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522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2006年第5期(总第1l8期)青海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5,2006GeneralNo.1l8青海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杨红(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中国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青海省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本文从青海旅游市场开发现状人手,分析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关键词青海;旅游业

2、;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05102(2006)05002804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旅游业正在发展为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国际国内旅游都呈现出蓬勃强劲的势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青海旅游业也遇到了一次空前的,绝好的发展机遇,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青海省第三产业的龙头,然而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青海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的开发结构不理想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郭来喜认为,青海省旅游业总规模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位,这和所拥有的资源总量,种类,品质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被

3、形象比喻为”中华水塔”和”江河源头”.同时青海具有悠久的历史,这里宗教学派众多,宗教文化氛围浓厚,位于湟中县的塔尔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是广大佛教信徒朝觐的圣地.由于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34个民族,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草原歌舞,藏戏,蒙古摔跤,赛马,回族鼓舞,土族的安召舞,撒拉族民居,藏族服饰及其婚俗等充分体现了青海高原各民族的风情.一些现代人文景观如:大型水利工程龙羊峡,李家峡,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盐湖万丈盐桥等,都是极具价值的旅游资源.再加上青海境内多高原湖泊,雪山和冰川,景色壮丽,有丰富的生物生态资

4、源,是探险,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体现出极强的垄断性.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悠久浓郁,成为青海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所以说青海省是一个特色突出,潜在优势深厚的旅游资源富省.青海省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达400余处,然而目前青海省已开发的旅游景点仅有40多处,线路l9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还不到10%.旅游业在全国处于后进状态.另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严重不足,连在国际上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青海湖,其开发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像中国面积最大的”魔鬼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雅丹林),世界上最大的嘛呢石堆(玉树嘉那嘛呢堆)等众多堪称”极品”的旅游资源都处于藏在深闺人不知的状态.而已设

5、立的许多景区景点开发层次低,旅游要素配套设施很不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足,形成的产业规模微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缩短了游客在景点停留的时间,旅游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2000年青海省共接待海外游客3.2万人次,旅游创汇720万美元,分别不足全国总量的万分之三点八和万分之四点四,和青海占全国面积1/13,拥有的资源总量,品质以及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自2001年”五一”以后,各主要景点接待能力全面告急.虽然民航,铁路纷纷增班次,客房,餐厅仍然全部爆满,远远未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2.旅游观念滞后社会公众缺乏旅游的意识,无论是旅游经营者还是普通公民,受封闭的地理区位观制约,

6、观念比较滞后,思想不够解放,对旅游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够.缺乏市场观收稿日期12oo50420作者简介杨红(1970一),女,汉族,湖北江陵人,青海师范大学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一28念,对外宣传不够,产品知名度低,缺乏国际国内竞争力.传统旅游时代对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有形资产起决定性作用;而新经济时代的现代旅游业,营销,知识,智力,管理,创新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市场竞争的胜负.因而旅游业也被形象地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旅游市场的有效推广和旅游产业高效率的运营都离不开市场营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必然要实现旅

7、游要素产权主体,市场交易主体和开发经营方式的多元化,这决定了青海旅游业首先要进行观念的创新.青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3.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污染严重个别旅行社,导游人员,景区景点违规经营,欺客宰客,随意降低服务质量的行为时有发生.这种变相宰客影响甚坏,不仅损害了旅游企业的名声,严重扰乱了旅游市场秩序,而且损坏了旅游企业形象.旅游是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对生态环境依赖程度较高.当认识上的差距和行为上的不当时,就会造成旅游资源一定程度上的损坏和污染.由于风景区环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青海旅游点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在许多旅游区到处可见各种生活

8、垃圾,废塑料袋,破纸片等被风吹得到处都是;还有沿线一些企业将大堆大堆黑色工业废渣直接排放在景区附近或公路两侧;严重污染了旅游景区的环境和游客的视觉效影.青海湖边的”白色垃圾”,随处丢弃的饮料罐和周遍缺乏统一规划的建筑和餐饮店,使得本应美仑美奂的名胜风景区已开始退化.同时,青海湖的水位也在以每年12cm的速度下降,原来的湿地,沼泽地都变成了流沙地,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不堪一击j.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调查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功能性紊乱,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损失相当于同期GDP的13%,间接和潜在损失则更大.长此下去,一个秩序混乱,不优美的旅游环境还会有何吸引力?4.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

9、务设施缺乏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为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也来自于其可进人性.青海省地处西部,交通状况仍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目前道路质量不高,停车场建设不完善,景区可进人性差,内部游览线路不足,供电,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不足.目前交通运输还未形成现代化立体网络,机场,航线,火车卧铺均少,旅游旺季难进难出.进出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京广南线,宝成线,兰新西线等线路目前尚无列车开通.一到客运高峰,客票就十分紧张,许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旅游区现有的接待服务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10、游客服务中心,医疗救助设施,旅游购物,旅游餐饮等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娱乐设施开发不足.5.旅游人才,资金匮乏由于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经验不足,特别是缺乏外语导游.旅游管理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整个旅游服务体系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资金匮乏,是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的重要原因.青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属于吃饭财政,而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的环境和条件还不具备,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旅游业的发展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赢得可观的外汇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l元,相关行业

11、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加快旅游开发可以为民族地区带来”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2002年青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数万,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强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入.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二,青海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1.开发特色主题,积极引导生态旅游由于青海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

12、特色与垄断性强,同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青海的旅游发展不宜模仿东部的旅游模式,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它应走生态旅游之路.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时尚旅游的新热点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和探险旅游.生态旅游(Ecotourlsm)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其核心是强调环境的美化与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与人际关系,减轻环境压力.它是一种集观赏,感受,研究,洞悉大自然于一体,又不破坏大自然的旅游形式,一种以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极适合青海的旅游发展.因为要生态旅游,日本富

13、士山不许建索道,韩国景区没有垃圾桶,新西兰景区不搞”豪华游”,青海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吸引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可以开发系列化的生态旅游产品,如:高山生态旅游,高原生态旅游,高原草原生态旅游,大江大河源头生态旅游,高原沙漠探奇旅游,奇异高原盐湖景观生态旅游,自然改造工程生态旅游,高原湖泊生态旅游,高原湿地生态一29旅游,高原观鸟生态旅游,高原珍稀野生动物观赏生态旅游,华夏文化源流探访生态旅游,藏文化生态旅游,土族和撒拉族文化民俗生态旅游等.2.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资金是旅游资源

14、,旅游景点,旅游设施开发的保证.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对旅游业来说,产业发展基金是一条重要的资金渠道.70年代,墨西哥政府为了开发旅游业,设立了国家旅游开发信托基金会,通过该机构,向国际银行机构筹措了50亿美元的资金.包括坎昆,巴厘岛等都利用了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地在融资和投资领域创造出了不少新的经验,对开展旅游业的投融资工作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如:(1)”项目第一,资金第二”的浙江模式.(2)金融品种和保险品种以规避风险,获取发展的启动资金的花水湾模式.(3)资产重组模式.(4)”管理+投资”模式(带资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在饭

15、店业或物业管理方面采用比较多.L4对经济不发达的青海来说,这些经验都可以借鉴.3.政府引导组织制定,实施合理的旅游开发战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旅游产业运行和管理机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关系.旅游产业发展不能由政府包下来,政府也不可能包下来.应尽快从”政府主导”型转向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应打破部门,行业,地区界限,将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议政府建立高层次的工作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并协商解决旅游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旅游部门主导职能的同时,进一步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旅游开发的合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协助有

16、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旅游开发战略.多年来,青海省的旅游业注重自然景点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当季节一变,青海旅游随自然风光而淡.针对淡季,青海旅游界只是消极地等待旅游旺季的重新到来.做旅游规划不能只作一个夏天旅游规划,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促销工作,使青海一年四季的旅游都热起来,开发具有浓厚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不受季节的局限,例如世界屋脊汽车游,登山探险(玉珠峰,阿尼玛卿峰),宗教朝觐(塔尔寺,昆仑圣地等),历史探古(彩陶,拉乙亥文化遗址等)及水电站人工景点等,这些探险和观光,使青海的“四季旅游”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对旅游区的规划和发展实行统一管理,避免部门所有制和地区所有制,一定

17、要服从旅游的行业管理,从开始规划到以后的接待,经营都要按旅游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规范来运作.4.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设计“到青海来一趟,带的钱却花不出去”,这是游客的感慨.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购物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与青海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态势相违,青海旅游经营单位一3O一普遍存在观念落后,品牌化意识淡漠的状况.目前,青海旅游商品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青海旅游市场购物可以用散,小,乱,差来概括,还没有形成市场,只是一种单一式的运作模式.西宁地区的工艺美术企业,商店多以民营,私营为主,现有工艺美术生产企业10余家,商店80余家,从业人员约1000人.从对西宁地区工艺美术行业企业,商店的调查统计结

18、果看,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及5010万元仅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3.6%和6.17%;年产值在101万元的,及1万元以下的,分别占总数的63%和17,28%.由此,经济效益好的或较好的企业,商店所占比例非常小;经济效益处于一般的占半数以上;处于维持状态的也占一定比例.旅游购物从国外旅游商品所带来的收益上看,是旅游六要素中占比例最高的,但青海在这方面却排在最后,因此,青海的旅行社一般不会给游客推介,只是引导性地为游客介绍,让游客自己把关.应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在旅游产品的定位,定价,渠道,促销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针对不同的旅游需求,采用细分理论,选择目标市场,进行科学定位,集中力

19、量开发出一批”新,奇,特”富有青海特色的名牌旅游商品.如藏刀,各种银制器皿,骨器,哈达,护身符,热贡艺术品和塔尔寺”艺术三绝”等,突破传统”旅游商品”的概念局限,进行独特的文化包装设计,化普通商品为旅游商品.5.利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第一,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舆论媒体,对旅游资源进行公益宣传,让越来越多地旅游消费者尽快了解青海,认识青海,渴望青海,形成强烈的理由需求.第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到2003年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攀升至7950万,保持着世界第二的位置;上网计算机数也由半年前2572万攀升至

20、3089万.在2004年4月召开的博鳌论坛会议上,有关专家表示,200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将居世界首位.这些资料表明:互联网将成为最大和最佳的广告宣传媒体.第三,将旅游宣传纳入青海省对外宣计划和对外经贸洽谈,会展计划之中.不断提高青海旅游的王牌景点知名度,2002年青海省成功举办了”郁金香节”,”东西部经贸洽谈会”,”热气球节”,”国际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拉力赛”,”十五省市西部放歌”等一系列活动,大力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青海商务,考察和旅游,为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2003年8月,又成功举办了”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大

21、型活动,2004年,青海在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全力打造“夏都”的基础上举办了”第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民族文化节”等活动,提高了青海旅游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在一定基础上探索了旅游宣传与重大文体活动,招商引资活动实现商业化运作之路.2005年11月11日,藏羚羊成功入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申吉”成功,青藏铁路将全线开通,青海湖被评为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一系列历史性机遇,给青海省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向世界展示青海形象的机遇.怎样打造青海”十一五”期问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旅游新形象,将直接影响青海旅游业的发展和青海经济的腾飞.6.加强对旅游从

22、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以及服务人员,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保证.应吸收,聘用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建立规范的导游制度.加大旅游教育投入,培养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熟悉国际惯例和经验丰富的中高级旅游人才.在聘用和培养人才方面,着重三类人才:一是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以及在异国他乡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导游;二是旅游宾馆酒店及部门经理;三是中西餐厨师,餐饮客房服务,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完善岗位培训制度,倡导学理论,学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省情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广大旅游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使其熟知昆仑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知道热贡艺

23、术,古遗址,丝绸之路等文化渊源.熟悉各地景点,了解民族风情,并且有过硬的外语水平.在旅游公司经营活动中,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定期深入旅游市场,常抓不懈.使我省旅游业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同国际接轨,扩大知名度,早日走出青海,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现代旅游已不单是一个游字,它涵盖着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块,这反映出游客对旅游的要求和理解发生了转变.而目前青海旅游业还停留在”游”上,并未将游客游玩的内容加以丰富,这无疑是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壁垒,青海旅游业能否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将取决于正确的旅游开发战略的制定和实行.参考文献1青海旅游业进军西部重要发展基地N.人民日报,20030906.2

24、傅岳瑛,刘琴.我国西部生态旅游的现状和开发建议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2).3王学锋.将青海建成生态旅游大省有关专家谈青海旅游业J.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4)4钟海生.我国旅游产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J.旅游研究,2001,(8).TheProblemandCounterplanofQinghaiTourResourcesDevelopmentYANGHong(PoliticalandLawDepartmemofQinghalNormalUnive=y,Xining810008,China)Abstract:ChinaStourismhasbeenbecomingoneof

25、thebiggestandquickestindustriesQinghaihasrichtourismresourceswithsalientfeaturesandpotentialsuperiority.however.todayQinghaiStourismresourcesarenotexploitedcomplete.ThepaperanalysestheexistingproblemsofQinghaitourismbasedonthelocaltourismmarket.theauthorputsforwar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inordertoquickenQinghaiStourismresoUrees.Keywords:Qinghai;tourism;ecotourism一3l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