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34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题目: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考生姓名: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日 期: 二一一 年 月 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最快的时期。这种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道路使中国在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快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是以高投入为基础、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和资源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

2、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能够和谐共生的关键在于度的把握: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环境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反作用,并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只有在均衡点上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而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也主要来自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投入和污染物的排放。因此,经济与环境关系研究的核心之一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这个整体系统出发,对工业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和技术水平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保证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工业发展 环境问题 灰色关联度分析

3、结构优化 Abstract:Since reform and open, China enters a period of Economy at high speed with the quickest industrializing progressWith this industrializing model,the perfect industrial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economic increasing quickly also has been achievedBecause of this extensive economy

4、 increasing pattern ,th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rc suffered the serious breakage and has being deteriorated,which restricts serious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further .Led by the though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xperts in many fields are going deep into the research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

5、onship between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Founding on studying the result that people did,we gradually know that the relation is similar to the reversible reaction equation of chemistry,which is a kind 0f dynamic equilibriumthe key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n accrete tog

6、ether is the ratio:The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will cause inevitably environmental changesOn the contrary,the environmental Variety also will produce the feedback func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result in the non-measurable aftermath to the social advanceJust only the ratio being attained

7、 in extent balanced point,the purpose of promotion mutually may be able to come trueBecause the increase 0f industry is an impetus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rom which the pollutant is let primarily,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productionSo,th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es for the

8、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s to analyze meticulous the industry scale and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al speed,and technical level,which guarantees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o keep on the harmonized developmentKey words:Industri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 Gr

9、ay connection analysis 0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目 录内容摘要2关键词2Abstract3Key words3一、序言5(一)环境问题的提出5(二)本文研究的意义5(三)关于环境问题的理论综述6二、我国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概况8(一)工业化内涵的界定9(二)工业与能源消耗的关系10(三)“3E”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三、关于工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10(一)投入产出分析法11(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12(三)灰色控制系统理论13(四)“GHG.2糢型14四、结论和建议14(一)结论14(二)建议15参考文献16

10、一 序言(一)问题的提出工业化革命开始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力提高,而人类对环境认识停留在比较粗浅的水平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大量无限制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和纳污容量,资源和环境问题才被世人所关注。近代工业所引起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有资料显示,工业发达国家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渣、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是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直接原因,特别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是工业“三废”排放强度的增加,经济增长的代价就是环境问题的加剧。因此,可以说现代环境问题是伴随工业化的进程而产生和发展的。自从改革开

11、放以来,中国进入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最快的时期。发达工业化国家经历了几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过程在中国被压缩在短短的几十年。联合国一发计划署专家科内(DOConner)把这种经济高速长、产业结构急剧转变的工业化模式称之为“压缩型工业 Conner DoManaging the environment with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Lessons from the east Asian experience OECD.1944”。这种工业化模式和经济发展道路使中国在低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快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由于这种经济增长是以高投入为

12、基础,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和资源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和日益严重,我国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在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现象,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短短二十年的发展中集中出现,环境问题的发展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生态环境边建设边破坏,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接踵而至。经济与环境的相关研究是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正面的和负面的影响、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一直是

13、备受关注的问题。(二)研究的意义工业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工业的结构和发展水平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工业结构是工业系统内部各部门、各行业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可以用产品产量或产值来表示。工业结构现代化所要求的工业结构高级化,应该包括工业结构协调化的内容,这种协调化不仅仅是工业发展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协调、地位协调增长速度协调。一定的工业部门由于在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异,造成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种类、组成等有自身的规律,由此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度和广度也不一样。因此,环境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核

14、心是对工业体系内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发展速度和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关系优化调整研究。这种定量化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工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使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程度最终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李悦,孔令汞: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向研究确处理高级化和协调化的关系,载张理泉等主编面对WTO:中国产业经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三)理论综述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辩证关系西方环境经济理论从“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到“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经历了一个相对约束、绝对约束到协调发展的过程。(1)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自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

15、发展并不构成绝对的约束。虽然环境问题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开始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但资源环境问题进入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却可一直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配第就已经认识到自然条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的论点。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注与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最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先驱者。马尔萨斯的观点在其撰写的人口原理和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

16、资料却以算术级数增加的假说。马尔萨斯的核心思想是: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是以人口和收入的指数增长为基础的,而资源的供给却只能以线性形式增长、甚至零增长。无论人口和收入的增长率有多低,任何以指数形式增长的需求都会超过任何以固定的或线性增长的供给。因此,资源的稀缺是绝对的,它不会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而改变。马尔萨斯的这一思想也被称为“绝对稀缺论”。其理论虽然忽略了技术进步在提高资源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低估了人类社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它表明:如果不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那么,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 李嘉图也认识到了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指出:随着

17、人口的增长,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在土地数量固定的情况下将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是人们将不得不耕种肥力和位置愈来愈差的土地;二是在原有土地上不断追加投资,并会因此而产生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与马尔萨斯不同的是,李嘉图认为并不存在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而只存在生产率较高的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并且他认识到了技术进步在促进生产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承认了技术与稀缺土地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可替代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嘉图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比马尔萨斯进了一步,其理论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技术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冲突之间的积极作用。与 马尔萨斯的理论相对,李嘉图的思想被称为“资源相对稀缺论

18、”。约翰穆勒继承并拓展了马尔萨斯和李嘉图关于资源稀缺的观点,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任何社会生产都必不可少的三要素。穆勒将稀缺的概念延伸到更为广义的环境,第一次探讨了关于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承受界限问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立“静念经济”的概念。他认为自然环境、人口和财富都应该保持在一个静止稳定的水平,且这一水平要远离自然资源的极限水平,以防止出现食物缺乏和自然美的大量消失。“静态经济”的思想将环境保护及其影响的时间维度拓展到了更为长远的未来,暗示了如果人类社会的产出超过了自然所允许的限度,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2)第二阶段,20世纪6070年代,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绝对

19、对立,对环境与经济增长持悲观态度。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遵循的经济发展决定论,追求以工业化为主的高速经济增长。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地威胁到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这些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资源问题的认识。因而,这一阶段理论的共同点是对经济增长和环境问题持悲观态度,对当时的经济增长是否定的。1966年,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KEBoulding)将经济的输入和输出分为原材料、能源和信息三类。由于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有限以及生产和消费废物的储存量有限,经济系统被认为是一个闭环系统宇宙飞船式的地球。因此,博尔丁所倡导的是储备型、休养生息、福利型的经济发展,其目的在于建立

20、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循环利用各种物质的“循环式”经济体系来代替过去的“单程式”经济这些理论的观点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些观点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自然当作简单的保护对象。正如贝克曼(Becderman)指出的那样,经济发展可能是最终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的途径。(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趋于理性经济增长与环境应该协调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对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进一步深化,认识到环境破坏对发展的消极影响和巨大的负面阻碍作用;而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资源和劳动的生产率、促进增长和发展,与发展经济具有统一的一面。学术界也纷纷致

21、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前普遍为大众所接受的、比较权威的是1987年提交世界发展和环境委员会(WCED)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满足现当代的需求而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这一定义的两个根本点是满足基本需求和考虑环境极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环境资源存储量和环境纳污能力不发生负向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最低条件是维持总是环境资源储存量和环境纳污容量等于或者超过现在水平。经济与环境一般关系的研究说明了经济与环境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是发展经济的自然物质基础,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会增加经济运行的成本,导致对经济持续发展的绝对稀缺性约束,但它

22、们之间的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经济发展又是改善环境的基础。通过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及相关环境政策法规的制度保证,是能够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二我国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概况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发展,而工业化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与本质要求是实现工业化,这已得到许多经济学家理论上的论述和实践的检验。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来看,不同的工业化进程、工业结构,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同。本章在评介国外发展经济学家的工业化阶段划分理论以及国内学术界关于工业化进程测度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本

23、文研究对工业化进程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指标的判定标志值,以期对我国工业化所处阶段和工业结构演进进行测度,从而为研究工业结构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一)工业化内涵的界定工业化既是经济发展主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重要途径。作为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为主的发展经济学,从20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就一直重视对工业化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的角度及深度上存在着差异,对工业化有多重界定,具有代表性的界定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将工业化看作是一个结构转化的过程。绝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如约翰维斯、罗斯托、钱纳里、库兹涅茨等人均持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例如,约翰维斯(J

24、ohn WeiSS,1988)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在此期间,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HChenerv)认为:“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内容”。而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工业化是以经济重心由初级产品向制造业生产转移为特征的,即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制造业在总产出和就业中所占份额的上升及农业所占份额下降的趋势。他认为,“一般可以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 H钱纳阜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旧版社1989年版。库兹涅茨从资源配置结构转换的角度,将工业化定义为资源配置的主要领域由农业向工业的过程。将工业化过程

25、表述为“产品的来源和资源的去处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这类界定与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具有一致性,巴格奇(Ak.Bagchi)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将工业化定义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连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是一种过程。首先,一般来说,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趋势。在两种比率。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了”。第二类是较为宽泛的界定,将工业化界定为一种包括结构转化在内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代表人物是国内经济学家张培刚。他将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

26、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是一场包括工业发展和农业改革在内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的一场带有阶段性(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变化”。他认为,工业化不仅是工业部门自身的变化,而且包括工业化引起的农村工业化以及相应的工厂制度、市场结构等经济组织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课题组在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一文中也持相类似的观点。文章认为,工业化的英文表达是Industrialize or Industrialization,本是产业化的意思,并不仅仅是发展工业,工业化的本意是产

27、业化。即工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因而不能片面地将发展工业甚至重点发展部分工业(如重工业)作为工业化,而将工业化看作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产业协调发展的过程。这类定义,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更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上述关于工业化的两类界定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了工业化的某些特征和内涵,从中可以看出:(1)工业化本质上是一个长期、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具有阶段性;(2)工业化是一个急剧的和长期的经济结构全面变化的过程。这种结构变化既包括工业(或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所引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包括由此派生出来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城乡人口分布

28、结构的变化。工业化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现代化。(二)工业与能源消耗的关系工业是对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即农产品和矿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产业。大机器生产使人类大规模、高效率的加工自然资源成为可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促使经济进入迅速增长阶段。因此,工业化进程中对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仅使资源存量持续下降,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一般是沿着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进行。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的资源投入来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往往对资源的消耗较高、利用率较低。同时,对资源的深度开采、深度加工、综合利用不够。例

29、如,中国的一些主要工业生产单位产品的物质消耗水平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显然高出许多。可持续发展模式要求工业生产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节约能源和资源,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永续利用。这样,工业生产就不再仅仅强调自身的最大、最快增长,而是把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使资源环境利用效率最大化。(三) “3E”系统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能源研究撤告,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5l一54“3E”系统协调度的综合评价是在各子系统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其协调度评价是通过综合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协调程度的量化指标,反映子系统本身发展运行的水平与质

30、量。中国能源研究报告研究组确定的指标分为三个层次,即一级指标为子系统协调度指标,二级指标为分类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结构指标、增长指标、效益指标和地区相对指标,三级为具体指标。其中,能源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为10个,经济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为11个,环境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为14个。三关于工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工业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因此,环境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研究应对工业体系、内各行业之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发展速度和所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关系优化调整研究。定量研究是根据定性研究的结果建立系统的模型,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协调功能以及系统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因果关系、动态

31、关系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工作。(一)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列昂惕夫在1970年建立了第一个与环境相关的投入产出表。他在一个传统两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加入了一个污染处理部门和对污染物的实物核算。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逻辑性强、关系明确,善于显示各部门流量和存量变化情况的特点。包括经济和环境污染物生成的投入产出表所示,表中的变量X, j=1,2,n表示各产业部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使用流量部分,即第j部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n为部门数量;Y表示各产业部门的产品作为最终使用部分的列向量,其中最终使用部分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消费、投资、进口

32、、出口等项;X为各部门的总产出。表中第3行表示的是污染物的生成情况,通常用各种污染物的实物量表示:W,(k=1,2m:j=l,2,3n)表示第j部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第k种污染物的数量,m表示污染物的种类。F为最终需求部分产生的污染物列向量,G为生产和最终需求产生的污染物总量构成的列向量。表中V表示最初投入,X为总投入。利用上表,建立下列平衡方程:生产平衡方程:XXV (公式1-1)定义直接消耗系数a=XX表示第j部门单位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消耗数量,a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生产技术联系,各部门生产使用平衡方程的矩阵形式为:X=I-AY (公式12)式中,A表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Y表示最终需求列向量。

33、各部门产品价值构成方程:X (公式13)上式写成矩阵形式为:XI-AcV (公式14)V表示新创价值列向量。污染物产生方程:G=W+F (公式15)记污染物排放系数e=W/X,k=1,2,m,j=1,2,m,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产生的第k种污染物的数量。记E为污染物排放系数矩阵,则上式表示为矩阵形式为:G=EX+F (公式16)上述(1),(2),(3)中的公式组成了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但该方法在建立模型时,只从污染治理的角度引入污染生成部分,没有将资源的稀缺性考虑进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当前有学者提出了绿色投入产出模型,该模型是在将环境成本纳入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在

34、原有产出表中增加了资源投入和所增资源投入的损耗部分 (二)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即CGE)模型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在己成为一种相当规范的模型。这一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瓦尔拉斯(Walras)一般均衡理论。随着这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CGF模型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很快作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政策分析工具,得到广泛应用。CGE模型分析是一种典型的系统分析方法,是任何局部分析方法无法替代的。建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的目的,是把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的构造由一个抽象的形式变为一个关于现实经济的实际模型。这个模型通过对商品

35、和要素的数量和价格的调整,实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所描述的供需均衡。利用一般均衡理论进行经济分析,其主要的特征就是把经济系统的整体作为分析对象。不论CGE模型有多少变量,它所涵盖的范围都是经济系统的全部。这是一般均衡分析与局部均衡分析的根本区别。环境CGE模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Forsund和Strom (1988) Dufournaud(1988),Berg man(1988),Hazilla和Kopp(1990),Robinson(1990)以及Jorgenson和wilaoxen(1990)等人对环境CGF模型的早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环境CGF模型的

36、研究取得飞速进展。目前,已经建立的程式化或者已被应用的环境CGE模型大约有二十几种。其中Robinson和Nordhaus等主要是将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内生到生产函数之中,分析宏观政策变化对环境质量的作用。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是对C0排放的研究,Dessus评估了C0 减排措施带来的附带效益,Nesto和Pasurka模拟了税率削减对污染物削减作用的反馈机制。我国从1989年开始对CGE模型的研究,但发展主要在CGE模型的算法、建模的改进,系统论述不多。张金水将列昂惕夫线性投入产出模型推广到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给出了非线性动态经济系统平衡增长轨道上价格、产出结构等的迭代方法;中国社会科

37、学院的郑玉欲、樊明太等建立了我国的CGE(PRCGEM模型),并进行了拓展,在原有嵌套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了一层嵌套以使能源与生产要素之间可以替代,同时按照化石性燃料的含碳量征收碳税,并加入C02排放方程。CGE模型的发展日前虽然已较为成熟,但是,正像其它任何分析工具一样,CGE模型也不可避免有局限性。从它的两个核心内容经济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系统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对数据要求极高,难以操作;对经济行为过度简化,造成实践效果失真;多数CGE模型基本上属于比较静态研究,对具有动态特点的政策分析存在局限性。(三)灰色控制系统理论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利用较少的或不确切的系统原始特征数据序列,通过生

38、成变换进行预测,避免了由于数据资料不完整造成的预测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污染状况的弊端。灰色系统中GM模型的弱化序列随机性、发掘系统演化规律的独特功效,对一般模型具有很强的融合力和渗透力。在工业与环境效应研究方面,主要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主导工业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状态及不同工业行业的产出对各类资源投入的反应程度。用关联树反映工业经济与环境、资源复合系统整体及不同层次子系统的耦合关系。于法稳与刘永涛采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对重庆市工业结构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孙晓鸣等从经济、能耗和环境三方面综合效益出发,以灰色关联度和层次分析法为工具,对南京市工业结构进行

39、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四)GHG2模型GHG2模型是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化学系于80年代末期开发出来,应用于工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的定量化研究模型。它将工业系统划分为若干行业,通过产值比例描述的结构变量和筛选出来的主要污染物月的元产值排污量数据的收集,在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效应模型,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的定量预测。污染物排放量与工业结构的关系可表述为:在操作中先按照设定的目标值进行因子的筛选和参数的估计,对设计的多种工业结构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优化,选择出最佳对策。本模型具有数据需求量少,计算方便,建立模型以后用常用的数学软件程序运行即可得到结果。在这方面实际应用研究较少,郑爱榕等以晋江市为例

40、,采用该模型,通过对该市主要污染行业进行五种不同调整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的定量预测分析和比较优选出经济和环境效益均较好的工业结构。由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经济、社会因素和主要污染因子的不同,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很大。所以深入研究这一模型,对于模型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对环境经济关系认识的深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四结论和建议(一)结论(1)按照经典的工业化理论,根据我国的统计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正在向工业化中期推进。从工业结构来看,原材料工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加工工业比重下降,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快,正在向重化工业阶段迈进。(2)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效应实证分析表明,工业

41、结构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材料工业和基础工业快速增长,工业结构的变化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效应,加剧了环境恶化的趋势。(3)通过工业结构的调整,配合污染治理与防治措施的落实,完全可以将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限制在一个可承载范围之内,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改善。(4)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技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污染治理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工业废弃物的排放达标率,满足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二)建议为合理利用能源、降低环境污染负效应,同时保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42、使我国的工业发展向经济、能耗和环境的合理化、协调化趋进,将本文所研究的工业行业划分为优化壮大行业、继续发展行业、适度发展行业和限制发展行业四类。优化壮大行业:该类行业多为对经济发展推动能力大,能耗低,环境污染小,有利于促进陕西省市工业结构的绿色化行业,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制药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继续发展行业:该类行业对经济具有一定的推动力,能耗和环境负而影响较小,部分行业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是对经济的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适度发展行业:指对环境破坏较大,容易形成大规模污染的行业,考虑到我国众多地区工业部门的比例协调及其对支柱产业的辅助作用,

43、需适度发展,主要电力、热力生产业、纺织业。限制发展行业:该类产业不但对经济发展无足轻重,而且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较大消耗和破坏,技术含量低,存在问题多,需对其发展进行一定的限制,如木材加工及制品业、造纸印刷业、非金属制品业。在制定产业政策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把各种产业、各种产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工业结构调整中,严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鼓励效益型、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业和企业的发展。在工业的合理布局中,遵循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经济规律,遵循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遵循生态规律的要求,努力在发展经济的同

44、时,保护和改善环境。总之,充分发挥结构调整对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着力从工业结构变动趋势和结构调整效应改善环境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陈贵佳,黄群慧,王延中等中国工业现代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7.【2】威廉配第中译本陈东野译赋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3】马尔萨斯著人口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9.【4】李嘉图著,郭大力,王亚南译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5】约翰穆勒著,陈岱孙等译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6】Boulding KB(1966)

45、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In HJanet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 yNew York:Freeman【7】Mishan,EJ(1911le cost of Economic GrowthLondon;staples Press【8】Mishan,EJC1977)the Economic Growth DebateLondon:Allcnan【9】Daly,HE(1973)Economics,Ecology, Ethics;Essays toward a steady sta

46、te EconomySteady state Economy San Francisco Freeman【10】参见GeorgescuKoegen N(1971)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3】Brundtland,H(1987)Our Common Futureoxford:0xford University Press.【14】参见Pearce wDavid etal (1989)Blueprint for a Green EconomyLondon;Earthscan【15】参见C;ocstanaa K(1990)Ecological Economics as a rramework for Developing Sustainable Natural PolicicsIn Aniansson,Band Svedin,SC1990Towards and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Econom yStockholm The Swedish Council for Planning and 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