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50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 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从区域地理、需求以及政策等方面对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昆明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非常有利。但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设备落后、信息闭塞、专业人才缺乏等

2、不利因素,昆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环境;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018-03Abstract:This text from a few aspects of the district geography, need and policy of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f Kunming carries on analysis, the result explain the

3、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f Kunming is very beneficial, but also exists the problems of backward business enterprise equipments, information dateout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ed person. Logistics enterprise of Kunming must notice to avoi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 short, develop

4、 advantage and overcome bad situation.Key words: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deal with strategy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签订、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合作机制的建立、昆曼公路、泛亚铁路等国际大通道的建设以及云南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给昆明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云南已从全国物流供应链的末稍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主要物流集散地。现代新昆明建设已明确提出要将现代物流业发展为新兴支柱产业,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云南省经委统计,云南

5、省物流企业达400多家,且大部分集中在昆明,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乃至南亚、东南亚的物流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但目前对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还没有一个较全面、完整的分析、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环境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昆明市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1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地理环境分析云南省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紧靠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云南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国境线长4 060公里,与周边国家山同脉,水同源,且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其边境口岸、对外通道可

6、以“全天候”利用,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没有茫茫戈壁的障碍,也没有冰川冻土的制约,一年四季均可顺利通达东南亚、南亚国家腹地。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经云南从陆上到达南亚国家,比经沿海港口绕道马六甲海峡要缩短运距3 000公里以上,运输时间可节约三分之一,运费可节约一半以上。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地处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向四周辐射的九大通道均为高等级公路,通达广西、贵州、四川以及中原地区;贵昆、成昆、南昆、内昆、昆河五条铁路干线外通东南亚,内接全国铁路网;云南目前有通航机场10个,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开辟国际、国内和地区航线163条,已初步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省内9个航站的支线网络,连接国内50

7、多个城市的国内干线网络和辐射东亚、东南亚13个地区的国际网络;以“两江三湖”(金沙江、澜沧江和滇池、洱海、抚仙湖)为重点的航运建设和水上运输发展迅速,通航里程达1 324公里,全省可发展航运的河道8 000余公里,澜沧江湄公河是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天然纽带,五级航道的实施,将使中、老、缅、泰、柬、越6国之间实现国际航运通道、走向东南亚的目标变为现实,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国家物资走向亚太和世界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而目前投资1.5亿元,正在建设的水富港将与重庆武汉上海连成一线。“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将初步构建以昆明曼谷公路、泛亚铁路、澜沧江湄公河水道和昆明思茅景洪、昆明红河文山空中航线为综合运输主通道

8、;发展与川、黔、桂以及向内陆及东部沿海辐射的陆路运输物流通道;逐步形成以昆明国际物流园区和曲靖、大理、景洪、红河、玉溪、楚雄、昭通、丽江、德宏区域物流园区为枢纽的物流服务体系。2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环境分析云南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各类矿产142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云南矿产具有种类多、品种全、分布相对集中、大型、超大型矿床所占储量比重大、富矿优质矿储量所占比重较大、共生伴生组份多等特点。云南省的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拥有1.8万多种,占总数的63左右,为全国之冠。云南有中草药约2 000多种

9、,香料植物约400种,在全国名列前茅。云南还有“天然花园”的盛誉,全省有2 100多种观赏植物,其中花卉在1 500种以上,堪称“花卉王国”。1994年云南鲜花产量已名列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花卉出口生产基地。云南省矿产资源与生物资源的对外输送占云南省物流总量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云南省矿产和生物资源的继续开发,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这种需求能够给云南省物流业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全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围绕产地和销地的烟草、花卉、无公害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野生菌类等一批规模化的产销组织体系,通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产品和销售质量,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市场份额,成为他们的共识。

10、同时,外来的投资制造商、零售商,率先将物流业务外包,推动了云南省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1.2万亿美元贸易额的经济区正在形成,这为中国与东盟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到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 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比1991年增长了15倍多。东盟已连续13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因此,中国与东盟的物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3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昆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物流作业水平低,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工商企业的现代物

11、流服务需求。在仓储设施方面,现代化仓储设施比重低,具有冷藏、保鲜、空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功能低下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仍占大多数,现代的搬运工具只在烟草等少数几个企业中使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绝对比重,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无论软件水平、还是应用水平,都赶不上自己的客户工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与客户也不兼容。主要表现在: 3.1仓储设施陈旧昆明市仓储设施的发展与国内其它地区较为类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设计的较为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在传统物资

12、、商业及流通企业中仍保有大量产品仓库、流通仓库和货运中转站及其它各类场、站、库,但分别属于铁路、公路、物资、商业、储运等物流服务部门和工业、农业生产企业,条块分割严重。且大多是六七十年代的陈旧建筑,装运机械化水平低,普遍缺乏自动监控设备,配套服务差,缺乏现代物流所必需的信息化设施和技术准备。3.2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昆明市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以企业自有的信息系统为主,没有公用的物流信息平台。企业对信息的处理及运用能力很有限:第一 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

13、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现在省内大多数物流企业电子化信息处理的水平非常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资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计划(ERP)及供应链管理(SCM)等管理软件在物流中的应用太少;第二,对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EDI 技术及互联网的应用还不普遍,相互之间的数据库信息处理标准不统一,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使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与协调变得非常困难;第三,对

14、客户需求及相关信息还没有意识或能力进行详细研究预测,对客户需求还处于被动反应阶段。3.3缺乏经营特色、规模小由于物流行业属于非限制性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加之昆明市尚未出台规范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普遍规模不大。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单一,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企业规模较小、提供的服务内容趋同,形成了竞争性的供给市场,物流企业缺乏特色和优势,缺少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细分市场,竞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价格上。3.4观念落后观念落后是目前制约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业对降低企业和全社会流通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以及对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改善投资环境的

15、战略意义。只顾各自独立发展,物流信息系统自成体系,没有将物流系统化,一体化及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应用于物流管理中。4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政策环境分析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筑以昆明为中心、以国际大通道为轴线、国家级口岸和区域性交通枢纽为节点,国际国内双向辐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网络;加快建设昆明物流中心和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这无疑为昆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6年云南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以营造政策环境为切入点,规

16、范培育一批对接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物流基地及专业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现代物流体系,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物流保障。在“十一五”期间,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及运作环境,提高全社会物流效率,构建以昆明为中心,沿昆明向东南周边国家辐射的运输大通道为轴心,依托国内、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国际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0年,全省要建立10户专业物流企业联系点,全省货运总量超过8亿吨,物流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降低到20%左右,使物流业成为云南省的新兴产业。5昆明市发

17、展第三方物流的应对策略5.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对现有部分铁路进行更新改造,提高铁路运输速度,构建以公路、铁路、航空为依托,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设施平台,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官渡金马阿拉现代物流中心区、呈贡昆南集装箱中心站为载体的物流园区、昆明航空港物流园区、安宁重要生产资料及磷化工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物流核心圈,初步形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物流中心基本框架。要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力度;在税收政策

18、上,给予物流配送企业与运输企业同等的税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解决物流配送企业发展用地,并享受工业用地价格。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物流业的用地比例,对重点物流发展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对符合条件的新办物流企业,经有关部门批准,经市经委确认,市税务部门批准后,给予减征相关税费。5.2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支持现有的储运、商业、物资、供销、货运代理行业以及企业运输部门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角色转变,鼓励非国有资本投入物流行业,组建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的优势,引进供应链管理人才,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吸

19、收国内外物流管理经验,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支持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物流企业与运输、仓储、集装箱运输等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倡物流企业经营主体、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物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要大力引导大型骨干工商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选准切入点,有序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与企业物流的重组,发展适合自身的物流模式。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建立专业化的物

20、流配送体系,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支持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3促进第三方物流的规范发展(1)为了更好地维护物流市场的秩序,避免竞争过度,必须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尽快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企业准入规则,明确物流企业的注册资本、信息化程度、经营范围、人员要求、注册手续等。要实行信用资质评级制度,对经营不善、信誉低下的企业,实行退出机制,保证物流业健康发展。(2)建立和完善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引导企业采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标准化、系列化、

21、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机具设施和条形码、信息交换等技术,以实现物流信息、物流环节、物流方式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3)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向货运车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费用、政府性集资、政府性基金、罚款项目,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乱收费项目。全面整顿道路收费站点。对违反国家规定设置的收费站点,要立即停止收费并限期拆除相应设施。严禁向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凡违规设置站点,擅立收费项目,向货运车辆及物流企业等乱收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处。5.4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目前昆明市物流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自有物流效率较低,第三方

22、物流企业还不能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物流服务,难以吸引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促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如ERP、MRP等在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同时,要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化运输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全面提升云南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5.5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现代物流属于技术和人才密集型行业,其发展需要大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物流专业

23、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建立物流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人才培训,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第三 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昆明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环境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方

24、物流发展的要求。具体措施如下:(1)鼓励企业开展现代物流教育和物流业务知识培训,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支持企业大力引进物流中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并根据引进人才的相关政策规定落实相关待遇。(2)制订人才柔性流动和各种激励政策,积极推行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鼓励在生产与流通领域中从事或准备从事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物流活动相关的从业人员参加助理物流师、物流师、报送员、报检员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6结束语对昆明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环境分析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昆明现代物流的发展存在诸多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其发展

25、必须紧紧抓住面临的机遇,将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着力解决发展的弱势所在,应对存在的挑战,使昆明物流企业成为中国东盟经贸往来和对外交往真正的渠道和桥梁,为云南物流企业的振兴和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参考文献:1 昆明市统计局. 昆明统计年鉴2006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 于伟,李红涛. 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 物流科技,2006(1):7-9.3 刘长秀,张悟移,林强. 云南省物流需求预测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11):36-38.4 李严锋. 云南省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J. 物流技术,2003(3):15-17.5 陈智刚. 昆明发展现代

26、物流业的SWOT分析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60-62.6 马俊生,陈智刚. 第三方物流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增刊):65-67.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

27、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28、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29、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