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67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日韩三国技术创新模式 一、美国技术创新模式 本文所言的创新是对公司而言,而不是对世界市场而言的产品或工艺的创新。根据技术创新与原技术的联系及其发生的阶段来分类,弗里曼(Freman,1992)将创新活动分为不同层次,包括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或称为过程创新。产品创新主要指公司、大学或政府实验室中有意识的RD新产品的生产和对旧产品的一些非连续性的质变性的创新。过程创新指持续发生的小的量变性的创新,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制造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更新、生产工艺的改善等等。尽管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这两种技术创新,如美国就有大公司为主的波士顿创新模式和小公司为主的硅谷创新模式,但美国更以小公司模式见长,所以我们主要

2、研究硅谷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模式。 在过去的50年中,美国无疑是世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领袖。1997年世界上最大的10个高新产品的出口国和地区依次为:美国(2580亿美元)、日本(1520亿美元)、德国(1440亿美元)、英国(1050亿美元)、法国(900亿美元)、新加坡(700亿美元)、荷兰(590亿美元)、中国(500亿美元)、中国台湾(490亿美元)、韩国(460亿美元)。一个强有力的研发部门,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新,加强公司的竞争优势。它往往位于大学附近,和其周边技术基础设施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它们的活动,领导公司直接增强了其在科技相关领域的前沿地位。 1、RD资金投入的数量和偏向 美国RD的

3、投入不仅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且美国企业将RD资金的23用于提高产品技术、即进行产品创新,l3的RD资金用于进行过程创新。这种倾向不可避免地使美国在突发性、激进性的技术创新上更有优势。(见表1) 2、小企业的组织特点 (1)企业组织松散,类似由工程师组建的合作组。公司鼓励非正式交流,提倡建立分散化的组织系统,如半独立的商业部门,以便及时反馈顾客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小公司特有的灵活性,职员共同参加策划和行政管理、享有同等利润分成的股票期权,可以允许公司内部个人主义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小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也对其技术创新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硅谷,跳槽十分普遍。而社会不仅接受这种变动,而且还

4、认为是理所当然的。70年代,硅谷的电子公司平均每年的雇员变动为35,而小公司则高达59。这种分散化和流动性的环境加速了技术和技能的扩散。即使有事先签订的保密协议,工程师跳糟时仍会带走在以前工作中获得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并将它们带入以后的工作中。 (3)公司内部独特的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人为本、冒险精神、个人主义、强调平等、愿意接受不同的文化,使企业内充满了灵活性的创新精神,是有效的企业技术文化。独特的文化使人们的社会地位更多地是由技术成就而不是由经济成功来决定,这就使人们更多地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 3、特殊的企业间关系和非正式交流对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竞争者之间讨论技术问题的非正

5、式合作和交流十分频繁。在大公司中,或在其他无地缘优势的企业中,这是无法想象的。共同的求学经历和经营历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人际关系十分巩固。“准家族式关系”的存在使企业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 (2)与专业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公司拥有一种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硅谷内的公司有很多种合作形式,如交叉受权、第二来源安排等,它不同于传统的大批量定购所造成的合作关系,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的机会,避免垂直一体化的成本和风险。企业甚至与供应商交流长期业务计划以及共享机密的销售预测和成本数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种关系密不可分,双方还是维护着自己的独立。硅谷的许多公

6、司不让他们的企业占用供应商的收益的20以上,也不让客户占有他们自己收益的20以上。 4、市场结构的影响 (l)行业结构高度分化。工业专门化及分化的过程不断重复,发展出了一种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工业系统,横向和纵向的专业化孕育了一个持久的工业多元化过程,并有利于工业结构的弹性和适应性。但硅谷的分散型的工业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集中性,区域生产商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提高了技术水平。 (2)资本市场上风险资本为主的结构对创新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风险资本企业是硅谷崛起的经济引擎,风险资本家们不仅是其关键的资本来源,而且也是当地社会及职业系统的中心人物。与大公司的技术创新模

7、式不同的是,硅谷的风险资本产业是在原有的技术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资本家为注资的企业带来技术技能、操作经验和行业接触的网络以及现金资本。 5、其他相关支撑机构的作用 (1)政府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政府干预和大量的公共补贴,有助于建立科学为基础的工业和知识经济。1998年,政府提供的RD投入的总额占到全部RD投入的302。1982年的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案(SmalBusinessInnovationDeveloPmentAct)在所有王要的联邦研发机构中都设立了小企业创新发展项目组(SBIRSmallBusinessInnovationResearch),以增加政府对高新小企业的资助。现

8、在还试行鼓励大学和联邦实验室的RD成果商业化。小企业的技术转让项目(STTR,SmallTechnoligyTransferProgfam)为在一个研究组织中的科学家和一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和实施的项目进行资助。 (2)一般来说,RD能力主要有3个承载着:企业、大学和其他非官方研究机构、政府实验室。在美国,企业和大学与政府机构由共同的兴趣和资金供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与企业之间大量的合作实践为互相之;同的学习和调整提供了基本体系。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也是公共技术基础设施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与当地公司订立合同,为其雇员专门上课。 (3)专业供应商和服务公司日益扩大的网络使新公司的创立更为便利,从而

9、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突发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和发展。律师、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公共关系公司等的作用基本相同。他们往往也由熟悉当地技术产业的个人来经营,这样也就与其他地方主要由熟悉非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不同,更能促进小公司和新公司的发展。 二日本技术创新模式 日本增量性的技术创新可以从日本专利的特点上得出。尽管日本企业在申请专利的绝对数量上超过美国以及其他世界各国,但是绝大部分的专利申请只是针对目前技术的一些相对很小程度上的改进。作为跟进者,日本公司往往在领导公司之后,在突破性技术创新领域几乎毫无建树。 1、RD资金投入的数量和偏向 尽管日本在RD投入的绝对数量上不如美国,但是RD占GDP的比重却超过

10、了美国。日本RD占GDP的比重一直在增长,目前已达到3的水平,基本上是目前世界上这一比率最高的国家。但是在日本的企业中,RD投入中23用于过程创新,而13用于产品创新。这使日本更加擅长于过程创新,而美国则更加擅长于产品创新。 2、日本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特点 (l)技术创新主要在大企业群体而不是小企业进行。日本的大企业和与其有联系的企业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企业群体。母公司在金字塔的顶端,具有最高的权力,生产的流程从上到下,而报酬的流程是从下到上。在这个金字塔中,有很多的分包企业,他们的任务是为与其直接联系的上层企业提供产品。金字塔集团的技术研究通常都由这些小公司进行,并把研究成果逐渐传递给母公司

11、,帮助母公司设计产品部件并经常性地予以改进。在企业集体内部,母公司与分包企业之间有很强的技术外溢效应。由于母公司对小公司经常性的低价销售,许多小公司被迫破产。母公司运转良好,这也是这种制度的目的所在。日本的大公司模式与美国的小公司模式相比,在技术创新上有两个优势。一是他们可以将技术融入产品中,并很快从技术创新产品的生产阶段过渡到市场营销推广阶段。另一是他们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全球技术信息按集系统,通过这种系统实行多年以来一直行之有效的技术模仿和快速赶进策略。 但旧本持续改进的管理思维是决定日本创新方式的中心内容。日本式管理的精髓是渐进的、持续的、增量的技术改善,其实现基础为团队合作精神、高级管

12、理人员的权威性、可衡量的目标和结果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等。其实现方式为问题觉察机制、问题解决机制和成果标准化机制,最终成果将扩散到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台机器,使其效果最大代。管理实践包括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库存管理等。 (3)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使用通才而不是专才的特点也是增量性创新的重要原因。增量性的创新需要了解现有技术、其他相关技术以及公司本身的优缺点,其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轮岗制,二为终身雇佣制,以实现部门间有用信息的传递以及对公司发展目标达成一致认识,有利于增量性创新的发生。 (4)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重视秩序与和谐的集体主义使日本企业更重视大规模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阻碍了企业

13、家精神的产生。重视权力和地位的等级制度思想使个人的创造能力不能得到发挥。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使日本更加强事物发展的过程,尽量地规避风险。儒家思想中的忍耐精神、社会地位决定的命令传导机制要求人们勤奋工作、负责任、在所分配的任务中极力帮助群体工作,而不是想要提高个人的利益。由此,这样的社会也更加倾向于进行渐进性、增量性的而不是激进的、突破性的创新。 5、日本的市场结构的影响 (l)产品的市场结构首先,日本技术创新主要是有市场导向的,以商业化为主。大部分的日本技术创新(约有13强)的目的是节约原材料和能量,节约空;间,这导致了日本增量性技术创新的产生。如果技术创新是由用户推动的(既可指外部顾客,也可以

14、指公司内部顾客),日本的优势更大。而美国公司更擅长于利用技术本身发展所带来的机会。其次,日本的市场竞争极其激烈,导致大量差异化产品的产生。过度竞争使日本企业尽量规避风险,在很大范围内迫使公司在新产品发展而不是基础研究上投入更多的努力。这当然也就阻碍了创造性的技术创新的产生。 (2)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低流动性和资本市场上产权交易的不完善,日本风险资本并不象美国那么活跃,而大银行则倾向于贷款给大公司,而不是给一些毫不知名的小企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缺乏中途进入的渠道,新成立的公司一般很难进入市场,所以企业家失败的风险比较高。 4、其他支撑型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由于日本劳动力市场的低流动性以及日本企

15、业集团的内部封闭性,所以企业集团之间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明显,我们在此仅考虑政府和大学的作用。 (l)政府融资比率较低,使RD的研究方向偏向于商业化研究,而不是基础研究,这就使日本的技术创新偏向于风险较小的增量性创新。1995年,日本RD资金总量中约有205来自于政府投入722的资金来自于企业投资。与之相比,当年美国RD投入中525来自政府,345来自企业投资。工业RD资金来自于政府的比重一般少于3凡在1995年,产业自身融资率达到982,而在其他工业化国家中,政府投入的比率一般为10。另外,政府RD资金大多流向附属研究部门和大学,而这些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动力,造成日本基础研究十分薄弱。 (2)

16、在日本,大学缺乏必要的动力,这是日本基础研究匮乏的重要原因。这包括资金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从资金上看,大学的大部分研究资金来自教育部,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研究人员的供给,而不是为了资助某个特定的研究项目,严格的预算约束造成基础设施差,缺乏研究资金,基础性的研究得不到支持。从制度上看,日本大学以传播知识而不是创造知识为重要目的,导致其对创造能力的重视不够,年轻的学者没有机会进行独立的研究。 三、韩国技术创新模式 韩国作为后发国家,其创新形式主要是后发企业学习外国技术,并最终过渡到自身技术创造的过程,方式有外国直接投资(FDI)、合资企业、许可证贸易、OEM(OrignalequiPmentmanu

17、facture)、ODM(Owndesignandmanufacture)、海外投资、国外买方支持以及其他非正式方式(如海外法训、雇佣国外人员)等等。 1、RD资金投入的数量和结构 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的RD增长很快,其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97年其在GDP中的比率达到了27。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RD的总支出在过去40年中平均增长了83,在1998年达到了90亿美元(IEAGHGMeetingsinKorea,1999)。韩国公司RD投入的大部分是用于取得和消化国外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对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持续性的创新,许可证贸易和转承包业务在90年代早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技

18、术来源。 2、韩国企业组织形式与管理特点 (l)后发公司的特点造成了其技术创新的独特性。后发公司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克服市场进入障碍和技术障碍,然后取得技术和增加出口销售。韩国技术发展的阶段经过了从早期的依靠OEM和许可证贸易到80年代转向ODM然后再转为与国外公司建立技术上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并提高国内的RD投入,并进一步收购国外的一些高科技公司来促进本公司技术的发展。 (2)大公司的组织模式是造成技术创新的决定注因素。在韩国,大公司占有绝对优势。1977年,韩国大型企业集团的销售额占全国总销售额的157,雇佣的职员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91,在1994年销售额比率增长为27.2,而雇佣的人数比却降

19、为8l。但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的公司没有在产品供应链上的大量中小型公司,因此在90年代初期,韩国公司已经丧失了技术发展的根基。尽管以生产能力为导向的极度纵向一体化战略使后发公司克服了市场进入障碍,但是三星等公司在产品创新能力上仍然十分薄弱。大企业所特有的规模过大、严格的等级制度都削弱了年轻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创造能力。规模密集型的经营方式限制了公司的灵活性,减慢了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3)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区别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首先,公司的大型化所带来的垂直的等级制度、论资排辈的管理方式、决策权的集中性都是根深蒂固的问题。由于传统家庭的影响,韩国公司内的等级制度甚至比日本更为严格。人力资源管理技巧

20、十分落后,很难适应快速变动的技术环境,在许多韩国的企业中,所有权和经营权仍然没有分开,这加强了管理的独裁,减缓和阻止了权力的下放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推广。其次,由于企业所有者目前仍然是韩国工业中最有权力的力量,公司发展的关键取决于领导者的政治技巧,是否可以维持和发展与政府的合作关系,技术创新的动机在相当程度上得以削弱。这种公司结构和战略在可预测性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大量生产标准化的产品取得了成功。但是当遇到快速发展、复杂的高科技行业和尖端市场时这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失败。最后,公司是半家庭式的团体,半终身制的雇佣制。在韩国,雇员的忠诚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人如公司的所有者或是高级经理。这与日本式的忠

21、诚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日本,归属感往往是针对一个群体或是组织本身,因此可以象群体或组织一样持久。而在韩国,忠诚度取决于雇员与其所忠于的人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雇员愿意工作的时间期限往往比日本雇员愿意工作的期限短,当然这要比美国建立在特定期限的雇佣合同的时间长。 (4)韩国公司文化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但更偏向于日本模式而不是美国模式的特点对创新的影响。与日本一样,韩国同样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重视教育、非正式团体在社会经济关系的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纪律性。但在很多方面如在种族、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处境上,韩国更倾向于日本模式。同时,韩国企业文化也受到了美国企业文化的影响,80年代后期开始的

22、政治民主化导致了工人罢工,同时尽管韩国也相对地具有群体趋向注,但是他们同样具有很强的个人倾向,对组织的责任感稍弱。 3、国际市场和需求结构与技术创新有直接联系 韩国公司与其想进入的国际市场距离较远,那些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而不是在发展中国家,而公司面对的是不发达的、规模较小的国内市场和并不复杂的客户要求。想要成功,后发公司必须克服市场进入障碍,在国外发展具有创新性的供应商和客户,刺激技术进步。 后发公司将技术机制和出口机制结合起来,形成了双重效应的市场和技术渠道,使他们可以利用出口市场作为刺激技术创新的一种机制,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的学习机制也同时服务于出口市场。这一过程使当地能够从符合出口市场的

23、需要的角度来进行技术创新,促进了后发公司技术和专门技能的提高,使企业克服缺乏高标准的客户和客户生产商的产品链所带来的不足,克服了当地市场的不足,提供了需求机制以使生产商缩小技术差距。当地的竞争刺激了创新,成功的出口商被其他的企业模仿。 在研究韩国的技术创新模式中,不可不提的是三星公司。作为一个后发公司,三易取得半导体行业的领导地位,这在后发公司是并不多见的。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根本点在于它采用了出口带动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世界市场的高标准、复杂的需求结构,三星成功的做到了高质量、低成本、快速交货以及良好的服务,从而取得了竞争优势。如果三星将产品面对国内市场需求的话,极有可能无法做到后来居上。

24、 4、政府的巨大作用 韩国的大学在技术上较薄弱,其他教育和技术机构的设备也很落后。韩国技术创新的相关支持机构主要表现在政府的作用上。 (l)工业发展政策:包括促成大公司的资本积累、给予其大项目和大量贷款、货币贬值以降低出口品的价格等政策。韩国市场机制和制度并不完善,在需要的时候,政府的干预保证了企业有能力进行工业化。在早期,韩国政府指导当地的企业进入电子行业,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外向型的工业发展道路,以刺激大企业集团的发展。 (2)教育和研究政策:从1951年到1987年,教育投资从政府预算的25提高到22。为弥补RD的劣势,成立了大型政府投资机构来进行RD和制造工作的研究,以及培训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如在1962年成立了一个科技信息中心,1966年成立了公共研究机构作为技术扩散的中介推动机构。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