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06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金丝小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沧州红枣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者: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一班方亚丽 任旺摘要:枣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特产,沧州自古就是盛产金丝小枣的地方。红枣营养价值极高,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沧州枣业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得以长足发展并取得瞩目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国农村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农业资源环境逐渐恶化,市场约束力日益增强。目前沧州枣业面临着若干难点与问题,面对现状和未来,针对优势和劣势加以分析和调整,是一项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沧州市;区域特色经济;红枣;产业;发展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

2、渤海,北靠京津,与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隔海相望,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221公里。沧州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 的“两环” (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也是京津通往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京沪(北京上海)铁路、朔黄(朔州黄骅港)铁路和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石黄(石家庄黄骅)高速公路在沧州交汇。京九(北京九龙)铁路、朔黄(朔州黄骅港)铁路在该市肃宁县交汇,并建有编组站。国家“九五”重点工程黄骅港和朔黄(朔州黄骅港)铁路的建成,沧州成为西煤东运新通道的出海口和冀中南、鲁西北以及晋陕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区位优势将日

3、趋明显。沧州全境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年平均干燥度1.2-1.5,大陆度63.8-66.0,大陆性气候很显著。本区的气候概况是:四季分明,温度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灾害性天气常有发生,春旱、夏涝、秋爽、冬干。 沧州有耕地1241.4万亩,草地60万亩,是河北省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全市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还有一百多万亩荒地。京津无公害蔬菜主要供应基地和中国北方知名的优质牧草基地、畜牧生产基地。沧州是著名的“鸭梨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金丝小枣、冬枣、鸭梨等土特产以其优良的品质驰名中外,是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全市年产红枣近4

4、3.5 万吨,鸭梨46.5万吨。沧州还有待开发利用的荒碱地200多万亩、沿海滩涂52.7万亩,低产盐田40万亩,可全部转化为建设用地。一代文宗纪晓岚的故乡沧县崔尔庄镇,近几年车水马龙,客商云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是这里建起了全国唯一也是最大的沧州红枣专业批发市场。 沧州金丝小枣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沧县、献县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年产量达10万多吨。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不仅枣质好、产量高,且以枣品经营为主导产业,红枣、蜜枣、乌枣、醉枣、脆枣、保鲜枣、无核红枣、无核蜜枣、枣茶、枣酱、枣汁等应有尽有,产品不断向深加工

5、、系列化发展。红枣及其制成品已成为当地农民生存乃至翻番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生计。然而,销售难却一直困扰当地经济发展。多年经营红枣,饱尝其中酸甜苦辣并决心带领村民致富的东崔尔庄党支部书记张振中,经过较长时间观察思索,作为一种尝试,于1996年11月向村班子成员提出,在村北划出一块地用于红枣集中交易。这一提议不仅得到村班子成员一致赞同,镇党委、镇政府也全力支持。说干就干,仅用了3天时间,一座简易市场就建成了。崔尔庄有了枣市,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周围村镇,连献县、河间一代的枣农枣商也来此交易。2006年高峰期,市场日交易车辆达2500辆次,日上市量1800吨,成交量900吨,成交额400万元。金

6、丝小枣是河北沧州市区的名贵特产。这种枣皮薄肉厚,汁多核小;果肉青黄色,肉质细而脆。因为它味道甘甜,含糖量高达65%,剥开后有金黄的细丝纤连,吃起来甘甜如蜜,所以叫作“金丝小枣”。 沧州金丝小枣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广为种植了。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到沧州一带打猎。他带着人马经过献县时,见路边田埂上风吹枣树,果实累累。乾隆心里高兴,就叫人摘了一些品尝。他剥开一颗,只见金丝闪烁;尝一尝,甜如蜂蜜,就高兴地说,这沧州一带自古是贫瘠的土地,想不到这儿的小枣这么甘甜! 金丝小枣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含糖量高,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在民间,早就流传有“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

7、草”的说法。英国有位医学家称红枣是“活维生素丸”,是天然的滋补佳品。金丝小枣除生食外,还可以制作传统的甜、粘食品,如枣粽子、枣粘糕、枣切糕、枣花糕、长寿糕、油炸糕,还有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日常吃的枣饼子、枣窝头、糯米枣饭等。枣泥可以作各种糕点的馅料。 沧州金丝小枣是我国出口量最大、销往国家最多的一种红枣。沧州是我国栽培金丝小枣历史最早、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生产基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沧州金丝小枣因其成熟枣果掰开能拉出缕缕金丝而得名。沧州金丝小枣因沧州独特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土壤类型和先进的管理而形成独特的品质,享誉中外。枣的起源

8、、演化研究成果认为,原生种枣是由酸枣演化而来,酸枣古代称棘,棘性喜温,耐瘠薄,抗盐碱。诗经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和“八月剥枣”之句。广志(公元前3世纪)中记载:“有弱枝枣甚美,禁之不令人取,置树苑中。”可见,沧州先民“选取好味者留栽之”,经过一代代筛选,培育出味道鲜美、果肉丰满的定型枣树。南北朝时贾思勰齐民要术(公元6世纪)有:“乐化枣,出青州,丰脂细核,多膏,肥美为天下第一,相传乐毅破齐时,从燕来齐所植也。”(春秋战国时沧州属燕国)。三国.魏志有:“冀州户口最大,又有桑枣之饶,国家征求之府。”(三国时沧州属冀州),这说明当时沧州已广植枣树,枣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来源。沧州是金丝

9、小枣的原产地,申请保护的地域范围内现存许多古枣树,在沧县杜生镇王会头村至今尚存一株1300多年的老枣树“枣树王”,此树树高7.5米,冠幅6.5米,干周2.5米。目前这株千年枣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年产枣30余公斤。所有这些都记述了沧州悠久的栽培历史并向外地传播的史实。明、清代是沧州金丝小枣发展较快的时期,河间府志记载:“明洪武27年(1394年),命工部行文书教天下百姓务要多种桑枣,每一百里二百株每户初年二百株,次年四百株,三年六百株,栽后过数造册回奏,违者全家发配云南金齿充军”。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栽枣树200公顷,6.7万株;光绪十一年(1885)栽枣树667公顷,23.1

10、万株。民国时期,沧州金丝小枣生产继续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1947年解放时,沧州市共有金丝小枣树2780公顷,产量1.27万吨。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沧州金丝小枣的发展十分重视,使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得到快速发展。1987年全国惟一的由国家林业部与河北省联营的金丝小枣良种繁育基地沧州金丝小枣良繁场在枣区兴建,开展了红枣优良品种收集、决选、良繁工作。为促进沧州金丝小枣的发展,近年来,沧县、献县、泊头、河间均成立了“红枣协会”,大力推行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制定推广了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和无公害食品沧州金丝小枣生产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实施了标准化生产,上述措施规

11、范了枣树的种植和管理,促进了流通,壮大了产业。并涌现出“沛然世纪生物食品公司”、“沧州崔尔庄批发市场”、“枣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金丝小枣面积达到10.4万公顷,产量25万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新老枣区为基地,以沧州崔尔庄红枣批发市场为龙头,以沛然、枣香村等加工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市1000多家加工企业、摊点的金丝小枣产业化格局。沧州金丝小枣及其产品多次在国内外展销会上获奖,200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沧县的4000公顷沧州金丝小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列为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I级示范项目。2004年8月4日,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批准,对沧州小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预示着沧州小

12、枣将会更加声名远扬。沧州市红枣产业现状目前我县运河以西8个乡镇有3.5万公顷枣林,形成了“数乡一园的”资源格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小枣东扩”的战略,使运东11个乡镇枣树生产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小枣常年产量20万吨、产值超10亿元,约占农业总收入的40%,集中产区枣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90%,全县三分之一的群众靠小枣实现了小康,沧县金丝小枣在世博会、全国林业博览会、全国红枣交易会等国内外大型展评会上屡获金奖。沧县是著名的“中国金丝小枣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县内有国家级金丝小枣良繁基地一处,在红枣品种选优、良种示范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沧县县委、县政府多年来把金丝小枣做为强

13、县富民的支柱产业重点培植,按照规模、效益同步提高的产业发展思路,重点抓了小枣东扩、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小枣东扩面积达到8万亩,省级已认定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18万亩(崔尔庄8万亩、高川6万亩、黄递铺2.5万亩、纸房头1万亩、大官厅5万亩、杜林1.1万亩),实施标准化管理10万亩。全县红枣加工企业、摊点800余家,龙头加工企业5个,加工品种30多个,注册“沛然”、“崔尔庄”、“枣香村”等20多个品牌,在全国有了较大的知名度,产品畅销国内三十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东南亚、韩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年交易量45万吨、交易额15亿元的全国最大的“沧州红枣交易市场”,目前

14、并正在进行市场三期扩建工程。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以60万亩金丝小枣为基地,以红枣交易市场为龙头,以“沛然”、“巨龙”、“瓜果山”、“枣香村”等加工企业为骨干,辐射全县800多家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金丝小枣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等具有多样性,农业生产区域特色明显。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纵深发展,培育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正确选择。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部平原,北临京津,南依山东,东毗渤海,距省会石家庄240km,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但也存在很多不利条件,如土地盐碱贫瘠、气候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2l

15、世纪沧州市红枣面积已达l33万hm,种植面积居全国第 1位,形成了以沧县、献县、泊 头、青县等县 (市)为重点的金丝小枣种植区和以黄骅、海兴、沧县、献县等乡镇为重点的冬枣种植区。随着枣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红枣加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涌现出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十几家和小型加工企业700多家,红枣加工量已达5万ta以上,占沧州市红枣总产量的20。红枣产业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得到进一步推广,截止目前,沧州市已认证无公害果品基地33万hm,农业投人品的使用得到严格控制,红枣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沧州市还成立了红枣产业协会,建立了崔尔庄和献县尚庄等大型红枣交易市场,培训红枣经纪人队伍,并

16、在中央电视台 做宣传,有力地促进了沧州市红枣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沧州市红枣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金丝小枣成功登陆沃尔玛超市,无公害产品价格达到了199美元kg;2005年,沧州市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鲜冬枣4000kg,出口泰国,创造了沧州冬枣出口的首批记录。红枣高档次深加工产品,外主要销往东南亚地区,并开拓了欧美市场。沧州红枣的销售区域主要为北京、天津、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和浙江以及港澳等地区,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其应对措施,为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红枣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沧州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2002年沧州市红枣曾出现滞销,销售价格严重下降

17、,由往年的4 kg降到1 kg,对沧州市红枣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挫伤了枣农生产的积极性。一、栽培现状 品种、面积与产量 枣树是沧州栽培历史悠久、最普通的果树之一,栽培品种很丰富,以金丝小枣(不同品系)为最多,冬枣次之,无核枣、早脆王等新育优系也正在发展。2007年,全市红枣栽培面积为130.1 hm2,占全国红枣总面积的1/3,总产量为4.25亿kg,主要分布在沧州市辖沧县、献县、泊头、青县、盐山、黄骅等地。产值为1215亿元,并逐年呈上升趋势。 二、栽培技术 产品层次正在升级沧州枣业作为传统的地方种植产业,以前是种的多、管的少、规模大、效益小的自然生产状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组织

18、开展“六五”、“七五”期间的“黄淮海流域红枣中低产地丰产技术攻关”,解决了面积大、结果少、枣树多、效益小等问题。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重视枣果的外观和质量,施肥量增加,产量大幅度提高。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化,枣业单纯重视外观、质量和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枣果质量的提高不仅体现在外观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在营养和食用安全性的提高。如今枣业栽培已经进入无公害绿色栽培标准化生产阶段,有的地区已经开始进行“红枣有机化”生产并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如:沧州金丝红枣业专业合作社与河北新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沧州佳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沧州农林科学院专家指导下,已建立有机红枣示范基地,取得有机认证

19、证书,其产品25项农药残留指标均为零值,2008年8月成功供应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现场,枣业产品层次正在向着高安全性、高优质性的方向迅速发展。 种植形式传统上沧州的枣树多是宽行大冠型的栽培形式,株距一般为46 m,行距为68 m,随着时代的迁移,发展为大冠、中冠、小冠型及枣粮间作等多种形式。20世纪80年代曾一度推行50 m单行或50 m双行,株距24 m的栽培方式。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其栽培方式逐年由稀植向密植方式转化,目前间作形式的大园大部分已被加密形成株行距为3 m5 m、3 m4 m、2 m4 m或2 m3 m的密植园所替代。近年来有些地区开始进行篱壁式栽培或温室、暖棚等保

20、护地错季栽培。 修剪方式和方法枣树是一种对修剪不十分敏感的果树,历史上枣树不修剪也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后来人们为追求高效益,开始重视枣树的冬剪,继而采取以冬季修剪为主,夏季修剪为辅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近年来,枣树种植密度逐渐加大,冬剪对于密植枣园效果不够突出,而夏季修剪越来越表现得效果明显。目前整形修剪的基本思想已被调整到了“以夏季修剪为主,冬季修剪为辅”的观点上,使枣树修剪更加符合枣树丰产优质的自然规律。 土肥水管理土肥水管理是枣树丰产、稳产、优质、高效的基础,随着枣树栽培管理层次的不断提升,对土肥水管理的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不注重土肥水的管理到把土肥水管理提高到事关产品数

21、量和质量层次的高度来抓,由不施肥到多施肥,由盲目施肥到科学施肥。在生产过程中,人们曾大量施用化学肥料,致使出现土壤板结,树体病害难以控制,浆烂果病发病率提高,原有的优势产品供求失衡,枣农效益大幅度受损的现象经常发生。枣农们逐渐意识到,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栽培是枣业走出困境,走向优质高效的根本出路。如今枣农们已逐渐放弃单一施用化肥的做法,开始以有机生态复合微生物菌肥作为主要肥源供应枣园,并已实现了枣业栽培的无公害、绿色或有机栽培,产品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提高。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枣树栽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枣树生产过程中,有桃小食心虫、红蜘蛛、绿盲蝽象、枣锈病、浆烂果病等诸多病虫害对枣树

22、生产形成威胁。沧州枣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曾在不科学防治中受到深刻的教训。单一采用化学防治,不注重综合防治,盲目用药,乱用农药的结果,不但没有有效地防止病虫蔓延,反而使枣果中农药残留增加,品质下降,树体抗性降低,病虫害抗性增强,病虫害大发生等。人们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中觉醒,现在已经把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思想重新转化到农业综合防治的方面上来,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以上发展过程表明,人们需要的不是传统枣业,而是全新的现代枣业,这就对我们的枣业生产和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沧州市红枣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难点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不仅质次价低还打着沧州红枣的旗帜招摇过市。其产品有

23、外地从沧州引种的红枣,但因为栽培技术不同和气候条件差异导致产品质量低下,有的则根本不是金丝小枣或冬枣,严重影响了沧州原产地红枣的品牌声誉。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也难以实现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生产更无从谈起,产品的安全性和标准化是把产品推向市场,甚至国外市场的重要条件,枣农各有各的标准或没有标准,需要有统一行业标准的约束和监督,实现红枣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经营生产模式。因为生产规模较小,导致技术采用和更新的成本过高,单个农户不能也不愿意采用先进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导致多年以不变的产品类型、产品品质面对“需求突变”的市场。销售市场不规范。沧州市没有规范的红枣特产专营店。目前,沧州红枣的销售网

24、点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路边门脸,规模较小,装修简陋;二是路边摊点,是冬枣的主要销售形式,基本都是三轮车载着十几箱产品或直接摆放在路边地上销售,条件极不规范;三是沿国道两边以枣园为依托的销售点,是金丝小枣的主要销售形式,直接将大量小枣堆放在路边,且没有包装,以吸引过往旅客购买,销售点条件非常简陋,卫生环境极差。无序竞争严重。不规范的市场伴随着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经销商相互贬低产品,给顾客留下 “沧州也有假红枣”甚至 “搞不懂哪一个才是正宗沧州红枣”的印象。 沧州红枣行业品牌林立,除了几个知名品牌外销以外,其余的基本都是本地消化,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便不可避免。目前沧州市红枣品牌越来越多, 虽初具规

25、模,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好现象,因为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发展。可要将 “沧州红枣”这一品牌提升至全国大市场,恐怕这种竞争只会削弱沧州红枣的整体竞争优势。 加工水平低。产品档次不高。包装沧州红枣市场包装简陋。而金丝蜜枣是红枣的深加工产品,口味极好,品相出众,但产品包装非常简陋,有的甚至堆放在地上,用大塑料袋包装销售给顾客,产品形象极差。 产品深加工。沧州红枣大多以 “原枣”形式出现,深加工产品非常少,以前曾出现过用金丝小枣加工的 “脆枣”,可泡茶,补血、益脾;可干吃,清脆爽口。但近年在市场上很难见到,枣茶和枣汁也难寻踪迹。目前最常见的枣类深加工产品有 金丝蜜枣、脆冬枣和阿胶枣,产品种类稀少。2000

26、年才被命名为 “金丝小枣之乡”,但乐陵曾连 续10a举办 “中国乐陵金丝小枣节”,以强大的宣传攻势,使金丝小枣与乐陵一起走进国内外人士的心中,沧州市也举办过 “金丝小枣节”,但影响面明显不够。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保证规范化生产。枣农生产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要想将红枣作为一个产业来抓,规范的行业协会是必不可少的,一家一户的枣农难以把握市场行情,无法通过控制产量来稳定市场价格,很容易造成价格的剧烈波动 。没有实行产品分级。产品好坏一个价 由于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沧州红枣具有难以比拟的品质优势,当然,在红枣原产地的产品也会由于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方式出现不同档次、不同品质的红枣,所有产品价格

27、差别不大,难以凸现优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特色,严重挫伤了枣农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红枣产品的优化升级和旧品种的更新换代。缺乏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务。市政府对红枣缺乏产业科技服体系的技术支撑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一大劣势,尽管多年来沧州沧州市采用标准化管理的枣园不足10。枣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科技支持投入不断加强,但仍存不到位的现象。目前,尽管多年来科技人员努力开发了大量的新技术,但数量很少,难以使产品档次提高。全市枣产品企业加工能力仅占红枣总产量的110。科技人员与枣农接触不多,难以实现技术与生产面对面的交流。广告经费不足和技术推广体系的不健全,导致枣农普遍科技素质不高,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受阻

28、碍。研发的新成果,但大多没有转化成为生产力,原因在于受到阻碍。营销力度不够沧州红枣产业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宣传模式,沧州红枣名声在外,大多是消费者的口碑宣传,主流媒体上有关沧州红枣的广告宣传少之又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口碑宣传的风险极大。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现代营销意识。目标定位问题 。目标定位包括栽培层次定位、产品质量定位和市场目标定位3部分内容。关于栽培层次我们无疑要向着绿色和有机枣业栽培的方向进发,而产品质量层次定位要向高安全性的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方向推进。市场目标定位需要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而要达到以上目标则非常困难,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行,目前尚存在如下难点。 群众意志不坚几

29、千年来,枣区群众习惯于传统的枣业生产,由此产生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栽培的认识和知识欠缺,加之近年枣区效益下滑,对高层次栽培缺少信心。因此,必须树立枣农对绿色或有机红枣的信心。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我营销的小格局尚未完全打破,管理措施的随意性普遍存在而统一性不足,因此,必须形成集中生产,统一管理,共同销售的统一组织形式。 农用物资问题 实现红枣绿色或有机枣业生产,急需生产物资的迅速升级。比如:肥料的供应问题,生产有机红枣,无疑需要高效、长效、速成的有机肥料作为主要肥源来代替原用的化学肥料。沧州红枣栽培面积为13.07万hm2,按照每年施有机复合肥4 500 kg/hm2计算, 全

30、市每年需要有机复合肥58.8万t以上,而目前尚没有一家规模化生产的有机肥厂,有机肥的生产量不足需求量的百分之一。由此可见,扶植开辟有机生态复合肥料生产已成为枣业发展进步的当务之急,另外,物理杀虫、生物治虫、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应用,都是枣业升级所必须的准备内容。 产业化规模与经营能力很不相称 。宣传力度不足虽然沧州枣业已经具有相当可观的种植规模和产量,但在国内、国际上的声誉和宣传力度远远落后于山东、河南、山西及新疆等地。 经营方法落后,经营能力不足经营意识和方法关系到营销效果和枣业的发展后劲,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作为经营者必须具备地方、企业和贸易3个方面的优势和实力。目前沧州枣业尚不具备

31、这样的水平,经营方式和方法依然传统落后,企业规模小,市场准入手续尚不健全,自己没有直接出口的资格和能力,仍是小家小户的枣生意,由于缺少吞吐性的大批资金,所有主动权仍全部掌握在南方大客商手中,造成优质红枣终端市场价位高而产地价位极低。 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管理体制问题,国家培养的科技人员很难深入到基层和市场第一线,论文总是出生在办公室而大田展示不足;二是管理机制不灵活,生产、创新、经营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管理观念不开放。 沧州市红枣产业发展对策进行红枣产品深加工。改进产品包装深加工是促进红枣产品增值的重要措施,因为深加工链条是一个增值链条,这个链条越长,产品增值越多。沧州市有着上千年的

32、红枣栽培历史,红 化生产的重要保证,没有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将会使产品失去市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枣的吃法也是多种多样,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应在挖掘传统红枣加工工艺的同时,依靠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实现红枣深加工产品差异化,提高产品档次,瞄准大市场,实现红枣的市场增值。特色产品需要有好的包装,具有特色的产品包装可提高产品档次,方便、安全、卫生、易于保鲜的产品包装是目前市场的需求趋势,应改变原来采用 “粗放型”包装甚至没有包装的状况。另外产品包装还要注重体现沧州的红枣传统文化,做到 在包装上宣传产品。产品的包装不仅具有保持产品品质的作用,更是产品、企业甚至产地的特,色文化符号。 加强专

33、业合作组织建设。促进科学生产加强红枣行业协会的管理和建设是实现红枣产业提升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大生产对大市场的必然 要求。专业协会可把小规模的枣农联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形成 “生产基地 +龙头企业”模式, 或协会直接面对市场,将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是促进产品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其生长成本较高,但如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将枣农联合起来,成本就会因为规模效益而降低。同时,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也有利于开展枣农科技培训。 红枣基地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信息交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枣农的科技水平,引导枣农杜绝病虫害防治中喷洒高毒高残留农药, 提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增施有机

34、肥,保证适量结果,实现技术服务红枣产业。同时利用报刊和电视广播对枣农进行无公害食品金丝小枣标准化栽培技术管理规程和无公害食品金丝小枣质量标准的宣传,提高枣农的科学生产意识。实行产品分级。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即使是同一个枣农生产的产品也会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产品品质的差别,实行红枣产品分级制度是充分发挥产品品质优势的重要措施。实行产品分级制度,可实现优质高价、低质低价。沧州红枣针对顾客对产品的用途 (作原料或直接食用),面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还有利于顾客对产品进行比较,突出优质红枣的优良品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是农产品商品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不仅要求红枣生产者满足现实消费者的需求,还要创造消费者对产品

35、的需求,扩大沧州红枣的品牌宣传,尤其注意沧州红枣整体知名度的宣传。整顿红枣销售市场,在市区建立规范的平价红枣专营店,提升红枣产品的整体形象,并对经销商实行经营资质考核,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卫生,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保证红枣市场的良性发展。 (1)农业政策的机制在于依托诱导型和强制型制度的变迁,从而获得预期的来之于市场回报的变革效应,今后采用什么样的政策和手段,应取决于市场方向和收益群众的利益取向。 (2)要逐步建立起以诱导为主要手段的农林政策和技术体系。怎样有利于产业发展和进步,政府就制定什么样的相应政策。怎样可以充分调动生产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就建立什么样的体制,以此激活发展机制。

36、 (3)在人才开发方面,要取消歧视性的政策。 目前,我们用人往往还是以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资格为指标,而不是真实能力,我们应该不拘一格用人才。 一、组织形式 努力加强生产组织化建设尽快打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自产自销、各自为政、分头出兵的生产小格局,尽快形成统一规程、统一措施、集中生产、共同销售的大格局。通过生产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产品质量的迅速升级,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新体制的形成。 大力发展农村枣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建设,把枣农的土地、枣树、资金、技术联合起来。合作社的组成,不仅仅是枣农的结合,更重要的是枣农与科技的结合,枣农与企业的进一步结合,走向产品与市场的全面密切结合。 二、生产策

37、略 加快品种选育步伐,改善枣区生产品种结构 首先把握好干、鲜、加工3种品种类型的生产比例,其次是要做好早、中、晚品种的搭配,最后要把品种的品质指标放在首位。金丝小枣要以优质、丰产、大果型的新品系为发展方向。冬枣、早脆王、无核枣等品种要在内在品质上寻求突破。 加强有机生产的物资准备有机农业是全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枣业是我们枣业的奋斗目标,而发展有机食品生产对“水、肥、药”等物资都有严格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研究和扩大建设加以准备。比如:有机农业要求不施用化学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外源激素,我们就要开展“有机生态复合微生物肥的研究”并进行大量生产。开展高效有机肥的研究与生产,开展植物源农药和特用

38、营养剂的研究与生产。只有这样做,我们才会早日实现有机枣业。 三、技术策略 市场经济时期需要的是能适应市场的新技术,其中包括栽培、加工、储藏等多方面的配套技术而不仅仅是枣果的生产技术。比如:在栽培方面,市场需要紧俏的最新品种产品,我们就要尽快的生产出这种最新的产品,市场需要高安全性的有机食品,我们就要通过开辟农业微生态栽培手段,开展“不施化肥,不打化学农药,不用外源激素”的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再如在加工技术方面,市场需要经过深加工并取得市场相关准入手续的产品,我们就要在提高深加工层次上下功夫,绝不能一味的用原产品去打市场,要实现这些,一要靠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二要靠枣农们充分的落实技术,

39、三要靠企业拉动,最重要的是靠“农、技、企”有机的联合起来。如果农技人员只管研究,不走入生产,枣农只管种植不能迅速的接受新品种、新思维、新方法,企业只经营不管种植层次的发展,那我们只能面对市场望洋兴叹。 四、经营对策 (1)要坚定正确的经营和发展方向,用科学、理智的观点指导枣业经营,使传统枣业不断向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 (2)要加大沧州枣业经济的宣传力度。 (3)要靠联合营造沧州枣业的航空母舰,下大力度整合枣业资本运营,聚集充分的枣业经营资金,把大批量产品集中起来,让产地与市场直接接轨,尽量减少中转环节。 (4)争取产品的直接出口权,使优质产品直接进入国内外高端市场。 (5)加大扶植力度。政

40、府及各级职能部门对向着高层次运营的相关生产和经营企业、科研单位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结语:红枣作为沧州市传统特色产品,多年来枣业在改善沧州市植被面貌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沧州红枣产业,发挥独特的传统和区位优势,加快生产基地的改造、建设与升级,实现产业优化,建立一支枣产品的经济排头兵把客商引进沧州、把市场引进沧州,真正使沧州的枣产品走向全国、全世界,成为中国枣业的排头兵。参考文献: 1王 健,修长柏西方经济学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素荣,张春素,左清明红枣,中国农业出版社。3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沧州枣业 EBOLhttp:wwwZaOcorncn20020816 4沧州市林业局关于沧州市红枣销售情况的调查与发展对策 EBOLhttp:wwwczlygovcn,2004 5沧州冬枣首次销往 国外 EBOLhttp: wwwcztradegovcn200510一17 6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河北农业农村经济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