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555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作者】熊 星 【关键词】杂交水稻氯化锌萌发幼苗生长 【指导老师】冉景盛 【专业】生物科学 【正文】1引言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严重影响水稻的播种和稻米的质量。由于我国水稻主产区处于长江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并常年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锌(Zn)是植物必需的14种矿质元素中的之一,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剂,参与酶的活动,影响植物的代谢,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Zn作为必需元素参与到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但当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进入食物链

2、还将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而Zn作为必需矿质元素与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成为本次试验的研究目的。水稻种子萌发与必需矿质元素的浓度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杨海霞,李涛1等做的实验结果表明10 mg.L-1及20 mg.L-1的 Zn2+溶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25 mg.L-1至160 mg.L-1的Zn2+溶液随着浓度的增高使得小麦种子的发芽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李灵芝,李海平2等研究了硫酸锌对苦荞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3、,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硫酸锌浸种有促进苦荞种子萌发的作用,0.05的硫酸锌效果最好,发芽率可以提高20,活力指数可以提高28。鲁先文,何俊3研究的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u2+和Zn2+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和Zn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张春荣,李红等4研究了重金属Cd2+,Zn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Zn2+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激活效应,高浓度的Cd2+,Zn2+处理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4、;且对根的作用大于对芽的作用;而混和处理液对种子的影响大于单一离子的影响。王晓波,宋凤斌5研究了锌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 mg.L-1 Zn2+能有效加快稻种的萌发进程,提高种子发芽率38.9%,促进胚芽尤其是胚根的生长,种子活力指数提高122.34%;在萌发初期,锌能显著增强种子膜透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56.96%、过氧化氢酶(CAT)活力221.53%;浸种后期,锌在降低电解质外渗及SOD、CAT活力的同时,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力284.17%。韩瑾徐,温馨等6研究的不同锌水平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育苗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锌水平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5、表明适当的锌肥浓度,可提高番茄幼苗的叶、茎鲜重以及叶绿素的含量。但当锌肥浓度过高时,幼苗的生长势降低。因此,本实验选用涪陵常见的水稻品种宜香9303,探究不同浓度梯度的Zn2+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本试验以期寻找到不同浓度的锌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相关机理,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促进水稻的生产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材料与方法2.1材料2.1.1供试材料水稻品种:宜香9303,由涪陵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2.1.2仪器设备恒温水浴锅,冷冻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人工气候箱,恒温箱。2.1.3药品氯化锌、蒽酮、考马斯亮兰G-250、NaOH

6、、磷酸缓冲液、3,5-二硝基水杨酸等。2.2试剂的配制2.2.1各浓度梯度的氯化锌溶液精确称取相应质量的氯化锌,用蒸馏水溶解并定溶至1000mL来配制0 mg.L-1、2.0 mg.L-1、3.0 mg.L-1、5.0mg.L-1、10mg.L-1、20mg.L-1的氯化锌溶液。2.2.2蒽酮溶液称取0.1g蒽酮溶于100 mL稀硫酸(由76 mL比重1.84的硫酸稀释成l00 mL)中即得蒽酮试剂贮于棕色瓶内,冰箱保存。2.2.3考马斯亮蓝溶液称取100 mg考马斯亮蓝溶于50 mL 95%乙醇中,加入85%正磷酸100 mL,加蒸馏水到1000 mL混匀。2.2.4 0.02 mg.L-1

7、(pH6.9)磷酸缓冲液0.2 mg.L-1L磷酸二氢钾67.5 mL与0.2 mg.L-1L磷酸氢二钾82.5 mL混合,稀释10倍。2.2.5 1%淀粉溶液1 g可溶性淀粉溶于100 mL PH6.9,0.02 mg.L-1磷酸缓冲液中,其中含有0.0067 mg.L-1氯化纳。2.2.6 3,5一二硝基水杨酸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10 g, NaOH 20 g,酒石酸钾钠200 g,加入500 mL蒸馏水,适当加热溶解后,加入重蒸酚2 g,无水亚硫酸钠0.5 g,以蒸馏水稀释到1000 mL,贮藏在棕色瓶中。2.2.7 Hoagland溶液(1)大量元素:每升

8、培养液中加入以下各种试剂。表2.1大量元素的种类及用量试剂 浓度(mol?L-1) 每升培养液中加入的体积(mL)KH2PO4KNO3Ca(NO3)2MgSO4 1111 1552(2)微量元素:每升水中应加入以下各种物质。表2.2微量元素的种类及用量化合物 每升水中加入的量(g) 化合物 每升水中加入的量(g)H3BO3MnCl2?4H2OZnSO4?7H2O 2.861.810.22 CuSO4?5H2OH2MoO4?H2O 0.080.02(3)Fe-EDTA溶液:1 L水中加入Na2-EDTA 7.45 g,FeSO4?7H2O 5.57 g。每升大量元素培养液中加入1 mL Fe-E

9、DTA溶液和1 mL的各种微量元素溶液即可。2.3实验方法2.3.1种子的处理与培养取上述品种的水稻种子用3%的H2O2溶液消毒510 min后,用蒸馏水处理冲洗数次,再分别置于0.5、2.0、3.0、5.0、10、和20 mg.L-1浓度的氯化锌溶液中,浸泡48小时,以蒸馏水做对照实验7。从浸泡过的种子中精选100粒健壮饱满的籽粒,放入垫有两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个处理设6次重复。实验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281,湿度为80%85%,光周期为10h/14h(光/暗比)。2.3.2种子活力的测定以种子露白为标准,统计24 h,48 h,72 h,96 h的发芽率,且培养9天后,从各个培养皿中

10、分别取20株幼苗,将它们分别放入干燥的培养皿中,置于干燥箱中,60烘干至恒重,称重,取其单株的平均干重,并计算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8。发芽指数=Gt/Dt(Gt是t时间内的发芽数,Dt是相应的发芽天数)式(2-1)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幼苗干重式(2-2)2.3.3平均株高和平均根长培养第9天后,每天随机选取20棵幼苗,测量由水稻种子胚到苗端的长度,其平均值即为株高。每组随机选取20棵水稻幼苗,测量其每株根长,求平均值即平均根长9。2.3.4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称取剪碎混匀的叶片0.1 g,装入具塞试管中,用95乙醇丙酮混合液(1:l,vv)10 mL浸提至叶片完全变白,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65 n

11、m和649 nm比色测定光密度值,按Arnon法计算叶绿素含量。将测定得到的吸光值,输入Excel数据处理软件,按下列公式10进行计算:Ca=13.95A6656.88A649 式(2-3)Cb=24.96A6497.32A665 式(2-4)据此即可得到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Ca、Cb:mg.L-1),二者之和为总叶绿素的浓度。最后根据下式可进一步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叶绿素的含量(mg/g)=CabVn/W。 式(2-5)式中: Ca为叶绿素a的浓度;Cb为叶绿素b的浓度;Cab为总叶绿素的浓度;V为提取液体积;n为稀释倍数;W为样品鲜重。2.3.5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取烘干粉碎

12、样品0.1 g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0.25NaOH溶液5 mL,40振荡提取30分钟,蒸馏水定容至刻度,3000转每分钟离心5分钟即可。取样品液1 mL,加考马斯亮兰-250溶液5 mL,室温下静置2分钟,比色,查标准曲线蛋白质含量,以蒸馏水中加考马斯亮兰溶液5 mL为对照。可溶性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取100 ug牛血清蛋白标准液0、0.1、0.3、0.5、0.7、0.9、1.0 mL分别放在10 mL试管中,加蒸馏水至1 mL,再加5 mL考马斯亮兰溶液混匀,室温下放置2 min,在波长595 nm处比色,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牛血清蛋白含量为横坐标制备标准曲线。表2.3可溶性蛋白质标准曲线

13、的制作项目 管号1 2 3 4 5 6 7牛血清蛋白标准液/mL 0 0.1 0.3 0.5 0.7 0.9 1.0蒸馏水/mL 1 0.9 0.7 0.5 0.3 0.1 0牛血清蛋白含量ug 0 10 30 50 70 90 100蒽铜试剂/mL 5 5 5 5 5 5 5OD值 0.000 0.0207 0.0574 0.0942 0.1310 0.1677 0.1861图2.1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计算11:样品中蛋白质含量%=A50100/1W106=A/W200式(2-6)式中:A为样品测定液中蛋白质含量W为样品重(g)1为测定液体积(mL)50为样品液总体积(mL)106为换算为微克

14、系数100为百分含量2.3.6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称取0.1 g过40-60目筛的粉末干样放入三角瓶(50 mL)中,在加入25 mL蒸馏水放入沸水浴中煮沸20-30分钟,取出冷却,过滤入100 mL容量瓶中,用热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至刻度。取样品提取液0.5 mL,加入蒸馏水0.5 mL,再加蒽铜试剂5.0 mL,混匀,在A620nm处进行比色,查标准曲线得可溶糖含量并进行含糖量计算。标准曲线的制作:取100ug.mL-1葡萄糖标准液0、0.2、0.4、0.6、0.8、1.0mL分别放在10mL试管中,加蒸馏水至1mL,再加5mL葱酮试剂混匀,在沸水浴中煮沸l0min,取出冷却,在波长620n

15、m处比色,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葡萄糖标准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表2.4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项目 管号1 2 3 4 5 6葡萄糖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蒸馏水/mL 1 0.8 0.6 0.4 0.2 0葡萄糖浓度/ug 0 20 40 60 80 100蒽铜试剂/mL 5 5 5 5 5 5OD值 0.000 0.0152 0.0306 0.0459 0.0612 0.0765图2.2葡萄糖糖标准曲线计算12:可溶性糖含量()=糖重量(ug)稀释倍数100/样品重(g)10式(2-7)2.3.7 a-淀粉酶活性的测定取酶液 1 mL二份,分别放入测定管及

16、对照管中,置70恒温水浴中加热15 min,使其中-淀粉酶受热钝化,取出后迅速在自来水中冷却,各管均加入1 mL(pH5.8)磷酸盐缓冲液。向对照管加4 mL O.4 M NaOH溶液,以钝化酶活性,再加入1%淀粉溶液2 mL。将测定管溶液置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后,加入40预热的1%淀粉溶液2 mL,摇匀,立即放入40水浴中保温5 min后取出,迅速加入4 mL 0.4 M NaOH溶液,以终止酶活性。测定管溶液及对照管溶液均加入2 mL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同上述操作测定溶液的光密度值,查标准曲线得相应的麦芽糖含量。a-淀粉酶活性(mg麦芽糖.g-1FW.5min-1)=(B

17、- B)50/W(W:样品称重(g);B: 1 mL待测液中,5 min内a-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mg);B: a-淀粉酶对照管中麦芽糖量(mg);50:酶液的总体积)吸取麦芽糖标准液0,1,2,3,4,5,6和8mL,均加蒸馏水至8mL,再加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2 ML,(即按表2.4加入试剂)。置沸水中准确煮沸5min,取出冷却,以蒸馏水稀释至25mL,以1号管作为空白调零点,在550nm下,测定各管溶液的光密度(OD550nm),以光密度为纵坐标,相应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表2.4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项目 管号1 2 3 4 5 6 7 8麦芽糖标准液/mL 0

18、 1 2 3 4 5 6 8蒸馏水/mL 8 7 6 5 4 3 2 0麦芽糖含量/mg 0 1 2 3 4 5 6 83,5-二硝基水杨酸/mL 2 2 2 2 2 2 2 2OD值 0.000 0.559 0.971 1.383 1.795 2.206 2.618 3.441图2.1麦芽糖标准曲线淀粉酶活性的计算:根据溶液的浓度与光吸收值成正比的关系,利用由葡萄糖标准曲线所求得的公式算出溶液的浓度,然后计算酶活力13:A= 式(2-8)式中:A-淀粉酶的活性,mg/(g?min);C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查标准曲线),mg;VT淀粉酶原液体积,mL;W样品质量,g;VS反应所用淀粉

19、酶原液体积,mL;T酶作用时间,min;3结果与分析3.1 Zn 2+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3.1不同浓度ZnCl2处理种子的发芽率(%)萌发时间(h) 不同浓度ZnCl2(mg?L-1)0 0.5 2.0 3.0 5.0 10 2024h 35 39 43 65 60 47 3248h 65 75 73 80 80 74 6172h 78 86 89 92 87 84 7396h 88 91 93 98 94 90 85由表3.1可知:锌质量浓度在0.510 mg.L-1时,达到发芽标准的种子数比对照增多,但当锌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达到发芽标准的种子数分别比对照减少。说明当锌质

20、量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对种子萌发有毒害作用。在现有的处理中以 3.0 mg.L-1处理组增加得最多,分别比对照组增加 30%、15%、14%、10%,并且所有的处理均在第 96 h对稻种发芽率的影响最大。可见,适量的 Zn 2+浓度浸种能有效加快水稻种子发芽速度,缩短萌发时间,提高发芽整齐度。3.2 Zn 2+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表3.2 Zn 2+浸种对宜香9303种子活力的影响处理(mg.L-1) 发芽指数(%) 幼苗干重(mg) 活力指数(%)0 36.43 3.510.04 127.040.5 37.14 3.970.09 147.472.0 38.00 4.320.13 164.513

21、.0 38.43 4.950.15 190.335.0 36.31 4.140.11 150.0210 34.65 3.310.07 114.5720 31.33 3.150.04 98.98由表3.2可知,发芽指数越大说明种子活力越强,即发芽指数与活力呈正相关。实验结果说明在3.0 mg.L-1以下处理,随锌质量浓度增大发芽指数相应增大。超过3.0 mg.L-1时发芽指数迅速减小。表明适量的Zn2+质量浓度能增加种子活力,在本试验中以3.0 mg.L-1 Zn2+的处理使种子活力提高最大。而 5.020 mg.L-1的处理使种子活力降低。3.0 mg.L-1 Zn2+的处理种子活力指数最大,

22、在5.0 mg.L-1以下处理,随锌质量浓度增大活力指数也相应增加,其增加幅度分别为20.42%,23.47%,270.27%。锌质量浓度继续增加时,活力指数开始下降,20 mg.L-1时下降最明显,下降幅度为4.06%。03.0 mg.L-1 Zn 2+浸种处理均明显提高了水稻幼苗的干重,且在浓度为3 mg.L-1时效果最佳,而随锌质量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干重迅速降低,说明低浓度Zn 2+能促进水稻幼苗干物质的积累,高浓度Zn 2+则抑制水稻幼苗干物质的积累,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在现有试验条件下,适当浓度的Zn 2+浸种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种子的生长速率。低于3.0 mg.L

23、-1的 Zn2+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最为有利。3.3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表3.3 Zn 2+浸种对宜香9303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处理(mg.L-1) 平均株高(cm) 平均根长(cm) 平均茎长(cm) 平均茎干重(g) 平均根干重(g) 根茎比(%)0 12.6Bb 4.9Bc 6.3Bb 0.0053Cc 0.0119Cc 51.00Ff0.5 13.0Aa 5.4Bc 6.4Bb 0.0054Cc 0.0121Ab 52.43Ee2. 13.4Aa 7.5Aa 6.7Aa 0.0067Ab 0.0135Aa 54.10Cc3 14.3Aa 8.6Aa 7.1Aa 0.0

24、075Aa 0.0138Aa 56.76Aa5 11.2Bb 6.1Bb 6.1Bb 0.0052Cc 0.0118Cc 55.23Ab10 10.5Bc 3.7Dd 5.9Bc 0.0051Cc 0.0115Cc 55.12Ab20 9.2Bc 3.2Dd 5.1Bc 0.0040Dd 0.0097Dd 53.84Dd注:数据经方差分析后,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13。在同一列中相同字母代表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代表差异显著;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小写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由表3.3可知,低浓度03 mg.L-1Zn 2+浸种对水稻幼苗的地上部分生长的作用不明显,株高和茎干重与对照相

25、比,虽然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而320 mg.L-1的Zn 2+浸种则明显抑制了水稻幼苗的茎叶生长,与对照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Zn 2+浸种对水稻幼苗地下部分的影响与地上部分的影响也是一致的。Zn 2+浓度为2 mg.L-1和3 mg.L-1时,对水稻植株的根系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根长和根干重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但随着Zn 2+浓度的升高(3 mg.L-1),水稻的根系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在20 mg.L-1浓度的Zn 2+浸种处理下,水稻的根系受到了严重的抑制。表明Zn 2+主要抑制幼苗根系的生长,尤其对根长的影响是更为敏感的指标。从根茎比可以看出,随着Zn 2+浓度的升高(

26、03 mg.L-1),水稻的根系所占的比率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当Zn 2+浓度进一步增加(3 mg.L-1)时,根系所占的比率则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可知,Zn 2+对水稻植株的地下部分(根系)生长的影响比地上部分(茎叶)生长的影响更加显著。3.4 Zn2+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a-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图3.1 Zn2+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a-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由图3.1可知,低浓度(05 mg.L-1)Zn 2+浸种使水稻种子淀粉酶活力均有提高,但在3 mg.L-1时,Zn 2+浸种的水稻种子的淀粉酶活力最高,比对照提高了45%,而在5 mg.L-1时,Zn 2+浸种的水稻种子的淀粉酶活力与对

27、照组差异不明显。而当浓度5 mg.L-1时,随着Zn 2+浸种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是高浓度的Zn 2+浸种抑制了水稻a-淀粉酶活力。因此,适当浓度的Zn 2+浸种处理能提高水稻种子淀粉酶的活力,在现有试验条件下,低于3 mg.L-1的Zn 2+溶液浸种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最为有利。3.5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由图3.2可知,当Zn 2+浓度05 mg.L-1时,随锌质量浓度的增加,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也随着增加,且在3 mg.L-1浓度处理时叶绿素含量最高。而在Zn 2+浓度3 mg.L-1时,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可能是高浓度的

28、Zn 2+抑制了叶绿素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图3.2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3.6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图3.3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由图3.3可知,水稻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当Zn 2+浓度为05 mg.L-1时,其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并在3 mg.L-1浓度下,其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在Zn 2+浓度为320 mg.L-1时,其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这说明低浓度的Zn 2+(03 mg.L-1)能促进水稻幼苗可溶性糖含量的增

29、加,而高浓度5 mg.L-1的Zn 2+则能降低水稻幼苗可溶性糖的含量。3.7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图3.4 Zn2+浸种对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由图3.4可知,不同浓度的Zn 2+溶液对水稻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同,在3 mg.L-1时达到最高,说明Zn 2+溶液能显著影响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当Zn 2+浓度为03 mg.L-1时,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成上升趋势,在3 mg.L-1时最高,而在Zn 2+浓度为320 mg.L-1时,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成逐渐下降趋势,且在20 mg.L-1时最低,但当Zn 2+浓度为5 mg.L-1时,水稻幼苗可溶性蛋

30、白含量比对照组高,说明低浓度的Zn 2+(05 mg.L-1)溶液能显著增加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而高浓度的Zn 2+溶液则降低水稻幼苗可溶性蛋白含量。4结论从各项生理生化实验结果显示,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Zn 2+溶液浸种处理下,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有显著不同,说明Zn 2+浸种对水稻种子的影响与Zn 2+的浓度有关,而且适当浓度的Zn 2+浸种处理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这与王晓波,宋关斌认为在03 mg.L-1Zn 2+范围内,在萌发初期,随着锌质量浓度的增加,水稻种子萌发率升高一致。本试验得出的结果是适当浓度的Zn 2+浸种可提高水稻种子的活力,提高淀粉酶活力,促进水稻

31、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干重,增加叶绿素含量。而当Zn 2+浓度为3 mg.L-1时,其所处理的效果最佳,当浓度5 mg.L-1时,种子的活力指数开始下降,萌发时水稻生长各项指标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茎叶,根系的生长缓慢,干物质的积累量下降,叶绿素的含量也显著下降。而且Zn 2+浸种对水稻幼苗的根系生长的影响比茎叶生长的影响显著。至于Zn 2+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Zn 2+浓度03 mg.L-1时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起明显促进作用,且Zn 2+为3 mg.L-1时效果最佳。当Zn 2+浓度高于5 mg.L-1时,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锌是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杂交水稻对土壤中锌元素的含量多少较为敏感,当土壤溶液中有效锌含量低于10mg/kg14,或当水稻根系对锌元素的吸收功能不良,植株就表现出缺素症状,结实率严重降低,甚至绝产失收。因此在水稻栽种过程中,应保持土壤中锌的充足,确保水稻顺利丰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