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29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加快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提升我区区域核心竞争力专题宣讲讲稿)我区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提出:2007年11月3日区委书记王海平在区委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指出:这次全会就是要结合十七大精神,认真研究怀柔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症结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到一个可以保证新怀柔建设“三大目标”顺利实现、经济社会战略大发展全面推进的强大动力,找到一个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结合点,最终形成推动全区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载体。就当前来说,这个动力、结合点和载体就是全区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提出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将加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作为增强怀柔软实力

2、、推动怀柔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本次全会需要大家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的重要思想。一、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现实背景(一)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1、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1)起源: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就开始了对世界各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和评价,每年出版各自的研究成果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竞争力年鉴,业已成为衡量各国竞争力水平的基准。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著作国家竞争优势出版,波特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 “钻石体系”。

3、波特的国家竞争力理论对我国区域竞争力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麦克尔波特的观点,决定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有四个(钻石体系) 钻石体系在企业竞争的成功上,国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波特将他的研究更延伸到了国家竞争力上。针对这个主题,波特提出“钻石体系”(又称菱形理论)的分析架构。他认为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速度包括: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将基本条件(如天然资源、教育、基础建设)转换成特殊优势的能力。如高度的专业技巧与应用科技。例如,荷兰的花卉业很发达,它并不是因为位居热带而有了首屈一指的花卉业,而是因为它在花卉的培育、包装及运送上具有高度专精的研究机构。需求状况:是指本国市场对该项产

4、业所提供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和成熟度。例如,日本家庭因为地狭人稠,所以,日本的家电都朝小型、可携带的方向发展。正是因为日本国内市场拥有一群最挑剔的消费者,这使得日本拥有全球最精致、最高价值的家电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这是最后一个影响竞争优势的因素。企业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竞争方式都取决于所在地的环境与历史。若是一个企业所在地鼓励创新,有政策与规则刺激企业往训练技术、提升能力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去努力,企业就会有竞争力。另外,当地若有很强的竞争对手,也会刺激企业不断地提升与改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一个产业想要登峰造极,就必须有世界一流的供货商,并且从相关产业的企业竞争中获益,这些

5、制造商及供货商形成了一个能促进创新的产业“族群”。例如,意大利具有领导世界的金银首饰业,就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占领了全球珠宝生产机械60%的市场,而且意大利回收有价金属的机械也领先全球。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拉推影响到其它因素的表现,同时,政府政策、文化因素与领导魅力等都会对各项因素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将能形塑国家的竞争优势。l 产业集群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

6、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产业集群的概念提供了一个思考、分析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并制定

7、相应政策的新视角。产业集群无论对经济增长,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的角色定位,乃至构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其他机构的关系方面,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突破了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着眼于一个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相关机构、政府、民间组织等的互动。这样使他们能够从一个区域整体来系统思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来考察可能构成特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考虑临近地区间的竞争与合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考虑一些个别产业和狭小地理空间的利益。产业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产业集群观点更贴近竞争的本质,要求政府专注于消除妨碍生产力成长的障碍,强

8、调通过竞争来促进集群产业的效率和创新,从而推动市场的不断拓展,繁荣区域和地方经济。(2)概念的提出:美国企业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于区域竞争力研究而提出的概念。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并据此获得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之上,企业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 普拉哈德拉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他认为,公司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枝是核心产品,分枝

9、是业务单元,树叶、花朵和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根就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内部的知识汇总,尤其是如何协调纷繁复杂的生产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潮流。核心竞争力是凝聚现有业务的胶水,也是发展新业务的火车头。“树型”理论很形象地描绘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核心竞争力分析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向。核心竞争力概念自1990年提出以来,运用企业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奥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获取丰厚利润,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想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必须明确为了赢得未来

10、应怎样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依托核心产品的优势,可以取得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领先地位,并创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3)我国专家学者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我国学者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主要涉及区域竞争力的内涵、理论基础、决定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及措施等方面。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区域竞争力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对于区域竞争力的概念、评价指标、形成机制等一些基本问题认识不清,与现实发展的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对于区域竞争力概念的理解,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王秉安把国内学者对区域竞

11、争力的定义归纳五类:财富创造论、资源配置论、产品提供论、经济实力论、综合论。芦岩等则根据对竞争力的不同理解,将这些定义分为四类:一是“财富创造能力”说。即以区域经济的均衡产出、生产能力和市场地位来描述竞争力。二是“经济持续发展能力”说。这种观点基于提高竞争力的最终意图,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三是“资源吸引和有效配置能力”说。这种观点着眼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是目前国内较为主流的一种观点。如王秉安认为,区域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大区域中与同一类型区域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在大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四是“多种形式的综合能力”说。有些学者认为区域竞争力是多

12、种形式能力的综合。在现有的文献中,对区域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基于形成区域竞争力诸要素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国内学者大都主张构建诸如“总指标准则分准则指标”的多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要点(准则或分准则)大致涵盖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对内对外开放、经济实力、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地方政府、金融活动、自然环境和资源、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比性。但现有的评价体系研究存在着将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视同竞争力本身,对形成区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有所遗漏,个别指标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新型分工格局下,还亟待于开发出新的衡量产品内分工或产业链分工程度的评价指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13、许多学者对我国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地区内的具体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对技术创新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对地区内产业组织竞争力的研究、对制度创新与地区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等方面。 近年来,区域竞争力的主要热点问题集中在区域核心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基础的多元化、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增强区域竞争力途径等方面。随着区域实践的不断发展,区域竞争力问题可能仍是今后国内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同时,要注重对区域竞争力的动态研究。许多学者认为,区域核心竞争

14、力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但对于什么是区域核心竞争力,也是各有说法。赵修卫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优势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它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它地区所模仿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黄善明认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最基本的竞争力,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李仁安等则将区域核心竞争力理解为能将区域的独特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一组政策、知识、技术或技能的有机综合体。他们还构建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15、包括区域优势、创新能力、文化理念和资源聚集能力四个准则。鲍永安从竞争优势理论变迁中找寻区域核心竞争力研究的逻辑起点,对区域核心竞争力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从评价体系和提升对策等角度总结了区域核心竞争力管理的研究成果。他认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识别、规划、培育和维护几个环节,其中识别、培育与维护属基础性环节。我区区委研究室根据上述几种观点,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或地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的能力。实质上就是一个地区面对市场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区域核心竞争力=(产

16、业特色+环境引力+集聚规模) 创新能力构成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区域的创新能力,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是保持区域竞争力持续不衰的根本源泉。 其特征:是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难以模仿和复制“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能使整个区域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具有稀缺性、长期性和独特性特征。稀缺性和持久性发展战略一朝君子一朝臣?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的区位优势、创新能力、文化理念、资源

17、聚集能力。2、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是指本地区在经济和生产发展中所独具的资源与有利条件。正如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制造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利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来向他们购买。”李嘉图也指出:一个国家即使在各种生产方面处于成本劣势的条件下,也可通过生产相对成本劣势较小的商品出口换取成本劣势较大的商品,取得比较利益。比较优势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是造成了某种差异性,如资源成本方面的差异,形成特色产品等,从而能在竞争中获得

18、较大的差别利益,它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力。一个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可以是: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自然资源优势,如区内蕴藏有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水能资源;社会资源优势,主要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内已集聚的智力资源,或成为政治、经济、金融中心;混合型,即以上优势兼有。这些特色和优势或是天然禀赋,如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其他地区无法学习和转移;或是历史发展的长期积累,如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表现为时间的某种函数,其他地区在短期内很难追赶,因此都能带来较大的差别利益。尤其是天然禀赋的比较优势,一直都是区域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

19、,是指在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更强的能力与素质。麦克尔波特的定义是:一国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即该国获得生产力高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竞争优势是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竞争发展的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使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增强了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与联系,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竞争,并使技术优势成为竞争的主要基础;由此也使市场竞争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从以往的最终产品的竞争前移到了产品开发、甚至科学研究阶段,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具有了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新的发展加上国际贸易的扩大,使资源和区位优势的作用相对减弱,而资源利用能力

20、的作用不断上升。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有利的条件却不一定能形成优势竞争力。有的国家和地区虽然资源缺乏,但通过技术优势而对资源加以有效利用,如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等等,仍然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大量实践表明,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能否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并能持续地保持和发展这种生产力,而不仅仅是依赖比较优势,由此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相对于比较优势,其在核心竞争力中地位也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由于交通、通讯技术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及替代性资源的增多,基本要素(如土地、矿藏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

21、下降,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级要素(如知识、人才、科研机构、信息网络等)的作用上升。同时,基本要素大都是天然禀赋,是既定的条件,高级要素则是社会的后天创造,这种创造主要依赖国家和地区的内生能力。因此,为了创造更多的高级要素,提升经济竞争力,发展内生能力就成为主要方面。另外,“内生”性还指出了创新力和竞争优势是主动有意识努力的结果,而不是自然存在的。这一方面意味着竞争优势的取得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竞争优势并不是某一国家和地区所独占的,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可去争取。竞争优势概念的提出,确实降低了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消除比较优势的存在,而是包含

22、了后者。竞争优势的思想可一直追溯到德国古典经济学家弗李斯特,他就强调了国家专有因素(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后来从弗里曼和理查德纳尔逊等人开始,都在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中对国家专有因素以及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给予了重视。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国家专有因素(包括比较优势)赋予一国经济竞争力及其发展以独特性,并影响着国家和地区创新活动的开展,因此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竞争优势的概念相对于比较优势有了更多的发展,主要是它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突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内生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内容也更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等多方面,实际上是

23、一国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升级转化的辨证关系。首先,二者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同时存在与发生作用。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在一切产业中都占有国际竞争优势,而只能在不同的产业分别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其次,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比较优势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容易形成较强的国际或区际竞争优势,长期拥有竞争优势也就容易转化为相对稳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彻底发挥,更新再造。经济全球化是实现资源全球配置的过程,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体,必须形成国际或区际的竞争力,才能保持和发展其比较优势

24、;缺乏比较优势的经济体,只要形成国际或区际的竞争力,就能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甚至将对手的比较优势转移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建应该利用比较优势的独特性,将其作为基础,大力发展竞争优势作为主导,实现两者有机的结合。3、区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理论基础(1)比较优势理论 斯密的绝对比较优势、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优势、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的规模经济优势,再到杨小楷的内外生的生产和交易效率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本国或本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所独具的优势资源与有利条件,不仅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基础要素,还包括先进技术、智力资源、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由区位条件、市

25、场化、法制化和政府效能等决定的较高的交易效率。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应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以形成竞争力,而上述比较优势条件均可成为形成区域竞争力的要素。(2)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产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生产率的直接体现,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企业战略、机会、政府六要素共同决定了竞争力的强弱(“钻石模型”)。波特推崇技术劳动力、科技基础等后天先进生产要素的作用,并且指出自然资源的匮乏往往转换成产业升级的动力与压力;国内需求特质的重要性远胜于可观的市场规模,挑剔的本国顾客迫使企业不断创新,而其价值观的全球化又可以引领国际市场趋势;相关产业中的企

26、业通过密切合作、互动,可以促进创新与升级,降低成本,具有相互受益和自我强化的效果;企业战略和管理制度没有绝对的好坏,而激烈的国内竞争形成企业创新和改善的压力,利于竞争优势持续升级;机会是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转瞬即逝,关键在如何把握和利用;对于政府而言,着眼于短期成本利益的产业协助和完全自由放任都是不可取的,应该是鼓励改变,促进国内市场竞争与刺激创新 。评价:竞争优势是对比较优势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在资源禀赋和国内市场规模有限的劣势条件下,仍可通过技术创新、企业竞合、有效政府等因素的改善获得竞争优势地位。(3)新经济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以罗默、卢卡斯、斯科特等为代表的内生增

27、长理论,是继哈罗德-多马模式、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模式之后的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第三次高潮。指出经济增长取决于经济系统自身的推动,技术进步既是经济增长之源,又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溢出和研发投资之果。有罗默的知识积累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增长模式、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增长模式及巴罗的政府支出增长模式等。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区域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表明从长期来看,必须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重视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而持续的较大规模研发投入和政府对重大科研项目的资金、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4)创新理论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于1912年提出。他将“

28、创新” 定义为在生产体系中引入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具体包括:(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由此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结构变化。此后创新理论逐渐成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分支。 创新理论使人们从更深层次了解了竞争力的意义。最先发明创新的企业可能因此改变竞争地位,新技术、新需求、新的产业环节及新的法令规章等都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因素。当然,创新又离不开知识积累和对研发投资。(5)区域经济学理论 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

29、、集聚经济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直接贡献。区位论主要从原料、运输费用、劳动力、集聚力、成本因素、市场因素等方面寻求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最优化。集聚经济理论涉及区域内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的组合及其在地理上集中与分散的经济合理性问题。梯度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弗农(Vernon)生命周期理论之上,由于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具有不同的空间布局规律,因此产生了区域经济技术水平的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创新活动大都发源于高梯度地区,之后随着时间推移及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主要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同时,反梯度推移理论又指出,相对落后的低

30、梯度地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国外领先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借助后发优势实现超越,然后向较高梯度地区进行反梯度推移。区域经济学侧重于从经济地理和生产布局的角度探讨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区域竞争力中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解释性较弱。 (6)制度经济学理论 从产权关系、交易费用、市场信息、契约安排等方面研究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合理的制度安排能给人们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激励经济主体的经营和创新,并且即使在没有明显技术进步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过程来加以解释。舒尔茨指出,制度的功能在于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的服务,用于降低交易成本、影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风险与收益配置、确定职能组织

31、与个人收入之间的联系,以及确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分配框架。诺斯认为,制度提供了一个社会或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其基本功能在于创造秩序、降低市场交易的不稳定性;他特别强调制度对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西方兴起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要保持经济组织的有效率,就需要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使个人努力获得的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并且这种合理的制度安排常常可以克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不足。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区域竞争力研究的贡献在于,启发人们从特定区域的市场化程度、法制环境、企业治理结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等方面考察竞争力的形成与强化机制,探索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谋求竞争力

32、提升的基本途径。 (二)我区核心竞争力提出的现实背景1、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加速发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加剧。2、全国三大区域经济带和三大城市圈、城市群竞争加大。3、北京市加速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4、适应怀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的需要。二、怀柔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一)具备的优势1、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六大产业体系格局的奠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研发服务业、商务会展物流业、休闲旅游业、都市型工业、都市型农业)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17.5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大关。(1)文化创意企业1995年建成的飞腾影视城,是北方地区最大的外景地之一

33、,目前已累计拍摄大宅门、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历史的天空等100多部影视剧。2005年底,中影集团影视基地的落户则为怀柔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核心资源。2007年,怀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文化创意企业240多家,目前区内文化创意企业总数已经达到801家,其中83家是影视企业。2008年1月21日,知名文化创意企业华谊兄弟集团目前已经在我区正式注册,同期注册的还有影视文化公司、制片公司等多家文化企业。到今年年底,将有100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集体亮相怀柔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投资4.5亿元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交易中心已经正式签约,年内除了华谊兄弟集团外,包括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胡玫制片公司

34、、成龙影视等24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将陆续注册入驻。2008年我区将加快中影基地、中影基地二期、影视酒店、制片人总部基地、西游记、红楼梦等影视项目建设。要积极拓展剧本创作、影视人才培养等“上游链条”,拓展影视交易、影视娱乐、影视衍生品开发等“下游链条”,拓展影视器材租赁、道具制作、影视生产服务等“配套链条”,这样才会把影视产业从全方位做大做强。随着中影资本不断加大投入,民营资本和多种混合资本也不断源源流入。位于雁栖湖西岸,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的长青电视创意产业园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目前产业园内新版红楼梦拍摄基地正在施工布景,整体布局以红楼梦古典名著为基础,重现著作中原建筑风貌的大观园、怡红院

35、、潇湘馆、荣国府、宁国府等,力求与原著布局统一。” (2)科技研发服务业2007年8月30日下午,怀柔区科技研发服务中心成立大会在雁栖开发区举行。科技研发服务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怀柔区生产性服务业中科技研发服务的工作正式启动,标志着对科技研发的行政服务平台已经搭建起来。怀柔区还将搭建2000亩土地资源平台、政策平台和专项基金的金融服务平台,这四个平台将共同搭建起国家科技研发产业大平台。科技研发服务平台的职能包括:信息咨询服务、对科技研发类企业的政策扶持、行政支持、鼓励年轻创业者到这里来,让他们在这里设计软件、动漫,变成新的中关村。怀柔科技研发产业区将建立一个上亿规模的创业者发展基金,还将把信息经

36、济平台和网络经济平台搭建起来,建立雁栖科技创业服务网,让网络与资金、政策等有形的服务结合起来,使“科技研发产业区”既是一个新产业聚集区,又是一个服务枢纽,成为“创业者的聚集中心”。中科院研究生院不久前落户怀柔。中科院电子所的两个投资10亿元的国家级大项目都已经开始建设,还有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以及十一五规划里的十几个国家级重点项目,都有望落户怀柔。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突破。(3)商务会展物流业2005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又将我区确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发展旅游、会议、休闲、度假、影视文化、教育及研发等功能。区委、区政府决心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突出发

37、展会议会展产业。为此,我区规划并开始建设“三大板块”、“两大基地”,其中东区板块将建成会展、商务和重要的都市型产业基地,而红螺山板块则建成旅游度假区,全面打造会展休闲新城。2006年2月,北京市怀柔区商务会展促进中心成立,旨在推动怀柔会展经济的发展,区促进中心主办的会展商务网站在600天内点击率已超过15万次。同年,以时尚、养生、影视、休闲为主题的七项商务会展活动在怀柔举行。另外诸如2007年的栗花节、2007中国(怀柔)影视文化节及2008年的“敛巧饭”民俗风情节等,这些会展及民俗节庆活动不仅为怀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让更多的人走进了怀柔、认识了怀柔。怀柔区商务会展促进中心的建立必将极大

38、的推进怀柔商务会展活动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进程。我区具有举办大型会议会展的资源优势和较强的接待能力,又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食品饮料基地、汽车卡车生产基地,具有吸引商贸会议会展的有利条件。依托这些资源优势,我区全力优化服务环境,把会议会展经济作为重要的增长点,近年来,我们成功承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小姐大赛、世界小姐大赛等国际活动,推出了怀柔旅游产品交易会暨飞腾影视文化节、国际虹鳟鱼美食节、满族民俗风情节、中日友好长城马拉松接力赛、全国医药展销定货会、东南亚渔具展销定货会以及全国“希望之星”选拔大赛等多项国际国内会展赛事,每年接待大小会议会展都在7000个左右,怀

39、柔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较浓厚的会展氛围。自95世妇会NGO论坛以及国际长城越野赛、555中国汽车拉力赛等重大会议赛事成功举办之后,近年来,怀柔又相继引进举办了国际女性旅游时尚节、国际小姐全球总决赛、国际青少年嘉年华、第三届世界养生大会、中国(怀柔)国际户外运动用品博览会和汽车场地越野挑战赛等赛事会展活动。仅2006年,全区就接待各类会议及展销活动5000多个,会展人数达到120万人次,形成了较浓厚的会展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怀柔作为会展城市的知名度。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发展会展及赛事旅游的经验。2007年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怀柔分站

40、赛、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怀柔赛,推出了首届中国(怀柔)影视文化节、第三届国际虹鳟鱼美食节、汤河川满族民俗风情节等活动,怀柔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具备了发展会展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怀柔在一二三产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发展会展业的潜力。西洋参、板栗、冷水鱼、食品饮料以及汽车行业等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为大力发展会展业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连接食品饮料)附:北京怀柔区:做大食品产业链2007年08月28日 00:52 北京商报8月22日,中国炒货第一品牌安徽洽洽食品集团投资的北京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坚果加工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雁栖经济开发区,又为怀柔这个华北最大的食品饮料

41、生产基地添上了一枚棋子。 青山碧水受追捧 怀柔是北京的水源保护涵养区,是首都的绿色屏障,水资源充沛,大气质量多年居北京郊区前列。青山碧水的生态环境是众多品牌食品饮料企业选址怀柔的主要因素。 1992年,当时国内第一饮料品牌广东健力宝首先在怀柔落户,紧接着美国玛氏(MARS)携德芙(Dove)巧克力和m&ms投资1.75亿美元在怀柔安家。 怀柔由此吸引了国内外食品饮料业的关注。德芙、红牛、统一、汇源、乐百氏、康师傅、北京啤酒、六必居、月盛斋等纷至沓来。目前,怀柔已聚集了100余家国内外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在怀柔建厂生产的食品饮料中,中国名牌产品有乐百氏纯净水、汇源果汁、金狮酱油、龙门食醋,北京名牌

42、产品有红星二锅头酒、六必居酱菜和王致和系列腐乳,此外,还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中华老字号2家、北京市著名商标8个。 食品饮料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聚效应,带动了与食品饮料产业配套的包装印刷业的迅猛发展。入驻雁栖经济开发区的波尔、太平洋、奥瑞金等三大制罐企业产品已占据国内制罐市场10%的份额,日本中央化学的食品包装,意大利的刮拉瓶盖,国内著名的上海紫江集团、珠海中富集团等包装企业,众星捧月般簇拥食品企业周围。目前,怀柔共有包装印刷企业65家,各种瓶、罐纸包装年生产能力100多亿只,已形成了北方最大的包装印刷基地。 不遗余力育名牌 怀柔为引进的品牌食品饮料企业创造了优越的成

43、长环境。雁栖经济开发区为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怀柔区政府还为食品饮料及配套产业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设立了“支持企业发展资金”、“企业结构调整资金”等多种财政奖励。 同时,怀柔区有关部门下大力气培育本土食品饮料品牌。重点培育、筛选具有较高质量水平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入户指导,引导企业走名牌兴企之路。 目前,在怀柔拥有的8个北京市著名商标中就有古钟、天惠西洋参、红螺食品和御食园食品4个本地品牌。其中,北京御食园食品公司和北京天惠参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被国家农业部和北京市乡镇企业局列为全国和北京市创名牌重点企业。 天惠参业公司主要从事西洋参研究、种植、加工和销售,是目前国内西洋参行业实行

44、公司化带动农户一体化经营的最大企业。目前,天惠公司共发展西洋参2.9万亩,带动农户1.45万户,还建立起了国内最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带动的西洋参标准化种植基地成为20052006年度“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 北京御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北京特产食品和休闲食品,年销售额1.8亿元人民币。 御食园牌鲜食大枣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称号,御食园牌果脯、茯苓夹饼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传统食品著名品牌”。营养小甘薯、冰糖葫芦被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候选产品。2004年初,御食园公司成为同行业中首家通过HACCP认证的企业。2006年4月,又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QS认

45、证。目前,御食园板栗系列、营养小甘薯系列已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及我国香港等地区。 御食园公司借助航天科技,用于新工艺果脯的生产,推出的无残硫、无添加剂的新概念果脯,不仅延续了老北京传统美食文化的内涵,同时迎合了现代人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绿色的消费理念,从根本上打破了几百年来传统果脯的生产流程,可以说是对果脯产品的一次革命性创新。 继续招商“选”资 安徽洽洽食品集团投资的北京洽洽食品有限公司坚果加工基地项目总投资6976万元,拟建日产15吨的板栗及相关食品加工生产线。公司将根据市场需要逐步开发三大类坚果产品,第一类是怀柔当地特产板栗、杏仁;第二类是北京市场专供产品原味坚果;

46、第三类是海外高档坚果开心果、腰果等。项目建设期为2年,分两期建设,预计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828万元,上缴税金2200万元。 怀柔区工业局企业科的负责人介绍说,食品饮料业是怀柔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将侧重引进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品牌企业。今年将全力争取康师傅、统一方便面等项目落户,加快爱芬宠物食品、大北农科技创新基地等重点工程进度,力争年底建成投产。包装印刷行业将围绕为食品饮料企业配套引进工艺先进的大企业,拓宽产品品种,重点落实太平洋20亿片易开盖、海南原龙包装项目,扩大现有企业规模。 怀柔工业局还将拿出专项奖励资金,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建设活动,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

47、牌产品、北京市著名商标和北京市名牌产品的企业将可获得一次性奖励。(4)休闲旅游业2007年,是我区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0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目前我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了慕田峪、红螺寺、雁栖湖、青龙峡、怀北滑雪场等以山水和人文景观为主的景区、景点26个。星级宾馆饭店53家,民俗接待户3200多户;庄户节能新村、长哨营满族乡七道梁满族八旗文化新村07年也开村亮相。雁栖不夜谷、渤海生态餐饮长廊、凤山百果、四季花卉和神龙峪红梨三个“农业公园”等景点,已成为我区休闲旅游的新亮点。(5)都市型工业食品饮料:主要有德芙巧克力、红星白酒、朝日啤酒和红牛、统一、汇源、乐百氏、可口可乐等企业,是华北地区有名的食品生产基地;与食品饮料相配套的包装印刷行业有企业65家,年产出能力达80亿元。汽车及配件业有企业30多家,现有年生产能力在80亿元以上。北汽福田系列轻卡和欧曼重卡的生产基地就在怀柔,其中欧曼重卡年生产能力为10万辆,是全市高档卡车生产基地。品牌项目纷纷落户,投资37亿元的北汽控股公司汽车动力总成项目正式签约,填补了国内汽车行业发展的空白;可口可乐饮品、统一方便面等项目相继签约并开工。爱芬食品、汇源饮料、有研粉末等14家企业技改扩建,2008年计划投入资金15.4亿元,可新增产值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