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296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 学 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院 系 XXX院 专 业 物流管理 学 生 班 级 20XX级X班 姓 名 XXXX 学 号 XXXXXXXXX 指导教师单位 XXXXX XXX市政府 指导教师姓名 XXXX XXXX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经济师 20XX年 X 月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物流管理专业20XX级 XXXX指导教师 XXXX XXX摘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本论文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现状、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2、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对海洋运输业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得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朝着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由区域竞争向区域合作转变,由分散、小型向集中、大型的业态过渡,港口由分散、粗放向大型、深水、集约化的趋势发展。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发展趋势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f Marine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Logistics Management 20XXXXXXXInstructor XXXXXX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

3、ment of China -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of Marine transportation is in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This thesis analysis the status of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

4、one 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maritime industry ,uses thre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s to forecast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 market demand,in the end this thesis come to the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 the maritime industry towards a moder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

5、onal industries to shift to regional cooperation by the regional competition, from scattered small to focus on large-scale forms of transition, the port from scattered and extensive to the large, deep water,intensification trends.Keywords: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Marine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

6、Development tendency目录一 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相关概念界定2(三)相关文献综述2(四)研究方法和内容3二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现状4(一)海洋运输业整体现状4(二)海洋运输业分地区现状6三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及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分析9(一)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分析9(二)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分析11四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16(一)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16(二)由区域竞争向区域合作转变16(三)由分散、小型向集中、大型的业态过渡17(四)向大型、深水、集约化方向发展17五 结论及展望18(一)结论18(二)展望18致谢19参考文献

7、20一 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对外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家间的经贸往来,特别是大宗原料和产品运输,主要是通过海上运输通道来实现。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海洋运输对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的改变1。因此,对优良的港湾进行开发,实现港航联动,充分发挥海洋运输业的功能效益,使中国的海洋运输全面融入到全球航运网络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接合部,海洋运输成为加强地区合作的重要发展方式。北部湾

8、经济区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离不开海洋运输业,充分发挥海洋运输业的功能效益,对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有关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展开了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2.研究意义作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海洋运输业一直在海洋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每年的产业产值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近20%2。北部湾经济区拥有广阔的海域,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日臻成熟,海洋运输业日渐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潜力,这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效

9、益与经济地位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全面描述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探索出符合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提升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竞争力,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相关概念界定北部湾经济区:地处中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面积4.25万平方公里。功能定位: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

10、、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3海洋经济:现代海洋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活动,现代海洋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4海洋运输业: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以及为运输货物提供服务的活动,包括远洋旅客运输、沿海旅客运输、远洋货物运输、

11、沿海货物运输、水上运输辅助活动,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活动。按照中国海洋局的定义,海洋运输业是国际贸易的大动脉,海洋运输业包括航运业和港口业两个方面。5(三)相关文献综述刘南(2007)6、陈秋杰(2003)7通过对比国内外海洋运输业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海洋运输业存在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物流规划能力和物流网络拓展能力不高等问题,而国外发达地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正呈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特征及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的趋势。并指出我国海洋运输业发展要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经验,以港口经济为依托,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系统与港口设施,提高港

12、口物流规划能力和物流网络拓展能力。张杰(2010)8、姜园华(1990)9、王海潮(2007)10通过对我国海洋运输业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指出我国海洋运输业发展存在海运市场需求不足、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滞后、信息技术缺乏等问题,提出海洋运输业应朝着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协同化、电子商务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集装箱干线港口和国际航运中心,合理布局沿海港口体系,同时海运企业应加强宏观控制意识、积极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张凌云(2008)11基于产业集群理论对我国海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陈雪枚(2008)12探讨了我国海洋运输业集群的特点,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海洋运输业

13、的集群状况。苏倩(2007)2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研究海洋运输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揭示海洋运输业的重要意义。陈宏(2001)13提出福建省海洋运输要加强政府扶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项目带发展,走合作、规模发展道路;做大海西三大港口,促进海运规模发展;优化港口陆路集疏运体系,建设内陆“无水港”;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人才培养。杨瑾、潘树红(2008)14指出山东省的航运企业必须“净化、升华”,根据可能占有的省内运输份额及省外市场的扩展能力,更新船舶,迅速改变全省航运业规模小、分散、船舶老化、船型构成不合理的落后局面,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张晋清 15针对辽宁省海洋运输业发展现状,提出辽宁省海洋运输

14、业应发展海运船舶,扩大港口建设;加强省内运输互补,促进区域合作;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环保运输;改善港口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张晋青(2011)5通过分析环渤海区域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运输业发展的数量进行分析,提出规划航运资源、加强运输互补、改善港口环境、完善网络功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品牌战略的发展对策。(四)研究方法和内容1.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广泛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相关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等方法来收集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相关资料。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分析海洋运输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区域海运业开放度、海洋运输货物种类、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区域外贸进出口货物总额等经济

15、指标,最后运用三次指数平滑法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市场需求进行预测,进而分析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2.研究内容本文是针对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相关概念、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部分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现状的分析,主要包括区位优势和港口集群优势、码头泊位和港口建设现状、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现状、货物种类和海上航道航线现状等方面。第三部分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分析,包括海运业的开放度、货物种类、船舶制造业发展潜力和外贸进出口潜力的分析以及货物和集装箱吞

16、吐量预测模型的分析。第四部分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总结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展望。二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现状(一)海洋运输业整体现状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西南和东盟三大经济圈接合部,在泛北部湾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经济带、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中具有具有承东启西、南接北连的独特优势,连接着中国与东盟两个国内国外市场,区位优势明显。(见图2.1)区域拥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岛屿624个,海岸线325公里,可规划建港岸线22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160.4公里。“十一五”时期,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三港

17、合一”,三港间互助、互通、优势互补,朝着现代化大型组合港发展,2010年末生产性泊位127个,万吨级以上泊位65个,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跨入亿吨级大港行列,形成了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新的竞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通道的作用,广西沿海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防城港、钦州、北海三港公用码头和商贸、企业专用码头并重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防城港作为西南地区重要出海口的战略地位得到初步确立。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沿海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外贸进出口业务日益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大幅增

18、长。在2006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为171.39亿元,到2009年增长了1.6倍,达到了443.8亿元。作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的海洋运输业也发展迅速,产值由2006年的8.21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33.23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由2000年的1349万吨发展到2011年12474.7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由2002年的6.88万标箱上升到2011年的73.79万标箱。同时,修造船完工量、旅客吞吐量、沿海货物周转量、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长度、泊位个数均有所上升。(见表2.1)图2.1 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图表2.1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概况项目2006年2009年海洋经济总产值(亿元)171.39443

19、.8海运业总产值(亿元)82133.23修造船完工量(艘)616造船完工量(万综合吨)0.10.63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49499408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万TEU)20.935旅客吞吐量(万人)7494沿海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47.48324规模以上港口生产用码头长度(米)1009623202泊位个数(个)71211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7年版,2010年版广西北部湾港货物运输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是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和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转运的重要枢纽。“十五”以来,西南地区从广西沿海进出的金属矿石、煤炭、非金属矿石、石油等大宗散货的总吞吐量比重一直在60%以上。 目前

20、,北部湾经济区已形成了海运、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北部湾港已开通10余条直达国内及东盟国家主要港口海运航线和多条中转航线,通航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泰国、香港、台北、高雄、泉州等。(二)海洋运输业分地区现状1. 钦州市海洋运输业现状钦州港位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北靠南宁,东与北海相邻,西南与防城港交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广西沿海“金三角”的中心门户。钦州港三面环陆,港湾内水域宽阔,风浪小,含砂量少,冲淤平衡,是我区的深水良港之一。钦州港所辖海岸线

21、西起钦防界茅岭江口,东至北钦界大风江口,岸线总长520.8公里。港口规划岸线86.08公里,其中深水岸线54.09公里,可建130万吨级深水泊位约200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35个,远期年吞吐能力可达亿吨以上。16目前钦州港有市港口集团、中石油、天盛、中石化、广明、国星、中山港务等码头经营及仓储企业32家,建成投产的煤炭、油气、件杂货、散货、滚装、集装箱功能等公用、公司泊位共48个,其中10万吨级泊位8个、7万吨级泊位2个、5万吨级泊位5个、3万吨级泊位1个、1万吨级泊位1个、10005000吨级泊位21个、1000吨级泊位以下12个。在建的果子山10万吨级散货码头和龙泰通、吉运、三枫5000

22、吨级散杂货码头等18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10万吨级泊位2个、10005000吨级泊位9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790万吨(含75万集装箱标准箱)。钦州市的海洋运输业与北海市、防城港市相比,起步较晚,在2007年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钦州规划为喂给港,但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扩大、钦州保税港区的设立,钦州港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钦州港逐渐向区域性国际港口发展。2000年钦州港货物吞吐量为161万吨,仅为北部湾三大港口的12%,到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716.2万吨,在北部湾港的比重占到37.8%。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也由2002年的0.03万标箱上升到2011年的40

23、.2万标箱,占到北部湾港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的54.5%。目前船舶进出钦州港主要利用钦州港东、西两水道。钦州湾东水道3万吨级进港航道已建成投入使用,该航道位于钦州湾东水道,航道轴线走向由南向北;钦州湾西水道建成万吨级航道作为海轮进港主要通道,能满足万吨级海轮乘潮进港要求。钦州港目前已经与50多个国家、地区的港口建立贸易往来。内贸航线主要是环渤海地区的煤炭和粮食进口航线、长三角地区和广东沿海的成品油进口航线、福建沿海以矿建材料进口航线、输出海南的木材、非金属矿石出口航线,以及输出至全国各地的白糖出口航线。外贸航线主要集中在与东盟之间的货物运输,尤其是与越南之间的贸易往来占主导地位。外贸航线主要以

24、进口为主,当前钦州的外贸进口航线主要有:印尼、越南一钦州的煤炭进口运输;印尼、越南、澳大利亚一钦州的金属矿石进口运输;中亚地区工钦州的化工原料及制品进口运输;东北亚一钦州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运输。当前钦州的外贸出口航线主要有:钦州一台湾、日本的非金属矿石外贸出口运输;钦州一越南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运输;钦州一南美地区(阿根廷、巴西)的化肥出口运输;钦州一东南亚的化工原料及制品出口运输;钦州一香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2. 北海市海洋运输业现状北海港广西沿海主要外贸港口之一,是港湾航道畅通、港阔水深的天然良港。海岸线长562公里,有多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泊位200多个,其中10至20万吨级泊位可建20多个

25、,部分海岸可建3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北海港所管辖海岸线总长500.13公里,东起英罗湾,西至大风江,全港共被划分为八大港区,包括铁山港港区、涠洲港区、沙田港区、石步岭港区、海角老港区、榄根港区、大风江港区、国际客运旅游泊位港区,目前全港共有泊位43个,其中6个泊位万吨级以上,16个泊位5千吨级以下,拥有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集装箱码头的泊位岸线长232米,水深 -10.3米,码头及堆场的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年吞吐能力5万标箱。北海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具备空港、海港、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城市和享誉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港口工业近年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完

26、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590.44万吨,集装箱完成7.09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7.12亿美元。北海港前5位大宗货物所占比重为:石油、天然气及其制品占19.14,轻工医药产品18.51,非金属矿石16.52,化学肥料及农药8.6,粮食7.2。北海港的航道包括北海港新(石步岭港区)老港区航道和铁山港区航道。北海新老港区航道基本上都是坐南朝北,面对廉州湾水域。走向为由南向北,向东折转进入新、老港区;铁山港区航道在排敦至青龙沙段,长10千米,宽7501400千米,水深-6-18米,从青龙沙开始分东西两水道,东水道长8.5千米,宽800米,水深-610米,出口栏门沙宽2.5千米,水深-2.2-3.5

27、米,西水道长10千米,宽8001600米,水深-8-10米,其中有浅滩长1.5千米,水深-2.7米(均属自然航道)。北海与世界上98个国家和地区的216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目前已开通航线有:北海至海口、北海至涠洲岛、北海香港的外贸定期班轮,北海深圳、黄埔的内贸集装箱航线,北海越南下龙湾的海上旅游航线。3. 防城港市海洋运输业现状防城港位于我国海岸线的最西端,港湾水深、避风,三面环山,犹如内陆湖泊,航道短且不淤积,水域、陆域宽阔。港口可开发利用的深水岸线达30余公里。全市有防城港、企沙港、潭油港、茅岭港、潭吉港、白龙港、竹山港等港口,规划岸线106.3公里,可建港岸线56公里(企沙半岛)

28、,现已使用岸线长6.41公里。港口现有码头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拥有2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集装箱码头等一批现代化大型港口设施设备,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20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0亿吨。现有生产性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20万吨级矿石码头已建成投产。防城港规划的建港岸线长40.3公里,可规划建设深水泊位200多个,目前正在同时建设5-20万吨级泊位11个,新增通过能力将近2000万吨。码头库场面积300万平方米,年通过能力超过4000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50万TEU,拥有机械设备794台套。防城港市另有电厂码头、水产码头、企砂码头、白龙码头

29、等货主码头,实际能力达3000万吨。防城港是我国沿海12个主枢纽港之一,是西部第一大港,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建材及煤炭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2005年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2008年货物吞吐量接近4000万吨,2011年达到6168.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8.6%。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由2002年的4.61万标箱上升到2011年的26.5万标箱,年均比重占广西北部湾港比重的53.06%。在防城港中转有三大特点:一是以外贸货物为主,占总吞吐量85%以上;二是以西南地区货物为主,占总吞吐量80%以上;三是以大宗货、散件货为主,占总吞吐量80%以上,主要是铁矿砂、磷矿砂、重晶石、硫磺、氧

30、化铝、煤炭、钢材、大豆、化肥、工业盐等。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散件货比例逐年走低。目前,防城港和18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与 80多个国家、地区的220 个港口实现通航,海洋运输网络已实现覆盖全球。开辟了通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发达沿海地区的国内航线;集装箱方面也开辟了多条国际直航或中转班轮航线,国家、地区包括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洲、美西、美东、澳门、香港。三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及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分析(一)海洋运输业发展潜力分析1. 海运业开放度分析加快北部湾经济区海运业开发开放,是深化西部大开发,完善沿海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

31、重大战略举措。在2009年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中,自治区政府明确提出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展,通过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合作与交流,实现我区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同时,把发展海洋运输业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以合理利用岸线,统筹港口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以现代物流为中心的港口功能,大力发展航运和船舶修造业为今后海运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 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析由图3.1可知,2002年-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货物吞吐量在2004年突破2000万吨,2008年突破5000万吨,到2011年突破亿吨大关,达到

32、12474.7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发展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02年仅为6.88万标箱,到2011年达到73.79万标箱,是2002年的9.7倍。这反映了海洋运输业货物快速增长,海洋运输业极具发展潜力。图3.1 2002年-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3. 海洋运输货物种类分析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产业)、现代服务(包括旅游、会展及金融业)、物流、高新技术九大产业。为此,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货物的种类结构将会发生改变,金属

33、矿石、化工原料、粮食及煤炭等四大散货的比例在北部湾港口的整体比例将会下降,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包括海洋运输、海洋化工等产业)、现代服务(包括旅游、会展及金融业)、物流、高新技术九大产业的货物运输比例将明显提升。4. 船舶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2008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船舶工业作为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根据规划设定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北部湾经济区将形成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年修船能力约900艘,具备修理、建造10万吨级以上船舶能力的船坞,同时实现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及其他配套产业均衡发展。在2009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修造船及海

34、洋工程装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北部湾港口、码头、岸线等资源,按照高起点规划、新机制运作、全球性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防城港企沙半岛钢铁基地的支撑优势,在防城港云约江口发展大型海洋工程和船舶修造船基地;依托钦州湾东西二条进港航道的便利条件,在钦州观音堂发展为进港船舶服务的修船基地;结合铁山港产业发展规划,在北海铁山港雷田和石头埠发展修、造、配套产业一体化的船舶修造基地。重点发展货轮修理及制造、公务船舶修理及制造、中小电力推动环保型油轮、海洋用石油平台三用工作船、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特种船舶的修理及制造,大力发展拆船业和游艇业。近期以修船起步、修造并举,发挥后发优势,科学发展,把北

35、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一岛两湾四基地”沿海修造船基地。175. 外贸进出口货物总额发展趋势分析由图3.2可看出2004年到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外贸进出口总额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33.07%。2008年突破50亿美元,达59.12亿美元,2011年比2008年翻两番,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13.0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这为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图3.2 2004年-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外贸进出口货物总额及增长速度(二)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分析1. 货物吞吐量预测模型对于港口货物吞吐量的预测,通常是根据历史年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法。三次

36、指数平滑法对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非等权处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通过对广西北部湾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三次指数平滑预测,对北部湾港的港口建设、海洋运输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营运策略决策以及集疏运网络布局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1)三次指数平滑法 设时间序列为,用字母S表示指数平滑值,即第t期、第i次指数平滑值记为,则指数平滑值计算公式为(为平滑系数):对预测周期为T年、基年为第t年的指标预测值,其三次指数平滑法的数学模型为:式中,、均为平滑系数,计算公式分别为:(2)平滑初始值的确定应用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须首先估算初始值、。由于本次收集的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资料只有12年,

37、不能够忽略初始平滑值对预测值的非正常影响。根据经验取前3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指数平滑的初始值,即:(3)值的确定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如果原数列波动不大,宜取小值(0.10.3),这样可以使各期观察值的权数由近及远缓慢地变小;如果原数列波动较大,宜取大值(0.50.6),这样可以加重近期观测值的权数,使各期观察值的权数由近及远较快地变小。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值并不易判断,为准确起见,可分别选用不同的值,结合港口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最近几期的标准误差较小,选择预测结果比较合理的值。18(4)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港口吞吐量预测通过整合20002011年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货物吞吐量数据,形成广西北

38、部湾港货物吞吐量(Port Handling Capacity,PHC;单位:万吨,下同)如表3.1所示,以及依据12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绘制的散点图如图3.3所示。表3.1 2002-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总吞吐量数据表PHC1349143616291914228829663751483258297127880212475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注:资料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2011及广西统计信息网http:/图3.3 2000-2011年广西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散点图根据散点图呈现的显著抛物线趋势,选用三次指数平滑法

39、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图3.3中2000-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时间序列波动较大,长期趋势变化幅度较大,一般应在0.50.6间选值,以确保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结合试算法取0.5、0.55、0.6分别测试。通过试算值,并按照“近期数据标准误差较小”原则,最终确定最优=0.55。取= = = =1471(万吨),进行平滑计算,结果如表3.3所示。表3.2 货物吞吐量平滑计算过程表吞吐量初始值年份147114711471200013491404143414501360-80-1020011436142114271437142084126920021629153514861464161114520

40、14332003191417431628155419012763117762004228820431856172022803913822082005296625502238200529426365927102006375132102773242737408306936382007483241023504301948141095846392008582950524355.375458431157715995200971276193536646407121133776707220108802762866105724877716669885352011124751029386367325122983

41、13826010542 依据以上模型及表3.2数据分析,将相关数据代入三次指数平滑法数学模型2012-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吞吐量预测值(单位:万标箱)如表3.3所示。表3.3 2012-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港口吞吐量预测值PHC15697.4219616.9124057.1229018.05年份20122013201420152. 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模型同理,用三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其计算过程如表3.4所示。表3.4 集装箱吞吐量平滑计算过程表吞吐量初始值年份9.119.119.1120026.887.888.438.747.09-1.48-0.1820038.598

42、.278.348.528.310.270.085.43200411.85 10.249.388.9911.572.630.358.66200515.4213.0911.4210.3315.344.010.4414.55200620.9217.3914.7112.7420.785.710.5319.79200727.4222.9119.2216.327.377.180.5827.02200833.6128.824.4920.833.737.470.4735.13200934.8732.1428.6925.1435.494.02-0.0841.67201056.2645.4137.8832.155

43、4.7415.411.3539.43201173.7961.0250.6142.373.5320.031.5871.5将相关数据代入三次指数平滑法数学模型2012-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值如表3.5所示。表3.5 2012-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值PHC95.14119.91147.84178.93年份2012201320142015四 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海洋运输业呈现“船舶大型化、航运深水化和运输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北部湾经济区应适应和围绕这一趋势的变化,集中精力和财力规划建设深水大港和大型集装箱码头,以求得到更好、更

44、快的发展。依靠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有以下的发展趋势:(一)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众所周知,海洋是国际性交通通道和运输大动脉。海洋运输业既是我国传统海洋产业之一,又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和中国东盟日臻完善,广西沿海综合型港口快速建成,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北部湾经济区海洋运输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运输业逐渐摆脱航运企业规模小、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配套能力弱、结构不合理、缺乏大型修造船企业的状况。并且随着大量高新科技的采用,广西北部湾港

45、口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港口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增强,海洋科技对海洋运输业的贡献度不断增强。2009年,广西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海洋产业的12.6%,金额达55.9亿元;2010年,广西区海洋经济生产总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8%,海洋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6.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18%。 (二) 由区域竞争向区域合作转变2008年以前,北部湾经济区的海洋运输业在区域内部及外部均存在激励的竞争,恶性无序的竞争导致整个港口群的竞争力降低。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广西北部湾港,并成立了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其进行管辖,其目的是打破沿海港口长期以来各自为政,各成体系,分散经营的格局。随着广西北部湾港实现“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