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39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中国与韩国双边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分析 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PLUM分析法 A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of Natural Capital of the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Based on a PLUM Model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0801班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时间:2012年3月9日 一、绪论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自从商品交换出现,人们开始追逐于自身财富的积累,便不断地从

2、大自然索要着财富:开垦山野、猎杀动物、砍伐树木、兴建建筑、采掘矿产和无止境的使用大量水资源等等。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早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误以为自然资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遂而产生“尽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观念。结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过度使用,最终导致“自然报复” (宇宗先,200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自实施对外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对外贸易日益增加,对外贸易总额从1991年的7225.8亿元在短短的20年间已达到2010年的201687.3亿元,增长将近30倍,占我国GDP总量的60%多。然而我国的对外贸易大多是粗放式增长,以牺牲自然资源和

3、环境为代价的增长终将不是长远之计,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权衡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在一九七二年的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全球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最先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该战略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战略意义正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如何保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怎样判断经济的发展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获得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的最大利益的限度如何测量,经济学家给出了各种模型和计量单位。在比较各种模型之后,本文作者认为“生态足迹估计法”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计算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和资源产出,能

4、够与研究对象的生态承载力相比较。生态服务是由自然资本提供的人类生存的重要前提,而非用货币可替代的功能(Wackernagel and Rees,1997)。以其来衡量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正好合适。在我国对外贸易中,韩国自2006年以来已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交易国,而我国在2006年起,也超越美国成为韩国第一贸易交易国(李元旭,2009)。我国与韩国地理纬度相似,位置相邻,虽然我国从2004年5月一直保持巨大顺差,然而在对韩贸易中,却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关于生态足迹理论我国现阶段还不成熟,而具体到我国和韩国的双边贸易足迹分析就更加屈指可数了。综上所述,本文将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plum分析法研究我

5、国和韩国之间的双边货物贸易自然资本生态足迹,以期更好地分析我国对韩的贸易政策影响。2.研究综述(1)生态足迹模型是判断生态可持续性的典型指标。 生态足迹首先由Wackernagel and Rees(1992)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任何己知人口、城市、国家等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他们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其中包括陆地和水域”。 由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在不损害后代需求的基础上来满足当代的需求。生态足迹就是这样一个反映某个国家或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它可以测量某个特定地区或国家的居民对他们生活的环境和使用的自然资源所产生的影响。(Juozas Ru

6、eviius,2010)。生态经济学家PREhrlich将生态承载力定义为:一定区域内维持某种数量不知减少的能力。Roughgarden又作如下补充:用有机体总数测度的某个环境内可更新资源的数量。从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的关系看:(1)生态承载力是生态足迹的倒数。(2)生态足迹是在测量生态可持续性方面对生态承载力的进一步完善。(刘冬梅,2007)。有了生态足迹这一指标我们就能将一个地区或国家的资源、能源消费同自己所拥有的生态能力进行比较, 能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是否具有安全性。(雏伟,李兴旭,2006). EF并没有混合社会和经济指标,而在估算国家、区域和城市的

7、持续发展时这无疑使非常重要的(Ciegis等,2009;Rueviius, 2009)。(2)基于用地系数矩阵的PLUM方法。(雏伟,李兴旭,2006)生态足迹的帐户模型框架是Wackernagel于1996年建立的,主要用来计算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 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态足迹的计算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假定:一, 我们能够追踪我们所消费的资源和所排放的废物, 找到其生产区和消纳区类别。二, 大多数资源流量和废物流量可以被转化为提供或消纳这些流量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陆地或水域面积。根据上述假定, 生态足迹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

8、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i为人均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产土地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在上述生态足迹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区分消费类别, 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消费量, 如食物消费、住房消费、交通消费以及商品与服务消费等。(2)运用均衡因子将各项消费及其废气物流量折算成可耕地、林地、草地、化石燃料土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种类型的生产土地均衡面积。(3)通过产出因子把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转化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面积, 以消除不同土地面积的生物产量能力差异。(3)目前我国的生态足迹状况 国际组织“全球足迹网络”(200

9、5)认为,生态足迹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有更大的生态足迹并且它们对环境的破坏力更大。第三世界有世界上最小的生态足迹。通常这些国家有更为丰富的土地生态而且他们有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这将有助于保护自然。而且不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相对于像普通美国公民这样的发达国家,往往只要很小的需求就足够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全球生态足迹增加了一倍。不仅世界贸易呈现持续的增长,而且我们这个星球的退化也呈现出全球化过程。在1961年的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仅仅达到世界生态足迹的8%,而在2005年这一指标达到40%(欧洲,2008;生活,2009)。此外,发达国家更倾向于通过增长国际贸易来把他们

10、的生态足迹转移给世界的其他区域,通常他们并没有考虑进口商品的原产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后果以及整个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单位:gha):地区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生态赤字中国0.92.1-1.2生态足迹的目标是证明目前的生活方式与节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重要的采取具体行动来告知社会生态足迹的重要性。通过实施不同的政府和公共管理的实施可以减少我们星球的环境恶化与减少生态足迹指标。这可以用欧盟政策的例子来说明。VI欧洲环境计划(2001-2010年)已经退出了集成产品政策,这一政策促进了政策导向于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产品的环保性能增加的实现与在政策权威、股票和消费者之间合作的绿色

11、市场的发展。参与公共管理的一个简单且有效的绿色选择是增加绿色需求并且增加绿色市场贩卖绿色产品的开放口(卡拉布罗,2007年)。可以通过这样的收费措施来减少生态足迹:环境管理系统(和),环保认证和产品标识、环境认证、住宿和娱乐服务、(森林管理委员会)或(森林认证委员会认可方案)认证的森林和木材供应链、认证建筑物的能源、生态和人性化的认证计算机设备、移动电话、办公家具、汽车生态认证、前执行标签的影响和家用电器的其他特征等等。3.我国与韩国的的相关贸易情况 随着韩中两国经济交流的加深, 两国在对方对外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自2003 年起超过美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 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的

12、第六大贸易伙伴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濮晔,2010) 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稳定增长, 其中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一直较快增长。然而自2006 年开始, 这一贸易顺差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 (1)我国从韩国的进口分析我国目前从韩国进口的十大商品分别是半导体(87.3亿美元)、石油产品(85.2亿美元)、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70.58亿美元)、无线通信机器(64.84亿美元)、塑胶(53.33亿美元)、光学机器(51.7亿美元)、电脑(41.5亿美元)、石油化学合成原料(33.8亿美元)、钢板(30.0亿美元)、和石油化学中间材料(28.38亿美元)(2008中国统计年鉴)。自从2

13、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四个现代化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变化对韩国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中国的出口结构已成为越来越类似韩国,成为了韩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并在全世界的制造业产品出口市场上对其造成了有众多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又已成为韩国出口和进口重要来源的主要市场,从而又扩大了两国的双边贸易。(Joon-Kyung Kim, Yangseon Kim and Chung H. Lee,2006)目前韩中贸易的新趋势有两方面:1、从商品类别,韩国对中国出口增长率放缓的商品种类在增加,主要出口商品的出口呈下降趋势。2、中国从韩国进口增长率低于中国的整体进口增长率,在中国进口市场全面放缓的情况下,

14、 从韩国的进口增长率却不到总体进口市场增长率水平。韩国对我国贸易顺差减缓的原因有以下几条:(1)对华投资的韩资企业所带来的出口效应衰退。(2)中国政府从2007 年开始推行的抑制出口政策, 使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下降。(3)中国效应(China effect) 顶点已过, 进口贸易转变为下降趋势。(4)从中国进口原材料以及资本货物增加。(5) 在零部件和原材料领域中国自给度上升。(6)中国国货复进口的进口替代效应加强。(李元旭,2009)(2)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分析中国对韩主要出口一些大型、具有比较劳动密集型优势的产品,如玩具、体育用品和鞋类;而韩国主要对我国出口大量具有资本密集型比较优势的产品;中

15、国和韩国在早些年存在一些竞争,但这样的竞争在21世纪几乎消失殆尽。(Muqun Li, Wei Liu, and Shunfeng Song,2010)。长期以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石油及其制品、玉米、煤、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水产品等。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KITA)的最近统计,韩国现已跃升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国(第一财经日报,2006)。中国在对韩贸易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然而在中韩农贸易产品中,中国却一直保持较大的顺差(胡英坤,2010)。中韩农产品贸易在逐渐增长,然而由于韩国频频采取

16、贸易保护手段,造成中韩双方的贸易摩擦,其在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却较低,并且在逐年下降。(濮晔,2010)(3)韩国与我国的相关贸易政策韩国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模式与其国内政治体制、资源情况等密切相关。“韩国以韩国式经济开发,即实行市场亲和式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通过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开发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韩国进口能源、原材料和资本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刘信一,2006) “为取得经济持续增长,韩国需要以技术和经营革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尤其需要改善以资本品进口为主的贸易结构。” (Trade policy review-Korea)1967 年,韩国加入了关贸总协定,并按照关贸总协定的要

17、求修改了国内的一些政策,并确立了“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取代了50 年代实行的“进口替代政策”。( 石风光,2002)20 世纪 90 年代末,OECD 国家普遍开始实行规制改革,韩国是取得显著成效的国家之一。其改革的目标在于:(1)将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市场导向型转变;(2)增强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开放性和透明度。(The role of competition policy)韩国对华贸易政策:(1)“北向战略”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韩国看到了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巨大潜力,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韩贸易 19922004 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30

18、.8%。与日益增长的中韩贸易额同步,韩国在经济上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后,也开始谋求政治上的自主权(卢武铉,2005)。(2)对华贸易政策措施。增设对外经济协调机构;扩大对华出口的金融支持;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和保障措施);加大对华投资力度。(3)在合作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方面,中韩经贸关系有一定的互补性,这种关系反映在两国的产业结构上,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两国的产业分工和比较优势。中国对韩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棉花、服装、铝制品、鞋靴、钢铁、皮革制品、服装、果菜等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领域。而韩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则是钢铁制品、化学纤维、通讯、车辆及零部件、塑料制品、机电、

19、音响设备及部件等。中国对韩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主要来自这些商品,如前面提到的机电、音响设备及部件,既是中国对韩国出口量最大的商品,也是中国从韩国进口量最大的商品,但是由于竞争力的差异以及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不同,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较大。两国在相关产业上的比较优势,也决定了中韩双边贸易的互补性及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中韩在某些产业上有趋同的趋势,特别是机电产品、IT 产品、家电产品,纺织服装、金属矿产品和一些化工塑料产品,中国在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今后将会与韩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加剧了韩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在低附加值产业,韩国制品有可能受中国制品冲击而淘汰。预计韩国

20、将增加有价格竞争力的中国商品的进口,尤其是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将有一定幅度增加。(张汉林,2006).4.本文的基本结构和创新研究本文主要借鉴生态足迹的理论研究,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的PLUM分析法对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进行生态经济研究。本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分析中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状况;第三部分开始数量分析与结论探究;第四部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针对前面的研究提出关于我国与韩国双边贸易的一些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有:(1)从生态足迹研究的背景来看,目前,国外对生态足迹的研究还处于摸索、完善的刚刚起步阶段;国内对于生态足迹的研究起步更晚。以前文献关于生态

21、足迹多是采用货币分析手法。本文利用基于产品用地系数矩阵的PLUM生态分析方法对于可持续发展研究更为适合。(2)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但是对韩贸易却始终处于逆差,且06年以前逆差额还一直增长,所以中韩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以往对于中韩贸易多是以农产品为多,至于中韩间的生态足迹分析几乎没有。(3)以往文献关于中韩贸易政策的提议多是从货币分析角度出发,由于中韩贸易间的生态足迹分析本来就很少,可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两国间的贸易政策提议就更少了。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两国间的贸易提议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 二、中韩的双边贸易12007年到2011年间中韩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在1992年

22、中韩建交之前,两国间多是民间零星往来,贸易量不大。但是在1992年建交之后,双方的贸易量迅速增长。中国自2003 年起超过美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 而韩国目前也已经是中国第二大进口对象国和第四大出口对象国, 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目前已突破2000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进必将继续增长。 图1.1 中国今年与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总量状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商务数据中心网”编制在中国与韩国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对韩主要出口一些大型、具有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化工产品、钢铁及其制品、石油及其制品、玉米、煤、电视机零附件、收音机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的零附件、集

23、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水产品等;而韩国主要对我国出口大量具有资本密集型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有半导体、石油产品、平板显示器和传感器、无线通信机器、塑胶、光学机器、电脑、石油化学合成原料等等。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我国对韩国在服装、农产品和钢铁三方面的出口状况。 5.参考文献 1 Rueviius, Juozas.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N INDICATO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0,15:711-719 2 SALLY CAIRD, ROBIN ROY.HOUSEHOLD ECOL

24、OGICAL FOOTPRINTS DEMOGRAPHICS AND SUSTAINABILIT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6,8,407-429 3 Muqun Li, Wei Liu, and Shunfeng Song.Export Relationships among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14:547-5624 Muqun Li, Wei Liu, and Shunfen

25、g Song.Export Relationships among China, Japan,and South Korea.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014(3), 547562 5 Joon-Kyung Kim, Yangseon Kim and Chung H. Lee.Trad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China. Asian Economic Journal,2006,20:379-3926李元旭 ,金伦希。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缩小

26、趋势及成因分析,国际贸易,2009 ,12:25-29;7 雏伟,李兴旭。两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简介和评价浅析绿色GDP和生态足迹,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11-128 张思前.中国产品有利于韩国经济稳定. China Acada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1994-20109 李瑞清. W T O 制度下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0(2):62-66 10 朱其恒. 中韩贸易的中方逆差辨析.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8,25(5):97-102 11宋晓娟.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12月。保存地点:贸易经济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 12亓雯.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3月。保存地点:贸易经济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13刘洪梅.论韩国货物贸易政治体系:硕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9月。 保存地点:贸易经济学科专业数字图书馆14刘冬梅.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的生态足迹生态分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年.109-111.15陶在朴.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