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396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研究高文荣在我校建校60周年校庆大会上,省部领导的重要讲话为我校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并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对校友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友工作要充分利用好校友这一宝贵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并且要不断地拓展校友工作的领域、内涵和方法,创新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建立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一、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创新是大力推进我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内在需要1、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创新是增强校友凝聚力的关键学校校友的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每位校友在校读书时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在学校一起接受老师严

2、格的教育和指导,同学们一起朝夕相处,互帮互学,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四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感情。学校年复一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有的毕业生留校和他们的老师成了同事,有的走向社会各个阶层服务于社会,他们在社会各个阶层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是学校和各个社会层面与领域联系的纽带。创新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把校友深藏于内心的感情激发出来,把各个阶层的校友联络起来,增强广大校友“校友强、母校兴、母校兴、校友荣”的责任感,凝聚校友力量,鼓励校友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进一步加强母校与学校的联络,校友与校友之间的联络。2、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创新是充分开发校友资源的

3、有效途径学校要发展,除依靠自身努力和政府拨款外,还要依靠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大力开发和利用校友这一宝贵、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校友中的智力、财力支持学校建设,把校友作为学校发展的坚强后盾,是学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之一。许多校友在学术、事业颇有成就,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能够及时提供信息,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同时,校友们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时不忘母校的培养之恩,通过不同形式向母校捐款捐物,为母校的事业发展出谋划策,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母校的深厚感情,拓展了母校建设发展的经费、物资来源。基于此,创新

4、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为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保证与促进作用。3、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是共同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立机制的目的是使整体形成一个系统,通过信息的促进和交换、储存和处理,感受和内化的过程,以综合与协调,谋划与反馈,获得有效的运行保障。创新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构建一个共同需要、共同发展的工作系统,通过校友、学校、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储存和处理、感受和内化的过程,以综合协调、谋划与反馈,产生互动的平台。学校培养的人才、转让的科研成果,生产的知识产品、提供的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校友的需求;校友对母校的情感,对老师的尊重,利益共同体容易产生;校友个人的学习深造、学历的提升

5、及子女入学,校友所在企业单位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环境的优化,需要学校来扶持、充实和支撑。学校的能量和资源,对校友继续发展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这样互动的动力机制可以不断完善,有效促进学校与校友共同发展。二、 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创新的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应该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前提下,坚持以校友为本,广泛联络校友,不断加强学校与海内外校友之间的联系,把校友

6、置于社会和校友工作的核心地位,努力促进学校与校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共同发展。2、可持续性原则校友资源的可再生性决定了学校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这种长期性就决定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时注意可持续开发,所以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理念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就是在创新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过程中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接性。这就要求校友联合与合作机制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利于共同发展的平台。3、情感性原则校友工作是为母校及校友服务,促进双向交流,共同提高发展实质上是一项情感工程。校友会是一个浓厚的师生情,母校情、同学情凝聚起来的,感情色彩明显的社会团体。因此,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应定位

7、在感情交流与互动基础上,以感情为纽带,以情动校友,以牢固校友情谊为基点,保持同校友经常性的感情联系,对校友感情的付出,以赢得校友对母校的全心全意的支持。4、互动工作原则学校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的生命力产于促进校友母校及社会性互利共赢。在社会出现“诚信危机”的今天,校友将是人际关系中比较坚固的诚信基石。校友联络的创新,要有利于学校与校友的互惠互利,这种关系绝不是单向的回报关系,这种关系既是物质上的互动互求关系,也是精神上的互动互求关系。在这两种需求的相互作用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从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学校的需求更加强烈,从满足程度上看,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必须充分体现互惠

8、互利性,使这种互惠互利的原则落到实处。5、全员校友工作原则校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校内各部门、各院(系)及师生员工都要关心参与校友工作,形成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校友工作的局面,这是做好校友工作的关键。因此,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的创新更有利于校友工作发挥协调、服务、咨询等功能,也有利于校内各部门和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把校友的联络与合作同各职能部门、各院(系)的教学、科研、育人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渗透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中,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三、校友联络与合作机制创新的对策1、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友董事会”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改

9、革办学体制,改变政府包揽办学和格局,逐步建设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级,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按照中央这一精神并借鉴有些高校的经验,应该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友董事会”。 校友董事会建立不仅将学、研、产合作规范化、固定化,并且突破了原有学、研、产合作大多停留在科教合作领域的旧模式,而校友董事会将合作的纵深拓展到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以及学校科技、生产发展等领域。建立健全学校校友董事会组织必将在学校建设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作用,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咨询、论证、参谋和指导,为学校拓展对外联络空间,筹集办学

10、经费反馈办学和教育信息,从而增强学校办学活力。2、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友教育基金会”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友教育基金会”,可以为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面向社会筹资办学的平台。同时,规范管理广大校友为学校提供的各项捐助,加强校友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科学规划校友基金的使用,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校友教育基金会可以和学校校友会合署办公,一班人员两块牌子,负责两个社团实体,进一步联络和凝聚校友力量,拓展校友工作和基金工作。3、建立学院(系)校友工作组校友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学校各院(系)事业的发展,需

11、要发动各学院及各方面人员的关心和参与。校友与其所在学院的老师有着更深的情感和联系,开展校友工作,各学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便利,学校应充分依靠和发挥各院(系)的作用,建立院(系)校友工作组。在校内形成有效的校友工作网络。各院(系)应有一名主要领导分管本单位校友工作组的工作,院(系)办公室应增设一名(兼)职工作人员具体承担校友工作,形成上下一体,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的工作网络和校友工作队伍。院(系)校友工作组,在校友会的指导、协调下,在各自明确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这种校院两级校友工作机制,既充分体现了全员校友工作意识,赢得了各学院对校友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校友会人手短缺、经费紧张的

12、问题,特别是各学院对校友而言有着更深的渊源和感情,以便广泛开展校友的联络与合作。4、成立“大学生校友联络会”大学生校友联络会是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协助校友会专门从事校友工作的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团委的领导和校友会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宣传爱校意识活动,联系全国各地校友分会,组织联谊、接待和采访校友,协助编辑华水校友,维护校友会网站等工作。校友联合会的成员将以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开阔视野,丰富学识、得到多层次和多内容的社会实践锻炼,而且使他们亲身感受到校友及从事校友工作人员的热情与真诚,更激发了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对校友工作的了解,认同和热情支持。5、办好校友工作网站(微博、短信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对

13、校友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我们必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贴近广大校友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友工作新模式。所谓新工作模式,就是依托互联网信息量大,使传播速度快,能融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媒体优势,使校友工作网站成为传播母校信息,联络广大校友、联系各地校友会、显示校友动态信息,展示校友风采、提供校友服务的互动信息中心。随着校友网络交往的开发利用,必须重视校友网络文化的建设,通过校友论坛等网上交流提供校友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研讨问题的平台,努力体现“关心校友,服务校友”的工作理念,依托学校的大学文化和人文精神,发挥好网上的引导教

14、育和联谊交流功能,倡导并营造积极良好的校友网络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对校友的亲和力。6、开展“毕业三十年,母校重相会”活动从2012年起,我校77、78级校友及之后历届校友将毕业30年回校聚会。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他们的聚会,举全校之力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开展“毕业三十年,母校重相会”活动。把组织这项活动作为团结联络校友,激发爱校热情,振奋师生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加强合作交流,谋求学校发展,共创辉煌的有利时机。校友回校怀着,同窗情,师生情,母校情,畅谈成才、毕业、报国思想。为了切实开展的这项活动。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各学院要组织安排校友报告会,座谈会,充分激发校友为母校发展

15、献计献策的热情,表达回报母校的良好愿望。7 、举办“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育发展校友论坛”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发,中央水利工作的召开。校庆大会上省部领导的殷切希望和要求,给学校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要不惜时机地集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之智慧,千方百计地采取一切措施,力争把我校办成一流高水平的大学。举办“水利教育发展校友论坛”的形式来将传递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情况,共谋水利教育发展。校友在自身事业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在他们取得成就时,总是难忘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期盼学校发展的更快更好。所以定期选择有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不同内容的主题,吸引更多的成功校友通过“水

16、利教育发展论坛”,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8、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合作这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企业与学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合作的成功将会促进双方事业的发展,学校应该选择校友较为集中的企业实行产学研综合性教育。我校培养的学生现已成为国家级水利水电企事业单位的骨干,他们对母校的实力和水平有深刻的了解,同时合作事业单位的主要成员又非常了解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情况,所以很容易发现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结合点。在合作的过程中校友牵线搭桥实施校企合作渗透着深厚的感情因素,因而有着充分的信任感更易于调动企业参与并支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在实施产学研合发展教育过程

17、中,可引进企业管理的机制和模式,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合作教育工作。例如,南京邮电大学的企业冠名共建实验室作为一个项目,校友双方本着“宣传企业形象,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签订了合作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建立健校友工作制度开拓校友工作新局面,不仅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更要有必要建立健全适合校情的校友工作机制,从制度上切实保证校友工作在学校的地位,形成校院系协调一致的校内工作网络和业务,各地校友会为支点的校外工作网络,使校友工作成为学校全局工作和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校友工作机制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定期研讨校友工作制度。学校应将校友工作列入议事日

18、程,适时予以研究,定期召开全校校友工作会议,或部分地开展校友工作研讨会,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不断推动校友工作深入开展。各院系每年工作目标应把校友工作列入其中,并把校友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主要因素。(2)、访问校友制度。校院系领导出差(或出国)机会较多,期间,应走访当地校友。同时学校要将此项活动制度化,有组织地定期坚持走访校友,以多种方式广泛接触校友,向校友报告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不仅加深感情,增进友谊,扩大联络,也对鼓舞校友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为校友解决实际问题。(3)、出台相关政策,开发校友资源。良好政策环境的营造对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关系,使他们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

19、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例如建立一套支持校友回母校发挥才能的政策,使他们在母校愉快的工作,相互学习交流,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在双方互利的原则下,广泛、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校友资源,如开发鼓励校友中的企业家回母校投资或合作,鼓励校友在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捐资助学,开拓学校发展空间,支持学校不断向一流大学迈进。同时,学校也要利用自身优势和条件,认真为校友办些实事,关心他们的提高和发展,重视与他们的合作交流,从而增强校友的凝聚力,吸引更多的校友关注母校未来的建设发展。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对在校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以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热情地关心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使这些准校友高高兴兴入学,依依不舍离校,对母校始终怀有深厚情结和美好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