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30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玉环县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思考-第一秘书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的全岛新型城市化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目标就是不断推进城市现代化、农村乡村化、城乡一体化互促共进,最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本文在回顾近年来全县新农村建设实践,认真分析当前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近些年中央一号文件均连续聚焦“三农”,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一系列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措施密集出台。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使

2、过去十年的新农村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以玉环县为例,2011年,全县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供电、交通一体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455元,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期。但是,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广大农村既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难点、重点所在,也是潜力点、增长点所在。 今年省第十三次党会提出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两富”总目标,市四届一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海秀丽、富裕和谐”新台州,都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同时,随着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质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群众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3、也越来越高,新农村建设不能再停留在简单的村庄整治、改水改厕、环卫保洁上,而是要走向生活环境生态型、生活条件现代型、生活方式城市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面对不断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越来越高的责任要求,必须顺应时势,因势利导,进一步提升农村工作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工作始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各类要素向农村倾斜,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建设“村美民富人和”的新农村,谋求新农村建设的新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一方面,乡村规划滞后。我县大多数村庄已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但多数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过多考虑图

4、纸效果,对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土地落实情况等因素考虑不足,往往简单套用相同模式,盲目“克隆”,对农民意愿不够注重,致使村庄建设规划落后,造成“百村一面”,缺少特色,村庄建设也难以按规划实施到位。另一方面,建设理念落后。部分农民的环保意识还较为薄弱,农村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尤其是重金属和水污染比较突出。从直观上看,越是农村工业发达的村庄,脏乱差现象越明显。 (二)要素制约问题。一是土地落实难。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土地,当前由于农村土地利益平衡机制不健全,政府、村集体、村民之间在土地问题上未形成良性互动,农村土地征用成为“老大难”问题,不可避免出现规划落地难等现象,跨

5、村异地搞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如坎门街道里澳社区方岩头自然片位于库区上游,群众住房老旧,建房意愿强烈,但因土地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支柱,从我县及各地实践来看,村留地开发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县普惠制的村留地发展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村级发展异地物业缺少政策支持,大多数经济不发达区域的村或远离城镇的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甚至有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如2011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的行政村达107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8.5%。三是财政资金投入分散。近年来,我县对新农村建设的总投入呈现高基数上的高增长态势,但这其中更

6、多的是用于重大工程建设,真正用于村一级建设的资金并不多,且较为分散。 (三)服务对象问题。一是“半城市化”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困难较大。据统计,我县目前城镇常住人口为36.21万人,非农业户籍人口19.77万人,两者相差的近17万人,就是“半城市化”人口,他们户口在农村,居住在城镇,无法享受到城市化给城镇居民带来的福利待遇,能享受的各类社会保障比例也明显低于全城市化人口,尤其是其中的“40、50”人员缺乏非农就业技能,融入城市难度较大。二是对逆城市化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不够。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同时,我县已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的意愿日益增强,但因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滞后,城市“

7、资本下乡”的路径不畅。此外,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分红较多,出现大学毕业生要求回迁农村户口、蓝印户口要求“非转农”等现象。三是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但是增长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工资性收入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但受宏观经济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此外,我县仍有一定数量的低收入农户,大多是家庭缺少劳动力,增收更为困难。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规划为先,以统筹城乡为要求着力完善城乡建设蓝图。规划是龙头,是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全域规划

8、、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注重规划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做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一要完善建设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统领,围绕美丽乡村“五环十带多点”布局,注重我县海洋文化与移民文化的文脉传承和发展,综合考虑中心村、精品村、保留村、撤并村等类别,挖掘村庄资源优势和再造特色亮点。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建设,做到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实施落实可行,既有前瞻性,又有特色性,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和控制作用。二要注重规划对接。加强现有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接,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

9、序、实施落地可行。三要强化规划刚性作用。要健全规划落实机制,注重阳光操作,提高公众参与度,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坚持“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综合运用项目优先倾斜、奖补资金挂钩等政策措施,切实把好乡村规划建设的事前审核关、事中监督关和事后验收关,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增收为纲,以转型发展为导向着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要总结分析农民增收途径,实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点上,对“半城市化人口”,要深入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建立农民培训“一事一议”制度、培训项目专家论证制度和农民培训就业绿色通道,帮助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对农业从业人员,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从

10、传统的农业生产以数量为主向以质取胜、效益优先的高效精品农业转变,围绕文旦、盘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加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集生产、生态、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新型农业;对低收入农户,要实施造血式扶贫和输血式扶贫双管齐下,加大政府救助力度,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走产业开发、转移就业、异地搬迁等增收路子,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探索政府扶贫与社区组织帮扶互促并进的扶贫新路子。面上,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实施“股改”。完善农村承包地流转机制,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主导方式进行推广,引导农民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

11、,解决土地征用“先征后征”利益分配不平衡的矛盾。积极稳妥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工作,把村级集体资产以股份制的形式量化到每一位村民手中,明晰村集体产权,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二是强化政策。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经营农村,研究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综合运用村级留用地和集体物业项目建设等政策杠杆,符合规定要求的村级还可探索异地发展物业经济的路子,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三是规范管理。按照“组织网络化、操作程序化、管理信息化、监督多元化、服务综合化、问责制度化、运作阳光化”的要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使农民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土地流转租金,还可以从集体经济股权分

12、红中受益,更可以自主择业获得收入,逐步形成“吃饭靠集体、致富靠自己”的农民增收模式。 (三)生态为重,以清洁家园为基础着力打造农村宜居环境。强化“生态立县”理念,全面开展“四边三化”行动,深化清洁家园活动,推进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一是抓农村污染整治。要强势推进主要河流沿线违法排污专项整治,全面整治玉坎河、青沙河、庆澜河、楚门河和芳清河等五大河道沿线违法排污和非法养殖场。要加快实施电镀行业“优化”整治,重点抓好电镀中心建设,逐步引导电镀企业入园生产,规范管理。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拳打击非法金属熔炼企业。二是抓农村生态建设。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多元化污水处理模式,强化已建农

13、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正常运行。积极探索“分类减量、源头追溯、定点投放、无害化资源化”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加强县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运行监管,不断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畅通全县生活垃圾“出口”关。扎实推进“森林玉环”建设,2015年实现全县森林覆盖率50.5%以上。三是抓农村生态经济发展。主动对接逆城市化趋势,顺应现代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潮流,充分挖掘海旅游资源以及传统文化优势,加快农渔业与旅游业的对接,编制县域乡村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休闲、观光、体验式农渔业,提升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推进农村低小散

14、企业整合提升到乡村工业功能区或县级工业功能区集聚。用足用好服务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四)统筹为要,以理顺机制为抓手着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城乡要素充分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的互补,重点是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结合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等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公路、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网络化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二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到农村,统筹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功能齐全的村务活动、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放心购物

15、、幼儿教育等服务场所,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培育特色文化村,切实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深化“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农村“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农民文明意识和现代意识,弘扬优秀文化,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变。三是推动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深化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共安全监管中心等“三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组织开展“网格验兵、群众评优”活动,拓宽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四是强化土地保障。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大力推

16、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摸清农民住房和村级建设实际需求和期望,进一步理顺农房改造建设工作机制,加快农房“立改套”试点建设,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强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解决耕地占补平衡,破解农村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五是完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以开展美丽乡村“多村同创”活动为载体,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乱、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理念,大力整合支农资金和项目,使各类资金项目优先向新农村建设重点乡镇、重点村集中,集中力量办大事,逐步形成“理念统筹、项目推进、资源集成、共同行动”的良好局面。搭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多元投入新机制,创新村为主体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方式,切实加强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优化农房抵押贷款等金融支农产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