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500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毕业论文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成人教育专科毕业作业题 目: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学 号: 姓 名 分 校: 邵阳电大 教 学 点: 校本部 指导教师: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制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此页由学生填写)选题经过“郡县治,天下安”农村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目标的实现,于是本人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取此题。调研与材料准备一是从电大教材、网络上查找有关财务管理目标下的成本控制的资料。二是查阅近两年期刊中的相关文献。三是通过到在农村经历的和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初稿写作准备好写作材料后,制定了初步的写作大纲(计划),经论文

2、指导教师同意,从11年3月初开展初稿的写作。第一次修改内容增加了文章第二大部分“(一)传统成本管理的局限性”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修改内容对文章的第三大部分,第四大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并补充了部分论点,在内容上进行了拓展。第三次修改内容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整体优化,对字体和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和调整。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作业评审表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初审意见 初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终审意见 终审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内容摘要目前,中国存在着“三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县域尤其是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山区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

3、包袱”、是中国民生问题的聚焦点和聚居区。“郡县治,天下安”农村山区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大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目标的实现。重点攻克农村山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农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也必将带来我国经济的腾飞。关键词:农村山区经济;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试论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对策与制度改革 一、农村山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严重阻碍了农村山区经济发展 (1)耕作方式落后,农具大多为镰刀、锄头、耕牛等。山县域农户土地地块小而分(我国山区每户地块都在5片以上、人均占有量耕地0.46亩),无法使用现代农机。土地少的自然条件因素和土地

4、分配方法上的人为因素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2)农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极低。大山阻隔、没有村农产品市场,致使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难以有效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观念里只有“种”和“卖”二字,没有现代理念,不不注重靠对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经营去创收,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致使农产品无比较优势,卖不了高价。 (二)、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1)人力资源没充分开发利用。基础教育知识的实用性不强和农民的地位低造成人民普遍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教育工作量化杠杆把教育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导向到:“升学率高就是教师教育质量高、领导业绩高”。县职业教育形同虚设,职业学校为了生源、生

5、存,在应试教育的大浪潮中都随波逐流,抓升学率了。各行业都有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唯独农民没有。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农民无能,抑制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2)非耕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多数山区县域林地面积大,但原始森林面积小,山多是没有大树、灌木丛生的荒山野岭,荒山、荒地、荒滩等都处于闲置状态。 (三)、农村经济制度不够健全 (1)目前,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另一大障碍是落后的观念与农村经济制度,包括落后的发展思路、落后的农村经济体制、落后的农村经营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等。新制度经济学告诉人们,制度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因此,山区绿色资源开发、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真正动

6、力来自于变革山区农村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农村经济制度与体制。 (2)人才引进制度有待完善。人才配置不均,城镇多、村域少,党政机关部门多,经济发展技术行业少;高学历人才过少。二、加速农村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一)着眼于发展现代化农业(1)用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实行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 首先必须先改革山区的分地方法。重新分地,为现代化农业经营扫除了最大的障碍。结合人口数,按农户抓阄到的先后次序沿着地一个方向分。好地少得,差地多得,很简单地便能公平实现土地集中连片,解决掉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为没有土地的集中连片,现代化农机就无法运用,种地就费力、费时、收益低。引导农民经

7、营农业,使农业生产商品化。长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和传统农业的束缚,农民只是产品的生产者,没有变成生产的经营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还是习惯于遵从传统生产方式下的自然选择,不懂对农产品深加工,不懂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安排和经营决策。政府应加以引导,如种植反季节蔬菜、生产一些市场上相对奇缺的作物,为“卖”而产。 (2)、打破小生产的自给自足的局面,用现代化工业装备农业 引导组建农机服务公司,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农机合作公司的建立,能使分散闲置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通过市场机制得到优化配置,实现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行。农机合作公司带动作用大,能改变农民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传

8、统意识,改变过去广大农村粗放的生产耕作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树立土地规模经营的新观念,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引导组建农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农协会可发展订单农业、手工业,能实施“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使农户联合起来破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传统观念和习俗、结合自身优势、规范自身行为、谋求自身发展。 引导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创建农产品深加微型企业。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都在90%以上,其农产品加工产值,大都是农产值的3倍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一般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6倍-8倍,而我国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

9、30%、80%、5%左右。是加工能力和水平太低,制约了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应引导在农村地区形成大量的微型手工加工业,应向温州学习,温州既无区位优势,也没资源优势,其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温州人千家万户办工厂,千军万马闯市场。 农企结合,优势互补。引进企业、土地折股量化、农民变“股民”、就地“工人化”。无工不富,农民若与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土地流转,集中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农民变股民,离土不离村,月月领工资,定期有假日,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工农结合,优势互补,这将是最有效的发展方式。应积极引进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资金融通、信息收集利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

10、农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 三、培养现代农民,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武装农业 大力开发农民人力资源。农业现代化主要取决于农民的能力和素质,一个懂得并精通运用土壤、植物、动物、机械的科学知识的现代农民,即使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产出丰富的食物。应把教育和和农业相结合,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使今天的教育成为明天的经济。 让更多的农民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一代农民愿意务农。首先,提高农产品价格、控制农业物资价格、控制流通领域的价差、给予农业物资生产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其次,设立农村房屋建设规划机构,设计节能、美观而又整体布局合理、节省土地资源的新型农村住宅。这样靠缩小农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的

11、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来吸引年轻一代农民愿意务农。 引导“对口支援、扶贫搬迁”促使农村人口集中;建基础设施,拓宽农民的视域。思路决定出路,启迪民智是山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要通过配“小网吧”、建“农家书苑”、设“农民教室”、开“农业专栏”等途径启迪民智;要使富平原村与深山村自愿“1对1”结对,对口支援。深山农户生产队,集体迁入富平原村,平原村开发腾空的深山村。政府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到人烟稀少的穷乡僻壤,是一大浪费。“愚公移山”改为“愚公搬迁”。 4、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挖掘水土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 (一)大力开发利用闲置、半闲置的荒山、荒地、荒滩等,在充分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

12、自然资源,不断挖掘水土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发掘多种创收渠道,能够“农业损失工副业补、田地损失劳务补、种植损失养殖补”。飞播造林、种药,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发展高效速生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菌药业。荒地育苗、山里栽树、木上植菌、地里养禽、林间种药;近山多鲜果,远山多干果,深山养牛羊,河滩养鸭鹅。养殖一些可伴生、序生、促生的动植物。木材、水果、干果、药材、禽类、菌类食品等等这产品等,市场短缺现象相对突出。这种供求之间的落差必将成为一种拉动农业开发的强大势能。闲置、半闲置的自然资源与闲置、半闲置的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的产品又是社会所欠缺的,这就是农业开发的前途。这样的开发,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和

13、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菌、药、果、石、林、水”做文章,美化了环境又治了富。 (二)不断创新农村经济制度与体制 另一方面需要从农村经济制度与体制入手。农村经济的改善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没有一套完善的经济制度与保障体系,农村经济发展到最后还是会崩溃,而现在农村经济制度明显的存在不足,这也是使得农经济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从五个方面来改善农村经济制度与体制。1、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与经营制度。浙江省依靠民营机制把全省城乡经济推向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为全国各地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经验证明:民营机制最大的优越性是始终坚持以利益最大化原则驱动经济运行。在农村以民营机制为主导,大力推进土地产权制度与经营制度的

14、创新与改革,逐步培育与发展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现代契约关系为纽带的现代家庭农场经济体制,并进一步向土地股份经营公司发展。2、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农村发展资金供给短缺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村绿色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应首先创新金融观念。各级各类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金融为民”、“服务农民”和“扶持农村”的观念,对农村贷款应放宽条件,扩大规模,简化手续,改进担保制度,切实解决“三农”和“贷款难”问题。其次,创新土地金融制度。鼓励农民以土地、山林、水面作抵押,获取长期贷款,或者在政府支持下发行土地债券,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开发山区绿色资源或发展乡镇企业等。再次,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经营

15、体制。以乡(镇)为单位,由农村居民入股组建独立法人的股份制农村信用合作社或农村商业银行。3、创新农村财税制度,切实加大农村财政投入与贷款供给。大力增加对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包括节水灌溉、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以及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等的财政投入以及农村教育、农村卫生等农村公共物品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对农民种田要实行直接补贴制度,对粮食主产区粮农补贴标准应适当提高;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业银行的补偿,多给农业银行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农业财政要实行“捆绑”政策,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对农、林、

16、水、畜、渔等各项资金统筹安排与管理。4、创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山区农村社会保障的宗旨在于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与保护农村居民的健康,包括保护山区农民的身体健康,保护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保障山区农民中弱势群体的生活福利条件,以及抵御自然灾害与市场风险的能力等。建立健全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方面的保障制度。第一,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发展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力度,充实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经过二到三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乡镇有医院,村有卫生所,组有不脱产的卫生员,力求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另外,农村居民的医疗费可采取居民自筹、社会统筹、政府资助三结合的筹集

17、方式。在农村居民中可建立互助互济医疗基金。第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再生产能力。要依靠卫生保健和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与政治思想素质。保护山区农村弱势群体,如残疾居民、特困居民和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对这部分弱势群体,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定期发放救济金或通过福利院收养起来,另一方面要以乡或村为单位建立以救助弱势群体为目的的人道主义互助金,专门用于对其进行资助。建立健全山区农业保险制度。山区农村自然条件较差,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较大,而且农产品的市场风险也大。因此,为防御自然与市场双重风险,加大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十分必要。5、完善人才配置制度 山区缺乏哪种专业人才,公示给报志愿的学生做参考。发挥市场经济对人力资源的调节配置作用。福利待遇要适当向农村倾斜,调节人才流向村域。抢占人才制高点,吸收高学历人才,优化智力资源配置。组建“人才库”、“智囊团”和“专家网”等思想库。“思想库”的优势在于宏观与理论,政府的优势在于微观与实践。二者结合起来,才会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决策,才能使“人才棋子在山区这盘棋里,各归其位、各显神通。” 参考文献 1、闫天池.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俊杰.县域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