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74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 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分析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保护和维持自然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条件。当地球的资源被不断的索取并将废弃物抛回地球时,废弃物管理便从价值链中剥离出来并被单独处理,可优化废弃物处理。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助于实现整体绿色价值链的框架,

2、它能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实现所有废弃物的最小化。关键词 价值链 废弃物最小化 整体绿色一、绪论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和环境保护对当代和未来人们的生活质量是极其重要的。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这两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因为全球生态系统的能源容量以及废弃物的处置能力正在达到极限,所以它的经济子系统正在面临一个严重的挑战。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个是制造业。通过不断改善原料的转化过程,制造系统不断地降低成本和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从价值链增值活动中可以看到这种转化。价值的传统定义是一种狭义定义如利润或生产力。然而,从政府的宏观调控看,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焦点。由于当前持续发展和政府管理的压力的增强,价值的内涵和外

3、延扩展到环境中。进一步,Handfield 在1997年指出,为了更好环保,环境管理策略必须纳入各国的价值链中去。近年来,被指责为环境大敌之一的制造业,已经开始了回收和再利用。主要包括再制造,绿色分解,清洁生产,逆向物流,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内容。相对于废弃物管理中的回收和再利用,制造业中的回收和再利用较之化学或生物过程更直接。目前,在不同学科中,废弃物管理已经被区别开来。整体的废弃物减量化由于缺乏跨学科间的协同合作导致局部的废弃物最小化而非废弃物管理的全面优化。一个能够使废弃物整体最小化的方法需要面对以下一些挑战:贯彻预防和减少污染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在末端对污染进行控制;在源头消除有害废弃物并

4、在整个价值链上全面减少废弃物至最适宜的程度。二、绿色价值链管理通常,价值链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横跨整个顾客订货周期的活动,包括策划,采购,制造,装配,包装,物流和配送。一条绿色价值链是将环境这一新的价值层面合并进传统价值链中。如图1所示,从原材料供应者为起点且以消费者为终点的主要原料的流通已经被延伸为包含了“从开始到结束”这样一个观点。没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将被分解或掩埋,而可利用的原料或零件将重新回到价值链中。其余的产品进一步的用化学的(即,焚烧)和生物转化的方法间接的被处理。这一阶段会产生例如再生材料或再生能量。这一阶段后剩余的部分被运走填埋,进一步转化为无害的和可再利用的原料。然而,在价值链的

5、每一阶段,在创造新的价值和附加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对环境是有危害的。其中那些最后被填埋的部分是最危险的。 因为填埋法是垃圾处理最不可取的形式,所以要努力使总量达到最小。图1 绿色价值链的一般模型三、废弃物管理废弃物管理通常被定义为废弃物的处理过程。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以降低企业处理所用的各种类型材料对环境的影响。最近十年对废弃物的填埋造成的结果是最危险的。垃圾掩埋物中的污染有气体污染,沥出物污染等。废物掩埋的污染大概有以下几类: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垃圾产生的气体如沼气,氢,氨气等;*难以分解的塑料;重金属和对环境有毒的二恶英,芬芳烃在过滤中被分解。这些分解后的小颗粒物,因为其持久

6、性,进入生态系统后危害更大。为了减少被掩埋的废弃物,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了一个建议,将一个整体的污染防治方法(如图2)与一个更好的危险废弃物管理方法(如图3)合为一体。这些污染防治和危险废弃物管理方法源于环境的愿望,即减少废弃物的来源作为将废弃物减少到最小的首选手段。只有在可接受的废弃物最小化技术被确定之后,才会考虑危险原料无害化的使用和选择性的处理的回收技术。总而言之,为了将废弃物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废弃物管理需要执行以下的步骤:减少来源;资源的补救和回收;处理;最后的废弃物处理四、整体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框架社会急需将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变为以生物为中心的价值观,并把环境评估落实到每次的思想和

7、行动中。由此,我们提出了整体绿色价值链的框架,如图4所示。这个框架是三维的。纵坐标列出了参与者的六种类型以及对应的产品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供应链中的一个管道涉及与特定的产品或紧密的家庭产品相联系的原料、部件及装配流。管道显示了供应链的水平局部视图,列坐标描绘供应链的垂直视角。第三个维度列出了达到污染最小化的四种方法,即减少污染源头,资源回收,垃圾处理以及最终污染处理。这个框架建议,从个体参与者的角度,无论参与者处于何种位置以及他在管道种处于何种职责,为了达到整体绿色,他需要从战略,策略,以及作业水平上全面的运用这四种方法。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为了达到整体的污染最小化,管道内参与者需要根据四种垃

8、圾分类来调整他的垃圾处理方法及行动。从污染物最小化的视角来看,最终整体绿色的目标是达到垃圾掩埋部分的污染(尤其是危害严重的污染)最小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所有参与者在所有的管道里全面运用四种方法。图4 整体绿色价值链框架本文提供了一个达到价值链整体绿色的方法框架,后续工作将致力于模型,计量方法及评价现有价值链的环保表现。参考文献:1Goodland, R., 1991, Det som taler for at verden har n?dd grenser mer presist at n?v?rende produksjonsvekst i den globale ?konomien i

9、kke kan opprettholdes, in ?konomisk Politikk for en B?rekraftig Utvikling: oppf?lging av Brundtlandkommisjonen, Goodland, R., Daly, H., Serafy, S.E, von Droste, B. ed., J.W. Cappelen Forlag, pp. 1-14. 2Shu, L.H., Flowers, W.C., 1999, Application of a design-forremanufacturing framework to the select

10、ion of product life-cycle fastening and joining methods,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5:179190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

11、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

12、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

13、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