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326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陆凤:论文问题如下。请尽快与我联系面谈。李老师1、摘要没有摘出要点。2、引言1500-2000字(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要突出对大冶市以及保安镇的研究背景。(二) 文献综述小结需要修改。3、 理论概述2500字左右。可考虑概述以上相关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包括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规律、生态产业理论(生态农业理论、生态工业理论、生态旅游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4、 有利条件可考虑以下方面:3000字左右大冶市制定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保安镇具有生态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保安镇具有城乡生态发展的经济实力政策支持条件5、 问题可考虑以下方面:3000字生态化发展战略工业领域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不达标生态农业发展滞后

2、环境污染严重镇域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平衡6、 经验借鉴可不要,因为大冶市是湖北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标兵城市。7、 对策可对应问题来写。大冶市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城镇化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现我国也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城镇化建设也有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多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农业环境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开始出

3、现在我们眼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潜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乡镇的生存发展乃至国家的环境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在城镇化的规划建设中,把城镇化发展和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两者的关系协调好,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本论文以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全文主要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城镇化过程中的背景和环境问题一个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其他地方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和对我们的启示,第四部分针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及

4、其成因和相应的对策。 本人在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比较,分析,文献法等相关方法,对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城镇化 生态环境 金牛镇一、引言(一) 研究背景和目的1.研究背景 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任务,那么加快城镇化进程则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城镇化建设也有

5、了一定的成效,有力的推动了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城镇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时间以来,我国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城市发展倾向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人们更加关注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多的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不少城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生态

6、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大大削弱了城镇发展的潜力,以至于威胁到城镇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对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就会与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背离。为此必须借鉴世界各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我们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新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协调好城镇化和生态化的关系,达到生态效益和社会下移的均衡。 大冶市作为第12届和第13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即全国百强县,湖北唯一上榜县市),湖北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不断的探索城镇化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城镇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金牛镇

7、是大冶市的下属农业大镇,良田广阔,土地肥沃,环境清新,资源丰富,全镇现有耕地面积近10万亩,山场面积5.6万亩,可养水面面积2.4万亩,传统的农业优势,繁华的商贸经济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构成金牛古镇。其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有效的市场需求、良好的生产要素条件、区位优势、积极的政策支持以及一定的生态城镇化发展经验等有利条件。但在其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组织化程度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等制约因素。(二) .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是安全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一直都是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

8、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议程的核心,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此问题做出了广泛、积极的探讨,现将其中的部分观点,综述如下:1.国外关于城市化的研究国外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较早,国外学者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又比较深入的系统的探讨。西方经济学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涉及到经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城镇化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产物,对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研究也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究,西方经济学对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研究最早是立足于城市规划以及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来展开的。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8年英国学者EdHoward的田园城市理论,他在此书中探讨城市规划

9、时,提出了理想城市和城市发展中生态环境失调的问题。1972年,以梅多斯为首的的罗马俱乐部成员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在“高增长、高消费”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提出了工业革命所诞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导致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等一系列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他强调了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约束作用,以及经济增长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此后美国学者R.E.Park(1987)将自然平衡和生态网络等生态学理论引入资源环境和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开创了将生态学与城镇化及资源环境研究的先河。Richard.Register(1990)在中提出了理想城市所应该具有的6个基本生态环境以及提出生态环境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十项基本建议.

10、1990年Pearce将城镇化分为起飞、膨胀、极大化、下降以及低估等五个阶段,并由此提出了城市发展阶段对应的环境政策模型。他认为城镇化阶段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时序关联的特征。与城镇化分阶理论相对应,Vernon Henderson(2003)对城市规模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城市人口的聚集有个最优的规模,超过这一规模就会产生聚集不经济的现象,并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威胁。国外学者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较早也较为宏观,更多的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从理论分析来看,对于城镇化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深入的过程。最初的研究只是对在城镇化进程中对于城市规划遇到的环境

11、问题做出了初步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转入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专门研究。研究进展显示,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经理了从表面的整体的相关关系分析到将城镇化按某种指标分阶段与生态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除了理论模型之外,国外学者还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从实证角度深入研究城镇化和环境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城镇化和环境质量时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城镇化对于环境质量带来压力,即城镇化对于生态环境又负面影响,当这种负面影响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生态环境系统将不堪重负而崩溃,Cleveland(1984)从生态物理学的视角来研究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增长关系,提出生态环境受到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较大压力

12、,因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促使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Arrow(1995)研究了环境承受能力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伴随着环境污染,提出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城镇化能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是环境保护的手段。城镇化的集聚效应减少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Backman(1992)研究了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以及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从消费的角度来解释城镇化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作用。他提出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由于工业产品为主的消费方式转向以服务业为主要需求的消费方式,而服务业相对于第二产业单位产值的能耗大大降低,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三种是适当规模理论,即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或者

13、城市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前生态环境随着城镇化规模大扩大而改善,当超过城镇化水平这个阶段或者城市规模超过这个水平,就会出现集聚不经济的现象,从而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Poumanyvong和Kaneko使用STIRPAT模型用面板回归方法对99个不同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进行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于能源使用和碳排放量的影响因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和城市所处的收入水平不同,一般来说碳排放量是环境质量的一个理想的代理变量,一定区域的碳排放量越大则区域的环境质量越差,从他们的研究来看,城镇化对于不同收入组国家的碳排放量影响大小不一样。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广为接受和使用的模型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4、EKU)。1991年Grossman和Kruger用面板回归的方法对42个发达国家的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指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倒U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生态环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恶化,而超过某个临界值,生态环境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前期,经济社会侧重于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而且生产技术水平和环保意识低下,物质生产对于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城镇化走向成熟阶段,在物质水平满足程度较高以后出于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同时由于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消费模

15、式向服务业的转变,无论是在生产还是消费环节,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环境的依赖性或者影响都会减少,环境质量得以提高。2国内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国内关于城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笔者只在此简单的归纳近20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关于城镇化和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一些学者着重强调城市化的负面影响。陈杰(2002)着重分析看城镇化对于土壤资源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城镇化会导致农业土壤向非农用途转移从而使得地表永久封闭和生态环境的弱化。周民良(2008)认为尽管不少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周宏春,李新(2010)深入分析了大气污染严重、垃圾围城、

16、噪音污染等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李姝(2011)利用DMM方法对我国20042008的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废水和废气污染呈正向关系,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杨梦瑶,董小林(2013)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构造GPI指数,对城镇化的发展与工业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染物,因此城市化对环境又较大的负面影响。 尽管传统的观点任务城镇化不可避免的带来环境问题,然而另一些学者着重强调城镇化对环境的积极意义,认为城镇化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效应。宋言奇,傅崇兰(2005)强调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

17、积极作用,认为城镇化通过资源集约效应,人口集散效应,环境教育效益以及污染集中治理效应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马磊(2010)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升级工业污染数据研究得出城市化最终有利于减少污染的结论。他认为,城镇化进程中由于污染的集中处理并且处理污染的过程中存在着规模收益能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另一部分学者对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研究认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并不是单一线性影响,而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质量和城镇化水平的关系与城镇化的阶段性相关,不同的城镇化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下生态环境质量与城市化水平存在着不同的关系。从非单一线性影响这方面来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一个先上

18、升后下降的过程,即生态环境治疗随着城镇化水平增加而出现先恶化后逐步改善的过程。因此凡是在实证方面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特定区域具适用性的特点,相当于承认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都存在阶段性的关系。比如,杜江,刘渝(2008)则通过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这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与国外研究不同的是,国内文献中对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有较为深入的微观研究,这种为患的互动机制主要集中体现于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制约与协调促进的关系。黄金川,方创琳(2003)认为城镇化与生态污染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机制,城镇化进程中由于

19、人口和交通的集中而导致污染排放的增加从而影响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主要通过改变人口和资本的刘翔而对城镇化产生影响。郭郡郡,刘成玉,刘玉萍(2013)分析了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胁迫和约束机制,认为城镇化可能通过消费强度的增加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而通过城市密度的提高而使得居住和交通能源的节约而促进生态环境的需要。 分析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上述研究和思考虽可为本文提供现实的理论基础,但总体来看,研究还有待完善与提高。就研究的学科角度而言,偏重于从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角度研究城镇化及相关问题,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城镇化与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少;就研究的性质和方法而言,对城镇化与环境问题常规的、对策性研究依

20、然是主流,综合性的、直觉领悟式的研究比较多,个案研究和分析则较少。且所涉足的内容不完善,有从全国角度研究的,也有从不同地区角度研究的,但涉及到研究大冶市金牛镇镇生态城镇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且并无任何专门研究。因此,笔者力求克服对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研究的不足,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理论,把城镇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起来,以湖北省大冶市金牛镇为个案调查研究的对象,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和考察城镇化和环境问题的关系。二、理论概述(一)生态城镇化1.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这一概念,源于国际通用术语“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狭义上讲,一般是指人口城市化,是指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规模

21、的扩大,人口在一定时期内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其实质含义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相适应,出现了乡村人口逐渐降低,城镇人口比重稳步上升,居民点的物质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城镇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过程。2.生态城镇化的概念生态城镇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结果。生态城镇化具有以下特征(1)生态化是生态城镇化的基本特征生态城镇化以生态理念为主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全过程,这是生态城镇化的基本特征。(2)个性化是

22、生态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生态城镇化不但在风格上要有独特魅力,在产业发展模式上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化的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努力保持和发挥好自身个性化特色,并使之转化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3)人本化是生态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生态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的关键问题是以人为本,即人本化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中国的城镇化将更注重其以人为本的民生属性。(4)循环利用是生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循环利用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的要求而形成的生态型生产消费模式。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用物流或物质传递等方

23、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副产品的合理利用的产业共同生存,遵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的“两低一高”的经济运行效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镇的有效途径。(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

24、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对于环境问题,就其范围大小而论,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来理解,广义是由自然力和人力作用但是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属于环境问题。狭义上看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的环境问题。2.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概述农村城镇化的环境问题就是指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在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活动中所带来的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在农村城镇化的工程中忽视当地客观条件,不尊重发展的客

25、观规律所引起的环境破坏问题。(2)由于生产、生活活动的集中;污染物、废弃物的排放超出当地的自理能力,相关基础设施又一时难以跟上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三、大冶市金牛镇走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必要性(一)生态城镇化的概念生态城镇化是指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下,以生态经济体系为核心,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使城镇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最佳结果。生态城镇化具有以下特征1、生态化是生态城镇化的基本特征生态城镇化以生态理念为主旨,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城镇化全过程,这是生态城镇化的基本特征。2、 个性化是生态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生态城镇化不但在风格上要有独特魅力,在产业发展模式上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26、。因地制宜发展个性化的特色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努力保持和发挥好自身个性化特色,并使之转化为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动力。3、人本化是生态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在生态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的关键问题是以人为本,即人本化的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中国的城镇化将更注重其以人为本的民生属性。4、循环利用是生态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循环利用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的要求而形成的生态型生产消费模式。通过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用物流或物质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副产品的合理利用的产业共同生存,遵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27、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低投入、低排放、高产出的“两低一高”的经济运行效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城镇的有效途径。四、金牛镇生态城镇化的有利条件1.生态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良好(1)第一产业绿色无公害、低物质投入、优质、高效是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选择主导产品或产业的重要标准。而适宜的土地和自然环境是进行绿色无公害、低物质投入、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建好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金牛镇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实、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大冶的粮仓,有“一进南城畈十万八千担”之誉。东寒夏热,年平均气温17C,最高气温40.3C,最低气温零下11

28、C,。年均无霜期258天,年降水量1400mm左右,70%-80%集中在4-9月之间。由于该地区降水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即红壤,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由于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2)第二产业近年来,金牛镇抢抓大冶市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和两线城镇群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承接大武汉产业转移外迁,打造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工业和轻工电子为主的服装电子工业园区,争取打造双向园区对接,快速融合,一是湖北帝豪达、夏邦服装纺织为主的服

29、装加工业;二是爱心牛、粮油综合体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三是大冶鑫家详、香港凯耐特为主的电子园区的轻工电子园;四是湖北宝湖、永和、海华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其中没有什么大的重型工业,也为转型生态城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第三产业金牛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景色宜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境内鄂王城是湖北省简称“鄂”的源头。境内新石器时期的香炉山遗址,省考古专家发现早期炉渣和蛋壳彩陶碎片,将大冶冶金史提至商朝以前。此外,还有邹村古墓群、刘复故居等一大批文化古迹。在文化创建上,目前已经形成中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乡镇,“金牛模式”在全国进行推广。可以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

30、发展规划基础上,挖掘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将旅游与大梁子湖对接,与大武汉对接,努力将金牛建设成为武汉的“后花园”,连线开发旅游一体化项目,将现有的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开发利用,打造一日游的生态绿色环保的旅游项目,并利用旅游线路带动周边产业经济,不断吸引周边乡镇的购物、消费、休闲向金牛集中,以大商贸培育大市场,培育现有物流公司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初步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及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物受托、配载、配送、管理的全程信息化服务2.城镇化有一定的基础 城镇化是实现生态城镇化的基础,近年来,金牛镇抢抓大冶市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和两线城镇群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主动承接大武汉产业转移外迁

31、,打造工业园区,逐步形成纺织服装工业和轻工电子为主的服装电子工业园区,争取打造双向园区对接,快速融合,一是湖北帝豪达、夏邦服装纺织为主的服装加工业;二是爱心牛、粮油综合体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三是大冶鑫家详、香港凯耐特为主的电子园区的轻工电子园;四是湖北宝湖、永和、海华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吸引周边乡镇的购物、消费、休闲向金牛集中,以大商贸培育大市场,培育现有物流公司做大做强,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大型物流公司,初步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及商贸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货物受托、配载、配送、管理的全程信息化服务。 其中,黄石首个商贸试验区在金牛镇成立,五湖四海的商人聚集在这座古镇之中

32、。如今,该镇围绕重新擦亮“黄石商贸试验区”的金字招牌,打造全省首个乡镇版的“楚河汉街”,激发千年商贸古镇的生机与活力,逐渐建立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日益繁荣的商贸让这座古镇生机勃发,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同时,金牛镇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加强农田基础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同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一批生态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贵星农业、美尔雅绿色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建设的脚步从不停驻。3.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区位影响十分巨大。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

33、的运输时间,加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并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至世界性的农业专业化区。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及其他相关产业技术的进步,使得世界大市场逐步形成,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金牛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143830”,北纬300119”。面积157.5平方公里,人口约8万,处大冶、鄂城、江夏、咸宁、通山、阳新交界处。东与大冶市灵乡镇交界,西与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接壤,南与咸宁市双溪镇毗邻,北连鄂州市梁子湖区。金牛座落虬川河畔,西山观东麓,东南与金竹、灵溪诸山相望,西与梁子湖相连,借虬川河经梁子湖长港通长江水上,运输之便,成为鄂南腹部重

34、要的商品集散地,号称五县通衢,被誉为小汉口,陆路大金、铁贺省道在镇区内相交连接106、107国道、京珠高速,与京九相通,交通运输极为便利,是经商和工农业开发的宝地。 4.政府的积极支持 由于我国市场化程度差异很大,仅仅依靠市场是很难推动生态城镇化的发展,因此政府的支持作用就十分重要。大冶市按照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指导思想已经提出了生态励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先行、基础配套、创新驱动的原则,统筹城乡,四化同步,重点强化“四力”,加快推进全域新型城镇化。金牛镇在大冶市的政策推动下也蓬勃发展,通过大冶市政府的支持和各种优惠政策下,“打造大武汉的后花园、生态园

35、、产业园、创业园”这条悬挂在金牛镇区虬川大道入口处的标语成为金牛人共同奋斗的目标。近年来,金牛镇立足生态谋发展,对接武汉建基地,积极推动以股份制、租赁制、承包制等合作形式的资本下乡,让一片片荒坡地,闲置田重新焕发生机。截至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近8 万亩,占全镇耕地林地面积的50%以上,湖北美尔雅、武汉金青牛、武汉虹达环艺、浙江鲁兴等一批大型企业加入其中,金牛的生态项目风生水起,绿色经济渐露峥嵘。五、金牛镇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金牛镇就目前看虽然在生态城镇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就其前景来看,仍具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一)农业发展存在制约1.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够高 农业已不是以往那种单纯的种植业

36、,农民也不仅仅只束缚在土地上,从事单一的生产,而是产供销一条龙。农村也不仅仅从事单一的农作物品种种植,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所处的地位和所占份额会更高更大。农业生产不像以前那样盲目,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有条理,有步骤,有计划的组织起来。中国的农业经济属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尤其是占农业人口大多数的种粮农户,人数最多,问题最大。因此只有组织联合起来才能解决个体户弱小的问题。 根据资料显示,金牛镇总人口91296余人,其中农村人口74203人,劳动力40811人。镇区总人口3523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165人,流动人口10074人。由此可以看出,该镇存在大量分散

37、的、以家庭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这种主体形式实际上是小农经营。农户的投资能力不强,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的经营手段和经营方式落后,基本上是与自给、半自给经济相适应的,很难进行高度集中的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且效率低、回报小。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打造高效农业的形成。 2.农业生产技术不够高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把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与传统的农业产业化相比,生态农业因为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环境污染的控制、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不断采用更先进的工艺和生产技术,需要不断开发新的、替代性的、少污染的、无害的产品、原料,研究新的生产

38、工艺,进行污染的治理、控制和预防,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因此,生态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技术含量是远远高于普通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又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体系整合的研究,如传统技术如何发展,高新技术如何引进,农业技术如何与农民技能相结合等。(二) 现有工业缺乏污染治理 由资料可知金牛镇第二产业的构成如下:金牛镇第二产业产值及构成(产值:万元)年份生产总值构成采矿业制造业电

39、力燃气水生产供应建筑业20111136393-34308352050我们可以看出,金牛镇的第二产业有一定的规模,产业主要以制造业服装业等轻工业为主,虽然一些污染较大的重工业几乎没有,但是以服装纺织业为主的制造业也带来不小的污染,而传统的服装纺织行业在印染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污水,加工后废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剂附着在织物上,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影响。一些芳香胺染料含有害重金属具有致癌性,这样的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或经处理后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水体、土壤及其生态系统。同时纺织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而废气主要来自行业内的锅炉,这些锅

40、炉绝大多数以煤(包括一部分原煤)为燃料,这些煤含有一定量的硫,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燃烧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粉尘,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 生态旅游制约因素从金牛镇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金牛镇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障碍:一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江源地区地理环境复杂,交通线路密度低,公路等级不高、路况差,造成旅游者出入不便,严重制约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二是缺乏总体规划,粗放性经营方式造成对旅游资源的低层次开发。一方面,金牛镇县缺乏整体生态旅游开发规划,又没有合理的市场机制引导,导致旅游开发趋同性强、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于金牛镇的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强烈的利益动机驱使人们为

41、了自己获取好处,不惜给人和社会带来灾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破坏了自然的整体美感,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开发。三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必须把旅游资源尤其是环境资源的消耗纳入旅游成本之中,但这需要大量资金,金牛镇的经济相对不太发达,资金问题尤为突出。同时,生态旅游业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四是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青金牛镇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落后,旅游的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存在着“小、散、弱”的状况,产业链条不完整,难以形成产业优势,更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城镇经济和生态发展不平衡(要钱,没经济实力发

42、展)在大冶排名靠后,财力有限 换个说法六、国内的借鉴经验 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就在于可以参考其他地方的发展模式,充分比较其优劣,从而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径,达到提高效率、少走弯路的目的。近年来国内各地纷纷开展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以期获得高效城镇化之利,努力避免城镇化之弊。(一)国内生态农业的典范浙江省丽水市创新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战略,完善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丽水市明确大力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为其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促进全市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支撑,以农业招商引资为亮点。通过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全面打造中国

43、生态农业之都,使丽水成为中国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首先,丽水市利用浙江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机会,做好软件开发和规程制定,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农产品身份证机制和二维码+商标标识+分级包装品牌销售模式,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网格化监管责任市、县、乡、经营主体四级联网,逐步实现全产品、全产业、全程可追溯。努力将丽水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致力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其次,充分利用品牌渠道的力量、符号的力量、消费者的力量,系统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体系、品牌传播符号体系,实现农产品从资源经济到品牌经济的转变。围绕“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区

44、域品牌,完善政企、市县等母子品牌运作方式。加强“丽水香菇”、“丽水油茶”、“丽水香茶”、“丽水高山蔬菜”等公共农产品品牌标准制定、宣传、推广、营销,提升品牌共享性和知名度。培育各县(市、区)主导优势产业优势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个性品牌和参与公共品牌创建。最后,利用“一网”(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网)、“一馆”(淘宝丽水特色馆)、“一平台”(农产品电子现货交易平台)、“一村一店”(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网店)建设,强化与淘宝网、菜鸟物流、淘宝大学战略合作,扶持讯唯、遂网、山山商城等龙头企业壮大,借用农产品现货交易平台,有计划推进更多农产

45、品上市交易,发展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截弯取直、弯道超车,增加丽水农产品市场受众,扩大市场范围和影响力。(二)国内生态工业的典范山东鲁北生态工业园于1997年5月开始规划。通过关键技术创新、过程耦合、工艺联产、产品共生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到现在,鲁北生态工业园区形成了工业共生体系,实现了物质充分循环、能量的多级集成使用和信息交换共享,实现了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协调,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在鲁北生态工业园的共生体系中,热电厂利用海水产业链中的海水替代淡水进行冷却,既利用了余热蒸发海水,又节约了淡水;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液体SO2用于海水产业链中

46、的溴素厂提溴,硫元素转化成盐石膏返回用来生产水泥和硫酸;热电厂的煤渣用作水泥的原料,热电生产的电和蒸汽用于各个产业链的生产过程;海水产业链氯碱厂生产的氢气用于磷铵、硫酸、水泥产业链中的合成氨生产,海水产业链的钾盐产品用于复合肥生产。各个产业链内部和产业链之间建立了良性的共生关系,系统中共生关系总数达17个,包括15个互利共生关系和2个偏利共生关系。这些共生关系产生了占总产值14%的经济效益,同时系统的资源共享共管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应不确定因素的柔性。鲁北集团的生态工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产品的成本降低了3050%,对企业年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40%。生态工业系统的成功实践,使有限的

47、资源构成一个多次生成过程,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特别高。据研究鉴定,磷矿石的原子利用率达97.7%,清洁能源利用率达85.9%。它的创新之处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在于集成思维和集成创新,将不同的产品依照其内在的联系,实施科学有机地排列组合,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系统。通过检测表明,鲁北生态工业园的科技、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贡献率,高出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一倍。三)国内生态旅游的典范 七、 金牛镇发展生态城镇化的建议(一)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1)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有市场开拓能力、进

48、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经济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服务指导等作用。龙头企业以经济合同形式,使广大农民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互惠互利关系,把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从而形成农户与市场的对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产前信息、产中技术、产后加工销售服务等关键问题,真正将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联系起来,企业也得到自我发展和自我壮大。同时,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可以刺激基地建设,集中连片开发,从而较快地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农业发展银行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积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粮食加工企业联合,通过重组、兼并,组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粮食企业集团,提高龙头企业的竞争力。(2)、完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正确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必须加强与生态农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引进和组合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