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28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化农业水价改革促进新疆经济跨越发展 摘要:农业水价改革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对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新疆农业水价改革的成效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农业水价改革与全国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提出了从新疆实际出发,加快农业水价改革步伐。 关键词:农业水价改革;供水管理;终端水价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核算;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37-03 新疆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浪费严重。新疆是农业大省,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新疆经济发展。因此,推行农用水价制度改革是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

2、利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一、新疆农业水价改革的主要成效 实施农业灌区终端水价制,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经济发展。以灌区终端水价制,理顺供水秩序,实行供水到户为核心的价格改革与供水管理体制改革。以缓解和消除因灌区水价过高而抑制用水需求增长的矛盾为重点,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自治区城乡用水工作,这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培育和开拓农村水利市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终端水价制工作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德政工程。 (一)终端水价制历程回顾 新疆属于纯灌溉农业地区,水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多年来由于供水管理体制不顺,支渠进口到农渠出口的末级区间供水水价没有核

3、定,完全由各乡镇自定,采取按亩和按人头收费,形成农民喝“大锅水”局面,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改革前,灌区末级渠系(支渠进口到农渠出口)水价管理制度缺位,水费计收体制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末级渠系供水管理经费没人核定和管理,使本来应通过正规渠道计收的、合理的末级渠系供水成本成为乡镇搭车收费的借口。水费主要依靠村组干部计收为主,水费上缴到组,组通过截留上缴到村,村通过截留上缴到乡(镇),最后由乡(镇)向水管单位交纳水费。 (二)终端水价制改革成效 1.减轻农民负担。原先灌区水价每立方米0.0453元,灌区农户实际平均承担水费达到每立方米0.113元,农户年上交水费达到每亩61元;2002年灌区农

4、民终端水价确定为每立方米0.075元,较改革前每立方米提高了0.0297,提高了65%,但农户实际上交水费每亩34.5元。改革后每亩水费下降26.5元,下降了43%。终端水价模式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2.促进了节约用水。由于实行按方收费,结算到户,充分发挥了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用多少水、交多少水费,农户增强了节水意识。改革前头屯河灌区年平均亩灌溉用水量540立方米,改革后年平均亩灌溉用水量下降到460立方米,平均亩灌溉用水量降低80立方米。以前“喝大锅水”时,每当晚上刮风下雨无人浇水,任水满沟串,这种现象现在已见不 到了。 (三)终端水价制的主要措施 1.实行“一价到户”。水管单位以水利工程水费

5、专用发票,按最终结算水价,实行“一票到户”,向农民用水户结算水费。首先,由自治区物价局核定农民的最终结算水价,即终端水价每立方米0.075元;其次,确定水费结构和使用比例,即国有水管单位管理的水费(结算点为支渠进口)每立方米0.055元,含水资源费,支、斗、农区间末级渠系维护费每立方米0.02元,含支渠计合理成本,斗、农渠计合理维护费用;第三,实行最终结算水价,一票到户,向农民及时公布结算水价和计量点,从政策上堵死了搭车收费的漏洞。 2.改革供水管理体制。实行“国有水管单位乡镇水管站农户”的“一线通”供水管理体制。水管处作为支渠进口以上一级供水管理的主体,负责支渠进口以上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

6、管理;乡镇水管站作为支渠口以下末级渠系的管理主体,负责支渠口以下水量的调配、计量和水费的计收以及渠系的日常维护管理;农户自主用水,按方计量交费,对水管站的工作进行自主全过程监督。乡镇水管人员负责末级供水全过程管理。水引进村组,由乡镇水管人员进行分配,组级配水员接水并与浇地农户核对时间,逐户进行浇水、计时并由农户现场亲自签字,相互监督。最后经水管单位审查。各配水员主要职责是做好各村组配水、计时、开票、收费工作。浇完一轮水后,配水员立即同水管人员一起核算水量,对该轮浇水计时、水量、应交水费核算后,在村委会公示栏公布,农户若有异议,现场答疑,找出原因改正,直到农户无异议,再行收取水费。坚持每轮水做到

7、“三公开”:计时公开、计量公开、收费公开。 3.统一水费票据,规范收支行为。实行“一票到户”。根据规定,末级渠系维护费由水管处统一计收,单独记账,足额专项用于试点乡镇水管站管理经费开支。由管理处制定灌区乡(村)末级渠系维护费管理实施细则,实行收支分离的管理办法。水费由乡镇水管站统一向农户代收,收费时配水员一定要给每户开具特制的“灌区供水到户预收水费专用收据”,严禁白条收费。收据统一在水管处领取,交多少水费核销多少票据,及时掌握收费动态。年底停水后结算水账,由头屯河流域管理处给农户统一开正式发票。 4.建立水费核算三级台账。各乡镇统一领取各流域管理处监制的明细水账本、记时证等,农户浇水计时签字,

8、配水员根据记时证计时和当次灌水流量计算本轮用水量,乡镇水管站统一核算当次灌水台账,建立农户、配水员、乡镇水管站三级 水账。 5.实行水费计收银行托收。为加速水费的周转到位,通过与银行协商,水管处在属地农村信用社开水费收入过渡账户。存折由乡镇水管站财务人员保管,保管者只有存款权,无取款权。每月中旬和月末由水管处财务人员进行收入划转,十分便捷、安全。 二、新疆农业水价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业水价普遍偏低,供水单位亏损严重。 1.根据2002年水利部开展的“百家大中型水管单位水价调研”资料,现行农业水价只有其生产成本的1/3左右。 2.水费实收率低。水管单位农业水费实收率仅为40%60%左右。百家大

9、中型水管单位农业水费实收率只有70%左右。主要原因在于水费征收不规范,加价收费严重,同时,有的农民收入低,交费有困难。目前国有水管单位供农业用水价格全国平均约为0.03元/m3,考虑乡村正常的成本费用后约为0.035元/m3, 农民实际上缴水价平均为0.05元/m3。 3.国家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1998年以前,灌溉排水的骨干工程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投入比重很小,地方往往以“投工投劳”折资。1998年后启动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只有极少数地方的配套资金落到实处。非骨干工程由农民和集体负担。农民承担了2/3以上的投资用于开发新水源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前几乎没有灌区有能力自主进

10、行农业供水工程的维修、更新与改造。根据水利部农水司19992000年对全国195处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的调查,骨干工程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有20%已报废或失效。灌溉田间工程系统普遍配套不全,大部分无计量设施,无法准确计算用水量。 4.水费支出不合理。许多灌区的农业水费收入基本上全部用于发放工资。水管单位将水费中的30%返还给乡、镇、村,对支、斗、农、毛渠的田间工程进行维修,但大部分乡镇未将这些经费用到工程维修上。 5.没有建立起节水的利益补偿机制。灌溉供水单位的收入取决于农民用水量。农民采用节水措施后,节约的水大多情况下不能为供水单位带来补偿利益,灌溉供水单位没有节水的积极性。 三、

11、农业水价改革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一)新疆农业水价改革的基本思路 农业水价改革要按在2003年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制定了水利工程价格管理办法执行,但是办法对农业水价的制定只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要求,侧重于解决当前供水单位严重的亏损问题,而对于农业供水成本的核定,新疆水价的具体制定办法,提高水价对农产品消费、生产、贸易、农民收入及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的研究是极为不够的,因此,我们对农业水价改革的复杂性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提高灌溉水价,是水资源日益稀缺后机会成本上升推动所致,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但同时,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必须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对灌溉用水和农民收入进行补偿。一方面

12、提高水价,增强农民节水意识,减轻供水单位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供水、节水等系列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结合农村“费改税”制度对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民进行直接的货币补贴。钱从农民一支口袋里掏出来,还要从另外一支口袋里补回去,这是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二)新疆农业水价改革的对策建议 1.尽快建立农业水价监控体系。各地水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差异很大,水价改革对供水单位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极为不同,需要有专门的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对水价改革全过程进行监控。水价改革的具体办法,各地水价征收水平,水管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水费支出占农业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变化,各地工农业用水状

13、况,农民对水价改革的态度等各方面的信息实行定期公报制度,对社会公开。 2.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提高水价的根本目的是要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对农户、灌区或流域来讲,一定要弄清楚节约的水用来干什么、谁受益于农业节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节水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农业供水单位的收入来自于农民用水,农民少用水、节约用水,如果节约的水得不到补偿,意味着供水单位的收入减少,供水单位没有积极性鼓励农民节水。从农业与非农业用水的关系来讲,农业节水以后,其它部门也必须对其进行补偿。节水是典型的具有外部经济的经济行为,如果不对其外部经济性进行补偿,“搭便车”的结果是谁也不节水。 3.加大农业供水、节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14、的投入力度。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减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当务之急。世界各国对农业都实行支持和保护,我国也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农业用水的有效控制和准确计量是水费计收的前提,灌溉系统配套与改造是水费改革的基础,只有这些基本条件具备了,农业按方收费,“两部制”收费才有可能。农业水价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4.规范供水工程的成本核算,降低农业供水成本。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要补偿合理成本,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合理成本”?供水单位为“供水经营者”,是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这就要承

15、担市场风险。新的办法规定供水要补偿供水成本,要确保利润和税金,这与“经营者”的定义是矛盾的。目前来看,水价偏低,供水单位亏损,强调水价由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对于扭转供水单位大面积亏损、鼓励水利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供水投资都是合理的,都应该获得收益,经营者不用承担任何经营风险,这种制度规定会严重损害供水经营者加强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积极性。供水单位人员过多,供水成本扭曲,效率低下是这种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因此,强调水价要补偿供水成本的同时,还要强调“合理”。要正确划分供水成本范围,合理分摊各种费用,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实现“

16、合理”,根本的手段是“竞争”。供水投资要竞争,经营者要竞争,工作岗位要竞争,企业要竞争。只有公平竞争,才有“合理”存在。规范的水费征收办法,高质量的供水服务,一些灌区推行的“四到斗”、“四公开”,即输水到斗、计量到斗、收费到斗、服务到斗,水量指标公开、水价公开、实用水量公开和水费帐目公开等好的作法就会在全国广泛推广。供水成本降下来,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稳定发展才有 希望。 参考文献 1 李娅,李怀成.节水灌溉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11,(34):476. 2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末级渠系水价测算导则EB/OL,2008,(9):18. 3 刘云.农业管理节水技术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1,(11):32. 4 姜文来,于连生.水资源价格上限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3,(2). 作者简介:刘炎昆(1986-),男,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与管理;张敏(1959-),女,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和会计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