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328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看法目录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3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3(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4(二)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4(三)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5三、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5(一)生物的多样性减少。5(二)化学污染。5(三)混乱的城市化。5(四)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5(五)危及人类的生存。6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6五、结束语6参考文献7摘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等一系列污染。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环境的现状,接着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包括进

2、经济原因,社会原因以及制度原因等。第三章主要讲了环境问题对社会及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紧接着阐述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包括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对于公众一时的提高以及经济生产中先进生产的引进等。关键字 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 危害 政府 措施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看法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有环境专家指出,由十中国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人们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湖泊江河、湿地在缩小,沙漠化、石漠化和

3、荒漠化在加剧,森林草原在减少,海洋赤潮频次增加,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不断减少。事实证明,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ifu b将威胁到国家的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水资源缺乏 中国是水资源紧缺国家。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之一。 今年云南等地的自然灾害充分表明了我国缺水严重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和土地荒漠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千米,以每年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增加,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有1/3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到262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 。 第二,环境污染严重。大气环境恶

4、化,二分之一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水污染加重,我国江河湖泊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固体废物污染率上升,城市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犯%,工业危险废物处理率仅为3 2%,处理量远赶不上排放量;同时对矿业废弃物处置失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第三,森林资源减少。尽管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近10年来有所增加,从12.98%上升到13.92%,但森林资源总体质量仍呈下降趋势,人均积蓄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第四,珍稀濒危动、植物面临火绝威胁,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名单中,我国就占156种,约占其总数的1/40。 第

5、五,海洋生态问题严重。近年来,由入海河流输沙量减少、围垦海洋滩造成海水倒灌、农田受淹、土地盐碱化,重损害。升趋势。赤潮是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1992使沿海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年总量为50次,目前仍呈上升趋势。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只有当人们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时,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所以对于生态环境问题,除了从自然的、物理的、技术的或经验的层面进行考察和说 明外,还要从经济根源、社会、政治等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一)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首先是错误的经济发展观原因。在我国前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

6、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 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从最终意义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离开经济发展既不能解决环境问题,人也失去了生存的根基,社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就无法接近他所追求的目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快速积累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后冲突。长期以来人们不但没有对自己生存的环境给予应有的爱护和重视,反fu越来越无所顾忌地大肆攫取和挥霍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急剧减少。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过量消耗资源与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正面临着生态资

7、源与环境生产要素高度短缺的危机。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必须转向首先大规模“生产”生态环境要素,也就是必须补偿过去几十年对生态环境的巨额欠账,消除生态环境透支所产生的经济泡沫,避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二赢”目标,也就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二同步”。 其次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如此严峻,主要是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传统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仍未根本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利益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严重,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派生的“资源

8、低价,环境无价”的经济政策,都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要尽快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上来,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高新产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节电节能。(二)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主要是指现代社会文明。人类自身在创造现代文明活动中,往往面临着一种自相矛后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人类掌握了空前的改造自然能力,创造并享受着巨大的物质财富,生活质量大为改善,赢得了超越往昔的自由。另一方面当人们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巨大利益和欢乐之时,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也与口俱增。现代文明,主要是工业文明或技术文明的发展,迄今为止都以损害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

9、统的平衡为代价。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从自然界索取大量的资源,通过工业生产过程把它变为人所需要的产品,同时把有毒有害气体、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生态环境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今天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灾难,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的话讲“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文明和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相冲突的各种结果。” (三)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还要分析政府的政策制度这一制度根源。政府的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良好的生态环境政策。像我国这样一些后发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的的发展经济的任务很重。由于各地对于加速发展经济的渴求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忽视,生态环境政策的

10、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因此,在一些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度破坏的地方,却仍然能够到处看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充满诗情画意的标语。三、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一)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忽然,自然区域变得越来越小了,这 就导致了数以千计的物种的绝迹。一些物种的绝迹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品的分子归于消失,甚至会引起新的瘟疫。 (二)化学污染。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了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

11、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三)混乱的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农业土地的恶化,贫穷,所有这些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到本世纪末,世界上的巨型城市将达21个。大城市里的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恶化:拥挤、水被污染、卫生条件差等等。(四)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以前的生产模式中,企业为了追求更高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伤害,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这就需要我们支付大量的智力成本,然而这些成本可能远远超过企业的生产效益,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破坏是不能恢复的。由于经济发展的支撑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使得环境增长的

12、支撑能力削弱,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五)危及人类的生存。生存权是满足百姓基本生理健康需求的权利,包括满足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放心水,吃上安全食品的权利。生态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恶劣环境不利于老百姓的生存;韩晶污染导致的水、气等环境质量下降直接危吉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四、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首先,政府应采取措施,以有形的制度来制约企业及个人的行为。在2008年举行奥运会之际,我们国家采取的“限塑令”以及北京的汽车单行日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很有效的政策,但是制度的执行不能是为了迎合某个活动而应该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对于经济的发展方式政府应给予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

13、路。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建设以节水、节地、节能、节材、节约其他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为核心,努力实现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发展废物回收再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循环利用率。严格环境准入,提高环保准入门槛,限制和禁止上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

14、环境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企业实行强制淘汰;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和污染物排放;积极利用经济手段、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行各业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排放;继续推广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其次,应该提高公众意识。民众固然是污染的主要受害者,但同时也不容否认,民众本身又是污染的制造主体。人类要生活,要改进自己的境遇,就需要创造财富,这类活动必然或多或少地对环境构成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影响如果足够大,又会抵消财富带来的效用。因而,人生幸福的一个来源就是在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进行明智的选择。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提高,我国的公众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有些人和企业在

15、利益的诱惑下不顾其行为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伤害,仍然用高损害的环境来牟取利益。再次,引进先进的生产技能,争取做到绿色生产。从短期的利益来看,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从长期利益来看,引进技术后,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会带来长久的稳定。五、结束语人类可以毁灭地球,却无法毁灭自然.人类自己的文明可以消失,但自然注定将永远存在.对于自然,人类永远应该保持足够的敬畏。人类应该把自己的力量用于更好地认识和尊重自然和自然法则。人类的判决书永远握在自然手中。参考文献1 刘少杰 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 王树义 环境与自然资源法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3 昌敦虎 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公众参与行为扩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4。4 李兵 论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5。5 中国环境法网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