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63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效益差。还处于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阶段,现代物流以现代信息技

2、术为基础, 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制约我国农产品向现代物流(Logistics)转变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体制、制度、技术和标准化。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必须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并不断提高物流技术。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现代化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8-0087-03Abstract: In our country,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remains in traditional logistics stage, w

3、ith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 heavy loss, low efficiency and small profits. However, modern logistics integrates the logistical functions on basi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 concept of system with the result that cost is greatly reduced, circulation efficiency and profits are high

4、ly increas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constra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logistic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from traditional stage to modern one are system, mechanism,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Therefor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ur logistic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should try to

5、realize the systemization, inform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our logistic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relevant logistical technology.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odernization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是增值性经济活动,同时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我们研究物流的目的在于尽量地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使

6、物流活动最大限度的增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不仅能够实现“物畅其流”,而且还能够实现低成本、高增值,大大增加农民收入,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1我国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农户或基地运销大户。运销大户建立与批发商稳定的购销业务关系,也有一些运销户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直接设立窗口。这种农产品物流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农户客商。这一物流方式也较为普遍,如大型连锁超市、农贸市场的批发商等在农产品收获时直接到农户田头收购。(3)农户或基地

7、加工企业。这种方式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自己基地的初级农产品和从农户手中收购来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后或直接出口,或出厂销售给内地的批发商,或设立窗口直接零售到消费者手中。(4)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社员和基地上的农产品收购来,或销售给与自己有业务关系的批发商,或将农产品运往自己在外地设立的批发窗口、零售窗口进行批发或零售。(5)农户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出口。这一物流形式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通的中介组织发挥作用。他们接受农业加工企业由于出口需要的委托,或发动本社社员,或自办生产基地,种植某种出口加工企业指定的农产品,然后按加工企业要求制定出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出口企业要

8、求的农产品,提供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按出口要求进行加工,然后外贸出口。上述情况表明,我国多数农户的生产经营是单户经营的形式,农产品的销售多为分散方式。这说明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尚处于传统物流阶段。这一阶段的农产品物流必然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弱。表1是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主要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通过对比可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46倍,损耗率是发达国家的34倍,加工增值约是发达国家的1/51/4。这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2我国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落后,没有进入现代物流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

9、因素制约:2.1制度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置我国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而且还使我国的农产品流通主体小型化。农村改革释放出来的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纷纷进入农产品流通领域,搞起了农产品运输、加工等,这样的流通主体通常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较小,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难以独自完成物流的全部流程,只能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完成物流中的某一环节,于是出现诸如专业运输户、专业包装公司、专业储藏公司等,这些小型企业物流技术不高、设备落后,难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现代化。2.2体制因素我国分部门管理体制使物流基础平台分割。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

10、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 这必然造成物流环节衔接差,物流运转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是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根源,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就在于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为地割断了农产品的跨区物流,造成了严重的物流地方分割。2.3技术因素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低,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大的重要原因。在发达国家,粮食早就采取“四散”:即散装、散卸、散储、散运。而我国粮食运输大量的还是采用传统的“包装运输”方式,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在生鲜农产品储运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条冷链: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

11、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很低,而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物流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0%。我国的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著名经济学家历以宁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文中例举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事例: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 此外,我国物流作业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在搬运、点货、包装、分拣、

12、订单及数据处理等诸多物流作业环节上,手工操作方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应当说明的是,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都拥有一些自动化物流设备,如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堆垛机、自动巷道起重机等,但是这些自动化设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率。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中的条形码、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以及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还比较落后。2.4物流标准化因素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关键问题,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

13、,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我国 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

14、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给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3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思路与措施现代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更能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所以必须实现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变。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社会化等。实现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重点则是努力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物流技术。3.1建立以商贸为中心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基于我国农户规模小且分散,农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比较发达这一客观事实,构建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生产、加工、包装、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是比

15、较适合的。在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中,进入市场“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组织不分公私”,吸引众多国有、集体、个体等不同经济成份的经营者。能为农产品物流提供配套服务,如邮电、银行、税务、工商、治安管理等,能为经营者提供运输、包装、信息等服务。并利于采用先进的交易手段,如拍卖、期货交易、看样交易、对手交易等多种形式。该种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值得推广。 3.2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农产品物流信息除具有信息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征。因此,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等必不可少。为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

16、和发布制度,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3.3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在参考国外物流及相关标准并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实际的基础上,分析与描述物流系统典型工作流程,研究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标准需求,进而形成规范的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3.4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要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是在生产上要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

17、、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到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的检验,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为农业产出后各个环节的进行做好准备。二是要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除具有保护功能和促销功能外,还是连接农产品市场利润和物流成本的结合点。因此,要在农产品的精加工和包装上狠下功夫,积极采用新型的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三是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手段。要在抓好传统销售方式革新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应用现代销售手段。鼓励龙头企业或销售公司在大中城市特别是在沿海沿边口岸设立流通加工和销售网点、对外窗口,发展代理商,建立直销市

18、场。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配送等形式。积极运用拍卖、代理等现代交易方式。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国际化发展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网上购买的比例会逐步增加,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趋势,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交易。参考文献:1 喻晓燕,黄立平. 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J. 上海商业,2004(5):14.2 孙剑,李艳军. 基于一体化战略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J. 商业时代,2003(17):21.3 夏文汇. 电子商务平台下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 农村经济,2003(7):22-23.4 赵黎明,徐青青. 我国区域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探要J. 中国农

19、业大学学报,2003(3):56-58.5 孟凡胜. 我国农产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制约因素J. 商业研究,2005(10):179.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

20、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

21、.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

22、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