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89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可编辑) .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摘 要二十一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文明的突飞猛进。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世界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度假、旅行、休闲及体验异地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旅游业都在经历着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和旅游业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蒙古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被称为“蓝天之国”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蒙古国旅游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仍存在很多瓶颈。作为一名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我选择了这个论文题目,试图从旅

2、游产业发展角度,在阐述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利于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蒙古国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概念和理论作了界定和介绍。第二章在介绍蒙古国概况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规模三个方面分析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蒙古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效益。第三章分析了蒙古国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第四章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政府环境支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旅游企业建设等发展蒙古国旅游产业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对全

3、文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蒙古国旅游 旅游产业 发展对策- - 1AbstractAs we entered 21 century, peace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world main stream, at the same time fast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rought about the prosperity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realiz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velin

4、g for relaxation among the masses. In that situation, traveling has become one of fashionable living style, which accelerates rapid growth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Mongolian has abundant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industry of Mongolia has got a good developmen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golia

5、. As a foreigner student from Mongolia, I chose this topic to analyze Mongolian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conomics. The quality of Mongolian tourism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There many urgent problems need to solveThe author presented some advi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 touri

6、sm industryThis paper falls into 4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meanings of doing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provides a brief survey of the related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Chapter 2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Mongolian and its tourism Industry, than discusses

7、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Mongolian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3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threa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Mongolian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4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Mongolian tourism industry. Chapter 5 is conclusion Key Words: Mongolian

8、Tourism;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 2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2 目 录3 第一章 导论 5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5 一、研究背景.5 二、研究意义.6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6 一、研究方法.6 二、研究内容.7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进展7 一、国外研究进展.7 二、国内研究现状10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11 一、概念界定.11 二、相关理论.13 第二章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影响 16 第一节 蒙古国概况16 一、自然地理状况16 二、经济发展状况16 三、社会文化

9、状况17 第二节 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8 一、 旅游资源现状.18 二、旅游客源市场状况.20 三、旅游企业现状22 第三节 旅游产业的影响分析.23 一、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23 二、旅游产业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24 三、旅游产业发展的环境效益.25 第三章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7 第一节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分析.27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27- - 3二、良好的区位条件.28 三、宽松的宏观环境.28 第二节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劣势分析.29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间缺乏协调29 二、旅游设施建设不足,服务质量不高29 三、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特色.30 四、旅游人才匮

10、乏31 五、气候条件的限制.31 第三节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机会分析.31 一、潜在的客源市场.31 二、重大节庆活动的机会33 第四节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威胁分析.33 一、同质性文化的威胁.34 二、激烈的国际竞争.34 第四章 蒙古旅游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3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5 一、经济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35 二、经济发展决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35 三、经济发展影响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36 第二节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36 一、提供政策法规支持.36 二、构筑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37 三、扩大政府旅游促销.38 四、积极促进政府旅游合作.38 第三节

11、深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38 一、旅游院校建设39 二、旅游职业培训39 三、促进人才的国际交流40 第四节 加强旅游企业建设40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40 二、旅游产品?市场发展战略.42 三、旅游企业集团化经营43 第五章 结论 44 参考文献45 后 记. 47- - 4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世界各国经济普遍恢复和持续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增加、生活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西方许多国家开始实行五天工

12、作制,人们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外出旅游在时间上创造了条件。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不断出现,特别是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旅行的空间距离,为旅游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创造了基本条件。各国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倾斜也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上这些因素使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 20世纪 60年代之后,世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了当今世界增长昀快产业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旅游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二)蒙古国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蒙古国位

13、于亚洲的中部,南临中国,北临俄罗斯,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许多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自然风景得以保持原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她以原始大自然风光,淡水河流、湖泊,清爽的空气,一望无际的蓝天白云以及悠久的游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被国外旅游者称为“蓝天之国”。 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蒙古政府为了为发展本国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蒙古的旅游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蒙古独特、广袤的草原风光和游牧风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关注和喜爱。2006 年,蒙古的旅游总收入达到了 2.45 亿美元,占 GDP 的 10%,旅游产业逐步成为了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蒙古有着丰富的旅

14、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WTO认为蒙古国旅游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蒙古国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 5二、研究意义 作为一名 2005年从蒙古国来到中国的留学生,我选择这个论文题目,一方面是想让中国人更多的了解蒙古,让更多的人选择去蒙古旅游;另一方面,由于蒙古一些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餐饮等旅游基础设施不发达,服务行业发展水平不高,阻碍了蒙古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在阐述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旅游产业发展对蒙古国的影响,并试图从影响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入手

15、,分析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昀后,提出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可以为蒙古国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一)文献调查法 笔者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维普期刊网获得一些的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系统、SWOT分析等相关期刊文献资料,并通过internet查询相关信息,同时,笔者也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SWOT分析法 SWOT 分析法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史提勒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旨在为项目开发、企业营销等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后来这一方法

16、在很多学科中得到运用。 SWOT 分析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因素: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hreats)罗列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或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以 SWOT 分析法为框架,根据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对蒙古国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 (三)实地调查分析法 笔者亲自走访了蒙古国的许多旅游景点景区,通过对蒙古国的一些旅游度假村和旅游地的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为本研究提供实践依据,更

17、有利于发现蒙古国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对策。- - 6二、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绪论,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概念和理论作了界定和介绍。 第二章在介绍蒙古概况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业规模三个方面分析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并分析了蒙古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效益。 第三章分析了影响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因素,提出了蒙古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第四章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政府环境支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旅游企业建设等发展蒙古旅游业的对策

18、和建议。 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第三节 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一)对旅游活动的研究 旅游产业是旅游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研究旅游产业不能脱离对旅游活动发展历史的研究。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旅游活动逐渐同社会经济结合起来了。伴随着巨大而富有潜力的近代旅游的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专门行业?近代旅游业便应运而生。自从 1841 年以托马斯?库克父子为代表的商业性旅游机构出现以后,以食、宿、行、游、购、娱为主体构成的旅游产业在设备设施、经营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之前,旅游业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意义的专门产业。在这个时期,一些专家和学者已敏锐地觉察到游客的这种流动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1899 年意大利统计局局长博迪奥发表了关于外国人在意大利的移动及其消耗费用的文章。1927 年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蒂出版了旅游经济讲义从对某种活动的形态、结构和活动要素的研究中,提出了旅游活动是属于经济性质的一种社会现象。1935 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葛留克斯曼出版了旅游总论,该书不仅论及了旅游的经济和社会作用,而且论述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手段。1942 年瑞士的克拉蒲芬扎伊卡出版了一般旅游论概要从经- - 7济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

20、旅游进行了研究。总之,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旅游经济的研究多属于探索性的,还未深入地涉及旅游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旅游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步呈现国际化趋势。在这个时期,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研究不仅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宽和深入,而且对旅游活动的规律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旅游业的相关研究 主要代表作有 1969 年美国迈克尔?彼得斯的国际旅游业,1974 年英国伯卡特的旅游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980 年美国的唐助德?伦德伯格的旅游业,1984年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朱年任等的旅游业以及田中喜一等人的旅游事业论。有

21、些学者如波纳德布?恩斯和玛丽、贝特纳还进一步分析了旅游业的经济活动不同于制造业的特点,说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 2.对旅游市场的研究 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罗伯特?门克因托希与夏希肯特?古普塔的旅游的原理实践与哲学;布莱恩阿?切尔的旅游需求预测;彼德格雷的国际旅游贸易以及瓦汉?克拉蓬与罗思菲尔德的旅游市场营销,他们分别论述了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原理,叙述了主要的旅游需求预测方法,探索了旅游市场营销的战略、 策略以及旅游产品的定价原则、宣传推销的手段和方法。 3.对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的研究 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投资与收益的比较、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旅游微观经济效益以及游客开支对旅游目的地

22、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著作有:1955年意大利特罗伊西的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1978年南斯拉夫马思科维奇的旅游经济学和英国布莱恩阿?切尔的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某些经济考虑、 旅游增殖:目前研究水平,1974年澳大利亚工业局的澳大利亚旅游业的经济意义,1983年亚太经社理事会政府间旅游发展会议文件亚太经社理事会地区旅游业的经济作用研究回顾与旅游经济作用分析:方法论。 4.对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的研究 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例如:美国商业经济发展局 1981年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发展旅游业创造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报告,全面论述了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制定规划

23、所需要的信息、对旅游资源的测量与评价以及规划的实施;也有一些学者与专家对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其代表著作有 1978 年凯泽赫?尔博的旅游规划与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特约顾问爱德华因?斯克普和马克科?伦伯格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开发模式以- - 8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教授斯蒂芬?史密斯的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等。 (二)对旅游产业的研究 1. 对旅游产业政策的研究 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旅游产业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产业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资源在各产业间配置过程中的干预,调节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加速产业结构现代化过程中,使经济获得增长的手段和策略。 近几年,学者在旅游产业政策方

24、面的研究大多是为当地政府提议建言,根据当地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从整个国家角度出发,也有学者对制定旅游产业政策的原则作了阐述。万先进、张素芳提出:制定产业政策应符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应符合旅游业发展的现1状、应具有适当的前瞻性、应不求其详,但求其当、应有必要的保障措施。2. 对旅游产业结构的研究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国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理,研究旅游产业的产业结构可以保证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规模与速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相协调。 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

25、的内涵应该是以旅游产业生产力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2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 而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王淼1998指出旅游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供求关系及旅游经济运行中形成的旅游经济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和方式。他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对大旅游产业及其产业结构的系统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定量分析了江3苏省大旅游产业结构状况及发展趋势,并对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一些思路。3.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研究 产业发展是指某一产业由产生、成长、进

26、化升级或被淘汰的一个过程。从产业总体的角度上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产业发展过程中包括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值的增加等。 现阶段,知识经济为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知识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必将发生一系列深刻而富有深远意义的巨大变化。具体到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上,施卫东认为有以下六个方面: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将发生根本改变、旅游信息传递模式亦将出现重大改变、旅游产业开放化程度增加、旅游业1 万先进、张素芳.对制定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想J.理论月刊,2001102 杨振之、陈谨.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 王

27、淼.旅游业的产业结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 9对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的要求增加、旅游产业的结构更全面和更高级化、旅游产1品的功能结构将出现重大变革。 另外,还有学者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指一个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式,它包括旅游产业成长和旅游产业演进两层内容。唐留雄2001总结了发展中国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有特殊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产业的发展受其经济落后的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创汇和改善落后的经济状况、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控制着旅游产业的2发展。二、国内研

28、究现状蒙古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蓬勃发展,所以在国内对旅游方面的研究比国外起步晚。那时候用的大部分教材,还有杂志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1989年开始政府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昀近,有学者对蒙古旅游业发展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扎木苏伦教授和斯日格林其其格硕士提出了“蒙古国旅游业的发展组织”。娜森扎格拉副教授提出的“在蒙古骑马旅游发展研究”。格如木扎巴博士提出的“蒙古旅游发展管理”等。在政府的鼓励下,蒙古各种各样旅游发展研究和项目正在进行中。 但是,由于蒙古国旅游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仍不成熟,旅游研究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蒙古国国内的旅游研究

29、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也呈现出初级探索阶段的一些特点。从研究属性看,实用性和应用性的研究多,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从研究内容看,旅游研究领域较窄,集中于旅游管理、旅游产品、旅游企业等领域,而国外旅游研究涉及旅游影响、旅游者行为与市场、旅游理论与方法以及旅游地演化与规划等广泛领域,因此,蒙古国旅游研究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研究方法看,以描述性为主,构造模型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较少。从研究者来源看,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缺乏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战略引导,旅游研究中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总之,蒙古国旅游研究理论体系尚未建立,旅游研究整体上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蒙古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研究

30、明显滞后。而对于旅游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旅游研究的前瞻性指导作用仍较欠缺。因此,蒙古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研究的宏观管理,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机制,从而推动蒙古旅游研究的发展。 1 施卫东.知识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82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J.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22 - - 10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介绍 一、概念界定 (一)产业 在对旅游产业界定之前,有必要对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做出说明,产业的概念与内涵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林南枝、陶汉军(2000)认为:产业作为经济单位

31、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属于中观层面经济。它1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同类企业的集合。 刘方健(2004)指出产2业是所有从事赢利性经营活动并提供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群体。 从产品的角度看,产业是指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总和。从生产的角度看,产业是指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生产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实体的角度看,产业是指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及其可替代产品的企业的总和。产业的实质含义是同类产品及其替代产品的集合。综上所述,产业质的规定是其必须具有赢利性,量的规定是3其必须具有集合、规模概念。(二)旅游活动 旅游活动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

32、方式,它以其特有的属性从一般社会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一般而言,旅游活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旅游活动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介体?旅游产业。这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构成了旅游活动这个整体。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由于旅游是一种体验和享受,也是一种消费,因此,旅游者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消费者。但是,旅游者又不同于一般的消费者,他们有其自身的消费特点。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旅游吸引物,这是旅游活动以及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旅游资源在旅游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为旅游者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体验,具

33、有观赏、享受、参与和审美等价值,旅游资源可以经过开发形成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产品从而产生经济价值。因此,任何一个旅游目的地都要依赖丰富而有特色的资源,这样才能不断地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否则,旅游业的发展也成了无本之源,无草之木。 有了旅游者和旅游资源,还不能构成完整的旅游活动,要使旅游活动顺利开展,还需要借助旅游介体的桥梁作用。旅游介体是由旅游设施和各种专业人才构1林南枝,陶汉军.旅游经济学修订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452刘方健.中国旅游发展史讲义.西南财经大学,2004:93易峰.吉林省旅游产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7 - - 11成的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种服务的整个服务体系。旅游

34、设施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如道路、桥梁、车站、机场、港口、供水供电系统、邮电通讯系统,它是直接或间接为旅游活动开展而提供基础条件的公共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是指专门为旅游活动服务的基本设施设备,如宾馆、旅行社、餐厅、娱乐场所、购物场所、旅游交通。因此,旅游介体实际上是由许多直接和间接为旅游活动服务的企业和各种专业人才组成的服务体系。 (三)旅游业与旅游产业 在相当长的时期,旅游只是以非产业形式存在的,旅游作为一项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旅游才能作为产业成为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目前,在关于旅游的有关著述

35、中,迄今尚未有一个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旅游产业的定义。有的著述也只是给出了旅游业的定义,以下列举几个国外学者、机1构对旅游业所下的定义。南斯拉夫、捷克对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通向世界和平的护照和风景出口区。 英国对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热情友好的接待业。 以上两个对旅游业的描述更多的是从某种主观的角度或者外交的辞令来概括的,并非从严格意义上对旅游业下定义。 日本学者前田勇的定义:旅游业是为适应旅游者需要由许多不同的独立的旅游部门开展的多种多样的经营活动。 日本学者铃木喜一的定义: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提供服务的诸行业的总体。 美国学者唐纳德?兰德伯格的定义:旅游业是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

36、列相互关系的行业。旅游关联到的旅客、旅行方式、膳宿供给、设施和各种其他事物。它构成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随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正在形成和统一的概念。 以上几个描述主要是从旅游业的业务链和业务体系角度综合地对旅游业下定义,是比较严格的定义。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由多个直接和间接相关的业务和行业部门构成。 关于旅游产业,并无统一定义,王大悟,魏小安(2000)认为: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吸引力,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旅游服务,满足旅游者各种需要来取得经济收益的综合性经济事业,属于第三产业。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方1 文

37、力.旅游产业?21世纪的支柱产业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5-6 - - 12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为旅游活动的扩大奠定了物质基础,创造了供给条件,如高速安全的交通工具,快捷方便的邮电通讯,精美舒适的食宿设施等。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旅游活动的发展创造了需求条件。本文认为,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业,但它又与第一、第二产业紧密相连,包括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多个部门和行业。它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三大要素,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

38、等各方面。 旅游产业有高度的关联带动作用,很多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旅游产业往往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与带动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旅游产业也往往因此而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力量。 二、相关理论 (一)旅游产业的相关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就其社会发展观而言,主张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长期性,保证资源与收入在当代人和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分配;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就其生态环境观而言,主张在保护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作为一个

39、概念,旅游可持续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表述,但作为一个理念和发展目标,它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机构的认同和重视。 2.旅游经济发展理论 旅游业的直接效益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方面是明显的经济收入和创汇能力。另一方面是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就会。第三方面是具有关联效应,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如通过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行业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 3.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昀早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术语 ,用来描述某种生物从出现到灭亡的演化过程。后来,该词被许多学科用来描述相类似的变化过程。旅游地生命周期Tourism Area Life cycle研究是地理学对旅游研

40、究的主要贡献之一,具体描述了旅游地从开始、发展、成熟到衰退阶段的生物界普遍规律。 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 Christaller 对欧洲旅游地的分析,也有人认为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Gilbert 对英国海滨- - 13胜地成长过程地研究。加拿大地理学家 R.W. Butler 于 1980 年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把旅游地生命周期分为介入期、探索期、发展期、稳定期、滞长期和衰弱期(或复兴期)等 6 个阶段。Butler 指出:“旅游吸引物并不是无限和永久的,而应将其视为一类有限、并可能是不可更新的资源。正因为此,它们需

41、要加以仔细保护和保留。旅游区的开发应保持在一个预先决定的容量限制范围内,使其潜在的竞争力得以保留较长的时间。 (二)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 1. 产业关联理论 产业关联理论又称产业联系理论,相对产业结构理论而言,它更广泛细致地用精确的量化方法来研究产业之间本质的联系,属于产业经济学的“中观”部分。旅游产业是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行、游、食、住、购、娱等各种需要,以提供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它由有关国民经济以及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等构成,其中包括支撑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业,并涉及许多相关行业、部门、机构及公共团体。如景区、酒店业就与房地产业、娱乐业、金融业等行业密切相关。同时,从旅游业的特

42、性来看,其综合性特征日益突出。旅游资源和产品已突破传统的领域,除了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以外,民族文化、民俗风情、社会资源(如农业旅游)等也成为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所涉及的行业更加多元化。因此,研究旅游产业需要运用产业关联理论对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更加透彻、清晰地认识旅游业的特性及其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2. 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发展理论就是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扩张、衰退、淘汰的各个发展阶段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条件和环境,从而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措施。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研

43、究有利于决策部门根据产业发展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根据这些规律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往往是由于某项新发明、新创造开始的,而新的发明、创造有赖于政府和企业对研究和开发支持的政策和战略。一个产业在各个不同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同时,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产业也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所以,只有深入研究产业发展的规律才能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旅游产业同样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及发展周期,在不同的周期需要不同的产业政策加以支持和引导。一个产业的性质、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国家的经济体制、行政

44、体制的变化相适应的。所以,产业发展理论在旅游产业的研究中- - 14广泛应用,并为旅游产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3.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为促进某个产业的发展,做出的关于发展方1向、原则要求、产业布局、政策导向、支持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从产业特征和发展前景看,旅游业属于国家产业支持的范畴。从国家的高度制定一项旅游产业政策,对于促进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有针对性,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各个国家、地区的具体国情、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理论的研究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

45、要的作用,尤其像蒙古国这样的旅游产业发展刚起步的国家,旅游产业政策研究与制定关系着蒙古国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4.后发优势理论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后发优势论Gerchenkron,1962。格申克龙认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具有一种得益于落后的“后发优势”( Advantage of Backwardness)。他特别指出,后发优势是由后发国地位所致的特殊益处,这一益处先发国没有,后发国也不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而完全是与其经济的相对落后性共生的,是来自于落后本身的

46、优势。后发展是相对于先发展而言的,因而后发优势涉及的主要是时间维度,至于国家之间在人口规模、资源禀赋、国土面积等方面的差别则不属于后发优势范围而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相关。 在格申克龙之后,阿莫拉诺维茨将后发优势论提高到一般性的理论层次,提出不论是以劳动生产率还是以单位资本收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与其经济增长速度呈反向关系的追赶假说。他同时指出,这一假说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只有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成立,限制条件包括作为外在因素的技术差距、作为内在因素的社会能力,以及一国历史、现实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伯利兹、克鲁格曼等的蛙跳理论,认为先发国基于原有技术的沉淀成本、资产专用性及技术转换的高机会成本,可能会延滞对新思想新技术的采用,被锁定于原技术水平上,而后发国因为后发优势及选择性政策干预,采用那些昀初效益不高但潜力很大的新技术,通过更好地把握新技术和机会,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国家的后发优势不仅体现于模仿创新,而且体现于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