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56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创造了庞大的国际物流市场,推动了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成功案例屈指可数。文章认为

2、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管理、物流技术、标准化、信息化、专业人才、国际环境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服务意识、加快技术革新、提高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力度以及适应环境等对策。关键词:物流企业;国际化;制约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123-02Abstract: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makes a huge international logistic market of and gives an impetus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

3、e enterprises. But the successful cases are so little.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restrictions include management, logistics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on, special person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etc. And advise to improve management, reform technology, improve standardization and info

4、rmation, train special persons and adapt to environment etc.Key words: logistic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restriction; countermeasure1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现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间的竞争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要获得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在全球配置资源,这就使企业面临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创造了庞大的国际物流市场,为物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的物流设施设备的产生,又为物流业国际化提供了可能。国际化的第三

5、方物流企业可以将客户企业的全球外包和内向物流模块,与本土的仓储、配送系统整合起来,实现供应链两极的衔接,从而满足国际化物流的需求。在此机遇下,世界各国的物流巨头们以其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管理和技术进军国际物流市场。而我国物流企业领头羊们也开始在国际化道路上启程。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与国际水平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踏出国门的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如中远2003年与新加坡港务集团签署合作协议,首次成功投资中国以外的码头项目之后,又进一步投资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合资公司,涉足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口集装箱码头的经营,与四大国际快递巨头之一的荷兰TNT集团共同组建一家合资物流企业,开拓全球物流市场,成

6、为中国民族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先行者;中远已将其设在新加坡的东南亚区域总部迁到马来西亚巴生港,获取港口资源的意图十分明显;2006年,中外运空运开始组建国际、国内两个事业部,国际部主要做的是国际货运代理,2006年上半年中外运分别与美国国家零售系统公司、巴思科国际公司、优质物流公司、空运包裹快递公司等进行了接触,为中外运走向国际物流市场,特别是打开美国物流市场创造契机;中储也在谋划进入新加坡资本市场和物流市场。这些国内物流的龙头级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已经展露头脚,但国内大多数物流企业则几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2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制约因素分析2.1企业管理现代物流理念就是提供全方位的服

7、务,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而国内物流企业基本是建立在传统单一功能的国有物流企业或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基础之上,没有形成服务行业的战略意识,不能按照现代物流理念进行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流程的个性化设计,导致总体服务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国际化市场的需要。同时国内多数企业对精细物流、西格玛物流、闭环物流等新的物流管理方法的运用和推广还十分欠缺,距离国际的先进管理方式还很遥远,因此在服务国际物流市场时,受到了很大局限。2.2物流技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有限,除个别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之外,大多数企业是在传统的简易物流技术基础上进行作业。例如,仓储普遍使用的仍然是

8、普通平房仓库,搬运工具大量使用功能低下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运输工具大多使用普通车辆等。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全过程的管理,物流增值少,这就很难满足国际物流市场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要。2.3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而我国国际物流标准化与世界对接缓慢,增加了企业的国际物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和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化滞后,同时在物流作业环节缺少必要的

9、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导致物流效率普遍不高,难以与国际标准接轨。如:我国集装箱运输在整个货运总量的比例只有20%,而世界平均水平高达65%。我国目前托盘总数约7 000万个,但是规格、标准都不统一。2.4信息化程度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化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制胜市场的关键所在。然而,我国物流企业对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政府缺乏规划引导和扶持。诸如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上;利用系统集成软件

10、技术优化物流配置的企业非常少;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与国际物流中对信息化的高要求相去甚远。2.5专业人才在国外,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物流的职业化培训也是刚刚开始,从事物流具体工作的人员真正接受过物流系统教育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转行过来的。因此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物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2.6国际环境国际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差异大。其中包括物流行业相关法律、经济和科

11、技发展水平、国家标准、风俗人文等方面。另外由于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国家对来自特定国家的企业采取了歧视性政策也导致了潜在的风险。如一直以来印度认为中国是其经济上的潜在竞争对手,政治上也因中巴关系等蒙有阴影,尽管一直游说外资投向其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却拒绝中国参与其中。2006年上半年,当中国集装箱公司下属的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以7.91亿卢比的最低价中标时,却被印度外交部和内政部叫停;中海收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失败的部分原因也在于加拿大政界的消极态度和被并购企业的股东对我国企业相当的抵制情绪。 3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研究3.1加强意识,改进管理不论是形成于国有企业的龙头级

12、物流企业,还是由传统物流部门和企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都应注意转变管理理念和思路,要首先结合自身条件建立系统化发展的长远规划,树立作为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以最优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宗旨,积极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并注意结合需求方的要求提供定制化的人性服务,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自己的空间。3.2加快物流技术、信息技术革新的脚步对于资金允许的企业可以选择全方面引进先进物流技术,推 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

13、业目的,中国物流企业国际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动自身发展速度。对于规模有限的企业可以考虑寻找自身的核心优势,在此基础上剥离其他业务,而只培养核心优势,即引进某一种或几种技术支持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知名度有限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与知名的管理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承担部分业务,做专业性物流企业。同时注重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加强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同时注重国际信息网络的构建,提高信息化程度,从而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3.3全面推行物流标准

14、化相关部门及组织机构应继续加强对国际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学习,并结合国际物流标准,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管理、设备、技术、信息、作业等各方面标准,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充分了解并重视标准化的重要性;引导市场提高对标准化的要求,从而通过市场驱动企业实施标准化建设;建立监督和扶持机制,对于行业基础性的设备、技术等标准,应强制各物流企业实行进行有效监督,对于较高程度的标准,可以采取适当的优惠和鼓励措施和政策推动企业采用和实施;注重标准化人才的培养。3.4加强专业化人才的培养首先,继续加强高校物流专业建设,完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大型物流企业内,建立物流研究所或研究室,加强物流

15、理论、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其次,建立物流教育的市场化机制,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国家、物流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共同分享教育投资利益的教育投资格局;再次,针对国际物流市场的需求,培养全面的国际性物流人才。除了提高他们的物流专业知识外,还需提高其外语水平和业务谈判能力,要对不同国家的思想文化状况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等。总之必须把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放在战略地位,以促进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发展。3.5努力了解并适应国际环境这一方面要求物流企业自身全面了解国际环境,包括认真研究相应国家的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设施等环境,同时不断完善、

16、提高自身适应环境要求,另一方面更要依赖国家政府的积极行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建立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便于经济贸易的发展,同时为物流企业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姜超峰,申崇志. 物流企业的国际化趋势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9):85-87.2 姜超峰,申崇志. 物流企业国际化悄然起步N. 中国交通报,2006-08-17(B4).3 陈永建,陈晓忠. 国际物流与全球化物流J. 中国储运,2005(5):60-62.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17、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

18、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

19、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