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332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论文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的运用 【摘要】成本动因研究是有效实行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本文基于成本动因优化理论,借助合并聚类方法,将成本动因依成本计算精确度目标构成初始聚类中心,将成本动因依相关性强弱及经济涵义归入各聚类中心,并筛选代表性成本动因,进而实现成本动因的合并优化。【关键词】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选择合并聚类分析黄越(教授)梁晓琳(西安工业大学西安710032)成本动因是表示特定作业与特定资源、特定产品与特定作业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推动资源消耗与作业发生的根本力量。根据作业成本计算理论,精确计量成本的关键在于合理选择和确定成本动因。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可以确定众多的作业,按作

2、业逐个建立成本库,可以使计算结果非常精确,但搜集、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也随之增加。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对确定的众多作业进行全面分析是不必要的,需要采取相应方法,减少成本动因数目,把较多的作业数量归并为较少的作业中心,降低作业系统复杂性和实施成本,促进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可见,成本动因的合并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问题。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动因合并,本文运用聚类方法对成本动因合并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借助西安市某装备制造业车间实际数据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其对于提高该企业成本管理(成本管理论文)水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成本动因合并理论与方法作业成本动因合并体现了一种优化的思想,通过对过多的作业按照一定原则归

3、并到较少的作业中心去,同时将过多的成本动因按其性质和复杂程度合并成若干种成本动因时,就可将成本动因范围有效缩小,减少与之对应的收集成本,同时实现成本计量精确性与计量成本之间的均衡。对成本动因合并研究的学者从数学(数学论文)角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将若干种作业完全相关的成本动因选择代表动因进行合并后,产品成本计算精确性不会降低。Carsten提出了运用成本动因组合来替代某个成本动因,实现数量的优化,并运用权重赋予法,借助约束条件,得出了成本动因数量与成本精确性之间的关系模型。学者王平心(1999)从数量属性相同的角度提出量的同质性理论,将不同产品消耗相同比例的作业视为同质作业,将其进行归类合并,并

4、不会对产品的精确性造成较大影响。学者王玉冬等(2007)结合企业作业成本模型,结合作业成本法“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核心思想,运用数学中极大无关组的原理,对选取的作业成本动因进行了合并,并将合并模型运用到了高新技术企业。赵息等(2005)根据作业成本计算的原理,运用矩阵变换原理也对成本动因的合并进行了研究,在不影响成本计算精确性的前提下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以上方法主要借助数学定量法进行相关模型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及主观性,可行性较差。本文运用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所有成本动因分别看作变量,对各动因间的相关性强弱进行分析,选取具有共同特征的成本动因作为代表性动因,指定初始的类中

5、心点,通过多次迭代,实现快速选择与合并,从而简化了成本动因数量,并使得聚类结果更加准确。二、成本动因聚类分析模型建立聚类分析是一种分类方法,它能够按照样本数据之间相似的性质进行集合、分类。成本动因聚类就是以成本计算精确度为目标,首先将各类成本动因形成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将各个成本动因依各自相关性强弱及其所代表的经济涵义归入各聚类中心,并筛选代表性成本动因的过程。1.定义聚类变量。设企业生产C种产品,把C种产品的N个成本动因看成C维空间的N个点,我们用D(jj=1,2,N)表示N个成本动因;将成本动因划分到I个分类中,用Bi=(i=1,2,I)作为I个聚类类中心,用Z(ii=1,2,I)表示每组聚

6、类。2.聚类设计。(1)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根据精确性原则,从N个成本动因中随机选择I个成本动因B1,B2,B(I按照所有成本动因个数的30%50%)作为初始聚类Z1,Z2,ZI的类中心。(2)计算样本数据点到I个类中心点的距离。用|Dj-Bj|表示每个成本动因Dj分别到I个类中心的距离。(3)成本动因分类。首先考虑将Dj划分到聚类集合Zi中,但若与类中其他成本动因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相关性,则需遵循次优选择原则,将该成本动因归入距自身距离次优但与其他成本动因在经济意义上相关的类中。算过程。通过不断地更新迭代,实现最佳聚类结果,选择出各聚类中心的代表性成本动因。3.最优聚类目标函数。两个成本动因间

7、的同质性可用C维空间中两点的距离度量。令ED表示成本动因Dj与其所属类的中心Bi间的距离函数。令M表示目标函数,它表示所有样本点到该类中心的距离和,数值越小则表明成本动因聚类越紧凑,相对越独立。在满足经济涵义相关的前提下,当M取满足经济意义的极小值时,对应的聚类方案就是最优方案。最优聚类目标函数为:M最优=minM=ED(Dj,B)i三、成本动因合并聚类分析实例1.数据来源。本文将西安市装备制造业某一企业制造费用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处理。该公司某生产车间生产5种零件产品,分别记为C1、C2、C3、C4、C5。根据企业相关人员经验,选取A作业成本库,确定了10个成本动因,分别记为dy1、dy2、dy

8、3、dy4、dy5、dy6、dy7、dy8、dy9、dy10。公司相关作业成本库及成本动因名称如下:公司各类产品消耗成本动因等方面资料见表2和表3。2.成本动因聚类合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成本动因聚类模型要求保持一定的精确度,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保留五个代表性成本动因可以保持成本动因的精确性不低于90%。故我们进行聚类时,首先选取五个初始聚类中心,作为类中心1、类中心2、类中心3、类中心4、类中心5。对表2中的成本动因系数依据上述流程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的步骤进行聚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类之间的距离在25的坐标内。我们通过树形图可以大致看出,动因1单独聚

9、成一类,动因7、9、3、5、2聚成一类,动因4单独聚成一类,动因6单独聚成一类,动因8及动因10合并成一类。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凝聚状态表进行判别,如表4所示我们可以看到,运用SPSS统计软件把初始的10个成本动因聚类为五类。其中:dy1属于第一类,dy2、dy3、dy5、dy7、dy9属于第二类,dy4属于第三类,dy6属于第四类,dy8,dy10属于第五类。这充分印证了我们的初步判断。3.成本动因合并后精确度分析。对上述10个成本动因进行聚类合并后,可以形成五大类:第一类为dy1;第二类为dy2、dy3、dy5、dy7、dy9;第三类为dy4;第四类为dy6;第五类为dy8、dy10。每类

10、选取间接费用值FY最大的成本动因作为代表性成本动因,并将类中其他成本动因并入代表性成本动因。基于此原则,结合表3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五个代表性成本动因,依次为:dy1、dy3、dy4、dy6、dy8。基于表2的数据,表4计算了成本动因合并前后各产品成本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合并前某产品消耗某一类内各成本动因的费用,与合并后该产品消耗该类代表性成本动因的费用的差额;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对应成本动因合并前某产品消耗某一类各成本动因的费用的商。我们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对成本动因进行聚类合并后,成本动因个数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具有代表性的5个成本动因。而五种零件产品合并前后分配的间接

11、费用误差不大,以相对误差进行表示,分别为%、%、%、%、%。我们可以运用成本动因误差度公式进行计算:=992而成本计算精确度为:=1-97%。同时,我们采用同样的方法,采用4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进行测算后,误差相对较大;采用6个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时,精确度同5个代表动因相比有所提高。因此,如果想进一步提高成本动因合并的精确度,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代表性成本动因的数量。同时,通过聚类合并,实现了成本动因的优化,实现了作业成本追求一个目标,即以尽可能小的精确性损失实现作业成本系统的最大程度简化。四、结论选择、合并影响成本的各种成本动因问题,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本文对作业成本动因进行聚类合并分析,将大量的成本动因依据其相关性的强弱进行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简化了成本动因的数量,同时在保证成本的精确度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管理的复杂性,有利于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聚类分析方法对非量化成本动因因素,如战略成本动因的选取及优化问题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同时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关于成本动因合并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讨阶段,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