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62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八月目 录地理位置图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示意图一、建设项目概况5(一)地理位置及路径5(二)项目背景5(三)设计范围、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5(四)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7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8(一)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8(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9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1(一)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11(二)生态环境13(三)声环境14(四)振动环境17(五)地表水环境18(六)地下水环境19(七)空气环境1

2、9(八)固体废物19(九)环境风险20(十)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20(十一)经济损益分析20(十二)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21四、公众意见调查23(一)信息公开23(二)公众意见征求形式、范围25(三)公众参与组织形式26(四)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及处理情况26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7六、联系方式28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地理位置图四 川 省成都温江双流崇州大邑邛崃蒲江朝阳湖成蒲铁路成都至崇州段成都至蒲江铁路成都至崇州段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示意图成都至蒲江铁路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地理位置及路径成蒲铁路位于成都市西南部,成蒲铁路成都至崇州段为成蒲铁路的一段,本段铁路起于成都市区,途径成都市高新区、

3、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郫县、双流县、温江区,至于崇州市。(二)项目背景200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原铁道部批复该铁路项目建议书。2009年9月,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批复该铁路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原铁道部批复该铁路可行性研究,2010年9月原铁道部批复该铁路初步设计。2011年以来铁路部门对项目进行了梳理并编制了该铁路修改初步设计文件,2012年10月原铁道部批复该铁路修改初步设计。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办公厅与铁道部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办201213号)以及原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关于做好铁路建设项目变更环评工作的通知(计节环函201

4、28号),结合修改初步设计与原环评评价方案的工程变化对照结果,该项目建设单位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域公司”)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二院”)开展本项目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三)设计范围、内容及主要技术标准设计范围:(1)成都西至崇州新建正线32.24km;(2)成都枢纽西环线红牌楼(含)至安靖(不含)增建第二线长18.03km;(3)引入成都铁路枢纽相关工程。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主要技术标准表项目成都西至崇州正线西环线增建二线铁路等级级级正线数目双线双线速度目标值200km/h/最大坡度206最小曲线半经2200m600

5、m正线线间距4.4m/牵引种类电力电力到发线有效长450m850m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调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工程主要建设方案为:成都枢纽西环线红牌楼(含)至安靖(不含)长18.03km沿现有西环线增建第二线,成都西至崇州新建正线与西环铁路并行段长约2.2km基本现有西环线建设,成都西至崇州新建正线的其余地段远离现有铁路布线。成蒲铁路全线投资概算总额129.14亿元,由市域公司建设,工程总工期为3年。本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桥梁、路基、车站工程施工。施工包括施工准备期征地、拆迁、改移道路、施工便道、开辟施工场地等;站前工程(桥梁、路基、车站)土石方开挖填筑和运输、架梁和轨道施工等;站后工程房

6、屋建筑、给排水、暖通、机务、通信等。成蒲铁路成都至崇州段工程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线路成都西至崇州新建正线km32.24成都枢纽西环线红牌楼(含)至安靖(不含)增建第二线km18.032主体工程土石方总量万m391.43挖方万m348.35填方万m343.09外购土石方万m343.09弃方万m348.35(综合利用4.75,纳入渣场43.60)3桥梁桥梁座km8-32.07桥梁比%64%4车站新建车站座-站名3-双流北、温江、羊马站,其中双流北、羊马站近期不开站、完成线下工程 改建车站座-站名2-红牌楼、成都西站引入车站座-站名1-红牌楼站5占地总占地h115.53永久用地h91.43临时用

7、地h24.106拆迁房屋万41.527房屋建筑万1.578成蒲铁路全线投资概算总额亿元129.14(四)方案比选及建设项目符合性分析成蒲铁路按照成都市相关规划确定的线位、站位布线、设置车站,取得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510101201300038号)。成蒲铁路符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展改革令2011第9号) 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三项铁路行业的第1小项“铁路新线建设”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和的通知规定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1

8、、生态环境成蒲铁路成都至崇州段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海拔高程约500m,地势整体上平坦开阔;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工程所在区域植被类型比较单一,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3个植被型,常绿针叶林、山地灌丛、农业植被3个群系组,柏木林、松柏混交林、桉树林、落叶阔叶灌丛(化香灌丛)、经果林及耕地6个群系。评价范围内以建设用地缀块为主,其次为农耕地缀块,森林、灌草丛缀块所占比例较小。区域内没有发现野生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区域内陆生脊椎动物以鸟纲的物种数量最多。国家级保护动物2种:鸢、红隼,有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2种:鹰鹃、小;评价范围仅为保护鸟类觅食区,无保护鸟类的集中栖息地。区域内的

9、河流中鱼类以鲤形目鱼类最多,无国家级、省级级保护鱼类,无鱼类产卵场、越冬场和索饵场分布。评价区土地总面积2890.20h,其中以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区域内水土流面积比例为15.59%,工程沿线水土流失以微度为主。2、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有声环境敏感点48处,其中居民区32处、学校12处、医院4处。现状噪声监测结果表明,32处居民区中,除部分居民区受现有铁路噪声、公路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现状超标外,大部分居民区声环境现状均满足相应标准;12处学校以及4处医院中,部分受现有铁路噪声、公路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现状超标。3、振动环境评价范围内有敏感点34处,其中居民区29处、学校3处、医

10、院2处。位于既有铁路两侧的15处敏感点振动环境现状监测值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之“铁路干线两侧”昼间80dB、夜间80dB标准的标准要求;其余19处敏感点距既有铁路较远,振动现状均满足GB10070-88的“居民文教区”昼间70 dB、夜间67 dB标准。4、地表水环境工程跨越的河流主要有沙河、江安河、金马河,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根据2013年6月的现场监测,沙河水质现状满足GB3838-2002III类标准,江安河、金马河水质不能满足GB3838-2002III类标准,超标项目均为化学需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5、地下水环境工程所在

11、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不发育;区内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河流水补给,河道起主要排泄作用。区域内地下水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8、9月份,枯水期12、1、2月份,以8月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其余月份为平水期。工程沿线的城镇以及距城镇较近的村落采用自来水,距离城镇较远的村落一般取用井水。根据2013年6月监测结果,除1#监测井(川西营村6组)总硬度、3#监测井(同心村4组)氨氮超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1#监测井、2#监测井(金家社区12组)、3#监测井的其余监测指标均满足GB/T14848-93类标准。6、空气环境根据2011年成都市环境质量概要,工程

12、沿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满足国家二级标准。(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技术标准(TB10502-93)中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具体划分如下: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表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评价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两侧300m以内区域站场用地界外300m以内区域临时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施工便道中心线两侧各100m以内区域声环境评价铁路两侧距离外侧轨道中心线200m以内区域振动环境评价铁路两侧距离外侧轨道中心线60m以内区域地表水环境评价运营评价针对沿线车站污水排放口施工期评价针对施工污水排放及其主要受纳水体地下水环境评价线路

13、两侧区域社会环境评价工程涉及范围内的行政县(市、区)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一)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本工程涉及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双流岷江自来水厂金马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2处法定环境敏感区。1、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与成蒲铁路位置关系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分布有水二厂取水口以及水五厂取水口,其中水二厂取水口取水量为23万吨/日、水五厂取水口取水量为15万吨/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026号 )划分了该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二级以及准水源保护区。成蒲铁路以路基、桥梁

14、穿越该水源准保护区的水域及陆域,沙河自来水五厂、二厂取水口分别位于拟建铁路下游5.2km处、6.6km处,成蒲铁路在水源保护区内不设水中桥墩。工程变更前后,成蒲铁路均穿越该水源准保护区,其穿越位置、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程方案、穿越长度、线路与取水口位置关系均无变化。2、双流岷江自来水厂金马河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与成蒲铁路位置关系双流岷江自来水厂金马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分布有双流岷江自来水厂取水口,取水量约为30万吨/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函201026号划分了该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二级以及准水源保护区。成蒲铁路以桥梁跨越二级水源保护区水域及陆域,岷江水厂取水口位于桥位下游2.5km,成蒲铁路在

15、水源保护区内设2个水中桥墩。工程变更前后,成蒲铁路均穿越该水源二级保护区,其穿越位置、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程方案、穿越长度、线路与取水口位置关系均无变化。3、环境影响(1)施工期成蒲铁路桥梁在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未设置水中桥墩,桥梁施工不会对水体产生扰动;成蒲铁路桥梁在双流岷江自来水厂金马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水中桥墩,水中桥墩施工会对水体产生扰动。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产生的钻孔泥浆若进入河流,将对河流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桥梁、路基施工时将破坏周围植被产生水土流失,在大量降雨的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地表径流中含有悬浮物,进入水源保护区水体,将使水体悬浮物含量增加。施工机械油污跑冒滴漏以及突发事

16、故等非正常状态时产生的施工废水、废渣进入水体会对水质产生环境风险等影响。(2)运营期成蒲铁路开行旅客列车、不开行货车,在保护区范围内不设置排污口;根据类比监测资料,桥梁桥面初期径流基本不会对受纳水体产生不良影响;成蒲铁路列车均采用电力牵引,旅客进站前均需经过危险品检查;因此成蒲铁路运营期无明显污染源和危险源,对水源保护区影响较小。4、拟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制(存)梁场、混凝土集中拌合站、材料厂、弃渣场、施工营地、施工机械冲洗点等临时工程,水源保护区内的施工便道应利用既有公路以及利用工程永久用地,减少对水源保护区地表破坏。水源保护区内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时须设置沉淀池处理桥梁钻孔桩基

17、础产生的泥浆废水,泥浆回用于钻孔,钻渣干化后运至弃渣场处置,不得排入河流,钻孔桩基础施工完毕后及时将泥浆清理至弃渣场并拆除沉淀池;对于深水基础,按钢板桩围堰或吊箱围堰施工,尽量安排在一个枯水期完成,减少对水体的扰动;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桥梁挖基弃渣及路基施工清理表土、产生的弃渣及时运走,尽量不在雨天施工,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措施,切实落实水保方案中提出工程、植物及临时防护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保证水源保护区水质不受土石方工程的影响。施工期间尽量减少对土地现状的破坏,及时采取防护及恢复措施,将施工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禁止施工人员向水

18、源保护区内倾倒垃圾、冲洗机具,禁止游泳、洗衣等行为;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建设单位应制定水源保护区施工期及运营期应急保障措施及预案,报相关部门备案,若出现施工机械倾覆漏油、列车倾覆等安全事故时,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下游取水口水质安全。在施工期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实施应急保障措施及预案。(二)生态环境1、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工程永久占地91.43h、临时占地24.10h。评价要求工程永久占用的农业用地,施工前剥离表层种植土并妥善保存,用于新开垦耕地或弃渣场等临时用地的土地复垦;临时用地有条件的要尽可能采取土壤恢复措

19、施、土地整理与复垦措施,最大限度恢复和保护土地资源。2、工程建设对动植物资源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生产力有一定影响,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产生影响。采取的环保措施为: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及时覆土绿化或复耕等。评价区域的生境主要为居民-农田生境,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强烈。铁路工程占地会减少两栖动物的栖息地,使它们栖息的环境面积减少,但相比他们适合的生存环境而言,减少的面积是有限的,不会对它们种群的长期存活造成影响。在铁路建成的运营期,由于铁路设置了大量的桥梁、涵洞,动物可以通过桥梁、涵洞移动,对其影响较小。采取的保护措施为:加强保护

20、植被,避免造成大的新增水土流失区,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施工机械的噪声,加强施工人员教育,禁止捕动物等。3、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影响及环保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189.60h,其中项目建设区115.53h,直接影响区74.07h。预测在不采取水保措施的前提下,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为2.64万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2.50万t。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路基、站场、桥梁等主体工程,按照相应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均考虑了工程措施或工程和植物相结合的防护措施。工程设计中,针对不同坡面和岩土条件,采用相应的挡土墙、浆砌片石护坡、喷播植草护坡和撒草籽护坡等防护工程。弃土选择合适的弃土场地,并设计了以浆

21、砌片石挡渣墙为主,辅以草籽护坡的防护措施。主体工程的防护措施不仅在防护长度、防护范围和防护高度等方面基本涵盖填筑面和开挖面,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防治自然灾害和减缓沿线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满足有关水土保持要求。主体工程在设计中考虑了有关水土保持方面的要求,但主要是为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稳定而设置,起到了保持主体工程安全稳定和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本次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主体工程在水土保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措施,增加了部分设计和施工中未考虑到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为临时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从而形成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综合防护体系。(三)声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推土机、挖掘

22、机和打桩机等施工机械会对施工场地附近居民产生一定影响。本次评价提出的施工期保护措施为:合理安排施工场地,噪声大的施工机械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对周围敏感点的影响。对于在线路经过城区路段的施工点,施工单位采用临时挡护等措施,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护,减小施工期噪声影响。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及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施工噪声的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的。2、运营期(1)环境噪声预测评价1)沿现有铁路建设路段预测结果距

23、离铁路外侧轨道中线30m处近期铁路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到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标准(昼间70 dB(A)、夜间70 dB(A)要求。居民区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内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60dB(A)要求;距离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外的4b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标;2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个别敏感点超标(60dB(A)标准),夜间均超标(50dB(A)标准)。学校、医院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部分敏感点超过60 dB(A)标准,夜间敏感点均超

24、过50 dB(A)标准。沿既有铁路建设地段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较环境现状噪声值有所增加。2)远离既有铁路建设路段预测结果距离铁路外侧轨道中线30m处近期铁路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到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修改方案标准(昼间70 dB(A)、夜间60 dB(A)。居民区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内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到GB3096-2008的4b类标准;距离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外的4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夜间均达到GB3096-2008的4b类标准;2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均达到GB3096-2008的2类标准、夜间大部分敏感点超过GB3

25、096-2008的2类标准。学校、医院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部分敏感点超过60 dB(A)标准,夜间大部分敏感点超过50 dB(A)标准。(2)噪声治理措施声屏障41410延长米,隔声窗面积14320。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后,大部分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达标,个别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基本维持现状。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本工程降噪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的管理工作,各阶段应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声屏障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监测等工作,从源头上确保降噪工程的有效性。位于成都市及崇州市等景观敏感地段的声屏障工程应结合周围的景观,尽量做到与周围景观协调。对铁路两侧的现有声环境敏感点采取声屏障、隔声窗等措施治理铁

26、路噪声;拟建铁路两侧规划为居住、教育科研等用地的,在拟建铁路上预留了声屏障设置条件;拟建铁路两侧没有进行相应规划的,相关主管部门在进行土地利用性质规划时应采用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内区域严禁新建噪声敏感建筑,该区域内的现有噪声敏感建筑应结合城乡规划要求逐步搬迁;30m以外的噪声超标距离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若必须建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等相关规定,由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单位采取必要噪声防治措施。在降噪措施的实施过

27、程中,要结合地方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情况、噪声敏感点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工程建设情况,合理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在试运营期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实际监测结果补强降噪措施;在运营期应该加强铁路噪声监测,若发现铁路噪声超标等情况,建设单位应立即根据实际情况补强降噪措施。运营期运营单位应根据本报告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采取进一步措施,减小铁路噪声影响。(四)振动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表现为强振动施工机械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的影响。建议施工单位对强振动施工机械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在敏感点附近要控制强振动作业,同时做好施工期的

28、振动和地面沉降监控,尽量减少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打桩机类的强振动施工机械的使用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同时施工中各种振动性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在建筑结构较差的房屋附近施工时,应尽量使用低振动设备,或避免振动性作业,减少工程施工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2、运营期铁路两侧敏感点的环境振动预测值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铁路干线两侧”昼间、夜间80dB标准。由于振动预测值均小于80dB,故不再采取进一步的振动防治措施。建议待项目建成试运营后,及时对线路两侧的敏感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发现振动超标现象,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予以解决。(五)地表水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

29、环境影响: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车辆冲洗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桥梁钻孔桩基础附近、施工机械冲洗点、拌合站、制存梁场等产生高浊度废水的工点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处理高浊度废水;尽量选择河流枯水期进行施工,减少水中作业量;及时清理弃渣并运至弃渣场处置,做好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对路基边坡、施工便道等进行防护;施工营尽量租住当地房屋其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排水系统,自建施工营地需设置预处理设施处理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2、运营期红牌楼站、成都西站

30、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之三级排放标准,进入城市下水管网;温江站生活污水通过预处理再经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之一级排放标准,用于车站使用等,并且预留进入城市下水管网的条件。在铁路建设中应关注温江站周边污水管网建设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车站污水应优先纳入污水处理厂。在下一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设计资料,进一步核实各站污水排放量,优化污水处理方案,如果站位局部调整或周边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变化导致排水去向发生变化时,应按照污水排放标准,及时调整污水处理工艺。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对处理后水质定

31、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六)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保措施: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纳入沿线既有排水系统或经预处理后用于农灌,混凝土搅拌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桥梁钻孔桩基础泥浆废水沉淀池处理、泥浆回用于钻孔,集中设置车辆冲洗点,施工设备和车辆实行定点维修,维修点含油废水经集油池油水分离,回收浮油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运营期各站污水均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车站附近附近沟渠,加强各污水处理设施的防渗措施,避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按照环评报告提出的措施对施工期施工废水以及运营期车站污水进行处置后,项目施工及运营基本不会沿线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七)空气环境施工期空气污染源主要

32、有土石方挖运中的粉尘,车辆行驶中的扬尘,施工活动中的灰土拌和、混凝土搅拌产生的扬尘,各类施工机械所排放的尾气以及各种燃烧烟尘等。施工期扬尘污染可通过合理设置拌合站点,并采取洒水、覆盖等降尘措施,同时加强施工管理,减少起尘几率。本工程采用电力牵引,无机车废气污染物排放;各站耗能设施均采用清洁自然能源,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八)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将产生拆除废料约17.85万m3、施工废料约1931t,其成分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碎瓦、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排放总量约273.75/a。施工期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或妥善处理;在施工

33、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管理,垃圾处置原则上纳入当地的环卫系统进行处理,重点工点应设置垃圾临时堆放设施,以减缓施工期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影响。运营期铁路职工生活垃圾84.72t/a、旅客候车垃圾146.00t/a、旅客列车垃圾284.86t/a。沿线垃圾定点收集、储存,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置。(九)环境风险本工程主要环境风险为:(1)弃渣场挡渣墙垮塌导致的环境风险;(2)列车运行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3)施工机械油箱泄漏以及桥梁钻孔泥浆池坍塌导致的环境风险。成蒲铁路运行客车、不运行货车,该铁路运营期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大型事故对

34、环境的影响较小,可能导致环境风险较小。做好跨河桥梁、弃渣场、不良地质路段风险防范措施,做好沙河二、五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双流岷江自来水厂金马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十)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环境敏感区环保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振动环境保护措施、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空气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等。对于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防护三种方式。声源控制主要有封闭线路、控制随机鸣笛等措施;声传播途径控制有设置声屏障等措施;受声点防

35、护有建筑物隔声防护等措施。(十一)经济损益分析本工程效益为客运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本工程费用为土建投资(含建设期利息、铺底流动资金)、动车组机车购置费、运输成本、营业外净支出及税收等。根据设计文件,本工程财务净现值约为2624万元。本工程间接效益包括节约社会成本、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益、降低事故损失的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的效益等。本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增加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及损失。但本工程建设对于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实验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对种种不利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后,会大大缓解本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

36、的不利影响。从长期收益和损失比较来看,本工程的收益是明显的。(十二)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施工期环境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地方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控制工程主要涉及土石方造成的水土流失、扬尘,以及施工废水、噪声、振动等污染影响。具体的监测计划应在施工阶段进一步明确细化,并落实投资。水土保持监测:选取有代表性的弃渣场等作为监测点,采用定位监测和巡视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土流失量及防护效果进行监测。噪声监测: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特点,选择制(存)梁场等工程场界为施工期噪声监测点。振动监测: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影响特点,选择制(存)梁场等工程场界为施工期振动

37、监测点。空气监测:根据沿线工程分布情况,选择制(存)梁场等监测颗粒物浓度。污水监测:根据施工期污水排放情况,选择制(存)梁场等监测施工期污水水质。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运营期环境监测由运营单位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实施。控制环保设施的完好率、运行情况、执行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情况,监督检查噪声、振动、污水等的达标情况。噪声监测:根据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敏感区域分布情况,选择沿线主要的声环境敏感点为运营期噪声监测点。振动监测:根据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特点及环境敏感区域分布情况,选择沿线主要的振动敏感点为运营期振动监测点。污水监测:选择车站生活污水排放口为监测。3、环境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

38、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负责有关报批手续及完善与本工程有关的法律手续。在工程设计阶段,建设单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在设计中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及概算。在工程发包工作中,建设单位应将环保工程放在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要地位,优先选择环保意识强、环保工程业绩好、能力强的施工单位。施工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与条款。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前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运营期环境管理。四、公众意见调查(一)信息公开1、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环评单位在接到建设的环评委托后,于2012年9月21日在四川经济日报第七版“地方公告”中对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全线的基本

39、概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相关信息向公众进行第一次公示公开征求公众对本工程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2、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在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后,于2013年6月21日在四川经济日报第七版“综合新闻”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索取方式进行第二次公示,并在第二次登报公示内容中明确注明“五、公众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期限:1、自本公示之日起11个工作日内,可登陆环评信息网(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及简本公示(二)公众意见征求形式、范围在对本工程进

40、行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及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公示后,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通过现场走访、发放公众参与表等形式,向公众介绍该工程相关情况,并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工作采用发放公众参与表的方式对铁路两侧可能受到铁路影响的人群、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征求其对铁路建设在环境影响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沿线公众的走访调查,共发放个人调查表890份,回收个人调查表847份,共发放单位调查表59份,回收单位调查表59份。(三)公众参与组织形式本项目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包括报刊、网络信息公开,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四)公众意见归纳分析及处理情况1、公众意见调查结果分析本次共发放个人调查表890份,回收个

41、人调查表847份,共发放单位调查表59份,回收单位调查表59份,未收到电子邮件、信函、传真形式的公众意见。通过回访后,有93.15%的公众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6.85%表示无所谓,经回访后没有表示不支持的公众。大部分公众希望铁路尽快动工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同时要求治理好铁路噪声、污水影响,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解决好铁路两侧交通衔接,做好铁路两侧绿化等。2、公众意见反馈落实公众参与的意见客观反映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评价单位已将以上主要征集意见反馈给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承诺,将进一步加强和广大群众的沟通,尤其加强铁路噪声、污水治理、做好铁路两侧绿化,按照国家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做好征地拆迁工作,根据沿线道

42、路现状及规划情况解决好铁路两侧交通衔接等。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工程选线选址取得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本工程建设及运营主要带来生态、噪声、振动、地表水等环境影响,通过在设计、施工及运营阶段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六、联系方式建设单位: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湾东二路1号联 系 人:刘先生邮 编:610031电 话:028-86483181传 真:028-86483158邮 箱:877847180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联 系 人:代先生 邱先生邮 编:610031电 话:028-87702825传 真:028-87672263邮 箱:teyg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