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直流输电现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357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直流输电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直流输电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直流输电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直流输电现状.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直流输电现状(1)早在50年代初,中国就已关注直流输电,当时政府派人去学习苏联的高压汞弧阀设计制造。1978年上海投运一条31kV、150A、送电电缆长9km的直流输电试验线,累计运行2 300h。(2)舟山直流输电工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调查研究与可行性分析。1980年底由中国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建设。1981年国家科委与浙江省电力工业局、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简称西电公司)签订了科研总合同。1982年签订了新产品研制协议与供货合同,由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北京重型机械厂、红旗电缆厂和上海继电器厂承制。1984年开始土建,1986年底完成设备安装,1987年进行调试,于同

2、年12月投入试运行,1989年9月1日通过了国家鉴定,并正式投入运行。该工程的输电距离为54.1km,其中架空线分三段,总长42.1km;海底电缆分二段,总长12km。第一期工程的规模为:单极直流-100kV,500A,50MW,采用6脉动换流器。留有扩建二期工程的位置。最终规模为:双极直流100kV,500A,100MW。建设该工程的目的:除了实行大陆向舟山地区供电以外,同时通过工程建设还可促进中国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3)为了把葛洲坝水电站丰水期多余电力送至上海,1984年10月国家批准建设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于1989年投入运行。规模为:500kV、1.2kA、双极额定输送容量

3、1 200MW,线路全长1 045.7km。设备及技术主要从瑞士BBC公司引进,由中国安装调试。(4)随着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的建设,天生桥送广东500kV交流输电线已有二条。增加一条直流线路,可以利用附加控制功能进行直流调制,以抑制两个电力系统间的功率振荡,同时可以增加原有交流联网线路的输送容量。天广500kV直流输电工程西起贵州安龙马窝,东至广州北郊,该线1998年4月16日开工,由西门子公司总承包,总投资39.8亿元。规模:500kV、1.8kA、双极额定容量1 800MW,线路全长980km。该线已于2000年12月底单极投产,2001年6月26日双极投产。工程有所创新,采用了有源直流

4、滤波器、直流光纤电流互感器、合成材料穿墙套管等,同时,在工程质量、造价控制、建设速度以及调试方面都是国内最好水平。(5)三峡至常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宜昌龙泉,东至常州政平,全长890km,额定输电容量3 000MW, 2002年单极投运,2003年双极投运。直流线路采用ASCR-720/50四分裂导线,是我国采用截面最大的导线。随线架设OPGW复合地线光缆一条,不但提供快速、可靠的远动信号,完善了调度通信功能,还可望在东西部之间架起信息高速公路。(6)随着三峡电站将于2003年开始投运,国家电力公司部署了“西电东送、南北互联、全国联网”的方针。全国互联电网的基本格局是:以三峡输电系统为

5、主体,向东西南北方向辐射,形成以北、中、南送电通道为主体,南北电网间多点互联,纵向通道联系较为紧密的全国互联电网格局。北、中、南三大片电网之间原则上采用直流背靠背或常规直流隔开,以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另一方面,随着西部开发号角的吹响,龙滩、公伯峡、洪家渡、索风营、乌江渡扩机、百色水利枢纽、紫坪铺水利枢纽等水电工程的开工,以及后继工程小湾、三板溪、溪洛渡、景洪、瀑布沟、拉西瓦、彭水等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预计今后十几年内直流输电项目不少。“十五”期间安排了7项直流输电工程。除三峡至常州外,荆州至惠州博罗响水镇500kV、3000MW、940km工程已由ABB公司中标,将于2005年投运;安顺至

6、肇庆500kV、3 000MW、980km工程已由西门子公司中标,也将于2005年投运;稍后开工的还有三峡至上海练塘500kV、3 000MW工程;作为大区互联的直流背靠背工程,将有陕西至河南灵宝、邯郸至新乡、东北至华北项目,其中灵宝直流换流站,额定容量为360MW,已被列为直流输电国产化的依托工程,后两项目的规模及落点也将在近期内明确。1.1.3 已采用的直流输电类型以下是已采用的高压直流输电的类型:(1)超过30km左右的水下电缆。由于电缆的大电容需要中间补偿站,对这么长的距离来说,交流输电是不切实际的。瑞典FENNO芬兰SKAN,横跨海峡,采用220km长的电缆。(2)两个交流系统之间的

7、异步联接。由于直流系统稳定性问题或两系统的额定频率不同,在这钟情况下也不适宜采用交流联接。另外,两大系统逐渐发展需要互联,它们虽有相同的频率,有时却不同期,采用直流互联也是常用手段。这两种情况在美国最多见,其它(印度、日本、欧洲等)地方也采用。(3)大容量远距离架空线输电。超过700km距离时,用高压直流输电替代交流输电,极具竞争力美国BPA系统、加拿大纳尔逊河输电系统、我国的葛上直流工程和天广直流工程均属此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快速控制传输功率的能力。因此,对于与交流电力系统有关的稳定性问题,HVDC系统有明显的影响。理解HVDC系统的特性,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稳定控制都是极其重要的。尤为关键的是,HVDC控制的正确设计是使整个交、直流系统具有满意运行性能的重要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