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348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用TNT理论模型论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困局 摘 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也受到巨大冲击。中国2008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较上年同期增长9.0%,增速大大低于2007年。在金融危机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第四季度,增速仅为6.8%,大大低于2007年第四季度修正前的11.2%。关于我国如何走出目前的金融危机困境,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出了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来干预经济,但是如何应用这4万亿元也成为一大焦点,本文将通过TNT模型(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2、解释造成当前我国经济陷入经济减速的原因,并指出如何使用这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来避免经济进一步减速甚至衰退。 关键词TNT模型;产业分类;结构调整 1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TNT模型 TNT模型,即可贸易和不可贸易模型,在一般理论中我们一般假设所有的商品都可进行跨国贸易,但是对经济运行有深远影响的一个简单而重要的事实是:这就是一些商品是不可贸易的,不可贸易商品只能在生产国消费,不能出口和进口,不可贸易的商品出现影响了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价格决定到产出结构,再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我们假设母国生产和消费两种商品,可贸易商品T和不可贸易商品N,我们首先假定这两种商品的生产过程仅使用劳动力,各个部门的生产都

3、是劳动投入的线性函数: QT=ATLT (可贸易商品),QN=ANLN(不可贸易商品) QT可贸易产出,QN不可贸易产出,AT,AN分别为系数,表示两种商品生产中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因为生产是LT和LN的线性函数,所以这两个系数也代表了劳动的平均生产率和边际生产率,这个模型最重要的一步是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假设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我们可以得到L=LN+LT,根据上述等式我们可以用产出水平和生产率系数表述上式,即:L=QT/AT+QN/AN,这个方程可以进一步表述为QN是QT的一个函数:QN=ANL-AN/ATQT这就是我们要得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表达式,它表示对应经济中的每一个生产水平QT,可

4、以生产的QN的最大数量,例如如果QT=0,及所有的劳动力都在不可贸易部门工作,那么QN=ANL,一般来说,两部门都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力。 我们已经讨论了经济中的总供给方面,现在我们转向总需求,这里只研究消费决策不考虑投资支出,这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区分经济中的私人部门和政府,因而C在这里应被视为总消费。之所以这样处理因为有利于我们讨论该模型的新东西。总吸收等于在可贸易和不可贸易的商品支出之和,即A=PTCT+PNCN,这里的A表示总吸收,CT和CN是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消费的实际数量,吸收是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分配。我们会想到的是每种商品的消费依赖于吸收总水平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我们可以继续简化并

5、假定不管相对价格如何居民都以固定的消费比例消费CT和CN,即总支出增长时CT和CN按同样比例增加;当总支出减少时,CT和CN按同样的比例减小。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用OC线表示居民的消费选择,当总吸收较低时位于OC上的A点,在该点处所对应的CN2和CTA都比较低,当吸收较高时总支出位于D点,该点对应的CN和CT都相对较高,只是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吸收只是沿着OC线上升和下降,CN/CT这一比例是固定地应用了我们刚才的假定。 TNT模型中的一个关键假设是认为由于N没有进出口,N的国内消费必须等于N的国内生产,而这一关键假定基本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例如就理发师而言,当国内需求减少时他无法向国外提供这种劳

6、务。相反可贸易商品能够进出口,因而T的国内消费可以异于国内生产,我们有以下重要的关系:QN=CN;TB=QTCT在这里TB表示贸易余额。TB等于可贸易的生产超出可贸易的消费部分。 图2显示了2004年以来我国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得出CA=TB+rB-1(其中CA代表经常项目,TB和上述的一样代表贸易余额,其中的rB-1代表对净外国资产的利息支付)由于通常情况下,相对于贸易余额来说,rB-1很小,所以经常项目余额与贸易余额是相等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贸易余额和经常项目余额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间接的表示我们国家的贸易余额的变化,反映在图1中我国的处在生产可能性曲

7、线上的B点更贴近我国目前的现实,而吸收点处于A点,在这一点上不可贸易的商品的消费为CN2,可贸易商品的消费为CTA,因为当不可贸易商品的消费是CN2时,不可贸易的商品的生产必须等于CN2,这是根据QN=CN而得来的,更准确地说,对应于吸收点A的生产点必须是和A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的B点,显然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位于的生产B点时,QTB>CTA,该经济体存在贸易顺差,图2正是反映我国日益增加的贸易顺差。现在我们考虑下在吸收点为D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生产必须是F点,F点和D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不可贸易商品的市场是均衡的,而在此吸收点上的情况和美国的实际情况确实是吻合的。当总吸收高时,

8、对不可贸易和可贸易商品的需求较高,但是由于不可贸易商品的不可贸易性,要满足对不可贸易商品的更大需求必须由本国的生产来满足,这样就要求资源必须从可贸易商品的部门流向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所以更高的总需求导致了不可贸易商品的增加和可贸易商品的生产下降,这种对称也反映了我国的一个现实。我国过去十几年由于可贸易部门的迅速发展,大大超过了不可贸易生产部门。当然这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是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尤其是当外部需求下降时,我们的可贸易部门就会受到极大冲击,这存在一种内部力量使得可贸易的生产资源转向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转移,而针对2009年年底的中小企业的倒闭潮主要是我国的可贸易生产部门的过度发展以及外需

9、的严重下降所引起的,而图1中PPF与OC线上的交点E是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均相等的点,而在这点贸易账户是平衡的,就是说可贸易商品的消费CT等于可贸易商品的生产QT,而E点就被称为内部与外部的均衡点,内部均衡是对于不可贸易的需求等于其供给,这一点由于前面的假定始终是相等的,外部均衡指的就是贸易账户余额为0的情况。 2 针对可贸易性和不可贸易性的产业分类 针对上述讨论便会有这种疑问哪些商品可以归于可贸易商品,而哪种商品又属于不可贸易的商品,实际上有许多商品和劳务我们难以分类,但是我们可以对商品做个粗略的分类,大多数国家都在采用被广泛接受的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

10、dustrial Classification,SIC),根据SIC,商品和劳务根据主要产业分类,被分为以下9种: (1)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 (2)采矿业; (3)制造业; (4)电力、燃气和水; (5)建筑业; (6)批发和零售业、餐饮和旅馆; (7)运输仓储和通信; (8)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 (9)社区、社会与个人服务。 根据教科书上的分类粗略地将13的产业划分为最可贸易的,其他几类通常人为是不可贸易的,尤其是建筑业、服务业和国内运输业不容易贸易,但是我们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把(1)排除,即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这是因为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是粮食作物的价格保护以及国

11、外对其农业的大量补贴和技术壁垒使得我国的农业的大部分农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将(1)划分为不可贸易部门比较合理。另外,由于通信科技和跨国的发展金融业项目变的易于进行国际贸易。 我们知道在一个时期的借款需要在以后的时期偿还,同理一个时期的贷款也必须在以后一定的时期内收回,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必须在日后的通过未来的贸易逆差来平衡,现在我们能得到一个关键结论就是从向外贷款到收回的转换要求国内的生产模式发生相应的变化,显而易见我国的生产即收入大大超过我们的消费,并且国内居民(包括政府)通过向国外贷款维持这种模式,图1的B点就说明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迫

12、使发生改变,从贸易顺差到收支平衡的转变必须要求本国吸收的增加即消费的增加,从图1中OC线上的A点向E点转移,出现这种情况必须是经济中的对可贸易商品的需求下降对不可贸易商品的需求上升,在可贸易生产部门的工人比如说外贸企业的工人由于国外对其需求的下降开始失去工作,这些工人现在必须在调节这种平衡的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寻找工作,尽管国外的需求下降,但是不可贸易的生产部门仍在扩张,因为它们能够为这种转变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根据国外经验证实,这个调整过程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可以看到,面向海外的制造业的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大量失业而使我国的失业严重以及就业形势严峻,这些工人需要时间重新训练以适合新的工作,同时

13、这种经济重新调整要求对劳动力进行新的地域配置,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并引发显著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为了减轻经济调整的这种痛苦过程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利于这种结构调整的措施,例如如何解决新岗位所在处的搬迁费用,不可贸易生产部门的工资黏性,关于新工作的和新工作地的信息传播问题等,具体实际的微观措施就是: 一是提高公共部门的资源利用率的政策,包括公共投资的合理化,国有企业的重整和一些私人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公有化来吸收劳动力。 二是改善经济激励结构措施,如贸易保护主义,具体就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保护价格。这个措施比直接向农民发放消费券更有利,因为这样可以让市场发挥

14、作用转移支付增加农民收入,避免一些直接补贴的制度成本。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的消费来扩大农村的需求,这样可以吸收由于制造业外需下降导致的农民工,使其留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农业生产,国家始终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必须通过企业税收减免鼓励化肥、农药这些工业企业的发展,加大对国家对电力生产向农业的补贴,因为据调查,农民增收难主要是因为农业资料的价格昂贵使得农业成本高。 三是强化对关于调整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的经济和政府机构,如税收机构以及劳动局,以加强资源流动,促进劳动力和资本向不可贸易商品的生产部门转移,这些政策必须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一致。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萨

15、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 2秦晓,凌晓东.经济全球化:目标、途径和我们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价,2002(7). 3陈涛涛.培养核心竞争力受益于全球化的关键J.国际经济合作,2002(5). 4蔡芝芳.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J.兰州学刊,2002(3).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