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483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全面了解掌握良渚区块的经济运行现状和特点,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把握工作重点,赢得发展主动权,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更好地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度时艰,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为此,良渚支行对良渚区块的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应对措施。一、良渚区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一)经济运行现状近年来,良渚区块经济在保护良渚遗址前提下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通过建立工业区块、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实施科技战略,合理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物流园区初具

2、规模,形成了物流、制造、建筑、纺织、服装、五金、印刷、食品、加工、房地产、服务等多元化产业,但尚未出现明显的主导性产业。经过随机抽查100家企业2008年末的基本数据发现,百家企业中制造业29家,纺织、服装业13家,建筑、建材业16家,化工业5家,包装、印刷业9家,五金业4家,房地产业1家,汽车相关业5家,食品加工、批发业7家,服务业11家,总产值181780万元,比上年上升32272万元,销售175192元,比上年上升27268万元,净利润21518万元,比上年上升10666万元(扣除房地产其他上升670万元),产销率963.37比上年下降2.57个点,利润率12.28比上年上升4.95个百

3、分点,各项数据虽大部分略有上升但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已初步显现。1、剔除房地产企业因素,各项数据上升缓慢,产销率虽然较高但比上年已略有下滑,企业较之上年库存上升,流动性降低。2、相关行业数据有所下滑,特别是纺织、服装和汽车相关行业利润率降低,影响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传统行业、房地产业、建筑、建材业占比过大,而这些行业在今后几年往往会成为受影响较大的行业,这也将直接导致区域经济的滑坡,对我行信贷资金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4、据统计劳动成本支出增加今年对企业影响不大,但随着新劳动法的全面、规范实施在今后必将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虽然08年企业尚较平稳,但09年甚至在更长的一段时间内

4、仍不容盲目乐观。(二)区块的特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良渚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利,是余杭区中部中心城镇,与杭州北部紧密相接。杭州绕城公路北线、东西大道横贯全境;104国道和通往杭州市中心的衢州路纵越全境;潘塘互通立交以南庄兜为起点同衢州路相连,与杭州绕城公路北线十字相交,形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宣杭铁路,东苕溪航道东西横贯全境,京杭大运河沿镇东部南北穿行,而良渚至康桥、古墩路延伸段以及地铁2号线均已在规划中,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综合的杭州北部交通枢纽。2、良渚古文化底蕴,五千年前的良渚繁华融进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年代久远,文化气息厚重,尤其是近几年来,围绕良渚文化的“大美丽

5、洲”项目的快速推进,一期工程良渚博物院和美丽洲公园已成功开园,二期项目还将建设玉文化鉴赏区、文化创意园、良渚文化旅游体验区及部分管理、配套服务设施。届时“大美丽洲”将成为一个文化旅游综合体,对良渚区域的城市化建设和相关行业的带动不容忽视。3、物流型“大市场”入驻良渚。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水产、肉类、果品等市场主体和商业街一、二期建设已完成,园区于08年开园。良渚文化村国际度假酒店装修完成,2008年 4月份试营业;亿丰家居建材城一期展示厅装修完毕投入营业,63亩仓储区块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1748亩征地签约已经落实,117户拆迁户已签约,企业签约12家。金恒德国际物流基地于07年3月全面开工。

6、一个综合性物流市场已初具规模。(三)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短期内,金融风暴的影响还将持续加深,特别是2009年的前两季度,企业将遇到严冬,区域经济将会陷入一个低谷,部分企业可能会因为流动资金问题而陷入困境。其中,房地产、纺织、外贸等企业受到的影响将是最大最直接,而连带的,装饰建材、加工制造等产业也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国家与地方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将推动良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给相关的产业如管件制造企业、采矿业等带来新的契机,使其能较平稳的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在经过市场磨合期后,它的辐射效应将会很快显现出来。预计两三年内,在半径为五公里的范围内会形成一个

7、核心区域,集中发展仓储与物流,同时,带动周边居住、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在本区域范围内催生新兴的行业租赁业,并逐步走向主导。另一方面,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与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推动良渚区块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大整治与拆迁的力度,这也必将淘汰或搬迁区域内高污染、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的一批工业企业,而部份“高、精、尖”企业将得以生存,并逐步集中于勾庄与大陆工业园区。在良渚博物院与良渚遗址公园周围将形成以居住、观光旅游服务为主的相关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良渚与部分强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分析 发表时间: 2007-11-17 近年来,良渚镇按照“传承良渚文明、创建北秀明珠”发

8、展战略,紧紧围绕“商贸良渚、实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谐良渚、创意良渚”的目标,改革创新,扬长避短,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5年该镇荣获“杭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的称号,并位列“全省百强乡镇”第74位。但是,随着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强镇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良渚镇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百强乡镇”的位次不断前移,本文利用2006年度“全省百强乡镇”的测评资料,主要选取了全区综合实力排名前六位的闲林(含五常)、运河、塘栖、余杭、瓶窑、崇贤镇,通过四个方面的分析比较,较全面地反映良渚镇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初步建议以供参考。一、社会经济发展的比较1

9、.经济规模比较从经济总量指标来看,良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明显高于我区平均水平(见表1),农村经济总收入和预算内财政收入、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分别为全区平均水平的138.3%、286.4%和120.4%。但在七强中,除了预算内财政收入是七强平均的139.7%外,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这两个指标明显弱于七强平均水平,分别为七强平均的87.8%和79.3%。从人均指标看,除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位居第2位外,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和人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均位于我区15个镇(乡)中的下游,分别为运河镇的36.1%和30.4%。乡镇名称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均农村经济总收入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工农业总产值人均

10、工农业总产值非农产值比重实绩(万元)位次实绩(万元)位次实绩(万元)位次实绩(万元)位次实绩(亿元)位次实绩(万元)位次%位次闲林镇1055025418344835734219971 1 88415399.0 1 运河镇1474343131314411892354019 4 107123197.8 4 塘栖镇1393677213245292945032799 7 9039896.6 7 余杭镇1030025614457572827243968 5 92213497.8 3 瓶窑镇1060693316218141420372172 8 6179897.0 5 崇贤镇103966752523522

11、1684964090 3 73518298.1 2 良渚镇10110007113192124113724606 2 65671396.4 8 七强平均1152061150718294534518821397.515镇平均730967152030143643053541195.02.生产效益比较作为我区行政区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良渚镇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但从土地的产出效率来看其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良渚镇的地均农业总产值为0.25万元,是七强当中最低的一个乡镇,略高于我区西部山区等乡镇。从劳动生产效率(劳均农业总产值)和农业投入来看(农技人员比重)来看,良渚的劳均农业产值和农技人员比重在全区15

12、个镇乡中为最低。良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产值为21188元,是崇贤镇的28.9%;农技人员比重仅为0.22,为全区平均水平的24.4%,而我区另外前六强的这一指标基本位列全区中等水平。从可比性和可借鉴性的角度考虑,若良渚的劳均农业产值要达到15个乡镇的平均水平,即42533元/人,则良渚镇的农业产值还需在06年的基础上翻一翻。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同时要想方设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业不同的是,在工业生产效益方面良渚镇有明显改观。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平均净利润和乡镇企业技术人员比重这两个指标均位列全区第3位,但是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占当年实际完成

13、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略显不足,仅为39.6%,与其他六强相比明显偏低。乡镇名称劳均农业总产值地均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净利润乡镇企业技改比重农技人员占农林牧渔业人员比重乡镇企业技术人员比重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位次%位次%位次闲林镇48016 5 0.45 4 9221.3 9 75.47 3 2.88 1 9.99 2 运河镇61221 2 0.62 1 8459.0 11 71.23 4 1.24 5 5.53 10 塘栖镇44195 8 0.41 6 6685.3 12 55.54 5 0.34 11 3.59 11 余杭镇41795 9 0.42 5 21167.7 1 8

14、4.11 2 1.46 4 5.85 9 瓶窑镇44608 7 0.23 11 3848.6 15 44.42 8 0.38 8 7.22 6 崇贤镇73411 1 0.52 2 8915.4 10 41.60 9 2.44 2 8.58 5 良渚镇21188 15 0.25 9 13182.5 3 39.63 10 0.22 15 9.02 3 七强平均477760.4110211.458.91.287.1115镇平均425330.349954.949.50.906.313.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2006年末良渚镇实有耕地面积总量为58301亩,为我区现有耕地面积最多的乡镇。人均耕地面积

15、为0.7亩,正好是全区15个镇的平均水平,比七强平均水平的0.5亩高了0.2亩,是闲林镇人均耕地面积的2.3倍,居七强首位。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的相对充足为今后良渚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道路交通(公路密度)、文教(每百学生拥有教师数)、卫生(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等指标来看,良渚镇均处于全区中下游水平。与此同时,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仅为87.6%,处于全区下游水平,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为20.2%,处于全区中上水平。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这一指标涵盖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人数,从上面两组数据可以看出良渚镇农村人口的社会保

16、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乡镇名称人均耕地面积(亩/人)公路密度(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个/万人)每百学生拥有教师数(个/百人)万人拥有图片馆、文化站数(个/万人)每万人拥有福利院床位数(个/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实绩位次闲林镇0.3 15 2.2 1 20.5 4 6.5 8 0.3 9 4.9 15 122.0 1 44.1 1运河镇0.6 10 1.2 10 11.3 9 5.8 13 0.8 5 17.8 4 94.8 8 25.2 3塘栖镇0.4 14

17、1.3 8 35.2 2 7.6 3 0.2 14 11.2 11 116.7 2 17.2 9余杭镇0.6 7 1.1 12 49.4 1 6.9 5 1.1 2 12.8 10 94.0 9 20.8 8瓶窑镇0.6 6 1.5 7 22.2 3 8.2 2 0.6 7 97.2 1 112.5 3 26.5 2崇贤镇0.5 12 1.7 5 14.1 7 6.0 12 0.5 8 14.6 8 99.1 7 24.5 4良渚镇0.7 5 1.6 6 9.5 10 6.3 9 1.0 3 10.1 12 87.6 13 20.2 64农民收入水平比较2006年良渚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6

18、05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8.5%,居全区第12位,是闲林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7.3%,略高于瓶窑、径山、黄湖等三个乡镇。乡镇名称2002农民人均纯收入2006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平均增幅实绩位次实绩位次%位次闲林镇6093611727117.82运河镇6711310053510.614塘栖镇6560410636212.87余杭镇55091395651014.83瓶窑镇5778990501311.911崇贤镇6781210411311.313良渚镇5778990651211.911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115991012.8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良渚镇近年来经济

19、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得到较快提升,但是与区内强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1、工业经济增速加快,但产业层次较低。 2006年良渚镇的工业产值为62.54亿元,比2002年的25.83亿元,增长了142.1%,年均增长24.7%。但是,规模小,2006年良渚镇规模工业产值为45.84亿元,占该镇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3.3%,比全区平均规模工业所占比重76.0%低了2.7百分点;行业众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明显的块状经济,企业间缺少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产业链;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方式还比较落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做大、做强”的勇气和魄力,存在明显

20、的短期行为和“小富即安”的思想。 2、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可用资金较少。随着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给全镇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收入。近五年,该镇的预算内财政收入以平均每年77.8%的速度保持着快速增长,在全区名列前茅。但是,由于现有财政体制调整以及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导致该镇财政支出并不宽裕,可用资金较少。2006年人均乡镇可支配收入为1579元,在全区乡镇中排第12位。 3、三产发展水平较高,但就业带动力不强。近几年来,良渚镇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三产收入占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的比重为14.9%,实现三产增加值为7.29亿元,位居全区15个乡镇前列。但三产发

21、展就业带动力不强,与闲林镇相比,良渚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镇从业人数比重为39.6%,低于闲林镇7个百分点。良渚镇的劳均农业总产值处于全区较低水平,说明农村劳动力相对比较过剩,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渚镇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使得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这也是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最佳途径之一。4、经济转型期机遇较大,但城市化进程偏慢。从推进城市化的角度看,良渚镇财政紧张,建设资金不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由于城镇居民户口优势逐渐消失,加上就业因素的影响,农民对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民虽然长期从事非农产业,但并不愿意放

22、弃具有一定保险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的收益,特别是城区周围农民承包土地地价较高,转为城镇户口,意味着放弃土地的高额收益。并且城区周围大多数村集体经济雄厚,已经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的村年终按人口分红,而城镇居民无集体资产可享受。这一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该镇在今后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集聚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对今后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1、良渚镇的新定位。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传承良渚文明,创建北秀明珠”战略,进一步明确了良渚作为中心城镇的地位,是现代化商贸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集聚区。依托良渚文化的品牌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打造集商贸、文化、人居为核心的商

23、贸服务型城市“北秀明珠”,这将有利于良渚城郊型经济向城区型经济的快速转型。2、优越的区位条件。良渚镇距杭州中心城区10公里,萧山国际机场50 公里。镇域内交通网络纵横交错,直通杭州的有杭州绕城和公路;骨干道路有104国道、东西大道、祥彭线、勾仁大道(省重点)、勾运路、好运路、通运路等,并且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东苕溪航道东西横贯全境水、陆、空运输条件一应俱全,这都为良渚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飞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重大项目的后续带动潜力较大。良渚在商贸、交通、文化等方面突出的资源优势,吸引了众多知名物流中心来良渚投资,如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的浙江物产集团杭州基地,基本建成的杭

24、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工程,正动工兴建当中的杭州港大松树集装箱码头,还有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建材市场浙江亿丰家居建材城,浙江金恒德国际物流基地等一大批重大服务业产业化项目纷纷落户良渚。以“良渚圣地”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国际度假酒店、“玉鸟流苏”创意集镇街区等项目为代表的良渚文化旅游核心区块的启动和建成,推动了该片区的整体建设,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就业,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从而推动良渚向更高层次发展。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从良渚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出发,根据良渚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征,对良渚镇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以下粗浅建议:1、以城市化为载体,推进良渚现代化建设

25、。 顺应推进城市化的战略要求,抓住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速推进城市化,实现城乡一体化,是良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城市化进程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口集聚,更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调整和优化良渚经济布局。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城市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城市化的推进,将扩大和完善城镇的各种功能,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城市化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良渚镇提供更多的财力保证;城市化的推进,将大大增加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良渚的现代化建设,应当把城市化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产业化与城市

26、化的联动发展。2、以民营经济为动力,强化经营城市理念。 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民营经济的发展,把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发展民营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活力。民营经济是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具有产权清晰、利益直接、动力强劲的优势。不仅良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良渚的城市建设也需要民营经济的积极参与。目前良渚正处在由农村集镇向现代城市过渡的转型时期,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设施建设任务重、投资大,由于镇级经济实力的限制,以政府一家之力进行城市建设,势必财政负担重,资金缺口大,建设进程慢。因此,良渚应当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活民间资本,用于第三产

27、业和城市建设。城市经营是一种政府行为,是把“城市资源”包括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的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以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城市是重要的资产,但是城市资产只有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才能形成资产生成、组合、竞争和增值的良性循环机制。经营城市就是要把城市资源当作资产来运作,把城市看作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形态,以市场化的投资运作方式,依托民营经济及外资,进行建设与管理,加快城市发展。经营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与管

28、理的一种必然趋势,按照经营城市理念进行城市建设与管理对于缓解良渚镇政府在城市建设资金上的困窘,提高城市建设效率,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使良渚城市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以接轨主城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随着良渚的交通区位条件的不断改善,吸引外来资金的竞争力大大增强,良渚与杭州市区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良渚应当主动接轨杭州市区,接受市区的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全球化为良渚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良渚应当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增强产业竞争力,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和市场,提高经济外向度,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实

29、现跨越式发展。 4、以深化改革为要求,破除发展障碍与瓶颈。 目前,良渚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总的原则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加快良渚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树立市场大融合、要素大流动的观念,冲破行政区域界限,约束不合理的政府行为,克服条块分割、行政分割的影响,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增强市场意识,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方法指导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以改革促开放,以改革促发展。 5、以服务

30、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明确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进步,通过经济社会进步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居民素质,实现科教兴镇。努力创造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全民素质,为良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根本目标。充分考虑居民需要的多层次和多样性,既着力改善物质生活,又注重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社会事业的进步,必须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采

31、取积极措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改善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良渚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6、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永续发展。随着良渚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活动对城镇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并导致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加强生态保护尤为重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要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应当贯彻可

32、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良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对于增强人口的集聚力至关重要。因此,良渚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从宏观上、战略上调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作为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放在重要地位。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妥善解决城市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把良渚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要充分发挥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在保护中合理开发、有序开发,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