江经济圈,也把遵义边缘化。但根据遵义市的发展条件,遵义市在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随着生态环境资源在未来发展中的权位越来越突出,遵义市理应或者有条件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或二级城市。1区位优势分析三大经济圈概况(1)泛珠经济圈其范围按照“与珠江流域有关、与广东相邻、与广东经贸关系比较密

14、切”的原则,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形成的区域经济圈,简称“92”。(2)南贵昆经济圈其范围为南宁(广西)、贵阳(贵州)和昆明(云南),这些地区与东南地区的经济流向和文化有关,且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该经济圈直接服务对象为“东盟”。(3)成渝经济圈重庆和四川就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合作签署了协议,统称为“15”川渝合作框架协议。成渝经济区即将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大东北四极之后的“第五极”。遵义与三大经济圈的关系(1)泛

15、珠经济圈泛珠江三角经济圈以广东为核心,与广东经贸关系比较密切的原则,其主要受益对象广东、福建、广西香港、澳门、海南等。遵义离泛珠三角经济核心圈较远,受交通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与泛珠三角经济核心圈经济贸易往来不大,遵义在里面的角色地位不是很明显。(2)南贵昆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发展的主要是旅游、贸易、第三产业等,而受益的主要是南宁,其次是昆明。遵义在区域空间上与南宁、昆明都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只是,遵义毗邻贵阳,距贵阳约120公里,约1个小时的车程,贵阳也是遵义出海的唯一通道,因此遵义与贵阳之间有着一些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贵阳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集散地、也是唯一的出海通道,遵义作

16、为贵州省的地级城市,工业物流依托贵阳进行中转。第二:作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的遵义,将会对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同样因为遵义与贵阳只有1小时车程的间隔,也会给贵阳带来巨大的客流量,因此遵义和贵阳在旅游业发展上成互补关系。(3)成渝经济圈遵义与成渝经济圈的关系,由于遵崇高速的开通,给予了遵义与其它经济圈更大的优势:优势一:地缘优势遵义毗邻重庆,到重庆的车程 280公里,花费2小时,到成都需要5小时车程。优势二:经济往来密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遵义工业特别是矿石产业与重庆往来密切,遵义煤电力输送服务重庆,煤、铁等矿石作为重庆重工业的一个重要原材料输送基地。另一方面是遵义红

17、色旅游经济中有一大部分是来自于成渝经济圈,每年旅游者中约有30%是来自于这个地区。优势三:文化交流遵义的“红色文化”与重庆的“红岩文化”内涵上是和谐统一的,都是属于宝贵的具有典范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革命文化及精神。但是,遵义市目前还没有把这些优势成分利用起来,遵义还是作为一个因为交通而被带动的边缘城市存在。小结成渝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泛珠江经济圈将遵义边缘化,未将遵义直接纳入经济发展圈的范畴,这样对遵义未来发展非常不利。遵义虽然处在三大经济圈的边缘,但正好是三大经济圈的交汇中心。因此,遵义如果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发挥其核心位置的集聚功能作用,主动接受三大经济圈的辐射,将直接

18、推动遵义跃升为二级城市,同时为遵义市主城区的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2交通优势分析遵义市的交通情况见表2-1所示。表2-1 遵义市交通情况分析表编号道路名称工程进度途径路线备注1西南出海大通道全线通车四川重庆遵义贵阳广西广东融入成渝经济圈和泛珠经济圈2杭瑞高速公路在建杭州黄山景德镇九江咸宁岳阳吉首遵义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大理瑞丽融入南昆经济圈3贵遵复线即将动工贵阳遵义接轨贵阳4贵广高速公路即将动工贵阳广州接轨贵阳,辐射遵义5贵广高速公路即将动工贵阳广州接轨贵阳,辐射遵义7“十一五”期间开工遵义福泉(1)西南出海快速大通道2005年12月26日,贵州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自此,全长1314公

19、里的我国西南出海快速大通道全线通车。该通道把重庆、贵州、广西、广东连在一起。成为“全国公路主骨架系统”的重要一支。遵义市是西南地区出海必经之道,遵崇高速路通车后,遵义的区位优势立即得到释放和提升:占据西南出海通道,直接与四川、重庆接壤,并在广义范围上可以连接云、桂、川、湘、黔、渝,有一定“六省通衢”想象空间。因此,遵义政府提出一个“依托贵阳,面向成渝经济区,挤入长江流域经济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思路。(2)杭瑞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全长3405公里,起自浙江省杭州市,经黄山、景德镇、九江、咸宁、岳阳、吉首、遵义、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大理,止于云南省瑞丽,是均衡国土开发、改善路网布局

20、、连接风景名胜区的一条重要通道。杭瑞高速公路在贵州省境内全长615公里,遵义至毕节段全长168公里。该段高速公路起点在遵义,经过毕节,穿越云南,打通了遵义的东西方向,直接为融入“南昆经济圈”带来机遇。(3)其他贵遵复线建设、贵阳至广东的高速铁路、公路已经确定即将动工,上海到瑞丽、遵义至福泉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也要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遵义市将在交通方面投入280亿元建设一个“四纵三横三联二环线”的骨架公路网,建设854公里高速路,1200公里二级公路,以完善公路网络。诸多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遵义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距离,为遵义融入到成渝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泛珠江经济圈奠定了坚

21、实的基础。3资源优势分析(1)能源资源分析遵义市在“十一五”期间将使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已经实现装机204万千瓦,在建构皮滩电站440万千瓦,拟规火力发电规模为381万千瓦,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整合108万千瓦。按照规划,遵义市将完成电力投资300亿400亿元,占整个“十一五”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4左右,遵义市将建成“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西电东送的大户。”目前,重庆大部分的电力能源来源于遵义。(2)矿产资源分析遵义市拥有丰富的煤、铁、钛、铝、锰等矿产资源,建有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海绵钛生产企业,2005年遵义钛厂海绵钛占全国产量和产

22、能的80%等。另外,遵义市目前正计划将自己建成贵州第二大铝业基地。遵义的钢铁原材料也是重庆汽摩产业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基地。(3)旅游资源分析人文历史资源: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和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遵义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具有浓厚的人文特色文化,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 至今,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唐宋时期盛极一时的播州文明,元代、明代的土司文化,清代的沙滩文化,近现代的长征文化、茅台酒文化等。

23、自然资源:拥有宜居的气候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山川秀丽,风光独特,尤以山、水、林、洞为主要特色;森林覆盖率达38%以上,具有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板水国家森林公园、小峨眉金鼎山、海龙湖等;气候四季宜人,冬无严冬、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摄氏度,是理想的避暑之地。(二)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发展优势汇川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规模和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年平均增长13%以上,预计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08亿元;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支柱产业和

24、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示范型”农业初见成效,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积极成效。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8.2:51.3:40.5调整到2005年的5.9:53.1:41;所有制结构调整取得重大成效,非公有制经济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6.8%以上。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企、行政体制和公车体制改革取得显

25、著成效,劳动力、土地、资本、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税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市政公用事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农村金融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与重庆等周边省(市、区)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成绩。公共服务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100元,年均增长9.23%,农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年均增长6.40%。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

26、面进一步巩固。西部大开发 “五年打好基础”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十一五”时期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汇川区区整体上已经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中心城区的综合优势和较好的对外开放的条件,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实力,区内人才聚集,资源整合发展的潜力大,具备了加快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有利条件;随着我区对内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成渝经济圈、贵阳城市经济圈、泛珠江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区参与更为广泛区域经济联合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制约因素1.汇川区经济总量还较小,经济发展的自主性能力弱;2.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的脆弱性没有较大改变

27、,农村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和养老保障等发展相对落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3.国有企业在自身改革、转换机制、技术进步和现代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依然突出;5.科技教育投入和人才结构不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供求矛盾比较突出;6.改革和发展引发的新旧矛盾多,维护稳定压力不小,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还需增强;7.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问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加大。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三)区域和城市发展定位1区域发展定位遵义市地处成渝经济圈、南贵昆经济圈和泛珠江经济圈的交

28、汇中心。如果遵义市能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其核心位置的集聚功能作用,主动接受三大经济圈的辐射,将直接推动遵义跃升为二级城市,同时为遵义市主城区之一的汇川区的发展迎来历史性的机遇。区域发展的总体定位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工业基地建设,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加快市场建设步伐,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间。汇川区是遵义市的中心城区,根据未来城镇功能布局,汇川区要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重点地区。其中董公寺片区发展成以轻工业部局为重点,是个相对较独立的综合性片区。区域发展方向主要向南北、适当向东的方向发展,形成沿公路、铁路和城市干道拓展的组团带状城市,并与

29、其他四个卫星镇一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网络。2产业发展定位汇川区主城区处在遵义市核心主城区,应结合遵义市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汇川区在遵义是核心地位的聚合作用,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以红色旅游为主线、以现代物流业和区域型大市场为特色的复合型经济区,把汇川区建设成为重庆发达经济圈和贵阳城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发挥其县级行政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双重职能和体制优势。3城市发展定位将汇川区建设成遵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发展高科技产业、污染小的轻工业、区域性商业贸易、物流业和城郊型旅游业为主,集文教科研、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区域。三、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意

30、义(一)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背景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载体,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土地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资产,“经营城市”的最重要方面是经营土地。汇川区作为遵义北部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区域竞争力,在保证自身土地合理有序发展的同时,还要根据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完成土地利用的统筹发展,这是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背景一: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汇川区以山地丘陵地带为主,自然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全区6个镇,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区位条件也有很大差异。总体上,在不同乡镇之间,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土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特点也有很大差

31、别。区域间的显著差异与相互间的密切关联,客观上要求统筹协调区域土地利用。2.背景二:区域间统筹协调不够长期以来,区域统筹观念一直不强,特别是由于缺乏土地利用方面的统筹协调,使得区域差异拉大、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严重、资源不合理利用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是协调解决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方面问题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的有效途径。3.背景三: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实施统筹区域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提出的战略要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统筹区域发展的大背景,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

32、要求。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前期工作中,开展本专题研究,针对汇川区进行分区域分类地指导土地利用活动,对促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汇川区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意义统筹区域发展,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中,要深入开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对促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开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有利于缩小区域差异汇川区的各个乡镇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

33、异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因此,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劳动地域分工,相互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优先发展地区与落后地区在产业发展方向的差异性选择,促进发达区域对落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随小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内的共同富裕。2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有利于实施保护优先,协调发展的模式根据国际和沿海地区发展经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加快经济发展最明智的选择。因此,汇川区应按照“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保障工业用地的有效供给。但是在优先发展工业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土地利用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确保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汇川区只有实现土地利用保护优先战略,加强生

34、态环境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所以只有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工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中的自然保护用地区、生态敏感用地区、生态公益林用地区、饮用水保护用地区、生态湿地区、矿山生态修复用地区、生态城市建设核心区等要严格限制工业布局和建设。通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区域工业结构,鼓励发展清洁、高效、科技含量高、产业拉动大的工业类型。对于生态保护用地,通过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生态环境良性发展。3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有利于促进土地集约和高效利用土地集约与高效利用的最直观含义就是要提高土地投入强度,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土地的综合产出。它是推进经济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35、展的客观要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要盘活土地存量,积极探索节地挖潜的方向和措施,限制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防止重复建设。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对建设用地的投入,提高经营性用地的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改善和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促进农用土地资源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布局,实现布局规模化。引导城镇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工业用地向开发区集中,商贸用地向物流中心集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向中心城镇集中。通过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使用效率,各个乡镇的基础设施规划要纳入到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坚决防止重

36、复建设的发生。4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城乡统筹发展是五个统筹的首要问题,但其本质也是区域统筹的问题。而“三农”问题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从本质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单纯的经济援助,而是城乡发展思路的转向和农村制度的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的本质侧重于解决公平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要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差别为目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以城带乡,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土地利用要有利于促进农民收益的提高,农业效益提升和农村现代社区的建

37、设。5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明确汇川区在“重庆遵义贵阳”发展轴上的定位与分工,保障其土地利用,通过统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政策方向所确定的土地利用模式,更好的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汇川区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土地利用方式与布局模式,强化城镇用地、城乡协调的空间整合,实现城乡用地的功能区划,进而提高用地效率,增强城市的总体竞争力。四、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重点(一)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按照汇川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城市发展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确定的红花岗区土地利用战略总体目标是:建立基地化、

38、规模化和集约式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形成“产业布局优化、城市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创建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的用地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土地利用基本方向1加大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就业、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原则,打破城乡和行业用地分割局面,统一规划城乡用地空间。坚持按照促进健康城镇化、走新兴工业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因地制宜调整用地布局,切实改善城乡用地关系。城乡建设用地必须贯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方针,加大内部挖潜力度。围绕提高城乡用地效率和促进

39、城乡和谐发展,优化调整居住、商业、工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保障等用地的比例,加强对城乡内部低效工业企业用地的产业升级或拆迁,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整体质量和利用效益。深入实施汇川区“工业强区”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土地利用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初步建成贵州省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基地,机电工业基地,建材工业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2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坚持节约土地优先。转变传统的用地观念,在全区各行各业发展中大力推进节约用地,切实把

40、土地利用重心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挖潜,在资源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能。按照减量化的原则,严格控制各项建设活动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占用,有效减少对自然生态用地的侵占,切实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资源代价。强化建设用地特别是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从严格土地供给、调控市场需求、完善税费制度、规范开发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调节体系。推广有利于集约利用的用地配置模式,引导居住、工业等用地的相对集中布局,推动各类形式开发区专业化发展。鼓励以交通为导向的城镇用地开发模式,促进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紧凑发展。严格限制超前、超标准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发展节地

41、型产业和技术。优先发展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土地密集型产业发展。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和可循环再生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鼓励创新城镇土地立体利用模式,适度提高城乡建设用地容积率,提高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整体配套水平。推进建设用地的循环利用。加强传统工业基地、工矿用地等的综合整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类废弃地再利用。鼓励农村居民点内闲置和空闲土地的依法流转。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镇更新,提高城镇土地再利用率。规范城乡建设用地的异地置换,促进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高建设用地整体集约利用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土地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减少土地资源损失浪费,提高土地资

42、源利用效率。严格执行供地计划,对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积极盘活建设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3强化优势土地利用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汇川区特色,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实施优势农产品土地利用工程,推进粮食基地集聚及商品化、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集聚及产业化,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立足本地资源环境条件,依托比较优势,制定和落实差别化的工业用地政策,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积极拓展优势产业链,提高工业综合效益和长远发展活力。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产业,机电工业、现代中药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和体系化进程。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合理

43、开发、有效运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加快旅游要素配置和旅游用地开发。重点培育以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为主的红色旅游和赤水、习水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和地域文化旅游,加快开发东部、东北部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大力开发绥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积极发展乡村旅游。4全方位开放土地开发利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汇川区应立足于本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转变封闭式的传统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坚持用发展与改革的办法解决土地的高效利用问题。全方位开放土地开发利用,实施土地开发利用的“空间置换”战略,允许重庆和四川等泛珠江三角洲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到本区或本区开发区

44、内设立符合产业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产业发展专属区域,将本地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和规模优势。5积极推进生态建设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基本建立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为目标。积极探索符合本区实际的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做好“10万亩风景林”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把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完善国土整治综合模式。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土地利用总体战略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

45、来趋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分析等研究,结合土地利用战略选择的宏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发展观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本研究对汇川区土地利用提出五大战略。1建立以现代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用地支撑体系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主干公路网建设的机遇,结合国家和省、市及周边县(区)干线公路网和市级中心环线规划,重点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集聚带。着力加强干线公路、环线公路的连接和辖区内铁路货运升级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一批城市公交枢纽及汽车站场,努力建成较为完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力争建成以城市主干道、环线高速、过境铁路和现代城市交通

46、枢纽相结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努力构建辖区信息网络,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企业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辖区一体化进程,力争使汇川区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发达地区水平。2建立现代产业用地支撑体系为构建区内各个经济板块功能分区明晰,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链不断延长,突出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六大”工业产业体系和“两大”区域服务经济体系,即以六一基地、贵州海尔等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规划至2020年,依托六一基地、贵州海尔等企业的航天高科技园区的规划面积将拓展到10平方公里;以遵义双源化工集体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体系;以长征电器、天义电工、海立水泵、桦柛变压器等企业

47、为主体的机电工业体系;以攀高陶瓷、金塘水泥等企业为主导的建材工业体系;以联盛药业和瑞康制药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产业体系;以金旭公司、康康公司、天阳公司、金紫阳方便面等企业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业体系。以港澳商圈、广珠文化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以娄山官、海龙囤、董共寺乡村旅游为龙头,以区内各景区为结点的现代旅游经济网络体系。3建立现代城市用地支撑体系2006-2020年,要围绕汇川区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拓展建成区,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努力培育卫星集镇,着力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卫星集镇为支点,村庄为节点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体系。4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用地支撑体系以可持续和循环利用为发展方向,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循环经济示范带建设,强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石漠化综合防治、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工程,统筹生态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