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506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组 宏观经济增长与发展 文章字数12,000字贸易自由度、汇率水平与经济增长*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的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项目编号:06JC790006)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受到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基金的支持。感谢滕建州、徐奇渊以及刘力臻教授课题组全体成员对本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文责自负。廉东1* 通讯作者联系方式:廉东: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30024,0431-84536212,E-mail:liand529.* 祝国平2,1刘力臻1(1.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长春税务学院金融系)摘 要:本文通过一个垄断竞争条件下的一般

2、均衡模型,考察了汇率水平以及贸易自由度变化对一国制造业份额,进而对该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分析的主要结果显示,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取决于自身变化,还取决于两者的组合关系。总体来讲,提高贸易自由度与本币低估组合对于本国经济增长更加有利。同时,本文也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对贸易自由度和汇率水平变化的反应,结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两者变化的反应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加敏感。应用本文主要结论,作者认为可以利用政策组合应对当前我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键词:汇率 贸易自由度 制造业分布 经济增长在开放宏观经济中,贸易自由度与汇率水平既是国民经济外部环境的主要部分,又是调节对

3、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政策杠杆,对一国的总产出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构成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一般均衡模型,研究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的不同组合对一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总产出水平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该领域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给出一个基于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一般均衡模型,用以描述制造业在国际间的分布;第三部分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我们给出了关于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组合影响一国总产出水平的三个命题;最后一部分针对模型的结论给出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具有启发性的政策启示。一、文献回顾目前已有文献主要是分别从贸易自由度与汇率水平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讨论的。(一)贸易自由度

4、与经济增长关系。开放抑或保护,长久以来都是国际经济理论关注的基本问题之一。从斯密、李嘉图所崇尚的以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分工,到哈密尔顿和李斯特的幼稚保护理论,都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尽管对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应实行开放的贸易政策还存在一定的争论,但对贸易自由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上还是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新古典增长理论侧重于分析对外贸易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贸易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渠道主要来源于由于对外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Krugman & Helpman,1985)、促进资本形成(Rodrik,1988)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Kruger,1985)等。

5、新增长理论从内生化增长的角度对上述观点进行了补充,强调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从国外获得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学习知识,提高贸易自由度可以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Lucas, 1988; Romer, 1986, 1989; Grossman and Helpman, 1991; Edwards, 1992)。Barro和Sala-I-Martin (1995)认为开放国家有更强的吸收先进国家技术进步的能力。实证研究上,Edwards(1992)采用Leamer(1988)贸易自由度的度量方法,得到了贸易自由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施晓苏(2001)认为,我国目前的

6、贸易开放水平不高,外贸依存度和经济增长之间应保持较小的相关性。包群、许和连和赖明勇(2003)应用冲击反应模型对贸易自由度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贸易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还不显著。(二)汇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目前关于汇率对经济增长直接影响的模型研究还不多,更多是研究汇率影响对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来作用于经济增长。该问题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共识是汇率对经济增长存在两种效应:在短期内,汇率贬值使本国产品更具价格优势,能促进出口产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从而增加总需求;在中长期内,本币贬值有利于本国生产能力扩张,从而增加总供给。但是另一方面,汇率贬值也会

7、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诸如伴随着汇率贬值而出现的外债增加、资本外流、通货膨胀等不利因素。因此,汇率变化的整体影响取决于上述扩张效应与紧缩效应的综合作用结果。从实证角度来看,与理论结果相一致,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Edwards(1989)运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汇率贬值倾向于减少产出,影响经济增长。Agenor(1991)将汇率贬值区分为预期性贬值和非预期性贬值,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非预期性贬值能促进产出增长,而预期性贬值却使产出减少。Dornbusch和Werner(1994)的实证分析表明汇率升值不利于墨西哥产出增加,而贬值是有利于该国经济

8、增长的。Erol和Wijnberen(1997)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发现实际汇率升值对土耳其具有紧缩性影响。Kamin和Klau(1998)发现汇率贬值短期内有紧缩效应,长期则为中性。Mills和Pentecost(2000)分析了波兰、匈牙利、斯洛文尼亚、捷克共和国等4个国家汇率对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实际汇率贬值对波兰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效应,对捷克共和国的经济产出却是不利因素,而对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经济的影响不明显。Aguirre和Calderon(2005)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高估或低估都会阻碍经济增长,且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上。张晓朴(

9、2001)对汇率高估的危害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高估会对本国出口、国内生产、就业、财政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等领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李建伟等(2003)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贬值在钉住汇率和资本流动管制下对国内货币政策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认为汇率贬值最终会引起投资和产出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吴丽华、王锋(2006)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宏观经济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大幅度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影响了经济增长,而较小幅度的错位影响不大。本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贸易自由度与汇率水平二者结合起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框架。借

10、鉴Martin和Rogers(1995)建立的一个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模型,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汇率因素,分析其与贸易自由度两者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协同效果。二、均衡总产出的长期决定1基本假设假设世界经济中有两个国家,本国H和外国F,下文中相应外国变量以加“*”的字母表示。两国在消费者偏好、技术、对外贸易自由度及初始禀赋方面都是对称的。在两国经济中存在制造业部门M和农业部门A,其中制造业部门生产具有一定替代性差异化制成品,具有垄断竞争的市场特征;农业部门生产同质化农产品,是完全竞争的部门。农业部门只使用劳动力要素作为生产投入,而制造业部门除了使用劳动力要素之外,还需投入资本。假定

11、每个制造业厂商只使用一单位资本作为固定投入,劳动作为可变投入。劳动力要素不能在国家间流动,但可以在一国内部的不同产业间转移。资本可以在国家间流动,即资本可以在其所在国家以外被使用,假设资本的所有者不能流动,则资本的收益流回资本所有国,作为投资收益在其国内消费。假定制成品在一国内部贸易没有贸易成本,而在国家间贸易需要支付贸易成本。贸易成本的高低显示为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贸易成本对应较低的贸易自由度,反之亦然。为模型分析的方便,假定贸易成本遵循萨缪尔森“冰山”形式 P.A.Samuelson(1952)首次提出把运输成本看成是在运输途中一部分产品因“融解”或“蒸发”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有利于考虑运

12、输成本却不必为运输业建模。,即把贸易成本视为贸易品在交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由于两国各自发行的货币不同,制成品在国家间贸易需要在两国货币间进行兑换,假设名义汇率水平e为外生给定,可以被视为是由货币供给或汇率管制等外生因素所决定的政策变量。在不存在金融市场的情况下,两国的实际汇率由购买力平价决定,进而有两国的实际汇率等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之比。假定两国对应部门的技术水平相同,则两国劳动生产率水平相同,那么实际均衡汇率应为1,因而作为政策变量的e可以表示为名义汇率偏离其实际均衡汇率的程度。以本国货币直接标价的名义汇率e增加意味着在本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外国产品的本币价格升高,即本币贬值,反之则升值

13、。2.消费者行为两国经济中的代表性消费者消费农产品与制成品,消费者除了要在不同种制成品之间进行预算配置外,还要在制成品组合与农产品之间进行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包括两个层次。假定消费者在制成品与农产品间的效用函数遵循如下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而制成品组合则符合不变替代弹性(CES)形式:其中,代表消费者对制成品组合的偏好程度;,代表不同种制成品的替代弹性,为总的制成品种类,分别来自本国n和外国,因此 在标准的DixitStiglitz 模型中,没有具体考虑消费者对多样性的偏好程度。Benassy (1996)扩展了D-S框架下的制成品组合消费函数,将消费者对多样性

14、的偏好予以度量,即通过衡量增加一个新的产品种类对消费者边际效应的影响来确定消费者对多样性的具体需求程度。本文中沿用了标准D-S方式,这并不影响其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消费者所面临的预算约束为:其中表示农产品价格,表示第i种制成品的价格,E表示消费者收入。这样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可以通过两个步骤实现,首先考虑在制成品消费组合既定时的支出最小化问题,可以得到对第i种制成品的需求如下: (1)定义制成品价格指数: (2)则式(1)简写为: (3)其次,由消费者在制成品组合与农产品之间的最优化决策得到: (4)从该式可以看出,消费者将其收入的部分用于制成品消费,部分用于农产品。式(4)代入式(1),可以得到

15、: (5)式(5)是由消费者总支出与单一制成品相对价格所构成的需求函数,它取决于消费者对制成品的偏好、消费者收入水平、该国制成品价格指数以及该种产品的价格。3.生产者行为3.1农业部门消费者将其收入的部分支出在农产品上,因此农产品总需求为。由于农业部门完全竞争,其生产只需要投入劳动力要素,且农产品在两国间可无成本地进行贸易,因而在两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两国农产品实际价格相同。但涉及两国间货币交换,名义价格并不相同,而是由名义汇率水平e所决定的。因此,两国的农业名义工资率之比满足。同时劳动者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因此一国内部的农业工资率应与制造业工人的工资率相等,进而两国工人的名义工

16、资率之比也满足。这里、分别表示本国农业工资率和制造业工资率;、表示外国农业工资率和制造业工资率,3.2制造业部门首先考虑厂商最优产出量的决定。在市场出清时,单一制成品的产量应与消费者最优需求量相等。由制成品厂商垄断竞争条件可知,每个厂商的最佳选择是只生产一种制成品 垄断竞争市场要求单一厂商的价格必须满足,此时厂商生产单一产品和生产多种产品是无差异的,但从节约成本或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是最有利的。厂商所面临的总需求分别来自于本国需求及国外需求,本国消费者对制成品i的需求量为,其中。接下来,我们用带“”的变量表示一国产品出口到另一个国家后所对应的变量,因此本国生产的制成品i在外国的

17、需求量为,它取决于外国的支出水平、价格指数以及本国制成品的到岸价格。同理,外国厂商生产的用于供给自身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制成品j的产量分别为,。分别汇总本国和外国厂商的总需求,并结合冰山贸易成本条件,可以得到以下具体形式: (6)其中,代表冰山形式的贸易成本,xi与xj分别表示本国厂商i和外国厂商j的制成品总需求。厂商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构成,其具体的函数形式为,其中表示单位资本的收益率。由于厂商处于垄断竞争条件下,均衡时厂商利润为零,其最优出厂价格应采取边际成本加成定价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替代弹性恒等于s。这意味着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消费价格是在产品边际成本之上的一个不

18、变的加成。更具体地说,的一阶条件为。,以本国产品为例有: (7)从该式可知,由于一国内部所有厂商所面临的工资率水平、劳动生产率及制成品间替代弹性都是相同的,因此一国国内所有厂商生产的制成品价格都相同,即。本国产品出口的到岸价格要支付冰山形式的运输成本并进行货币兑换。外国制成品的到岸价格通过名义汇率换算成本国价格可以写为。同理,本国的制成品出口价格可以表示为 由于产品出口的收入还会返回本国国内,因此以本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不需要考虑货币兑换因素,直接可写成这样的形式。考虑一个本国企业的情况,该厂商总产出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出厂价格与总产出的乘积。由零利润条件有,根据式(7)可以得到本国企业的资本

19、收益率: (8)为求得本国的资本收益率,先求总销售收入为:在该式中,两个国家的制成品价格指数分别为:其中,用来代表贸易自由度,且有,代表完全不可贸易,则表示不存在任何贸易成本。为汇率指数。代表本国厂商占全世界总数的比重。将价格指数代入本国厂商的利润函数可以得到:这里我们将两国的各自的总支出表示为世界总支出Ew与两国各自所占份额的乘积形式,用代表本国的份额,用以描述本国市场规模。因为每个企业只使用一单位资本,因此制造业厂商数量与总资本存量相等,即。使用合适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率的度量单位可以将价格标准化为1 由于有,令外生变量、,则。,所以和可以简写为,令,则本国厂商的资本收益率可简化为: (9)

20、(其中)同理可得外国企业的资本收益率: (10)(其中)4市场规模式(9)、(10)给出了两国制造业厂商的资本收益率的最终形式,但其中各国支出份额以及世界市场总支出规模等内生变量仍然是未知的。世界总支出(世界市场规模)等于资本要素的收入加上劳动要素的收入,因此有:其中Lw代表世界总人口规模 当然,这里隐含这一个假定,就是全世界所有的人口都作为劳动力从事农业或制造业的生产。换句话说,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集于一身,一个理性的个体并不会因为拥有资本收益而放弃劳动的收入。,SL代表本国人口占全世界的人口比例。式中我们考虑了前面提及的条件,即由于两国制成品的价格比为e,而两国的制成品价格又分别由各自的边际

21、成本加成定价得到,在假设两国劳动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两国劳动者工资率的比与价格比相同,因此,可以将全世界总支出化简为: (11)同理,本国总支出(本国市场规模)也等于本国资本要素的收入加上劳动要素的收入。假设本国投资到两个国家的资本比例与全世界在两个国家的投资比例相同,即在本国的全部资本禀赋中有投资于本国,有使用在外国 在短期,这一假设条件并不一定满足,本国资本投资可以以任何比例在两国间分配。但是长期条件下,利润驱使下的资本国际移动会导致本国资本的投资比例与国际总资本的分布比例趋同,使得该假设符合现实。,因此本国资本收益为:综合资本收益与劳动收入,本国的总支出为,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本国的支出份额

22、: (12)我们可以看到,本国的支出份额全部取决于外生变量,其中除了初始禀赋以外,名义汇率水平e也对本国支出份额产生影响。5长期均衡在长期,资本会为寻找更高的收益而在国际间转移,并最终在一定条件下不再流动,达到均衡。我们定义资本流动方程如下: (13)资本国际分布的均衡可以在三种状态下实现:一是两国的资本的名义收益率相等,即,此时两国均有制造业生产;另外两种情况是所有的制造业全部集聚在一国,即或,此时即使该国资本收益率高于外国,其制造业也不会增加。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只考虑第一种情况。长期均衡表示为,进而得到。即:将和带入上式中,得到: (14)根据式(12)(14)在长期中,本国的制造业份额

23、最终取决于贸易自由度、名义汇率水平以及两国初始禀赋情况。标准化nw为1,此时有Sn=n,则Sn的长期均衡值就表示了一国长期均衡时的企业总数。下面考虑均衡时单个企业的产量规模,尽管在前面的讨论中没有涉及到企业规模,但我们可以通过式(7)与得到均衡的企业产量规模为。均衡条件下,两国企业折算成一国货币表示的资本利润是相等的。因此,在本文模型中,企业规模在两个国家间和任意国家内部都是相等的,它不会受到各种政策的影响,也与全世界企业在两国分配的比例无关,我们用S来表示均衡时的企业规模。这样我们能得到本国的GDP可以表示如下 我们计算的一国总产出只计算了制造业部门,假设农业部分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很低,其差异

24、对两国GDP差异影响很小,因此忽略了农业部门。这里我们实际上是用工业总产值来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15)式(15)中,S是一个常数,因此一国GDP仅仅取决于该国的制造业份额Sn,本国拥有更多的制造业,则本国的经济就实现了增长。在本文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通过分析Sn来分析本国GDP,即用本国制造业份额衡量本国经济增长水平。三、汇率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组合效果式(14)所描述的条件得到满足时,两国的制造业分布Sn达到均衡。由于两国初始禀赋相同,即成立。因此,最终决定制造业在两国间分布的仅有贸易自由度以及名义汇率水平e,而这两个量都是外生于模型的。下面考察这两个量的变化对于制造业国际分布的影响。1.汇

25、率水平变动的影响效果首先对于式(14),对求导,有: (16)其中,名义汇率指数h 变化对SE的影响可通过式(12)得到: (17)下面我们在给定一个名义汇率的初始条件的情况下,即假定两国间的初始均衡汇率为1 相当于在初始状态下,两国间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是相等的,且都为1。即用不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两国工人的工资率都是相同的。,进一步考察两国名义汇率在此处变动对本国制造业份额的影响。将e=1(即)带入式(16)、(17),并用名义汇率替换名义汇率指数。合并整理可以得到: (18)式(18)给出了在名义汇率以实际均衡汇率为中心变动对本国制造业的影响。由于、且,因此,存在一个贸易自由度的临界值

26、,其中,使得下式成立: (19)由式(19)我们可以得到:命题1:在均衡汇率附近,当弹性条件s及国内外市场实际价格不变时,一个国家汇率政策的调整在不同的贸易自由度条件下,将对本国GDP产生不同的影响。当贸易自由度较小时,本币高估有利于制造业向本国集中,导致经济增长;而贸易自由度较大时,本币低估更有利于本国制造业份额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 命题1的成立意味着本国币值变化效果的不确定性。当贸易自由度比较高时,商品在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成本很低,因而更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生。一个国家通过对本币低估的方法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将本国商品出口到国外,而该国家的产业份额也会因为出口的增加而不断扩大,GDP实现增长。与

27、之相应的另一国家则会因为其货币被高估而丧失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产业份额会下降,从而影响其经济增长。相反,如果贸易自由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成本就会很高。此时一国通过货币贬值的方式虽然可以获得价格优势,但是这种价格优势所带来的超额收益无法抵补高额的贸易成本。因此即使本币贬值,本国也不会吸引到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同时本币贬值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提高了本国市场的价格指数,相应的也会提高工人的工资,从而导致本国厂商成本的提高。综合以上两种效应,在低贸易自由度情况下本国的制造业比重会因本币的贬值而下降。当贸易自由度达到一个临界值f*时,汇率变化的本国产品价格效应与贸易成本水平刚好相抵,

28、本国货币币值的微调对本国制造业份额不产生任何影响。此时的名义汇率水平1将使得本国的制造业份额达到最大,本国政府单方面改变汇率现状的任何做法都不是最优的。2.贸易自由度调整的影响效果a图1. 贸易自由度与本国制造业份额b现在我们再考虑在汇率水平既定条件下贸易自由度调整的效果。对式(14)所代表的长期均衡条件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可以得到图1模拟过程中,按照经验取值为0.4,取值为5。 ,其中a给出了本币低估情形下贸易自由度变化对于一国制造业份额的影响;b给出了与之相应的本币高估情形。图1显示,本币低估时,制造业份额与贸易自由度关系曲线的斜率为正,而在本币高估时曲线斜率为负,因此我们可以用如下命题概括

29、:命题2:在汇率水平既定的条件下,调整贸易自由度可以影响本国制造业份额,进而影响本国总产出水平。本币低估时,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将提高本国制造业份额,促进经济增长;而本币高估时,则更加保守的贸易政策会提高本国制造业份额,保证经济增长。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图1a得到更多信息。在本币被低估时,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对于本国制造业份额的增加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且在贸易自由度大于于其临界值f*时,这种促进作用会随着本币被低估程度的加剧而更加明显。图中给出了三种不同本币低估程度(e越大本币被低估的程度越大),随着本币被低估的程度加深,贸易自由度与制造业份额的关系曲线变的越发陡峭,贸易自由度增加会更加促进本国制造业份

30、额的增加。但是,如果贸易自由度比其临界值f*低,情况则刚好相反,更高的本币贬值程度会对应的则是更低的本国产业份额。因此,总体上讲,在本币被低估条件下本国制造业份额是贸易自由度的单调增函数。但是在贸易自由度临界值f*两端,贬值程度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同理,图1b显示了本币高估情形发生时的状况。这时制造业份额变成了贸易自由度的单调减函数,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本国的制造业份额不是增加而是降低。图中也给出了三种高估程度条件下的曲线,随着高估程度的加大,曲线变得越发陡峭。在贸易自由度大于临界值f*时,本国因贸易自由化而损失的制造业份额随着高估程度加大而减少的就越快。而如果贸易自由度小于临界值f*,则情

31、况刚好相反,较大的本币高估程度意味着本国制造业份额较高。这里我们发现,贸易自由度的临界值f*仍然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它决定这不同高估或低估程度条件下的贸易自由度变化的影响效果。命题1、2给出了贸易自由度f与名义汇率e相组合对本国制造业份额,进而对一国总产出的影响。虽然两项政策组合对宏观经济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不同政策搭配的整体效果仍然是可以确定的。总的来说,可以用下表来概括:表1 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的组合效果组合效果贸易自由度f f*f 1经济增长(sn1)经济衰退(sn1)e1经济衰退(sn0)经济增长(sn1)其中sn0代表本国制造业份额降低,对本国经济增长不利;sn1代表本国制造

32、业份额增加,本国经济得到增长。以上分析还表明汇率水平与贸易政策之间存在这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高币值产生的经济风险可以用贸易保护政策来弥补,同时高币值产生的购买力增加也会为贸易保护所增加的商品贸易成本所抵消。同时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即虽然低币值、高开放组合与高币值、低开放组合都能够促进本国制造业份额的提高,但是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同时,后一种政策组合下,低的贸易开放度会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将更多的资源浪费在贸易过程中,较高的贸易成本会鼓励各国自给自足,无法实现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因而从全局角度来看相对于前一种政策组合是低效的。后一种政策组合成为更加有效的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经济政策组合。图2.

33、本币升值的影响与贸易政策的协调snf f snf下面进一步讨论实施后一种政策组合时的情况。本币低估情况下,本币由过度低估向均衡汇率升值的过程中(相当于图1a的情形发生),曲线由最左面的一条变到最右面的一条。这时如果维持贸易开放度不变,则本国制造业份额必然会降低,进而影响总产出水平。保持本国经济增长的措施就是在升值的同时,提高贸易开放度。图2给出了该过程,假定初始时贸易自由度处于f 水平,同时本币处于低估15%水平,这时两个政策组合所对应的本国制造业份额是1,也就是制造业全部集聚到本国。如果本币开始升值且升值幅度不超过均衡汇率水平,如从低估15%升值到低估10%,则在贸易自由度f 不变的条件下,

34、本国的制造业份额会降低,从图中的1降低到sn。若想保持原有的制造业份额,则应相应的提高贸易自由度,使得sn沿着e=1.10曲线向上运动,直至达到f 时,本国制造业份额重新达到1。因此,本国货币从严重低估逐渐升值的过程中,要想维持本国在制造业上的份额地位,需要配合以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同时,在本币从过度低估向均衡汇率回归的过程中,不同汇率水平所对应的曲线的倾斜程度不断的变得平坦,这意味着随着升值的进行,相同的汇率升值程度所需要的贸易自由度的增量是递增的。也就是说随着升值的继续,汇率升值所导致的本国制造业减少的量是递增的,与之相应,用以弥补的贸易开放政策力度需要不断加大。反应在图2中,同样是5%水

35、平的升值,维持同样的制造业份额,当汇率从低估15%升值到低估10%时,本国制造业份额从1下降到sn,相应的需要贸易自由度从f 调整到f 以维持原水平;而当汇率从低估10%升值到低估5%时,本国制造业份额从1下降到sn,相应的需要贸易自由度从f 调整到f 。显然,从f 到f 的调整幅度要大于从f 调整到f 的调整幅度。因此,在本币汇率由过度低估回归均衡值时,贸易开放政策对制造业集聚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3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调整的产业结构效应下面我们考察不同类型的制造业对汇率与贸易自由度组合的反应。根据制造业生产对要素投入的密集程度不同,一般可以将之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等。在本文

36、模型中,由于生产函数为线性函数且投入要素只有劳动和资本,因此我们将仅将制造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两类。反应在成本函数中,劳动密集型意味着总成本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较大,资本所占的比重较小,相应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即aM较大;相反,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的aM较小。由于,因此,较大的aM所对应的制成品替代弹性也较大,代表的产品可替代性强、差异性弱,为低档制成品;同理,高档制成品的替代性是较低的,对应的s也较小,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图3描述了对应不同的替代弹性的制成品,汇率政策与贸易政策对该制成品产业的影响。图3给出了两种制成品产业,其中第一组(s=5)曲线代表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汇率政策与贸易政策变化的

37、反应,第二组(s=2)曲线代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情形。在相同的汇率水平条件下,资本密集型产业曲线始终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右下方,因此其曲线倾斜程度更平缓,其对政策的反应相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更加温和。首先考虑汇率政策为低估的情况,如图3中过A点的曲线与过C点的曲线分别表示了在汇率一定时两种制造业份额的反应情况。如果我们保持汇率不变而改变贸易政策,由于曲线A(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斜率大于曲线C(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斜率,贸易自由度增加一样的幅度,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资本密集型产业增加更多的份额,且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性产业集聚于本国的速度要快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果我们假定贸易自由度不变,

38、汇率由低估状态升值一定幅度(图3中为升值5%),则对于不同类型制造业本国份额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过B点曲线和过D点曲线分别为汇率上浮5%之后所对应的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保持贸易自由度为f不变,很显然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份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即图中AB大于CD)。总体来说,可以将上述分析总结为如下命题:命题3: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言,汇率水平与贸易自由度的调整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产生更大的影响效果。四、结论与政策启示根据包群(2003)等的测算,贸易依存度等度量指标显示出我国贸易开放度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加入WTO更加加快了中国贸易开放的步伐。

39、在汇率政策上,根据雷达等(2006),国内外20多位学者认为人民币被低估的平均水平为17.5%,另外包括投资家和政治家在内的其他15位专家对人民币低估水平评估的平均值为22.3%。虽然计算数值上存在差异,但是对于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还是基本达成共识。目前的人民币升值可以被视为一个处于低估状态向均衡汇率回归的升值过程之中。综合上述两方面,我国目前的外部经济环境正处于一个贸易开放度不断提升和汇率从低估向均衡之回升的“双升”状态。面对“双升”外部环境,我们关注的是其对我国制造业,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图2描述出我国目前的状况。这一状况表明人民币在低估状态下的升值将会使我国处于一个

40、制造业不断外移的过程当中,进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那么如何能够在收获产业外移效益、资本输出效益、减少巨额国际收支顺差效益的同时,又能够规避产业外移的风险损失,规避产业空洞化的负效应,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政策的探索。1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贸易自由度。在汇率由低估回升时,为保持制造业份额的稳定,可以制定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来保证本国制造业生产的优势地位。通过降低对外贸易的成本,可以弥补由汇率升值所带来的价格优势的损失,保持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但是,提高贸易开放度的政策效力并总是有效的。首先随着本币升值程度的不断提高,贸易开放政策的效力逐渐递减,上一部分对图2的分析已经说明

41、了这一点。其次贸易开放政策并不是单边决定的,而是在贸易双方的博弈中实现的,因此贸易开放的政策空间比较有限,容易受到限制。2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图3和命题3说明,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受影响较大的是生产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影响要弱一些。这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制造业附加值提供了契机。随着升值的发生,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后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合理的政策搭配,促进处于分工体系下游的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而发展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上游产业,改善产业结构。同时,本币的升值可以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从而降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成本。但也要注

42、意到的是产业升级可能对就业构成冲击,需要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化解这一问题。3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降低国内区际贸易成本。与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国内市场的一体化却不尽如人意。Naughton(1999)、白重恩等(2004)的研究认为虽然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程度是趋于下降的,但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分割。高昂的国内贸易成本阻碍了国内经济一体化,更造成了宏观经济在结构上的扭曲。在汇率上升过程中,除了降低对外贸易成本之外,降低国内贸易成本有助于化解由于对外贸易受阻而带来的需求减少,扩大我国制造业的市场,稳定制造业份额,保证经济增长。参考文献1.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

43、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年第1期。2. 白重恩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经济研究,2004年第4 期。3. 李建伟、余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经济,2003年第11期4. 雷达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货币政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5. 施晓苏,中国外贸依存度分析,当代财经,2001年第11期。6. 吴丽华、王锋,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6年第7期。7. 张晓朴,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8. Agenor, Pierre-Richard, “Outpu

44、t, Devaluation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Vol.127,pp.1841,1991.9. Barro, R. J. and X. Sala-I-Martin ( 1995 ) :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McGraw-Hill.10. Barry Naughton , How Much Can Regional Integration Do to Unify Chinas Markets ? Conference f

45、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 Stanford University,1999.11. Benassy, J.-P., Taste for variety and optimum production patterns i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Economics Letters,Vol.52, 4147,1996.12. Dixit,A.D., and J.E.Stiglitz,1977,Monopoil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46、diversity. Ameican Economic Review 67(3):297-308.13. Edwards ,Sebastian “Real exchange rate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 working paper No.2950, 1989,NBER.14. Erol, Turan and Sweder van Wijnbergen, “Real Exchange Rate Targeting and Inflation in Turkey: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Policy Credibility”, World Development, 1997, 25/10, 1717-1730.15. Grossman and Helpman 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1991:Cambridge: MIT Press.16. Krugman, P. and E. Helpman: Market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1985, MIT Press, Cambridge, M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