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58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区域物流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 河南省区域物流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河南省区域物流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河南省区域物流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对河南省19782006年区域物流与GDP增长进行了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论表明,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之间存在着长

2、期的稳定关系,GDP的变化是引起区域物流变化的原因,且GDP对区域物流的长期正向拉动更为显著。关键词:区域物流;GDP增长;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4-0010-03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base from 1978 to 2006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and GDP growth in the area of Henan province, proceeding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granger causal

3、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long and stable relationship, revealing GDP growth is the granger reason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e long-pull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Key words: regional logistics; GDP growth; cointegration analysis; granger causality河南省地处中原,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誉,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

4、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在全国经济布局和物流业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河南省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优势产业。最近几年来,对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很多学者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一些文献采用了实证的研究方法,如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2、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2、基于二乘法的一般回归模型3、Logistic模型4等,但这些模型因其指标选择与计量模型存在的问题而值得商榷。例如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能使用传统的回归理论来建模,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从而导致回归结果偏差。加快区域物流的发展正

5、在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政府的关注。基于以上考虑,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9782006年区域物流与GDP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探讨河南省区域物流与GDP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1中国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实证检验1.1数据收集与整理1.1.1代表性指标的选取。第一个指标是区域物流规模指标。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关于物流的统计体系,无法找到一个完全反映区域物流发展的衡量指标,在相关统计数据中只能查到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两个指标。其中,货物周转量指标的统计数据较为准确、全面。本文选用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6、)作为代表性指标2,以Logistics表示。根据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货物运输业是物流业的主体,以货物周转量作为主要指标表述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还是符合实际的。第二个指标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本文选取实际GDP衡量。1.1.2研究数据的处理。分析使用的数据取自19782006年的年度数据,共29个样本值,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065。对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时间序列数据,以按1978年不变价格进行修正,以消除价格因素变动的影响。货物周转量是一个实物指标,不受价格水平波动的影响,不需要进行价格因素调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容易得到平稳序列而消除可能存在的异

7、方差,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趋势线性化。对原始数据GDP和Logistics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GDP和LLogistics。图1和图2分别描述了区域物流和GDP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看出,二者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变动方向较为一致,经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69,可以初步认为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相关的发展关系。1.2模型的建立1.2.1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由于本文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可能具有非平稳性,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现象,首先对时间序列国内生产总值(LGDP)和货物周转量(LLogistics)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5.0计量软件对19782006

8、年间的时间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得出:时间序列国内生产总值(LGDP)和货物周转量(LLogistics)在5%的置信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但所有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平稳,所以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它们均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能使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来建模,因此下面使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1.2.2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关系检验的目的是研究向量单位根过程的各分量间是否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基本思路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它们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性

9、,即协整(Cointegration)关系。目前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和估计有许多具体的模型和技术,常用的有EG(Engle-Granger)两步法和JJ(Johansen-Jusdius)迹统计量法(或称最大特征值法),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检验。而误差修正模型(Error Correction Model,ECM)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它的主要形式是由Davidson、Hendry、Srba和Yeo于1978年提出的,称为DHSY模型。根据Granger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变量一定具有误差修正模型的表达形式存在。首先,将货物周转量(LLogistics)

10、作为自变量,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L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使用OLS方法进行静态回归,经过反复对比最终得到:模型(1)的拟合效果较好,样本决定系数高达99%,D.W检验值为2.225。由于模型中增加了AR1和AR2项,此时DW检验失效,改用BG方法检验。LM统计量为2.745,相伴概率为0.087,表明模型消除了自相关影响;ARCH统计量0.751,相伴概率为0.395,表明不存在条件异方差。下面,继续对回归残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残差ADF检验统计量为-3.61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955。这表明残差RESID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也就是说GDP与区域物流之间存在长期

11、的均衡关系。通过引入(1)式的误差项,建立LGDP和LLogistics之间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模型的估计结果如下:模型(2)的拟合优度较高,回归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并且模型的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性和异方差。从误差修正项E的系数(-0.954)来看,具有较强的反向修正作用,该项系数反映了误差修正规模自身偏离均衡误差的作用机制。从模型中参数的估计量来看,GDP的变动将引起的区域物流的同向变动,如果GDP增长1%,区域物流规模将增长0.38%。同时,区域物流受其滞后一阶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从GDP弹性上看,GDP的短期弹性系数(0.383)小于其长期弹性系数(0.455),据此可以认为GDP的

12、长期拉动效应比短期效应更为显著。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

13、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

14、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